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涯規劃師方文波
-
2 # 美媽陳小泉育兒號
孩子出現了拖延,可能是源於一種反控制。
我對你日常怎樣對待孩子的細節瞭解不夠深入,也不清楚你們家裡日常互動的模式。所以孩子當前拖延情況的發生,可能需要你做兩件事。
要嘗試著用積極傾聽的方法,看一看孩子拖延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這個原因我們不知道。你不知道我也不知道,甚至有的時候孩子自己也不知道。你需要幫助孩子挖掘出拖延背後的深層原因。積極傾聽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如果可能的話我建議你試一試,可能需要傾聽好幾次,才能慢慢看見孩子當前拖延背後的真正原因。
積極傾聽的核心要義就是看見孩子當家的情緒,並說出他,比如看見孩子磨磨蹭蹭不寫作業,就可以感同身受的去跟孩子說,唉,看見老師佈置這麼多的作業,就是不想寫呀。或者說有那麼多的作業,心裡很焦慮,總想摸摸這個動動那個呢。
總之就是不帶評判的,表達出孩子當下的情緒,看孩子後面如何迴應。有沒有可能把自己最真實的心理需求說出來,說出來以後我們才有改進的幫助他的可能。
所以當前孩子如果出現了一些磨蹭和拖延的現象,我覺得你也不用太過於焦慮。
當然,如果能借此來反觀一下自己日常對待孩子的情況,那也是非常好的。但是從我看你的描述來說,我覺得真的不用過於焦慮,因為大多數孩子在6歲以前由於大腦前額葉這一塊生理發育還沒有完成,是沒有時間概念的。
在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孩子就是會在三四年級才逐漸形成時間的概念,才逐漸形成安排時間,在這之間就是會磨蹭,會拖延。
從另一個角度想,你的孩子當前的狀況恰恰說明了你沒有用外力去逼迫他,別的孩子可能在外力的觸動下,抓緊時間寫作業,而你的孩子恰好遵循了正常的發展規律。
積極傾聽是非常好的工具,我鼓勵你找來PET的相關書籍,自學一下。
買本書,自己看一下,你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孩子情緒的管道,把瘀堵在他心裡的痛苦疏解掉。
拖延,對於一個6歲的小孩子也不是事兒,
拖延都是其次,真的,怕就怕,孩子把學習和痛苦的情緒,建立了生理性腦神經連結,你要做好疏導。
回覆列表
小時候不聽話,通常都會捱打,這是父母最擅長的管教。
這樣的管教有用嗎? 我想是有的,某種程度上學會了妥協和服從。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父母常掛嘴邊,我也為捱了不少棍棒。
記得有一次在外面跟別的小孩打架,把小孩打哭了,別人家的家長領著哭著的小孩找上門來,父親二話不說拎著我就是一頓猛揍。別人家小孩看我捱打心理就舒服了,不哭了。別人的家長,看一個小孩子捱揍這麼慘,也不好意思袖手旁觀,會來勸阻,可是勸阻並無效果,最後眼不見心不煩的離開,他們離開之後狂風暴雨通常就結束。
那時候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捱打?心中不服,捱打不哭,打死也不認錯,報復心強,逮著機會一定會再去把害自己捱打的小孩兒揍一頓,揍的更狠。
後來才明白,那時候的心理特點是以自我為中心,
小明不記得當時心裡怎麼想的,但肯定是不願意跟父母合作,無緣無故就捱打,也不問問自己為什麼跟別人打架,自己是不是有錯,別人哭自己就要捱打?那我哭是不是別人也要捱打?
如果當時父親能用另外的方式來處理,小明肯定不會對父母如此抗拒,感情也會更好。
為什麼呢?因為父母在說教的時候,都是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應該怎麼樣怎麼樣,不許怎麼樣怎麼樣,而小明心裡只會想著,他來搶我東西,難道我不該搶回來?他打我我就不能還手?因此很難接受父母的說教。
如果父母用正面管教中贏得合作的方式來進行溝通,效果就會不一樣。
比如,在別人家長領著哭著的小孩上門時,先問清楚為什麼打架? 小明肯定是願意回答的,打架的雙方說不上誰完全有道理,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雙方肯定都有不對的地方。這個時候如果只是一味的訓斥打罵,孩子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就更不要說改正了。
當父母問過小明打架的動機之後,就能知道小明心中的想法和感受。父母要從孩子的角度把對小明的心情和感受表達出來跟小明確認,是否理解正確。
然後表達出對小明的同情,比如自己小時候也遇到過類似情形,理解小明的感受和心情,但不是說這樣就可以去打架。
之後要告訴小明,打架可能會損傷身體,作為父母的會很擔心,其次如果打傷了別人,可能要賠償醫藥費會讓家庭生活的更困難,而且別人家長領著找上門來,自己很沒面子,別人都會認為是養不教父之過。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受。
最後是要關注解決問題,以後再遇到這類問題,應該怎麼處理,如果小明知道打架不對,不應該打架,卻不知道怎麼處理,比如被別人搶東西該怎麼辦?別人打自己的時候該怎麼辦?這個時候作為父母就可以提出一些建議。比如:在學校去找老師,在家找父母。如果在外面被人欺負可以找警察。如果實在不行就把東西丟掉,回來再給你買,以保證安全為第一前提等等。
經過這幾個步驟之後,小明就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捱打,也知道以後該怎麼辦了。更不會對父母有怨恨,而是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這個方法之所以會有用,那是因為友善,關心和尊重才能贏得合作。在滿足這個前提之後,可以透過四個步驟來跟孩子溝通,讓孩子聽自己的話。
這四個步驟是正面管教中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
1.表示對孩子的理解(理解才是愛哦)
2.表達對孩子的同情(如類似經歷和感受引起共鳴)
3.真誠地表達自己感受
4.讓孩子關注怎麼解決問題
經過前兩部對孩子的理解和同情可以讓孩子願意聽,而表達感受顯示出自己的尊重,孩子是很單純的,你願意尊重他,他也會尊重你,願意跟你合作。前三個步驟可以讓孩子敞開心扉,最後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方案,也可以給一些建議,跟孩子達成共識,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
小明知道了這四個步驟之後,想起自己過往的經歷,覺得孩子很悽慘,為了讓別人不再經歷自己所受的苦,決心一定要把這個技能教給更多的家長,希望可以幫助那些被冷漠對待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