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盼明

    從軍師聯盟的情節設定來看:曹操給荀彧空盒子是表示,既然你不能與我同行,那麼也沒必要再食俸祿了!

    其實這裡麵包含的意思太多了,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想法!你可以這麼想:

    1:你以後“沒飯吃”了!

    2:留你“盒”用!

    3:希望荀彧能主動辭官歸隱!

    4:曹操有句話,人才不能為我用,則殺之!

    5:我相信如果荀彧選擇退隱,曹操是不會殺他的!跟隨曹操20年,為曹操立下多少功勞!

    6:荀彧選擇退隱 曹操還是會殺他,因為荀彧的抱負是扶持漢室,荀彧為了實現抱負,說不定就會投靠他人!

  • 2 # 青眼白龍

    最廣泛的說法是,盒中無食,請君自採(自裁)。荀彧跟了曹操數十載,自己的領導啥樣其實他很清楚,但是荀彧只是覺得可以和曹操講一些君臣之外的感情,但是很顯然,亂世之奸雄並不是白叫的…………

  • 3 # 使用者3586321

    荀彧幫了曹操太多,曹操應該只是想給荀彧一個警告吧,惹怒了孤王,你將一無所有。荀彧呢,應該不是理解錯了,可為漢臣赴死,不為漢賊苟活。秉忠貞之志,守謙退之節

  • 4 # 止水如心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是為了讓荀彧不說話,還是真心讓他死?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得先弄清楚荀彧這個人的簡歷。

    荀彧(yù)(公元163年-212年),字文若。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最大功臣。被曹操稱為:“這是我的子房(即張良)。”

    注意!荀彧是一位戰略家。

    凡是喜歡東漢末年,特別是瞭解三國這段歷史的人,或許都會發現一個現象。這段時期出現了許多政治、軍事和謀略奇才,比如荀彧、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龐統、荀攸、程昱、郭嘉、魯肅、陸遜等。但在百度詞條裡,被稱為“戰略家”的只有兩位:曹操手下的荀彧和孫權手下的魯肅

    這種評定法不一定就那麼準確,但也不是沒有一點道理。以筆者愚見,在整個三國這段歷史中,無論是軍事才華、政治謀略,還是廉潔自律,荀彧才是出類拔萃的東漢末年第一人

    荀彧早年就被當時人們稱為“王佐之才”。

    什麼是“王佐之才”呢?

    王,是指君主或帝王,多指國家元首;佐,輔佐; 才,才幹、能力、智謀;王佐,即為“佐王”意思的倒裝句;王佐之才,就是說這個人具有非凡的治國能力。

    那麼我們看看荀彧的簡歷。初舉孝廉,任守宮令。守宮令,是個什麼官呢?這個官職就是從東漢開始設定的,具體工作,就是掌管皇帝用的紙、筆、墨及封泥。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以荀彧的“王佐之才”,讓他做這種是個人就能幹的瑣碎事務,就像讓一個成年人玩小孩子的玩具,自然不願意幹。這時,正好遇到董卓亂政,廢了少帝劉辯,立獻帝劉協,荀彧藉故辭職回鄉。

    荀彧回鄉以後,對鄉中父老們說:“潁川是四戰之地,如果天下有變,那就會經常受到侵略成為危險地帶,應該及早離去,不能久留。”但鄉人們多懷戀故土,不願離去。這時冀州牧同郡韓馥派人接荀彧,鄉中父老們沒有人願意相隨。荀彧只得獨自將宗族遷至冀州避難。後來,家鄉果然成為戰亂的中心地帶,大多數父老鄉親都成為了戰爭中的亡靈。

    荀彧率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見袁紹沒什麼出息,便轉投曹操。那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荀彧只有二十九歲。曹操見到荀彧,大喜過望,高興地說:“這就是我的子房(張良)啊!”

    荀彧跟隨曹操以後,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無論是幫著曹操消滅袁紹,還是掌管政務,舉薦人才,都很有建樹。是曹操“五大謀臣”之首。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都是荀彧給曹操舉薦的。同時也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戰略舉措的出謀者。

    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也就是替曹操坐鎮大本營),處理軍國事務,被敬稱為“荀令君”。

    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排程籌劃。曹操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荀彧說:“荀攸(荀彧侄子)、鍾繇”。荀彧善於發現、舉薦人才,起初舉薦了戲志才,戲志才死後又舉薦了郭嘉。

    荀彧是曹操戰略決策的最後發言人。

    許多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官渡之戰,發生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那是曹操和袁紹在北方地區的大決戰。

    九月,曹軍軍糧將盡,士卒疲憊,決戰之前,奇才謀士郭嘉給曹操建言“十勝十敗”論,讓曹操抓住時機,消滅袁紹。曹操聽了郭嘉的建言,最後果然一舉消滅了袁紹主力。似乎曹操能夠消滅袁紹,主要是謀士郭嘉的功勞。

    殊不知,歷史記載,曹操在採納郭嘉的建議前,心裡猶豫不決,給荀彧寫信,尋求荀彧的意見,準備退守許都。荀彧回信說:“眼下軍糧雖少,還比不上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那樣艱難。當時劉、項雙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處於被動。您以僅及敵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堅守,扼住敵人咽喉使其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敵人的底細已經清楚,銳氣已經枯竭,局面必將有所變化,這正是使用奇謀的良機,不可失去啊!”

    曹操這才下了最後的決心,繼續堅守待機。可見,在曹操眼裡,荀彧不僅是他最主要的智囊軍師,還是一個託付軍國大事的國才。在曹操所有重大戰略決策中,都有荀彧的影子。即使這些重大決策最初是別人提出來的,但曹操在最後決斷時,也必然要給荀彧寫信,徵求意見。荀彧的想法,往往就是曹操最後的決心。

    不久,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許攸怒而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曹操遂以奇兵襲烏巢(參見烏巢之戰),斬淳于瓊等人,殲滅袁軍7萬餘人,袁紹僅帶800騎兵渡河北逃,從此一蹶不振。曹操最終取得這場戰略決戰的勝利,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可以斷言,曹操陣營裡,誰都可以沒有,但如果沒有荀彧,曹操絕對不會成為三國這段歷史中的奸雄。

    荀彧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王佐之才”,還是一位謙謙君子,廉潔自律的典範。

    荀彧與侄子荀攸分主內外,都是地位顯貴。荀彧將朝廷和所賜之物皆散給族人和朋友,自己家沒有多少財產。為了彰顯荀彧的地位,曹操還將安陽公主許配給荀彧的長子荀惲為妻。

    鑑於他的卓越貢獻,曹操不斷給朝廷上表,給荀彧加官進爵。荀彧經常把曹操的表章壓住不上奏,使曹操對他越來越敬重。

    荀彧和曹操的分歧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荀彧認為:“(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

    不過,荀彧的政治理想有點複雜,有人認為他的理想是“匡扶漢室”。筆者不敢苟同。從荀彧一生的作為上,我們可以看出他的矛盾心理。荀彧既清醒地認識到漢王朝風雨飄搖,除了一副殘存的骨架以外,再無臟腑,已然無可救藥,於是他極力擁護曹操重造天下大業。但與此同時,荀彧又與舊王朝之間在情感上又藕斷絲連,封建倫理綱常禮教的陰影也一直籠罩在他的心頭,讓他難以掙脫,因此和曹操產生重大隔閡,這是非常自然的事。

    荀彧之死

    至於曹操是不是真心讓荀彧死,和許多歷史迷案一樣,這同樣是一件無人能解的案子,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推理猜測。

    《三國志》載:建安十七年,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憂慮而死。

    關於荀彧的死,史書上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這大概是受小說《三國演義》影響而產生的疑惑,至於真假,沒有依據。

    《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

    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興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彧已知操有殺己之心,託病止於壽春。忽曹操使人送飲食一盒至。盒上有操親筆封記。

      開盒視之,並無一物。彧會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歲。後人有詩嘆曰:“文若才華天下聞,可憐失足在權門。後人休把留侯比,臨沒無顏見漢君。”其子荀惲,發哀書報曹操。操甚懊悔,命厚葬之,諡曰敬侯。

  • 5 # 御史丹心

    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是為了讓荀彧不說話,還是真心讓他死?

    荀彧是曹操的重要的謀士之一,為曹操統一北方有重要的貢獻。曹操徵呂布,荀彧留兗州保兗州三城。為曹操獻策與袁紹決戰與官渡,出奇謀奪荊州,荀彧當時對曹操還是很重要的謀生。曹操是不是想殺荀彧,這個在歷史上還是有爭議的,根據三國演義來說:

    一:荀彧還抱有對漢朝的幻想,也許荀彧想借曹操中興漢室,但後來看曹操要稱王,便對曹操中興漢室的幻想破滅,後來就反對曹操稱王,曹操就送荀彧一個空盒子來警示荀彧,來表達對荀彧的不滿。

    二:就是想殺荀彧,因為當時的曹操已經不具備統一三國的實力,稱王使他挾天子令諸侯更加明正言順,這個時候荀彧來反對他,那只有“盒中無果,請君自採。”

  • 6 # 色國丞相

    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三國志·荀彧傳》

    《禮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祿,既食祿、俸祿也。曹操給荀彧發一個空飯盒,意思已經不能再明確。

    再者,空與兇諧音,即便是今天,像廣東、香港這種傳統思想比較濃重的地區,依舊很避諱說“空”字。“空房子”不能說是“空屋”,而要說“吉屋”,就是要避開說“兇屋”。小時候,老爹千叮萬囑,如果收到空的紅包,一定要告訴他,到底是誰給的,他絕對要找這個人晦氣。

    不要以你作為一個現代人的所見所聞你所處的社會的人文風俗去套古人,你覺得一個空飯盒沒什麼大不了,不妨換一個物品設身處地思考一下——如果有人送一個鬧鐘給你,你怎麼想?如果這個人是你老闆呢?如果這個人是可以決定你生死的君主呢?

  • 7 # 澳古說歷史

    這個答案如果要回答,前提是荀彧被曹操逼迫而死這一說法成立的情況下,才能給出相應的答案,至於為什麼那麼說呢?且我慢慢道來。

    首先在知道這個答案之前,我們要知道荀彧到底是怎麼死的?

    荀彧的死因歷史上多有爭論,主要分為兩種說法,一說是病死的,另一說是被曹操逼死的。這裡我簡單的介紹兩種說法

    1、憂慮而病死

    《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記載:“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以憂薨,時年五十。諡曰敬侯”

    為什麼會說荀彧會是病死的呢?這件事還得從建安十七年說起,在這一年曹操為了獲取更加的權利,他已經不滿自己做漢朝的宰相啦,他想要獲得更加的榮耀,於是他就想進爵國公、加封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而就在他提出這件事情的時候,荀彧就跳出來說:“(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而荀彧的反對讓曹操很是不開心。

    《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記載:“十七年,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同年,曹操徵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並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不久並憂慮而死。

    2、被曹操逼而服毒死

    《魏氏春秋》記載:“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這個時間點也是發生在建安十七年荀彧反對曹操稱國公的時候,其實病死也逼死兩個說法的事情都一樣,只不過後來的結局一個是憂慮而死,而又一個就是被曹操逼死。逼死也是發生在荀彧因病留在壽春的時候,只不過在這個時候曹操為了慰勞他,於是就贈送食物給荀彧,當荀彧開啟食器,見器中空無一物的時候,他與妻子發生了這麼一段對話:荀彧說“出仕三十年,荀彧今日終無漢祿可食。”其妻十分不解,問荀彧何出此言。荀彧緩緩解釋道:“空者,無物也,不見容也。盒者,何也”。說完並服毒自盡。

    這兩種說法其實個人覺得“病死說”說法較為可信,至於“逼死說”說法由於是出自東晉史學家孫盛寫的《魏氏春秋》一書所以較為不可信,個人覺得理由如下:1)東晉畢竟已經離漢末僅百年,很多的事情可能早已無記載,或者說早已經失傳,再者由於孫盛並不是官方的史官,所以很多資料他不能獲取,很多時候這類民間的史學家在寫史的時候都是靠民間流傳的傳說來寫的,2)由於晉朝得朝不正,司馬炎是靠篡魏來獲得天下的,可以相信的是晉朝的皇帝為了讓自己的皇位可以來的更加的名正言順,所以會千方百計的去詆譭魏國的皇帝,當然作為魏國真正意義上的開國皇帝-魏武帝曹操肯定是在詆譭之列,那麼就很明顯了讓“曹操逼死對自己有莫大功勞的荀彧”來讓曹操落的一個自私、狹隘、殘暴的形象,又何樂而不為呢?

    至於為什麼大家對於逼死一說的說法要比病死說來的熟悉呢?,很簡單啊,因為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就採用逼死一說,我們大家都知道羅貫中為了讓劉備顯的更加的高大威武與仁慈善良,所以他在書中一直都在用各種方法去詆譭曹操,他一直在渲染著曹操不是忠臣,是漢賊這一說法,所以就很容易理解他為什麼要用逼死一說,而不是正史所記載的病死一說。

    所以說可能曹操根本就沒做過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的事情,不過既然題主提出了“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是為了讓荀彧不說話,還是真心讓他死?”這一疑問,那我就試著先暫時假設“逼死說”這一說法是成立的情況下來大概的說下,曹操送給荀彧一個空盒子到底有什麼意圖。

    首先我們要知道曹操為什麼要想讓荀彧死?個人覺得是以下幾個原因:

    1、荀彧反對曹操稱國公,很多人肯定會問為什麼荀彧反對曹操稱國公?他不是曹操最忠實的擁護者嗎?實則不然,荀彧從始至終跟曹操都不是所謂的“君臣關係”,可以說他和曹操一直都是“同僚關係”,他一開始投奔曹操就只是因為曹操有“復興大漢”的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剛開始的曹操也有要“復興大漢”的這顆心在,之後他一直幫助曹操南征北戰,東征西討,出謀劃策,可以說都不是為了曹操,而是為了他心中的那個大漢,他想盡辦法的幫助曹操去平定各方的諸侯,都只是為了讓大漢可以有望復興,並延續漢朝的國運而已。

    《後漢書;荀彧傳》記載:“方時運之屯遭,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此又時之不可並也。蓋取其歸正而已,亦殺身以成仁之義也。”

    而當荀彧聽到曹操想要稱為國公的時候,並已經開始有了取漢代之的想法,他肯定是會為極力反對的。可以想象荀彧作為曹操的首席謀臣和統一北方的首席功臣,他的反對無疑對曹操是重大的打擊,當其他人看到連曹操身邊最重要的謀臣都反對他稱國公,你讓他們如何去支援曹操進一步稱國公呢?而且最重要的是荀彧當時已經執掌中樞近二十年,可以說他在朝堂的威望甚高,幾乎可以說荀彧是文臣集團中領頭羊,如果他反對曹操稱國公,則曹操就很難被封國公了,雖然但是曹操可以強制性的讓獻帝封他為國公,但在當時四周還有劉備、孫權等強大諸侯的情況下,顯然他不能這麼做,所以他必須讓文武百官心甘情願的讓他做國公,但是顯然荀彧若在,曹操則絕對不能實現他讓百官心甘情願的讓他做國公的心願,所以曹操如果要想在政治上有進一步的不軌之圖就必須要除掉荀彧。

    2、荀彧“身在曹營心在漢”,前面已經說過荀彧忠的不是曹操,而是漢室,他之所以投奔曹操,只是為了借曹操的手上的兵權和將領去拯救大漢王朝,因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漢室搖搖欲墜,無力救民眾於水深火熱的年代,漢王朝急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臣子來維持社會的秩序,顯然曹操滿足了荀彧的要求,所以他只能去輔佐曹操來讓他完成自己“復興大漢”的目標,其行為表面上固是忠於曹氏,而實際上顯然他是為了他的大漢,他希望靠他的智慧與曹操的武力來再次達到統一大漢,復興大漢的願望,所以他竭盡所能。但顯然曹操作為一代雄主,他肯定也知道荀彧的想法,他之所以能接納荀彧,一方面是他急需一位頂尖的謀臣來幫助自己,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靠他自己日後的努力來讓荀彧真正的效忠於自己,顯然在後面曹操也的確在努力,他將自己的女兒安陽公主嫁給荀彧的兒子荀惲,希望靠姻親的關係來讓荀彧真正的效忠與他,可是荀彧不為所動。

    《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記載:“是時荀攸常為謀主。彧兄衍以監軍校尉守鄴,都督河北事。太祖之徵袁尚也,高幹密遣兵謀襲鄴,衍逆覺,盡誅之,以功封列侯。太祖以女妻彧長子惲,後稱安陽公主。”

    之後他有拼命的給荀彧升官,最後都讓荀彧當了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這些顯赫的官位,荀彧還是依然不為所動。

    《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記載:“會徵孫權,表請彧勞軍於譙,因輒留彧,以恃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直至最終荀彧反對曹操稱公之後,曹操才真正的發現荀彧的心中只有漢室,他永遠都不可能真正的效忠與他,這個時候當兩個人的思想觀念完全不在一起的是絕對不可再一起合作下去了,曹操想成就自己的霸業,而荀彧則一直以恢復漢室為己任,道不同,不相為謀,既然荀彧不能為曹操所用,曹操也只能殺了他,畢竟荀彧是大才,如果不能為自己所用,則勢必荀彧將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麻煩,與其日後因為荀彧而導致自己不能成就霸業,還不如現在殺了他。

    那麼以上就是我個人覺得曹操會殺了荀彧的原因,那到底曹操哪個食盒是為不讓荀彧說話,還是真心想讓荀彧死呢?那個空的盒子代表著什麼意思?為什麼荀彧一看空的盒子就自殺呢?

    這個答案很簡單,荀彧已經知道曹操讓他正面的迴應到底要選擇誰為其主啦,荀彧在看到這個空的食盒說過這麼一句話:“空者,無物也,不見容也。盒者,何也”,說明荀彧已經明白了這個空的盒子寓意著“即不見容,何(盒)能留你”,簡單的來說就是曹操就是靠著這個空的盒子向荀彧說明了一切,這個盒子就代表著給荀彧兩個意思,要嗎你就蓋上空的食盒,直接自殺;要嗎你就就在食盒裡放上碗筷等東西,將它送還於我,即代表這個食盒裡還能容的下東西,也就是說荀彧完全效忠於他,但我們知道荀彧最終選擇的是蓋上空的食盒,然後服毒自殺。所以我覺得曹操送的那個食盒不是想讓他不說話,也不是真心想讓他死,而是想讓荀彧真正的效忠於他,拋棄他那個復興大漢的夢想,轉而去幫助他一起圖謀整個天下。

    那又有人問為什麼荀彧不選擇效忠曹操呢?其實荀彧一生盡心輔佐曹操,主要的目的不是讓曹操做皇帝,也是讓大漢恢復往日的榮耀,但是當曹操想做皇帝這個真實的目的暴露之後,荀彧也已認識到,自己無力阻止,漢室之傾頹以成定局,他也知道這個自己多年盡心輔佐的人,將成為漢朝的終結者,他也將毀了自己匡扶漢室的奮鬥目標,在萬念俱灰之際,又加上曹操給的食盒的暗示,荀彧或許已經知道漢朝將徹底滅亡了,所以作為一生忠於漢室的他,以復興漢室為目標的荀彧只能以死明志。

    這裡再說下一個題外的話題提荀彧對曹操有多重要?

    荀彧年輕的時候就人稱之為“王佐之才”,可以說在曹操來說,荀彧就是類似於周之子牙、漢之張良、蜀之諸葛亮、吳之周瑜一樣的存在,曹操若是沒有荀彧的輔佐,則曹操斷不能收青州、取徐州、定兗州、滅袁紹,乃至最後統一北方。

    《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記載:“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

    為什麼說曹操若是沒有荀彧的輔佐,就不能統一北方呢?道理很簡單曹操雖然憑藉著曹家和夏侯家兩家的武將從而擁有了一定的兵權,但是曹操前期很明顯的缺陷就是缺少謀臣,在漢末很明顯若無可靠或智力超群的謀臣,則不管你前期如何的強大,最終也只有滅亡這一條道,例如呂布前期多麼的意氣風發,佔徐州成為一州之牧,呂布賬下雖不能說猛將如雲,但好歹也有高順、張遼、曹性、臧霸等良將,但雖有陳宮這位頂尖的謀臣在,卻是棄之不用,或者說是不聽其諫言,最後即時呂布有著當世第一的武力,和陷阱營這一當世最強的軍種,卻還是被曹操所滅,自己也落了個白玉樓被殺的結局,所以說謀臣是漢末最重要的人才,而恰恰曹操前期就缺少這類人才,可以說曹操在荀彧沒到來之前,一直都是沒什麼建樹,甚至可以說在當時並沒有多少的存在感,可是在荀彧到來,曹操逐漸擁有了逐鹿中原的資本。

    西晉文學家傅玄曾這樣評價荀彧,說“或問近世大賢君子,答曰:荀令君之仁,荀軍師之智,斯可謂近世大賢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舉賢,行無諂贖,謀能應機。孟軻稱“五百年而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

    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等等;戰術上,曾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可以說正是因為荀彧,曹操才能成為今後的魏公,才能成為雄霸北方的存在,才能為自己的子孫建立魏國建立深厚的基礎。若無荀彧則曹操的成就可能就不會那麼大,或者說可能早就被滅了。

    勸曹操迎奉天子一事記載於《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建安元年,太祖擊破黃巾。漢獻帝自河東還洛陽。太祖議奉迎都許,或以山東未平,韓逼、楊奉新將天子到洛陽,北連張楊,未可卒制。彧勸太祖曰:“昔??高祖東伐為義帝縞素而天下歸心。自天子播越,將軍首唱義兵,徒以山東擾亂,未能遠赴關右,然猶分遣將帥,蒙險通使,雖御難於外,乃心無不在王室,是將軍醫天下之素志也。今車駕旋軫,??義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舊而增哀。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民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雄傑,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雖有逆節,必不能為累,明矣。韓暹、楊奉其敢為害!若不時定,四方生心,後雖慮之,無及。”太祖遂至洛陽,奉迎天子都許。”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一事記載於《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

    興平元年,太祖徵陶謙,任彧留事。會張邈、陳宮以兗州反,潛迎呂布。布既至,翅乃使劉翊告彧曰:“呂將軍來助曹使君擊陶謙,宜亟供其軍食。”眾疑惑。或知邈為亂,即勒兵裝置,馳召東郡太守夏侯惇,而兗州諸城皆應布矣。時太祖悉軍攻謙,留守兵少,而督將大吏多與邈、宮通謀。惇至,其夜誅謀叛者數十人,眾乃定。豫州刺史郭貢帥眾數萬來至城下,或言與呂布同謀,眾甚懼。貢求見彧,彧將往。

    惇等曰:“君,一州鎮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貢與邈等,分非素結也,今來速,計必未定;及其未定說之,縱不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將怒而成計。”貢見彧無懼意,謂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與程昱計,使說範、東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奇謀扼袁紹於官渡一事記載於《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三年,太祖既破張繡,東擒呂布,定徐州,遂與袁紹相拒。孔融謂彧曰:“紹地廣兵強;田豐、許攸,智計之士也,為之謀;審配、逢紀,盡忠之臣也,任其事;顏良、文丑,勇冠三軍,統其兵:殆難克乎!”彧曰:“紹兵雖多而法不整。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後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縱也,不縱,攸必為變。顏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戰而禽也。”五年,與紹連戰。太祖保官渡,紹圍之。太祖軍糧方盡,書與彧,儀欲還許以引紹。彧曰:“今軍食雖少,未若楚、漢在?熒?陽、成皋間也。是時劉、項莫肯先退,先退者勢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眾,畫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進,已半年矣。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不可失也。”太祖乃住。遂以奇兵襲紹別屯,斬其將淳于瓊等,紹退走。審配以許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紹;顏良、文丑臨陣授首;田豐以諫見誅:皆如彧所策。”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一事記載於《三國志.魏書·荀彧攸賈詡傳》:“太祖將伐劉表,問彧策安出,彧曰:今華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太祖遂行。會表病死,太祖直趨宛、葉如彧計,表子琮以州逆降。”

  • 8 # 簡單點的孟起

    要知其意,可回溯此事於三國演義,而非軍師聯盟。

    曹操軍敗赤壁後,耿耿於懷,常思重回東吳荊州之意,恰劉備西進去助劉璋,曹操更興軍殺向東吳。臨行前,董昭進言,曹操功高,可至魏公,加九錫。荀彧不悅,託病不出,而曹軍當立即南下擊孫權。曹操想什麼,當然是不要有人反對他晉魏公。

    在此當口,曹操知荀彧不悅而不悅,送他一隻盒子,何意?我想,這不是賜死,而是警告,用一隻異常的盒子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老兄弟,你想什麼呢?你看看,我說賜你食物,但啥也不給你,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激怒了我,後果很嚴重!

    荀彧的選擇是,硬抗被殺,硬抗自殺,但曹操理解更多的可能是認錯。看我給你空盒,你寫點什麼上來,賠個不是,我就認了。不想荀彧剛烈,眼睛不容沙子,自殺謝罪。終於成了曹操最不想看到的結果,老戰友沒了。

    為何不是賜死之意呢?三國演義中提到荀彧會其意,自裁,曹操聽到懊悔,厚葬,賜侯。以曹操的為人,賜死老友,又不想抗這個罪名,他會做什麼?他會殺死送盒子的人,說是他們沒裝食物,或是取走食物,把責任推到別人的身上,這才是曹操達成目的的手段。而曹操並沒有,那就說明荀彧之死超過了曹操的預期,是他不想看到的。

    君子當如此。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荀彧只是騎鹿遠去了。

  • 9 # 大東1518

    曹操的意思應該是讓荀彧不要再說了,但荀彧作為曹操的重要謀士,謀士就是以向上級進言獻策為職業的,讓一個謀士不說話,還不如讓他去死,荀彧自然明白這一點,只有死人才能永遠閉嘴,所以荀彧選擇自殺,這也是荀彧性格使然。

  • 10 # 紅落

    主要問題,還是要搞明白空盒子到底是什麼意思。這個其實無論三國演義,還是其他論作,都摻雜個人意見。

    空盒子,什麼意思?個人理解,還是整個大漢都是一個空殼子了,哥們,你還糾結什麼呢?

    所以,操的意思,還是,兄弟,咱們接著一起幹吧!

    荀彧呢,心裡那道坎始終過不去。三國志中記述憂慮而死,實際上是比較靠譜的,畢竟古代醫術落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卸妝棉卸妝對面板是否有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