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前在學校讀書的時候就聽說過“德”“智”“體”“美”,它們分別指的是什麼呢?
10
回覆列表
  • 1 # 小碩小張說教育

    德智體美是一項評價學生是否完全發展的標準。學校裡的德智體美到底是什麼?下面讓小張給你逐一解釋一下。

    德得通俗的來講就是道德。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和政治觀念,思想觀念,道德底線,道德情操等等的教育。

    智通俗的來講就是智力。培養學生們的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能,學習一些有智力和非智力的因素。

    體其通俗的來講就是體力或者體育。就是透過體育來教會同學們鍛鍊自己的身體、解決一些突發狀況,增強學生的堅忍不拔的能力的課程。

    美指的是審美觀。是指學生在學校裡要培養一定的審美觀並且讓學生能夠懂得如何發現美、創造美和欣賞美的能力。

  • 2 # CATHY

    “德”“智”“體”“美”是孩子全面發展的教育的組成部分。

    德育:是指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是加強孩子品德教育,道德教育。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它是現在學校教育的統帥。

    智育:是傳授孩子具體的知識,和發展孩子的智力。簡單的說,就是讓孩子在學習中探究,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體育:簡而言之就是鍛鍊孩子的體格,發展他們的體力和運動能力。在學校中多以體育課和運動會的形式呈現。

    美:育是讓孩子形成正確審美觀和審美情趣,培養他們感受、鑑賞、創造美的能力。在學校多以藝術課,美術課,音樂課的形式呈現。

  • 3 # 文文簡筆畫

    中國現在的中小學全面發展教育主要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

    德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使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政治觀念,形成正確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智育是傳授給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認知因素的教育。智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包括傳授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自主性和創造性。

    體育是授予學生健康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體力,增強他們的自我保健意識和體質,培養他們參加體育活動的需要和習慣,增強其意志力的教育。

    美育是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發展他們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情操與文明素養的教育。

    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

    全面發展不能理解為要求學生“樣樣都好”的平均發展,也不能理解為人人都要發展成為一樣的人。在實際生活中,青少年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學校教育也常會因某一時期任務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側重。“五育”之間互為條件,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 4 # 班主任四月天老師

    作為一名教師,我來說一說我對學校裡的“德”、“智”、“體”、“美”的看法。

    德育:

    即思想品德教育,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話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和思想道德,幫助學生樹立法制觀念,讓法制從小就種在學生心裡。

    比如現在學校的思想品德課已經全部改成了道德與法治,而且統一是部編版,全國用的是一樣的教材,而且在原來的思想品德上重新加了法制教育在裡邊。

    智育:

    即智力教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與學習有關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說白點就是幫助引導學生去開發大腦,透過一些系統的課程去發展學生的智力。比如小學現在會開展語數英、科學、音體美等等一系列的課程,全部是為了發展學生的智力水平。

    體育

    即體育與健康,是授予學生健康的知識、技能的同時,去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增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教育。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於體育越來越重視,所以在現在的學長教育中,體育是和語數英等傳統的主課並列的。

    比如現在的體育課針對不同年齡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內容,每學期都會測試學生的體質健康,包括他們的心理健康,體育課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必不可少。

    美育

    即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觀,發展他們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針對美育,各個學校也開展了美術課等等一系列的課程,這些課程也都透過一些教學內容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觀,還透過每年帶學生出去採風或者參加活動,來提高學生髮現美、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總而言之呢,“德”、“智”、“體”、“美”全部都是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制定規劃出來的教育,也是經過了這麼多年摸索出來的教育經驗,是每個學期都必須接受的教育。

    現在在原來的“德”、“智”、“體”、“美”上,又新增加了“勞”,就是勞動教育,是鍛鍊一個孩子的動手能力。

    大家都知道,實踐出真知,只會理論不會實踐是沒有辦法立足的,所以勞動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 5 # 中考高考牆

    德是腦,智是心,體為四肢,美是精神,勞是行動。

    五者合而為一,方可茁壯成長。

    一、立德。讀聖賢書,樹凌雲志,懷仁義德。立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之慾亡。

    立德,學活語文、歷史是關鍵,言傳身教是指南。

    二、立智。智力多與數、理、化有關。存乎靜,通乎變,化乎有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無窮。萬事萬物用數推演,規律自現。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三、立身。四肢不健,何以立身?身無可依,何以安魂?魂無可依,何以安智?智無可依,何以安德?

    德智美勞皆為0,身是前面的1。沒有了1,一切皆為零。

    學好體育,強身健體是基礎。

    四、立美。美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愉悅,是一種幸福。文學、藝術、體操都能給我們呈現出別樣經典,暗香流年。

    五、立勞。勞動最光榮。要樹立這種理念。動員學生在家做家務,在校打掃衛生及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參加農村的簡易勞動,深知勞動創造一切,沒有勞動,再好的理想都是空談。鼓勵學生勤思考,多動手,養成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避免學生營養不良。

  • 6 # miss洪自媒體

    德智體美指什麼,我的看法是什麼?

    學生全面發展,需要多加一個勞,才符合當下教育。兩會時,“五育並舉培養人”成為熱議的話題。德智體美勞,每一個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教育中的功能作用。

    德:不僅是德行,還是公德

    過去我們說“德”,更多的在談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德行。可是我覺得今天的教育,我們是否要加上“公德”這樣的一個字眼?

    大家都已能夠看到還記得那則新聞:一個人的不文明和缺乏公德,甚至將一輛載著乘客的公共汽車開向江裡頭,最後生命消逝。過去我們認為一個人缺公德,恐怕僅僅是一個煩人的地方,但是現在公德甚至會要走你的生命。特別是這次疫情影響,人的素質高低更明顯體現出來了。

    今天可以看到我們任何城市當中,在交通秩序領域,有些的確一片混亂,小學生上學路線存在安全隱患,人們亂停車亂扔垃圾等等,難道我們塑造出來的本科畢業生、碩士、博士都是有才華,但是不守公德的人嗎?我們如何能讓小老百姓逐漸過渡到公民?所以教育學生的德從小就要培養起。

    智:不是智力,而是智慧。學校強調的是對青少年"心智"發展方面的培養.德智體美勞的的“智”恐怕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要更關注的是智慧。

    你會看到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似乎無所不知,但是不能轉變成行為,不能轉變成為一種思維方式。他不缺知識,上網百度隨時可查,但是缺智慧。缺生活的智慧,生命的智慧,缺很多方面的智慧。

    因此,在德智體美勞這五個字面前,我們如何在未來的教育當中把“智力”變成“智慧”?我覺得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

    另外,其實我認為我們長期以來教育都過多地強調了智商,我認為當中要增加情商的概念,能管控自己的情,能敏銳地瞭解到周邊的情緒,能處好父母孩子的關係,長大工作的人際關係等等。情商不行,想要讓中國成為和諧社會,我認為是比較難的。

    1.主要就是身體素質了

    2.體:如何在規則的約束下,努力去贏,及如何體面且有尊嚴地輸

    我們的孩子,如果不能從體育的育當中學會去贏,更學會體面並且有尊嚴地輸,我們怎麼可能在民族的基因裡慢慢地變成一個創新的國度呢?

    所以體育現在,要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複雜和偉大。而不僅僅是一箇中國足球,或者中國籃球這麼簡單,或者說讓孩子們跑個八百米鍛鍊一下身體,不是!它磨鍊一個民族的意志,改變一個民族的基因,體育的重點不在體,在於育。體育即培養孩子掌握保持身心的健康的方法。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運動中的磕磕碰碰可以增強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團隊合作可以提升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競技的勝敗可以激起孩子的榮辱之心,運動的快樂讓孩子性格開朗,積極向上。

    當然運動不只是身體的運動,還包括大腦的運動、思維的訓練。強健的體魄是我們身體的硬體;健康的心靈和一個善於思考的大腦是我們身體的軟體。要保持身心健康,動必不可少,卻仍需靜來節制,動過則易躁,非寧靜無以致遠,動靜結合才能真正身心健康。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興趣活動,寓體育於比賽,寓體育於樂趣,寓體育於生活。團結協作,班級集體利益等等,讓學生從小就能參與體會到。

    美:與時俱進的審美能力。美育即從小培養孩子,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學習通常是枯燥的,只有善於去發現和欣賞其中的美,才能讓我們的學習變得更快樂,這才是學習的真正目的。發現和欣賞美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蔚藍的天空、輕柔的微風、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香,有的人對其視而不見,有的人卻陶醉其中。當然美的範圍是廣泛的,家庭和諧,四海安康是一種美;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是一種美;熱愛生活、熱愛知識也是一種美,要善於發現和欣賞生活中的美,人生才會變得豐富多彩,更有意義。

    秋天,國慶放假,我都會飛北京。那時北京滿城黃葉,香山紅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北京、成都、武漢、上海等很多的地方叫緩掃落葉。在擁有好樹種的公園和街道里緩掃落葉,讓落葉之美,秋天之美呈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這在過去是不可思議的。在過去,我們講究效率,叫落葉不落地。清潔工要迅速地把它掃乾淨。但是我們今天的審美終於過渡到我們可以審秋天這種金黃色之美。北京有很多公園全部推出了這樣的活動。一方面我們看到了我們審美髮生著很大的改變。另一方面依然看到很多問題,比如上海有些街道緩掃落葉的同時,為枯了的樹安裝上了紅色的人造的花,難看得一塌糊塗。每次去旅遊自拍我內心都很難理解這種審美。這個因人而異吧,哈哈。其實這個要培養的是青少年的審美觀和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不過好象有學校在貫徹的時候誤解了其本意,以為畫個畫唱個歌就是"美"了。

    一個就是勞動,也可以是勤勞。主要就是要保持民族的勤勞作風和敢於勞動,樂於勞動,以勞動為美的習慣,使中華民族保持一個勤勞勇敢,不懼困難的。比如我之前待過的一個小學,學校每週六下午為“校園活動日”,可以說這一下午是孩子內務整理、打掃衛生、觀看電影,結合學校日常教學工作,因勢利導,使活動經常化、多樣化, 從小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勞動可以帶給孩子尊嚴感和自信心,哪怕是幫父母做一見小小的家務,父母的一句讚揚也會讓孩子倍感自豪,意識到自己也是有用之人,能為父母分憂。勞動的艱苦,會讓孩子慢慢體會父母的辛勞,學會珍惜和最重別人的勞動成果,知曉一粥一飯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明白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有付出才能有收穫的道理。踏踏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一步一個腳印走向成功。即使放假在家 也要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另一個,當人工智慧成為一種現實,我們的勞動能力要體現在哪方面,腦力勞動。比如,學習程式設計,創新科技等。

    堅持以“德智體美勞,五育齊發展;詩書禮樂技,多藝尚兼修”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願大家一路走來,花香滿徑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能吃的龍魚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