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伴讀歷史

    大家好,作為西漢名臣韓安國,在當時的和平年代他的名聲並不是太大,但是漢書中記載他見識廣博,氣量大,善於解決人際關係和揣測人心,不幸的是最後因為運氣不好沒有升任為相,最後鬱悶而死。那麼我們看看漢書為什麼對他評價這麼高。

    1.解決人際關係

    韓安國年輕時候是作為梁孝王的門客,在門客當中也是脫穎而出,立下功勞無數。當時七國之亂,他帶兵拖延叛軍部隊,為大部隊到來贏得寶貴時間,最後這場戰爭以勝利告終的。這場戰爭結束後,他和梁孝王都得到不少的讚賞。但是梁孝王自己覺得自己戰功不錯,而且有太后喜歡自己,所以有點謀反的意思。但是韓安國知道這件事之後想著如果梁孝王出事了,自己肯定也會出大問題,所以連夜進宮找太后哭訴,花言巧語之下,太后和漢景帝都聽得特別開心。使得他老大沒有被漢景帝殺掉。

    然而就是因為這次的哭訴,太后和景帝也都知道他這個人了,所以對他重用了起來。後來梁孝王想作皇太弟就排刺客刺殺那些反對他的人,這一次景帝又特別生氣。恰恰這次韓安國又挺身而出了。他給梁孝王說,老大省省心把,現在太后活著你可以得到太后庇護和寵愛,但是太后如果死掉了,之後景帝要殺你,怎麼辦?梁孝王聽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之後,把刺客交給了景帝,這一次這兩個人之間的矛盾又是韓安國在中間斡旋得到了解決,可見韓安國處理事情和揣測人心的功底非常不錯。

    2.性格穩重

    在漢武帝登基之前,韓安國就已經被景帝重用了,漢武帝登基後,自然也是比較喜歡韓安國的,漢武帝期間最大的事情就是北邊攻打匈奴單于。但是早期韓安國是極力反對武力解決問題的,因為他覺得目前漢朝的國力不一定能長時間征戰,而且士兵的作戰能力也比較一般。這就是他的謹慎性格下的決策。在之後西漢在馬邑策劃的對匈奴的一場誘敵殲滅戰。叫馬邑之戰的失敗也說明了當時大漢朝並沒有準備好和匈奴作戰。漢武帝也看出來一些問題,所以前面還是採用和親制度來拖延時間,最後才武力解決。

    3.時運不濟

    韓安國在漢武帝時期,提出的寶貴意見最後使得漢朝無匈奴侵擾,國富民安,但是他的運氣就特別差了,戰場上湧現出來一些優秀的新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的權力比較大,漢武帝擔心他會影響統治。當時的漢武帝想要讓他好好安心輔佐自己,就提拔他為相,可是他剛好從車上摔下,有殘疾甚至重病去世的可能,所以漢武帝只好把別人升職了。

    等到他身體康復之後,他的權威已經受到威脅,漢武帝也開始漸漸地重用別人了,此後在對匈奴作戰中他又因為打了敗仗被漢武帝批評,所以他在家鬱悶了幾個月就生病去世了。

  • 2 # 山野裡吹來的風

    韓安國何時生人不詳,只知道死於公元前127年,西漢時期梁縣成安人,為人忠厚,有智略,他參與了七國之亂,曾擔任梁孝王劉武的中大夫,率軍抵禦吳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最初為梁孝王中大夫,吳楚七國之亂時,被任為將,擊退吳兵,由此名顯於時。梁王驕,景帝疑忌,他勸梁王謝罪,為景帝與竇太后所器重。武帝時任御史大夫,後為衛尉,遷衛尉。元朔元年匈奴大舉進攻,安國以材官將軍屯漁陽,兵敗,徙屯右北平,不久便吐血而死。

    他的人生有過輝煌,也有過陰霾,他有著天下一流的才華,但最後還是沒被重用,鬱鬱寡歡而死。這一切不能說是韓安國的無能,只能說是那個時代所給予他的。

  • 3 # 西山秀才

    韓安國(?—公元前127年),梁國成安縣人,西漢時期的名臣、將領。韓安國自幼博覽群書,成為遠近聞名的辯士與學問家,後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為梁孝王身邊的得力謀士。他幫助梁孝王和漢政權化解了幾次危機,深得漢景帝的信任。

    漢武帝時,韓安國進入漢王朝中央政權的核心圈子。韓安國根據國家現狀,提倡與匈奴和親,使漢王朝北方多年無戰事。 作為西漢初期的著名臣子,韓安國在政治方面毋庸置疑是一個大才,可是有才之人,不一定都是有德之人。

    那麼,韓安國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韓安國是一個忠厚有才,胸內藏溝壑的大韜略之人,但是他有一個最大的缺點,那就是貪財 韓安國,初為西漢梁國樑孝王劉武手下的謀士,後來被朝廷任命為梁國內史一職,然後又被召回西漢朝廷,被任命為都尉。又升為御史大夫,在丞相田蚡死後,代理丞相之職。韓安國在職期間,為西漢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庭必備外用藥及用途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