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史坊
-
2 # 故紙匯
韓信自身是有很大性格弱點的。就像很多公司的大拿,技術超級棒,做人差差差。這樣的人做事是可以的,做人失敗的。總有跌倒的一天。
韓信有什麼問題?沒朋友啊!
韓信為什麼會受胯下之辱?
如果小城裡都是他的朋友,小混混敢找他的茬嗎?韓信為什麼不殺小混混,他自己說是還有大志不想因為殺人被官府處死。這就搞笑了。項羽、項伯等等,那時候殺人的還少嗎?人家殺完人直接就跑了,天下有的是朋友,跑去投奔就是了。韓信呢?當時在街上不敢殺,事後也不敢偷偷殺。因為他知道,殺了人,他沒辦法處理。
項羽的大將鍾離昧投奔他,因為劉邦要殺鍾離,而韓信是鍾離的好朋友。可韓信為了取悅劉邦居然要殺鍾離,逼的鐘離自盡。
同樣是項羽的大將季布也被劉邦追殺,大俠朱家就替他找夏侯嬰打點,最後劉邦赦免了季布還委任他做高官。
韓信如果幫不了鍾離完全可以讓他逃走啊。北邊的匈奴,南面的南越,能逃多遠都是可以的啊!逼人家自盡,這樣的人誰敢結交?
韓信帶過幾十萬兵,而且是自己單獨帶,可是劉邦居然有兩次(劃重點)很輕易的就將他的軍隊奪走了,他一個屁也沒放。他的軍隊也一個屁沒放,不知道他有沒有心腹和親兵?
韓信造反也一定失敗,自己的軍隊不忠誠他,沒朋友就沒有智囊、沒有盟友,當然失敗。
那韓信怎麼避免被殺呢?
看不出有什麼辦法。
有一個,就是學張良,歸隱。拋棄榮華富貴,找個名山大川,當個平頭百姓歸隱起來。當然,這樣做也比較難,劉邦兩口子估計也不答應。他只能半夜收拾東西偷偷走掉,估計這樣能保住性命。
-
3 # 寬容君子48227895
首先說,韓信如果遇不到劉邦,那韓信什麼都不是,韓信當時受一個流氓的胯下之辱,怎麼就那麼愚蠢呢,流氓說要麼殺死他,要麼從他胯下爬過去,韓信怎麼那麼聽話呢?為什麼要聽流氓的二選一題去做?韓信在項羽帳下只是一個看門的,到劉邦這裡,直接把他拜為大將軍,可劉邦在被項羽包圍生死關頭,韓信竟然不去相救,而是乘機敲詐劉邦要封王,是可忍孰不可忍。韓信是怎麼打下齊國的,本來齊國已經被劉邦派去的說客酈食其說服準備投降,韓信為了自己邀功,聽信讒言,在齊國沒有準備抵抗的時候一舉進兵滅了齊國,至使劉邦派去的酈食其被齊國油烹,這在現在就是無視領導,無視中央,無視大局。劉邦打敗項羽以後,韓信又私藏項羽手下大將意欲何為?但是劉邦還是比較厚道只是免去了韓信的王而封為候,但是韓信不思悔改,又教唆別人造反,自己不作死就不會死。
-
4 # 海錨濤濤
韓信要能 向秦國大將王翦學習就好了 學他的審時度勢 關鍵時刻 能急流勇退 最後得以善終 !據說王翦再次出山 統領六十萬大軍啟程,出征時向秦王“請美田宅園池甚眾”、“以請田宅為子孫業耳”;(就是跟秦王政 要房子要地給他孩子要官當)出關前,又連續五次求賜美田,連部下也開始擔心會不會太過份,王翦才說出了自己的用意:秦王生性多疑,如今秦國全國士兵盡交到自己手中,此時唯有向秦王諸多要求,才可以表明自己除了金錢以外別無他求,藉此消除秦王怕他擁兵自立的疑懼。
-
5 # 劍茗話旅行
韓信是何許人矣!是為中國重要朝代西漢打天下來的開國功臣,也可以這樣說沒有韓信,就沒有西漢王朝。韓信是個了不起人物,漢高祖劉邦曾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高度評價了韓信的才能。就這樣一個人,韓信如何能在建國後保全自己呢!最後的辦法是引退,享清福去吧!要不是開個軍事學校,培養人才去吧!再沒有其它好辦法了……你知道功高蓋祖的道理嗎?皇帝是什麼人,是隻能共患難,不能同享福的人,有句話說的好:伴君如伴虎!你想清楚了?
-
6 # 昨天的明天請暫停
不是當事人不明當事人之間的關係,歷史真相。我們事後諸葛亮式評判。一個功高蓋主的將軍,必定是文治武功的,這也適用於韓信,但韓信有性格上的軟弱,沒有胸懷天下的大志,導致沒有戰略上的成王成帝的謀略,但軍事能力,帶兵打仗能力蓋過主子時,唯一不被走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結局的,只能是自己稱王稱帝,雄霸天下!
-
7 # qzuser17372972
天下安定了,韓信能力又太大,對主子來說,時時刻刻都是個威脅,韓信不死,劉邦是寢食難安的。韓信若能不眷戀權力,功成身退,浪跡天涯,或許可以免於處死,自古中國的歷史上,上演著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並不鮮見, 曹操智謀鬥不過諸葛亮,才有司馬懿的立足之地,假若空城計中司馬懿真的攻入城中活抓了諸葛亮,那麼,司馬懿的死期也不遠了,因為令曹操頭疼的諸葛亮一死,曹操就可以獨擋一方了,司馬懿的作用必然就會下降,
-
8 # 養條小狗很後悔
的既詳細又模糊;詳細是因為專門作《淮
陰侯列傳》來敘述韓信的生平功績乃至後
來的逢疑被殺,模糊是指敘述韓信被殺的
原因時並沒有明確韓信真是想謀反還是被
懷疑!最令人恐怖的是有人搬弄是非、忌妒
陷害!
首先說說韓信是否真想謀反?我認為他有一
顆想揚名立萬,建功立業的心,他是天生
的軍事家,卻不是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己
也清楚這一點,所以只想做個齊王,以至
接連被貶時並沒有意識到危機來臨、採取
自保,最終武裝解除死於非命。這點能說
明他並不想反劉邦,假若有此心,做賊心
虛,怎會任人宰割!
第二遭人懷疑,這個毋庸置疑,功高震主
更何況麾下百萬大軍,勢力範圍幾乎黃河
以北。
第三,遭小人疑忌!吾認為這是最有可能
發生的事情,同是領兵打仗,韓信百戰
百勝所向披靡,功勞顯赫。其餘什麼張
良、蕭何、樊噲等等攢雞毛湊膽子,還
被項羽在鴻門宴上羞辱個半死,所以所
有人表面上對韓信讚歎有加,心裡卻五
味雜陳,劉邦肯定知道這些,最擔心別
人拿他們倆比較!假如此時有一兩個親信
說韓信點壞話豈不正合劉邦之意,恐怕
長久憂慮不能冰釋。
由以上得出韓信所犯錯誤為脫離了組織
脫離了群眾,獨出風頭,遭遇眾忌之錯
誤。除掉他已然成為默契,劉邦、呂雉
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敢殺併成功殺死了
韓信。
假若韓信合群一些,同精英層密切往來
互通有無,以權以利交之,同時將功勞
分與大家,謙虛低調,將自己的戰功歸
於劉邦,歸於劉邦集團,採取措施消除
猜忌,更應讓劉邦親近多說好話,如此
這樣,劉邦才可放心,才可安心,才會
放他一馬,苟全殘生!
-
9 # 古河洋橋
看了這麼多評論,感覺都沒有評論到問題實質。劉邦與韓信不是君臣關係,是合作關係,或者說,是利益關係。我們知道,劉邦起來造反,打的旗幟是:將相王候,寧有種乎?這個口號,激動多少平民百姓,懷才不遇人的心!一呼百應,多少人死心塌地跟隨劉邦!這種口號造反的時候還能用,但是,天下平定了,政治安定了;治理天下,肯定不能用造反口號治國理政。劉邦是政治家,肯定知道天下發展趨勢。韓信,是時代弄潮者,打打仗還行,治國理政,那是張飛繡花,不知道從哪裡下手,一竅不通。可是,一心求功名利祿的韓信,不可能,也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有人說,韓信應該功成身退,那是不瞭解翻身農奴,再去做農奴,是什麼心理!?還要補充的是,劉邦為了打消“將相王候,寧有種乎”影響!讓叔孫通制定規章禮義,讓天下臣民遵守。還弄出一個,非劉氏稱王者,天下共擊之。
-
10 # 清水空流
韓信作為漢初三傑之一,也是三傑裡唯一被處死的。的確有些可惜。韓信死的時候才35歲,可以說,韓信的被殺一半責任在自己,另一半責任是劉邦和呂雉負責。這裡面劉邦又佔大部分。
作為一代戰略大師。兵法大家,戰神。韓信卻只善謀人。不善謀己。換句話說,韓信只是一個軍事家,但不是一個政治家。韓信的結局值得同情。但絕對不值得可憐。
韓信為何落得個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悲劇結局,可以說從韓信向劉邦要求當假齊王的時候,就註定了韓信的死期,韓信認為自己是正常要求,而劉邦認為你是要挾領導。傭兵自重。劉邦登基以後。韓信為楚王。後涉嫌謀逆被劉邦貶為淮陰侯,只是軟禁在長安。劉邦怕留下一個殺功臣的名聲,也是證據不足。也就把韓信軟禁在長安。韓信在司馬遷的《史記》裡的地位本來應該是世家,現在降到了列傳。
那劉邦為何要殺韓信,韓信最大的缺點就是迷戀名利與富貴,如果韓信在被貶淮陰侯的時候,立即起兵造反,自保應該問題不大。羞於與樊噲為伍。樊噲再不行,那也是呂雉的妹夫、你瞧不起樊噲,致劉邦與呂雉於何地?豢養漢高祖仇敵鍾離昧數年,又致劉邦於何地?一開始留下就不對,留了數年出於自保又交給劉邦,弄的內外不是人。這些都是韓信的取死之道,劉邦看韓信是三個想法,也就是會不會反?能不能反?有沒有反?韓信犯了那一個都得死。至於說。韓信如何想保命,很難啊。劉邦與呂雉如果就要殺韓信,韓信怎麼做也不行,如果劉邦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時候,韓信才能如何確保一世平安呢?
首先要交出兵權,手中無兵,劉邦就可以放心一半。再就是作為侯爵的封地堅決不要,不要實權。封王爵堅辭不受。但必須廣納錢財,給劉邦一個守財奴胸無大志的樣子。也就是學蕭何,學王翦。但朝廷有事。必須勇往直前,既要召之即來。也要揮之即去。所謂雷霆雨露具是君恩。
韓信如果能知道。作為朝臣理應聰明聖智,守之以愚。功高蓋世,守之以讓,勇武過人,守之以怯。凡事不可自專,聖命不敢有違,功成歸於主上,事敗歸則於己。這才能平安一世。只可惜,韓信沒有這個能力和謀略。才最終導致韓信死於呂雉,一個婦人之手,真是可惜,可悲,可嘆。但絕對不值得可憐。
-
11 # 歷史簡單說
有的人認為韓信一定得死,但我覺得韓信有一個時機,是可以不死的,那就是他在被貶為淮陰侯的時候,為什麼這樣說呢,那我們得從韓信為什麼會被貶為淮陰侯說起。
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我們知道韓信的功勞最大,所以才會被封為楚王,而蕭何,曹參,陳平,張良他們跟韓信相比,那差得就有得遠了,而其他的異姓諸侯王本來就是諸侯王,跟劉邦是合作的關係,只有韓信是從劉邦底下出來的。
項羽戰敗之後,項羽原來有一個大將叫鍾離昧,與韓信的關係不錯,因為韓信之前就是在項羽那裡的,就來投奔韓信。而劉邦是很恨這個鍾離昧的,聽說鍾離昧在韓信這裡,就向韓信要人,而韓信拒絕交出鍾離昧。
公元前201年,有人告發韓信要謀反,很多人勸劉邦率軍攻打韓信。但是陳平認為劉邦打仗不如韓信,漢軍的實力不如楚軍,如果直接攻打,肯定是打不過的。陳平建議讓劉邦出遊雲夢澤,讓韓信過來陪同。
韓信本來打算造反了,但又覺得自己又沒有罪,想去見劉邦,又擔心被劉邦給抓了。這時候有人就給韓信出主意,只要韓信把鍾離昧殺了,然後去見劉邦,劉邦肯定會十分高興,就沒事了。
韓信覺得有道理,就帶著鍾離昧的首級獻給劉邦,可是還是讓劉邦給抓了。按道理說,韓信是謀反罪,肯定難逃一死。但是劉邦並沒有殺死韓信,而是將他貶為淮陰侯,也就是說劉邦並不打算殺死韓信的。
這個時候,只要韓信低調行事,那麼就能像蕭何,張良,陳平,周勃他們就安安心心的做他們的列侯即可,但是韓信心裡卻是十分不平衡,覺得自己功勞大,被封為楚王,而如今卻和周勃,灌嬰,樊噲在一起,覺得很沒有面子。
由此可見,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就一直不甘心,所以才會與陳豨約定內外舉事,還打算放出囚徒攻打呂后與太子,最後被呂后聯合蕭何殺掉。
-
12 # 大秦鐵鷹劍士
帝王之家有名言:斯人無罪,懷璧其罪!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這個人本身沒有罪,但是他胸中的才華有罪。再說直白一點,韓信有推翻朝廷的能力就是他的大罪,至於他是想反還是想忠,一點也不重要,只有他死了才是最安全可靠的!因此一代兵仙韓信只有自盡方可避免被朝廷處死!
自盡而亡與被朝廷處死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一、韓信自盡而亡可以避免三族被滅,死一人而救三族是划算的;其二、韓信自盡而亡可以體面的死去,比被宮女杖斃而死要體面得多;其三、韓信自盡而亡,朝廷會追封其官爵,善待韓信的家人,那麼韓信可能不是淮陰侯而是淮陰王了!
漢朝三分天下而二分由韓信取得,除去劉邦最初受封的巴蜀與漢中之地外,秦、魏、趙、燕、齊、楚都是韓信打下來的。漢軍三十萬,有二十萬是韓信徵召訓練的,軍中將領除去劉邦的班底外基本都是韓信提撥培養的。韓信曾做過齊王、楚王、最終卻由王爵降為侯爵。韓大將軍威名佈於天下,兵法無人能敵,劉邦或許可以鎮住韓信,但是劉邦死後呢?以韓信的本領與威望,他要推翻漢朝太過容易,因此只能讓韓信死,不能讓韓信活!
-
13 # 劉一千五
韓信從來就是"光棍"一個。沒有自己的勢力和幫派。自出關開始,手下全是與沛縣集團有關係的人在左右。即使作了齊王,曹參,灌嬰等人都在身邊。所以,大將年乏援啦。至於出謀劃策的頂級謀士,鑑於韓信"一根筋"式的愚忠,來一個走一個。他身邊的人,大概求功名利祿的多,一碰上事,瞬間消失。所以,孤掌難鳴。
韓信性格上的缺失,註定了"只上不下"的人情悲劇。他的"只上不下"已犯人忌,但他不知道。只想找其他事情為自己開脫。就是不研究主子和平時代要做什麼。而自己又該怎麼做,才能轉變思想,明哲保身。
張良回家煉辟穀,蕭何強買田地置田產,張蒼買許多年輕婆娘做奶媽,連雍齒都曉得不開言只做事,夾尾巴做人,偏是韓信裝病。到灌嬰家走動時,行色不遜,言語諷刺。這是作死的節奏嘛。
韓信,退一萬步講,有活兒幹。劉邦五十多尚在戰場奔波,固然與他不相信別人有關。但是,找不到能力強的人也是原因。再說,漢初的國力不繼,經不起長時戰爭,一戰而平更好更理想。韓信在劉邦四處平叛時,袖手旁觀,換了你是劉邦,你怎麼想?所以,韓信再受次"辱",屈尊降貴,做回孫子,替主子朝廷出把力,劉邦未必非殺他不行。
有言語說,怕他反。這就不明白劉邦的手段了,不明白劉邦左右的謀士的手段了。陳平不敢反對呂太后,未必就制伏不了韓信。須知,韓信己有兩次落在陳平的"陰謀"上。況且,陳平與韓信年齡不相上下,熬得。
所以說,韓信不學無術,恃功自憐,終至怏怏不樂,而怏怏不樂是召禍的原因之一。放下過去,正視現在,轉變思想,
-
14 # 使用者94738516596
韓信之死也不是說他的性格決定的,古代兔死狗烹的太多了,難道這些人都是傻子,或者性格都有問題嘛。
首先來說當時的局勢,韓信是必死之局無人能救,蕭何月下追韓信,當時蕭何是多麼的看重韓信,但是最後呢又是蕭何把韓信坑了,韓信和蕭何的交情肯定不淺,但是蕭何都要殺他,更別說其他人了。
韓信的死一方面是自己的能力太大,一方面也是因為太自負,不懂得收斂。韓信一年之內滅四國,是何等的英雄氣概。手握三十萬大軍,可以說韓信從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開始就沒有失敗過,一路也是高歌猛進啊。
但是韓信自己呢?不懂政治,滅了齊國之後,看上齊國的富庶,就硬要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對於這個是一萬個不願意的,被封為齊王還不滿意,還要什麼見天不殺,見地不殺等等,也就是要生死特權,但是當時還在楚漢之爭的最激烈的時候,劉邦沒有辦法只能答應。
韓信和項羽就是一路人,兩個都是生為將才,但是不是做領導者的材料,而劉邦呢生來就是一個領導者的材料,還不把韓信玩的團團轉啊。
韓信要想不死,只能主動把兵權還給劉邦,然後歸隱山林,或許還可以免除一死。但是這樣做的風險太大了,都知道亂世靠什麼?靠的就是自己手裡的人馬,一旦交出兵權,自己就會淪為別人砧板上的肉。但是這個時候韓信只能賭一把了。
如果說要造反,不是等到劉邦滅了項羽統一天下的時候,而是在被封為齊王的時候就要造反了,劉邦在建立大漢之後,把之前自己封的異姓王幾乎是全部被誅殺,韓信在這個時候造反已經太晚了,民心思定,劉邦已經統一了,這個時候韓信造反不會得到任何人的支援。唯一有可能取勝的時候就是在做齊王的時候,這個時候其實項羽也是找過韓信的,三分天下,但是韓信拒絕了,最後韓信只能淪為身首異處的結局。
-
15 # 漢史趣聞
韓信的死是有原因的,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韓信若是懂政治的話,他有好幾次的機會,是可以免造殺身之禍的。下面我們就給韓信數一數,他到底錯過了哪些機會?
第一次就是項羽和劉邦在滎陽對峙的時候,韓信率領部下拿下了齊國。這個時候正好是項羽和劉邦相持不下,誰都吃不掉誰的時候。也就是說,韓信若是幫助項羽,項羽就能得到天下,韓信若是幫助劉邦,劉邦就能得到天下。當然韓信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誰都不幫,選擇自立為王。
當時韓信的軍隊三十萬,劉邦二十萬,項羽十萬。所以說韓信絕對的是三個人中實力最強的一個。
若是韓信這樣做了,他也就不會在最後被處死了。現實是韓信沒有自立為王,而是選擇了幫助劉邦打敗了項羽。
正是這一舉動為他最後被處死的命運埋下了伏筆。這是第一次錯過活命的機會。
第二次是劉邦稱帝之後,他要通緝項羽手下的大將鍾離眜,因為鍾離眜當年對劉邦造成的陰影太大了。劉邦稱帝后,第一個要捉的就是他。
但是,這個鍾離眜和韓信又是好朋友,兩個人是發小的關係。只不過長大之後,參加了戰爭,各為其主而已。
當鍾離眜到了韓信這裡來,韓信竟然天天好吃好喝的招待鍾離眜。
這讓劉邦知道了,劉邦會怎麼想。肯定懷疑韓信有二心了。我要殺的人,你卻好好的款待,你韓信是什麼意思?
可以說這時候劉邦對韓信已經不滿了,可是,韓信還不自知。
當劉邦忍無可忍逼他交出鍾離眜來的時候,他才選擇了讓鍾離眜自殺,然後,把鍾離眜的人頭給了劉邦。
當時鍾離眜告訴韓信,你不能殺我。你知道為什麼劉邦明知我在你這裡,卻不率兵來打我的原因嗎?
因為我們兩個聯合天下無敵,誰都打不過我們,這就是他不敢來的原因。若是我死了,你也就活不長了。
韓信不聽,還是讓鍾離眜自殺了。所以,這時候韓信第二次錯過了活命的機會。
這件事之後,鍾離眜的話果然應驗了,劉邦把韓信的楚王給罷免了。然後解除了他的兵權,把他調到了都城,安置在劉邦的眼皮底下,這等於是把他給軟禁了起來。這時候的韓信是淮陰侯,要知道侯爵是沒有兵權的。
所以,韓信也就成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但是,這時候劉邦還沒有殺害韓信的心思。畢竟韓信為大漢的建立立下太大的功勞了。
其實這時候韓信若是乖一點,聽話一點,劉邦也不會找他事情了。但是,韓信卻給劉邦處處作對。
自從他被貶為淮陰侯之後,他就不去上朝了,說自己身體有病,上不了朝。這明顯是不給劉邦面子。
還有陳豨叛亂的時候,劉邦有讓韓信一起去。畢竟韓信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將軍。但是,韓信不從,他說自己身體有病,去不了。
這是韓信第三次錯過活命的機會。
以後也沒有機會給韓信錯過了,因為正是劉邦平叛陳豨的時候,呂后用蕭何的計策,把韓信騙到宮裡給殺害了。
-
16 # 靜夜史
很簡單,韓信在劉邦搞他之前主動去世,就不會被處死了。然後劉邦和呂后都高興,皆大歡喜,沒準兒還能給韓信追封個什麼王等更高的榮譽,表達劉邦同志竊喜,哦不,是沉痛的心情。
呃等等,好像哪裡不對,韓信明明想活下去啊!好歹為大漢出過力,難道連大漢空氣也不能呼吸了?
劉邦迴應:我媳婦說不行!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你韓信又不想當場去世,那隻好讓最毒婦人心的呂雉來結束韓信的生命了。
至於劉邦,由於外出視察由於各種原因脫不開身回來救韓信,所以只能在事後表示沉痛哀悼!
那麼,韓信能不能不死呢?其實這個問題在漢朝建立之後就有了答案,那就是不能。
韓信的問題,和清朝時期的吳三桂一樣,雖然你並沒有謀反之心。
事實上吳三桂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想過造反(從後來造反的倉促程度就能看出),本意是假意撤藩,以退為進保住自己地位,順便討幾句康熙的安慰金句,沒事聽聽提神醒腦。不曾想這個年輕的天子由於缺少社會經驗,太過實在,就坡下驢讓吳三桂栽了。
事實上即使沒有吳三桂的奏摺,康熙也會找機會幹掉吳三桂。你造不造反不要緊,要緊的是你若安好我便是陰天,為了帝國不感冒,只好把你拿掉。
自古以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在對待權力這件事上,任何一個皇帝都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所以吳三桂被幹掉了。韓信相比於吳三桂,歷史形象一身正氣,但再有正氣也換不來人活一口氣。
在漢朝建立後,劉邦開始了專制皇權制度的建設。在這樣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功臣都有被清洗掉的可能,或者說,不是可能,而是必然事件。
所以韓信的地位已經決定了他必須被清洗。在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情況下,韓信要想不被清洗掉,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造反。
但不是在劉邦動手時造反,因為韓信就是在劉邦對其他功臣比如英布動手後才開始密謀的。但是這會已經太遲了,已經不是別人吃肉自己喝湯的問題,而是別人把鍋都端走的尷尬問題。因為劉邦已經成了真龍天子,這會造反,無論成功與否都會遭到天下人的口誅筆伐:“韓信,你要臉不”?
那麼這個時機是什麼時候?當然是漢朝建立前,具體說來,就是韓信消滅齊國時。
此時的劉邦距離漢朝建立看起來還遙遙無期,正在和項羽進行你死我活的鬥爭。而此時的韓信是作為劉邦的偏師存在的,目的就是在側翼作戰消滅項羽盟友,減輕劉邦壓力,如果在這時韓信選擇脫離劉邦,並想法設法和劉邦項羽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韓信的命也就保住了。
可惜,首先是項羽不爭氣,雖然力能扛鼎但註定被劉邦擊敗。而韓信面對劉邦情商又被碾壓,似乎劉邦註定就要成功。
這還打什麼?你就再牛,能敵過天意?
所以,韓信的悲劇是註定的,就算短暫的三足鼎立也會最終死在劉邦手下,哦不,是劉邦老婆的手下!
這都是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17 # 烈酒傷喉傷心
其實韓信最好的做法是打天下的時候學王翦要錢要美人,並且名目張膽的要,讓劉邦覺得不欠他什麼,對他放心,但是不能要權力。然後功成名就後學蕭何。同樣是被劉邦猜忌整治,蕭何一退再退,儘量消除劉邦的猜忌,而韓信直接就要懟起來了,劉邦當然要幹他了。
回覆列表
韓信怎麼做都會被處死。韓信為劉邦的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韓信,大概西漢王朝的建立,不知道會推遲多少年。但韓信在西漢王朝建立後被處死,這跟他的能力和戰爭中的做法有很大關係。
首先,韓信能力太強。我們都知道一個成語,“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這個成語來源於劉邦對韓信的提問。韓信剛投奔劉邦時,劉邦問他,可以帶多少兵?韓信回答了這樣幾個字:多多益善。對於這個回答,劉邦從心裡來說很不高興,因為韓信之前曾說,他劉邦最多能帶十萬兵。這樣的回答把他這個漢王放在哪裡?於是,劉邦接著問,為什麼你這個百萬軍隊的將軍對被我這個統領十萬人的人捉住呢?韓信說,您不善統兵但善御將。對於這個回答,劉邦大概是滿意的,因為韓信說的是實情。
其次,韓信曾經要求劉邦封他為齊王。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203年。那時候,劉邦節節敗退的時候,而韓信在山東打了勝仗。韓信派人從山東帶來求升職的信,請求劉邦封他為假齊王,以便於對當地的管理和控制。對這個要求,劉邦很生氣,他這裡簡直就是過火焰山,而韓信卻在這個節骨眼上討封要官,劉邦張嘴就罵人。不過,張良和陳平都勸他冷靜,劉邦醒悟過來,趕緊說,要封就封個真王,哪有假王的事?
劉邦很聰明,他根本沒有能力阻止韓信稱王,他現在要做的,大概就是籠絡韓信。
再次,是韓信的軟弱性格。劉邦對韓信封王這件事,也讓韓信心生愧疚。後來,韓信手下人幾次勸他謀反,他都猶豫不決。這樣,最終讓自己成了階下囚,最後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