回覆列表
  • 1 # 農村de娃兒

      

    溫州市採成藍夾纈博物館是溫州首個由農民合作社創辦的民間博物館,聽說它是瑞安“國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8月28日,我和隊長學校的另外13名同學慕名來到博物館參觀,並親自參與了藍夾纈的製作。

      8月28日一早,我們隊員從瑞安各地陸續趕到位於馬嶼鎮淨水村的藍夾纈博物館。透過學習後來我們才知道,在門口迎接我們的爺爺就是藍夾纈技藝省級傳承人、溫州市採成藍夾纈博物館館長王河生。1998年他從他父親手中傳承了這份手藝,經過10多年的發展,2008年成立靛青專業合作社,2010年開辦了成立藍夾纈博物館。他還是今天帶領我們活動的老師,我被王河生老師這堅定傳承這門技藝的精神所打動,不禁肅然起敬。

      首先王爺爺帶領我們參觀了博物館。博物館面積達735平方米,共設有煉製染坊、展示廳、管理房。作為博物館的主陣地,二樓的藏品展覽廳有300多平方米,分為四個區,分別透過圖文介紹和有關藍夾纈工藝使用的工具、原料等實物展示,生動再現了從原始社會的草麻披到棉布製衣,再到後來有了印花內容的演變。在展廳裡還可以看到不少明清時期的藍夾纈印花布,上面印有百子圖、南戲人物以及花鳥圖案等。在展示廳展出的實物有生態染料及古代的化學物質染料、古代熨斗、各種圖案的染布、織布機、雕板等展品,這些展品有出自漢代、清代、民國、現代等......

      我看了老師製作的,每一塊都是那麼精緻,那麼漂亮。當然,我們不僅僅只是去欣賞老師製作的,我們還要透過王老師的幫助,自己親手製作扎染的布。

      我們分成兩大組,一組體驗竹筒扎染,一組體驗捆綁紮染。我和文瑋十來個同學一組,體驗捆綁紮染。王老師親自給我們示範扎染的過程。先把一塊布平鋪在桌面,然後用手一點點的將周圍的布提到中間去,到最後就形成了一個大餅狀,然後用3根皮筋初步定形,接著用紗線一圈一圈密密地繞上去,把其餘的布全部裹進去,直至形成一個餅狀的布包。稍留大約1米左右的線頭捆到夾子上。再將捆紮好的布包放入生態染料裡浸泡3-5分鐘,再拿出來晾3-5分鐘。如果做顏色淡一些的,反覆四次即可;顏色深一些的,必須要反覆五次。完成後交給館裡的阿姨幫我們解開、洗淨、甩幹、晾曬。

      這樣我們的藍夾纈圍巾就製成了。藍白相間的顏色,雖然單一卻顯質樸,顯示了中國古代特有的文化傳統。

    一個上午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早晨,我們徜徉在館內各式藍夾纈的復古紋樣裡,流連在藍夾纈久遠的製作器具中,不經意之間,我們被一件件頗具創意的藍夾纈衍生品驚喜著。

      短短一上午,對藍夾纈的陌生感已變成對它的喜愛,還想繼續跟著王爺爺製作不一樣的款式。但美好的時光總是會那麼快過去。我想,像王爺爺一樣做藍夾纈工藝的守護者與傳承者的人已經不多了,我們長大以後,要是能有機會,一定要把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 2 # 我們愛侶遊

    由瑞安市馬嶼靛青專業合作社創辦的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示專案——藍夾纈博物館位於56省道邊的馬嶼鎮淨水村,建築面積達735平方米,設有煉製染坊、展示廳和管理房,產、學、研於一體。走進該館一樓,人們可以體驗靛青染料煉製操作過程及動手製作蠟染等。而二樓展出的生態染料、古代熨斗、各種圖案的染布、古織布機、雕板,充分演示了藍夾纈的歷史變遷,令人感嘆民間藝人的巧奪天工。目前該館共收藏了1000多件實物展品,展出的展品年代遠至漢代,近至民國及現代。

     靛青染料是中國傳統的植物生態染料,同時也是優質藥材及溫州“藍夾纈”的專用染料。由於化學染料的發明,中國植物染料製作一直沒有創新,近一個世紀以來,植物染料處於瀕危狀態。為了挽救瀕危的靛青染料煉製技藝,藍夾纈的傳承人王河生蒐集古代展品,帶頭出資並籌建了藍夾纈博物館,傳承了藍夾纈的技藝,同時為瑞安又增添了一處新了旅遊景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要投資一個室內恆溫水上樂園,這個專案靠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