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不難發現,現在寫春聯的越來越少,印刷體卻是越來越多。
16
回覆列表
  • 1 # 麓風軒

    1、優秀傳統文化正在逐步消失,現代人已經沒有以往那麼重視這回事了,當然這不是一個好現象,呼籲有關部門需要重視。現在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除了中文系,可能其他學生接觸對聯知識的機會都沒有了。別說自己擬春聯、寫春聯,小編看到很多人家裡的上下聯都貼反了。

    2、城市和鄉村能夠擬春聯,並寫得好春聯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現代人鋼筆字都寫不好了,提筆忘字,別說寫毛筆春聯了。

    3、書法市場不完善,書法寫字的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請人寫對聯都是人情面子,基本上沒有人願意出錢的,社會環境就這樣!能寫的人既廢腦筋又廢功夫,得利不討好,所以很多能寫的人也不願意寫了。

    4、印刷品春聯已經商品化,生產工藝也流程化了,趁機佔領了市場。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簡單明瞭,而且印刷品春聯比手寫春聯往往還更實用、美觀,更方便;好在春聯只是一種實用性的書法,不具有收藏價值,使用印刷品也已經夠了。

    5、當然,可喜的是,我們也看到每年的春節,有不少的政府部門、文化機構、社團組織,組織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義務寫春聯活動,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盡一點微薄之力。

  • 2 # 沙洲可樂

    1.主要是寫的人比較少,再加上過年前寫的這幾天天寒地冬,毛筆都不好拿,風一吹紙就飛起來,如果在家寫好了再拿出來賣,又好像是個印刷品。2.城管管著,這不能擺,那也不能擺,擺在小巷裡別人也看不到,3.印刷品太多,既漂亮又便宜.4.政府單位、銀行分發的比較多,一人可以拿好多副,紙質又好,貼不完還可以當廢紙賣,5.最終還是我們不夠重視了,可有可無的東西了,沒有這貼對聯的習慣了,現在都是新房子,不是高檔的木門就是不鏽鋼框的玻璃門,用什麼東西貼?漿糊,很少買,雙面膠或透明膠布?這東西貼了就有印,粘粘的,越擦越髒,刮來刮去就把門颳得都是痕跡。其實還是有許多人還是喜歡手寫的,我自己在年底還寫了七八年了吧,雖然自己後來也弄印刷品的對聯來賣,也故意把印刷品定價很底,一般10元8元一副,而自己寫的要20元30元,但還是要手寫的人很多,都排隊等候,人堵得連手機店老闆娘都罵罵咧咧的,責怪我手寫的幹嘛生意這麼好,這人多得把他店都擋了,另外現在年輕人,特別是學生,認識字,想要一副適合自己的想法的,然後自己從書本上找,還有企業老闆,講究紅紅火火,也都寫一副適合自己的行業的對聯,最後,還是歸我門寫的人沒了,都不願寫了,只要有人寫,我相信我們的寫春聯買春聯貼春聯的傳統會繼承下去的。如果怕春聯貼了後會有印,就請買手寫的對聯,因為手寫的對聯是宣紙,可用漿糊貼,不管貼在木門上還是不鏽鋼上還是玻璃門上都方便撕下來,撕的乾淨,如果用雙面膠或透明膠只能貼在玻璃上,不然會擦不出來

  • 3 # 七海的風塵

    首先,我喜歡寫春聯,村裡家家戶戶都一樣,我也常幫大家寫,圖個喜慶。其次,寫春聯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是一個最佳的練字機會,也是最直接面對大眾展現自己水平的機會,要聽得進別人的評說,進步就會比較快。

    但是目前社會的現狀是,並非手寫春聯不受老百姓歡迎,而是大家嫌麻煩,印刷品直接買來就貼,如果是手寫的,一方面是難找人來家裡幫寫,雖說過年在街頭有寫對聯賣的,也難得等,畢竟寫一副對聯下來等到墨乾透,也要二十分鐘半個小時以上了,過年準備年貨大家都忙趕時間,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等了。還有就是機器印刷的春聯成本低,零售價格不貴,也就七八塊錢能夠買到了,手寫的因為費時費力,一副對聯若是不能賣到二三十塊的價錢。寫的人也覺得划不來吧。各種因素加在一起,手寫春聯就敵不過印刷品春聯了。雖然大家都承認也覺得手寫的年味十足哈。

  • 4 # 天堂隔壁38

    十年前上網時我就發過一篇文章,提議將對聯納入中學課文學習。當然現在那文章都不知沉哪裡了。

    很簡單我的核心觀點是:對聯是漢字文學中承載最多,最廣,最體現漢字獨有特點的文化作品。它比普通語句更優美,又比詩詞歌賦少些藝術性,在兩者間起到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語文學習就是學習漢字運用,而漢字獨有的象形,表意,發音等特點,在對聯中全部都有涉及,這是其它任何漢語文學所沒有的。

    如:“鴻是江邊鳥”“信乃人捎言”即表意又有形。

    “煙鎖池塘柳”漢字的形與結構(意境也很美)。

    “調(T)琴調(1T2D)新調(1D2T)調(D)調(D)調(T)來調(D)調(D)妙”漢字的發音。

    “盜者莫來道者來,閒人免進賢人進”意思的表達。

    小學生學習:因識字有限,積累不夠,大多數學生無法對出好的,妙的,絕的對聯。

    大學生學習:大學應該以實踐,學術研究為主,對聯有些不搭調。

    所以:中學生學習對聯是最合適的人群。中學生即對漢語言有一定的積累掌握,又需要進一步深化,鞏固。同時,對聯對文學想象的要求可以使中學生想象力進一步迸發。如果學生憑自己能力對出十個勉強工整的對子,比背兩篇《醉翁亭記》《岳陽樓記》對文學語言的掌控力要強的多。這道理很簡單:背會的只是別人的,背誦過程除了記憶,根本無須思考,過個幾年十幾年全忘了。而出聯對聯都需要思考,是自己的,一輩子不會忘,即便是忘了,在出聯對聯過程中絞盡腦汁的思考過程也不會忘。

    學習是需要興趣的。而對聯恰恰極為符合中學生得學習興趣趨向。對聯短小精幹絕不冗長,長則十幾個字,短則五六個字,記憶簡單不困難,但其思考過程短則幾分鐘,幾小時,長則數天甚至數年。一時想不到,便可放下不管去做別的事,也許某刻某天某年便福靈心至。對比現在課文中某些冗長的古文,學過便過了,除了考試,作業時誰還會去想?

    學習興趣中,成就感也是絕不可忽略的。現今語文學習中,學生卻絲毫沒有成就感可言!而對聯學習則不同,只要學生自己想出一個較工整的上聯或下聯,那立刻就有一種成就感,好學生,差學生都一樣,誰都無法抹殺這成就感,而這種成就感就會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所在。

  • 5 # 金沙水拍

    談談我在農村的感受。記得八九十年代每年進了臘月二十,便陸陸續續有鄰居夾著紅紙來請我父親寫春聯。白天要忙農活,鄰居把紅紙標上自己名字放下,父親集中到晚上寫,往往客廳地上都鋪滿一地。我那時扒在桌子邊上看著毛筆在父親的手下如龍蛇遊走,受到濃濃的年味和深深的傳統文化感染。而今,父親去世多年,周圍鄰居請人寫春聯的少之又少,年味淡多了。究其原因,主要是這幾個:1請人寫春聯畢竟是麻煩別人,幫寫的人沒誰收錢,最多抽兩根香菸,請寫的人總覺得欠著一份人情。2印刷春聯購買方便,價格低廉,不過幾塊錢。往往在買年畫兒和掛錢(剪紙)的時候順便就一齊買了。3印刷的春聯裝飾性好,選擇性大。紙面有光的,有帶龍紋的雲紋的,字型有行有楷,有墨黑色的有金色的,非常漂亮。手寫的遠沒這麼多種花樣。還有很重要一點,印刷的紙不褪色不易破損,至少幾個月都鮮紅閃亮。而普通紅紙外露的淋兩次雨就發白了,紅顏料還順著門往下流。再有一段時間幾乎變成白色,讓人感覺很不吉利。4農村人對書法的要求和欣賞水平不高,絕大部分印刷的春聯的字在普通農民眼中都是寫得很好的。購買的時候主要看內容吉利合意就行。最後貼一個我父親唯一留下的春聯圖片,還是從舊照片上扣下的。有練書法的朋友請告訴一下這是練習哪家的風格。我也想照著這個風格練習也是對父親的懷念

  • 6 # 使志安寧之秋

    本人是手寫春聯的愛好者,可以說是喜歡寫春聯而愛上臨習書法的農民工,也每年春節前在村裡寫春聯銷售,其實也賺不了多少,因為喜歡寫字,所以堅持。近幾年以來,手寫的春聯逐漸被印刷品取代,是一種普遍現象,還好替代的僅一部分,原因有:

    1.印刷春聯精美,而且越來越便宜。有名家字跡、有電腦字型、也有金色的、鐳射的、裝飾豐富的,品種亦越來越多。2.電商、網購的普及,印刷春聯只要訂購即可送貨到門,省去諸多麻煩。

    3.年味或對聯文化的缺失,急功近利的浮躁社會風氣,金錢至上的思想等現象的影響。有部分人認為金字比黑字的好,可手寫金粉比不上印金字的靚。4.年輕人書法水平的普遍偏低,會手寫對聯的人逐漸少,想要手寫的不會寫,會手寫的不想再寫的有。而書法家的字越寫越拙或越草,認為還不如印刷的好的也有。往事如煙隨日而去。隨著近幾年與十九大提出“文化復興中國夢”的思想,還不清楚明年春節春聯手寫的與印刷的誰更有市場?就最近貴“悟空問答”興起了對聯問答熱潮,有許多網友參與,水平越來越高,這就是“文化復興”現象,是好現象!喜愛手寫春聯的我也更有信心迎接2018年手寫春聯市場。小編已開寫了,書法愛好者的您呢?!

  • 7 # 李冠朝

    華人過年,圖的是個喜慶,紅紅火火,過年女人要帶紅花,穿花衣,貼鮮紅對聯也是喜慶紅火,老百姓貼對聯不是為了欣賞書法,所以手寫對聯被更精美華麗的印刷品替代是必然的。

  • 8 # 卡賓樓

    我不這麼認為,其實在大城市,人們對傳統手寫春聯還是非常喜歡的,手寫對聯也很有市場,只是很多人周圍找不到會寫書法的人,而一些能寫的所謂書法大家要麼是講清高不寫,要麼動輒一副的潤筆費幾百上千,人們買不起。

    不過隨著網購的發展,很多人選擇了在網上購買手寫春聯,這是一種趨勢,甚至連企業單位也批次購買。

    我就是在網上專業為廣大民眾代寫對聯的,這點深有體會,從2009年開始,見證了網購手寫對聯的日益發展,

  • 9 # yj162417236

    手寫春聯有一些確實寫不好是一個原因。主因還是沒有多少盈利,一付對聯除紙張墨汁外,也就幾角一元的利潤,這還不算人工工資,這點工資真是不值,寫的人不願意寫了。其實很多印刷的對聯書寫並不好,只是金光閃閃,顯得富麗堂皇,而且價格還比較高。加之市上沒有人寫對聯出售,寫的對聯又沒有華麗富貴氣,所以現在基本上看不到改革初期寫對聯賣的場景。

  • 10 # 平淡不爭

    雖然我寫的不好,但我覺得過年自己寫,增加過年的氣氛,讓孩子們耳聞目染,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一個很好的宣揚。

  • 11 # 狒狒漫畫

    隨著時代的發展,村裡會寫毛筆字的越來越少,能寫出好對聯的先生也越來越少,逐漸的印刷對聯取代了手寫對聯,這是傳統文化的消失。

    還有隨著城市化的程序,樓房貼對聯的也少了,需求量也少,不是家家戶戶過年必需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能上門為老人驗配助聽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