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經濟新聞

    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人口國家,領土幅員遼闊,地處於南亞大陸,是南亞地緣經濟中心國家。雖然印度目前的經濟總量和中國比較仍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根據中國的發展軌跡,隨著印度經濟的穩定發展,印度同樣會迎來經濟高速增長期。 根據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釋出的報告稱,到2040年,印度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需求將達4.5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基建市場。

    中國的基建投資總需求將超26萬億美元。 報告對比了50個主要國家在能源、電信、機場、鐵路、港口、公路、水資源七大領域的未來投資趨勢。 在報告涉及的七大領域中,印度對能源領域基建的需求最多。

    目前,印度在該領域的投資額約為2.2萬億美元。報告預計達2.2萬億美元,這一數值將達到2.4萬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電子通訊領域的基建改善。

    該領域的投資額是5290億美元,到204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960億美元。 中國經驗來看,有一句老話說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而印度最缺的其實還是交通領域。中國網遊經常嘲笑印度的時候,都會拿印度的火車來開涮,其實這就是一個側面反映了印度的交通落後。 既然要發展經濟,能源、交通肯定會作為先行軍。所以,在2015年莫迪政府公佈的首份財政預算案中,政府就計劃斥資113億美元興建公路、改善鐵路系統、港口及衛生裝置,同時削減減利得稅,吸引國內外投資,刺激增長。

    財政部長賈特里(Arun Jaitley)當時表示,莫迪政府的目標是完成在建的10萬公里的公路;開工新建10萬公里公路;增建6000萬個廁所等設施。

    今年,包括印度央行行長帕特兒(Urjit Patel)在內的一個財政顧問小組甚至倡導,要擴大政府財政赤字至略超出GDP 3%的範圍,目的就是為了修建公路、鐵路以及灌溉工程提供更多的資金。在這一顧問小組看來,如果不將財政赤字佔GDP比重擴大,就不可能保證資本持續有效地注入印度的基建領域。

    從這些種種跡象來看,印度將大規模推進基建,伴隨著經濟改善,二輪三輪的基建都會加速到來。這和中國發展的軌跡是一樣的。所以,按照印度的人口、市場規模來看,成為第二大基建市場完全有理由達到。

  • 2 # 藍色提琴1

    計劃,計劃,永遠都是計劃!我想問一下: 印度有錢嗎? 有技術嗎?有高素質,熟練的技術工人嗎?有實現這一計劃所必備的專業裝置嗎?還有印度一直都是中央政府勢力遠遠弱於地方邦政府,政令不統一,稅制不統一,文字不統一,徵個地都要改上千個公章,拖個十幾,二十年,想完成既定目標,做夢吧!

  • 3 # 風雲學會陳經

    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全球第一大基建市場是中國。那麼印度是第二大基建市場麼?這個問題並不簡單。

    之所有這個問題,是“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在2017年7月釋出了一個報告,說到2040年,印度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需求將達4.5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基建市場。中國的基建投資總需求將超26萬億美元,是第一大。

    所以,這個報告其實說的是“基建需求”。這個需求能不能轉成“市場”,那還有很大變數。報告裡中國的需求是26萬億美元,遠遠超過印度的4.5萬億美元,是印度不需要這麼多基建麼?顯然不是,其實報告就已經認為,印度沒有能力將中國規模的基建需求變成現實。

    印度這個4.5萬億美元,肯定會有不少計劃支援。如問題中說的“5年修路8萬公里”,實際是指印度2017年提出的一個計劃,5年內投資1070億美元,用於改造國內8.3萬公里的交通路網。屆時,印度的高速公路路網的長度將達到15萬公里。這說的是“改造8.3萬公里”,而不是新修8萬公里。而且這個新聞中的“高速公路”,和中國美國的高速公路不一樣,而是印度標準的高等級公路,印度現在國際標準的高速公路才幾百公里。

    再如,2018年9月印度政府又推出了一個計劃,未來15年投資600億美元增建機場,希望全國機場運能達到一年10億人次。

    這類新聞,固然能看出印度發展基建的雄心,但是也能看出印度籌集資金的窘迫。

    印度是5年投1070億美元建公路,合7000億人民幣,一年1400億。中國2016年公路投資就有18000億人民幣,是印度投資額的13倍。

    而且印度是計劃,到時計劃完不成有很大可能。所以印度主要的問題是沒有錢。如果美國也來加大投資搞基建,會輕鬆超過印度成為第二大基建市場。

  • 4 # 白刃行走

    印度問題一直是比較受到關注的,我們來比較一下中國目前和10年前的公路投資與建設情況:

    根據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國公路建設投資總額由2009 年的0.97 萬億元增加到2015 年1.65 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9.26%。中國公路總里程由2010 年的400.8 萬公里增加到2015 年的457.7 萬公里,中國公路密度由2010 年的41.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到2015 年的47.68 公里/百平方公里。

    其中,2017年末,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477.35萬公里,是1984年末的5.2倍。其中,高速公路達到13.65萬公里,里程規模居世界第一。

    根據規劃:2018年中國將新增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000公里,新改建國省幹線公路1.6萬公里,新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

    近日,印度透過一項規模史無前例的基建計劃:5年內投資1070億美元(約合7萬億盧比),用於改造國內8.3萬公里的交通路網。屆時,印度的高速公路路網的長度將達到15萬公里。

    按照中國的標準,高速公路是指能適應年平均晝夜小客車交通量為25000輛以上,專供汽車分道高速行駛,並且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可是印度可不是這麼算的,真正如下圖標準的高速公路可沒有多少。總里程不超過1000公里。

    未來,印度的確非常具有潛力,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太差了,另一方面,如果印度不改善,那麼印度的經濟發展不過是南柯一夢而已。所以,印度將會成為全球第二大基建市場是非常有可能的。

    一來是人口密度大,公路所帶來的效應比一般的會高一些,另一方面印度基礎設施薄弱,總體人口和國土面積都非常大,而且大部分割槽域修建成本相對中國會低一些。因此,可施展的空間十分大。

    沒錢、沒技術都不是什麼大問題,只要有了大市場,發展會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印度的發展恐怕不會那麼順利,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除此之外,要想成為第二大基建市場並不是那麼簡單的,還是有很多國家會有機會,比方說美國,美華人口逐漸增多,但是基礎設施還是有點舊了,不排除未來美國會使用刺激的財政政策來刺激美國經濟。

  • 5 # 匯通網

    這裡給大家引用一篇2017年7月份的報告,結論是印度2040年或成全球第二大基建市場。

    2017年7月25日,全球基礎設施建設中心(Global infrastructure hub)釋出報告稱,到2040年,印度在促進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基礎設施領域投資需求將達4.5萬億美元,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基建市場。僅次於中國的26萬億美元基建投資總需求。

    報告對比了50個主要國家在能源、電信、機場、鐵路、港口、公路、水資源七大領域的未來投資趨勢。

    印度基建市場發力

    報告強調,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印度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未來25年,印度基建市場將出現顯著的旺盛需求。

    如果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到2030年,印度市場還需要額外的8880億美元來實現“家家有水、家家通電”的目標。“就絕對量而言,要全面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印度需要總計約1.3萬億美元的投資。這一數額遠超中國所需的2570億美元。”報告寫道。

    在報告涉及的七大領域中,印度對能源領域基建的需求最多。目前,印度在該領域的投資俄約為2.2萬億美元。報告預計達2.2萬億美元,這一數值將達到2.4萬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電子通訊領域的基建改善。目前,該領域的投資額是5290億美元,到204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6960億美元。

    在印度,官僚主義、私營領域投資不足或某些情況下的訴訟程式繁冗,已造成基礎設施建設在過去不受重視。但是,莫迪政府一改與往屆政府的不同,將解放基礎設施專案視為頭等大事。

    在2015年莫迪政府公佈的首份財政預算案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被提到了預算案的首要位置。其中就包括,政府將斥資113億美元興建公路、改善鐵路系統、港口及衛生裝置,同時削減減利得稅,吸引國內外投資,刺激增長。財政部長賈特里(Arun Jaitley)當時表示,莫迪政府的目標是完成在建的10萬公里的公路;開工新建10萬公里公路;增建6000萬個廁所等設施。

    2017年,包括印度央行行長帕特兒(Urjit Patel)在內的一個財政顧問小組甚至倡導,要擴大政府財政赤字至略超出GDP 3%的範圍,目的就是為了修建公路、鐵路以及灌溉工程提供更多的資金。在這一顧問小組看來,如果不將財政赤字佔GDP比重擴大,就不可能保證資本持續有效地注入印度的基建領域。

    全球基建需求近百萬億美元

    就全球範圍來說,報告認為,目前全球基建的投資額在79萬億美元,預計到2040年,這一數值將達94萬億美元。如果算上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2030年前實現全世界家庭用水與用電的目標,還需要額外增加3.5萬億美元,即2040年全球基建總需求將超過97萬億美元。

    其中,亞洲將成為全球基建需求最大的地區。2040年,這一地區將需要投入52萬億美元用於基建,中國、印度以及日本佔全球總需求的40%,超過38萬億美元。

    此外,報告指出,美國的基建缺口最大,為3.8萬億美元。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後,特朗普陸續公佈了美國的基建計劃。6月中旬,特朗普表示,希望以20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帶動地方和民間投資,在未來10年共計為美國投入1萬億美元,對美國老舊的橋樑、公路、內河航道和機場等公共設施進行改造更新。特朗普還陸續宣佈擬將航空交通管制系統私有化,並將成立新的委員會幫助基建專案減少聯邦審批環節。

    報告認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都致力於改善國內基建背後,是當今普遍存在的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現象。報告認為,204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25%,新增20億人口;城市人口將增加46%。“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報告寫道,“大範圍的基建投資在所難免。”

    全球基礎設施中心執行長克里斯·希思科特(Chris Heathcote)表示:“我們相信這些資料對各國政府及機構在未來投資、規劃及建設基礎設施專案上提供了重要價值,併為城市可持續發展帶來社會與經濟效益。”

  • 6 # 使用者5770468819414

    不要小瞧印度,不要做井底之蛙。我們有今天也是一點一點的努力!一定要正視印度。因為全世界都如此看。擯棄對印度以往的看法,要用腦子想為什麼我們不信印度的飛速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多動症,怎麼解決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