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和本博士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我是和本老師,

    一位有7年經驗的資深心理諮詢師。

    也是一名管理學博士,

    接觸過上千名成功的企業家、管理者,

    與他們進行深入訪談。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

    青春期結束了,

    家長們真的以為就平安度過叛逆期了嗎?

    其實有很多人遇到了類似到問題。

    和本老師舉些例子,

    因為婚姻和父母鬧得不可開交,

    因為不願意考公務員而離家出走,

    因為看演唱會的事情吵得面紅耳赤,

    ……

    其實這些都是【叛逆期】的表現,

    只是由於不是青春期,

    加之子女經濟已經獨立,

    父母和子女到衝突沒有那麼大。

    可在成年後的【叛逆期】,

    也是不能忽視的,

    情況嚴重到話,

    可能會直接導致關係決裂,

    因為子女成年後,完全有這個能力。

    和本老師之前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在這裡分享給你,

    01

    成年白領,

    用自己工資買的演唱會門票,

    被自己的母親手撕毀了。

    他年齡27歲左右,

    已經工作4年多了,

    那段時間他專案沒達到預計,

    被客戶羞辱趕出辦公室,

    曾經躲在廁所哭裡一個小時。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男生追星,

    他父母也不理解。

    可聽了他後面講述的事情,

    我想不到,他除了追星,

    青春還有什麼可任性?

    他是家裡引以為傲的孩子,

    不管是表哥表姐堂弟堂妹,

    統統都要向他看齊。

    坦白說,

    父母確實給他很豐厚的生活條件,

    從小就給了孩子能給的最好教育,

    但是上大學之前,他沒有一個朋友。

    ——他媽覺得,他交不好的朋友會影響一生。

    在家的時候,

    幾乎每天的時間都被媽媽控制中,

    很難相信一個人在18歲前,

    從來沒有看過完整的電視劇。

    甚至有一次,

    借了同學的漫畫書看,

    媽媽直接拿起雞毛撣子,

    當著一家子的面打他,

    隔著厚棉衣打出血痕。

    還去學校罵那個同學,

    說對方帶壞自己的孩子,

    從那兒以後,

    高中幾乎沒有人願意和這個男生交往。

    他的成長路上,

    自然而然也少不了補習班,

    週末不必說,

    有時連午休都被佔據了。

    母親相信笨鳥先飛,

    學校的課程基本是提前學,

    小學上初中,初中上高中,

    一直在揠苗助長。

    甚至還妄想,

    這個男生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每個月都因為興趣班捱打,

    但是又因為基本生存問題而低頭。

    02

    而等填志願的時候,

    趁著父母沒注意,

    故意把第一志願填得很難,

    然後把真實要去的學校放在第二志願,

    降低了父母的警惕心。

    表面上要待在省內,

    其實就是衝著第二志願遠方的城市。

    和在《小歡喜》中喬英子很類似,

    只不過他成功了,

    成功了逃離了母親的視線範圍,

    去了幾千公里外母親觸控不到的地方,

    內心發誓,絕對不會回去發展。

    “我怎麼可能會去家裡安排的“好工作”?”

    “那個所謂樣貌身世樣樣好的姑娘和我有什麼關係?”

    “這樣的好人生是我媽想過的,還是我想過的?”

    對於他來說,

    追星的意義就是代替自己,

    他把他的內心投射到了對方身上,

    他不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

    他更害怕成為母親那樣的人。

    甚至把現實中的一些希望,

    寄託到了偶像身上,

    看著對方努力,

    好像自己也有了動力,

    偶像已經成為了他的精神寄託。

    這件事情的本質,

    看起來好像是因為兒子追星,

    讓父母覺得不可理喻,

    所以才把演唱會門票撕毀。

    而實際上是價值觀的衝突,

    母親希望兒子能認同自己的價值觀,

    當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不僅不認同自己,

    甚至還逃離了自己的控制,

    矛盾、衝突就爆發了出來。

    03

    在這個故事中,

    父親很少被描述到,

    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側面分析出來,

    其實父親在家庭的時間很少。

    在這個三口之家中,

    也沒有婆媳矛盾,

    母親所有的精力都在兒子身上,

    而父親的立場被動的站在母親身上。

    這個母親的控制慾望,

    其實有一部分因為是因為丈夫逃離了,

    母親也渴望存在感,

    而有迴應才有存在感,

    她就只剩下兒子了,

    當兒子脫離她的控制後,

    她也就失去了“母親”角色。

    而最讓她難以接受的事情,

    就是自己苦心多年,

    沒想到自己的價值觀被孩子全盤否定。

    而且母親也一直覺得兒子是小朋友,

    好孩子不能去看演唱會,

    好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愛好,

    好孩子不該有自己的朋友,

    好孩子不該相信媽媽不相信的人。

    可好孩子已經長大成人,

    叛逆期其實就是在提醒母親,

    提醒母親,好孩子長大了,

    他有自己的人生了。

    希望和本老師的回答能給你幸福,

    當然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

    如果有什麼疑問的話,

    和本老師會抽選部分普遍性的問題,

    給予專業回答。

  • 2 # 努力奮鬥的寶媽vlog

    我34歲了是沒有叛逆期了其實我個人認為每個人都沒有叛逆期,就拿我閨女來說,她的叛逆期只是在沒有滿足她條件的情況下,她發的脾氣而已,如果滿足她了,也就沒有這樣一說️ 其實這個叛逆期和父母的教育有關,性格溫和的父母多半的孩子是畢竟有耐心的,反之脾氣暴躁的且急性子的父母他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就會有大家所說的叛逆期,其實孩子就是就是一杯白開水,就看你往裡放什麼東西

  • 3 # 書小忱

    人們常說的叛逆期主要指青少年時期,就是從初中到高中這個時間段。

    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常常表現的“不受教”、“不聽話”,甚至經常跟老師、家長“頂牛”、“對著幹”。因為他們覺得用這樣的方法可以顯示自己的“高明”、“非凡”,並且能夠維護自己的自尊。

    叛逆期是每個人都必經的成長階段,需要家長、老師共同耐心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階段。

    以前我在書上看到過這樣的例子,成年男人熱衷給自己買毛絨玩具,成年女性會忍不住囤積很多零食,雖然自己不想那麼做,但還是忍不住。他們的行為源自小時候被壓抑的某種願望,小的時候沒能力反抗,等大了以後就拼命滿足自己。

    有些家庭模式本身就是“有毒”的,弱小的孩子根本無法反抗。成長中遺留的那些問題,不會就此消失而在長大後的某個階段出現。

    如果屬於這種情況的話,

    可以看一些心理方面的書籍

    給自己心理上的疏導。我以前看過《原生家庭》覺得還不錯,它主要是引導人們從不好的家庭影響中走出來。(純推薦,沒有任何商業性質)

    多理解家人

    60年代的父母們,生不逢時,又能要求他們怎麼樣呢,怪只怪他們不夠幸運。清官難斷家務事,有些家長裡短的事情本就說不清誰對誰錯,也只能用血濃於水來詮釋。好的家庭關係,不就是你進我退,我進你退嘛。

    或許本就沒有完美的人生,成長中都會遇到問題。人生就像打怪一樣,勇敢應對才能一路升級。

    祝早日解開疑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蝦蟹塘過磷酸鈣和肥水膏能一起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