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讀會
-
2 # 味道山東
賓主盡歡
請客吃飯,在中國很早就是一門學問。要想賓客盡歡,光是準備了美味佳餚,是絕對不夠的,禮數也一定要周全,才能充分表示主人的重視和對賓客的尊敬。自周代開始,對宴請賓客的餐具、上菜的流程、菜餚的擺設位置等,就有了明確的規定。回頭看看這些所謂的“禮”,並不是刻板的教條,而飽含著主人對客人的款款情意。
上菜的學問
古人請客,作為主人先要把客人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安排入座。待客人坐好後,首先上的是酒。在給客人擺放酒壺和酒樽的時候,要求把壺嘴面向貴賓。酒壺和酒樽擺好以後,就可以上菜了。在傳菜的過程中,要避免向客人和菜餚大口喘氣。此時,如果需要與他人交流,要把臉扭向一側,避免唾液和撥出的氣息汙染菜餚和衝撞客人。
上菜的順序講求也頗多,清代文學家、詩人、美食家袁枚在《隨緣食譜》中就曾做了一番總結,“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也就是說上菜時口味應該由重到輕。而辛辣的菜則應該在宴席進行到大半時再端上桌,所謂“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客人的味覺,起到開胃的作用。同樣起到提神開胃作用的,還有味酸甜的菜餚,按照袁枚的說法應該是在飲酒七八分的時候上,因為此時客人酒過三巡,脾胃疲勞,“須用酸甜以提醒之”,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菜餚如何擺
除了上菜時需要注意的禮節,菜餚擺放的位置也在《禮記·曲禮》中做了嚴格的規定:客人面前的桌子上,左邊依次為帶骨的熟肉、主食(飯),右邊依次是大塊的熟肉、酒和飲料;在最裡邊放醬酪調料,外邊放烤肉,右邊放著蒸蔥;乾肉脯類的菜餚,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吃魚的學問就更加複雜。《禮記·少儀》中說:吃煮魚的時候,魚尾要對著客人,冬天的時候魚腹要向右,夏天的時候魚背向右。這是為什麼呢?按照《古今圖書整合》中的解釋,因為鮮魚肉尾部易與骨刺剝離,所以魚尾向客。另外,冬天陽氣下沉,魚腹的味道最鮮美;夏天陽氣上升,魚的背鰭最鮮美。按照不同的時節,把最鮮美的部位向右,則是為了右手取食方便。
圖中菜餚擺放的位置所體現的實際是古人的陰陽觀。元人陳澔在《禮記集說》中解釋道:帶骨頭的肉,“骨剛故左。剛,陽也”;純肉無骨,“無骨故右,柔,陰也。”其他飲食的位置也皆是依據陰陽之理。
陪客之道
待客宴飲並不是將酒餚擺好就完事,主人還要引導和陪伴客人用餐。宴飲開始之前,要進行進食的禮儀,賓先主後說一些互相激勵祝福的話,然後再行祭食的禮儀,以報答先祖,表示不忘本。
凡是熟食製品,主人都得先嚐一嘗,以確認食物的口感和安全。如果是水果之類,則必讓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搶先。宴席上,客人出於禮貌,往往會剋制飲食,這時主人就應該主動禮讓勸食。宴飲將近結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畢才停止進食。
雖說這些禮制的規定,在今天看來略顯複雜,但無論是食品的擺放位置,還是食用的順序,無一不體現出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其中體現出的款款深情,有很多還值得今人繼承和借鑑。
-
3 # 味道山東
賓主盡歡
請客吃飯,在中國很早就是一門學問。要想賓客盡歡,光是準備了美味佳餚,是絕對不夠的,禮數也一定要周全,才能充分表示主人的重視和對賓客的尊敬。自周代開始,對宴請賓客的餐具、上菜的流程、菜餚的擺設位置等,就有了明確的規定。回頭看看這些所謂的“禮”,並不是刻板的教條,而飽含著主人對客人的款款情意。
上菜的學問
古人請客,作為主人先要把客人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安排入座。待客人坐好後,首先上的是酒。在給客人擺放酒壺和酒樽的時候,要求把壺嘴面向貴賓。酒壺和酒樽擺好以後,就可以上菜了。在傳菜的過程中,要避免向客人和菜餚大口喘氣。此時,如果需要與他人交流,要把臉扭向一側,避免唾液和撥出的氣息汙染菜餚和衝撞客人。
上菜的順序講求也頗多,清代文學家、詩人、美食家袁枚在《隨緣食譜》中就曾做了一番總結,“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也就是說上菜時口味應該由重到輕。而辛辣的菜則應該在宴席進行到大半時再端上桌,所謂“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客人的味覺,起到開胃的作用。同樣起到提神開胃作用的,還有味酸甜的菜餚,按照袁枚的說法應該是在飲酒七八分的時候上,因為此時客人酒過三巡,脾胃疲勞,“須用酸甜以提醒之”,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菜餚如何擺
除了上菜時需要注意的禮節,菜餚擺放的位置也在《禮記·曲禮》中做了嚴格的規定:客人面前的桌子上,左邊依次為帶骨的熟肉、主食(飯),右邊依次是大塊的熟肉、酒和飲料;在最裡邊放醬酪調料,外邊放烤肉,右邊放著蒸蔥;乾肉脯類的菜餚,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
吃魚的學問就更加複雜。《禮記·少儀》中說:吃煮魚的時候,魚尾要對著客人,冬天的時候魚腹要向右,夏天的時候魚背向右。這是為什麼呢?按照《古今圖書整合》中的解釋,因為鮮魚肉尾部易與骨刺剝離,所以魚尾向客。另外,冬天陽氣下沉,魚腹的味道最鮮美;夏天陽氣上升,魚的背鰭最鮮美。按照不同的時節,把最鮮美的部位向右,則是為了右手取食方便。
圖中菜餚擺放的位置所體現的實際是古人的陰陽觀。元人陳澔在《禮記集說》中解釋道:帶骨頭的肉,“骨剛故左。剛,陽也”;純肉無骨,“無骨故右,柔,陰也。”其他飲食的位置也皆是依據陰陽之理。
陪客之道
待客宴飲並不是將酒餚擺好就完事,主人還要引導和陪伴客人用餐。宴飲開始之前,要進行進食的禮儀,賓先主後說一些互相激勵祝福的話,然後再行祭食的禮儀,以報答先祖,表示不忘本。
凡是熟食製品,主人都得先嚐一嘗,以確認食物的口感和安全。如果是水果之類,則必讓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搶先。宴席上,客人出於禮貌,往往會剋制飲食,這時主人就應該主動禮讓勸食。宴飲將近結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畢才停止進食。
雖說這些禮制的規定,在今天看來略顯複雜,但無論是食品的擺放位置,還是食用的順序,無一不體現出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其中體現出的款款深情,有很多還值得今人繼承和借鑑。
-
4 # 不願透露姓氏的陳哥
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御繁、以少御多的個性。但上古時人並不用它吃飯。《禮記·曲禮上》講到請客吃飯時,說:“共飯不澤手。”“澤手”,就是雙手摩擦發熱而出汗的意思。這怎麼講呢?唐代經學大師孔穎達的註解是:“古之禮,飯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絜(潔)淨,不得臨時始捼莎(兩手相搓)手乃食,恐為人穢也。”原來上古時的華人和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的。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衣袖)盥(洗手)漱,跪坐而饋。”意思是:先生要吃飯了,弟子要準備好食物,然後洗手漱口,跪坐著吃。《左傳·昭公二十年》也記載說:“華亥(宋國大夫)與其妻,必盥而食。”
-
5 # 不願透露姓氏的陳哥
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御繁、以少御多的個性。但上古時人並不用它吃飯。《禮記·曲禮上》講到請客吃飯時,說:“共飯不澤手。”“澤手”,就是雙手摩擦發熱而出汗的意思。這怎麼講呢?唐代經學大師孔穎達的註解是:“古之禮,飯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絜(潔)淨,不得臨時始捼莎(兩手相搓)手乃食,恐為人穢也。”原來上古時的華人和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的。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衣袖)盥(洗手)漱,跪坐而饋。”意思是:先生要吃飯了,弟子要準備好食物,然後洗手漱口,跪坐著吃。《左傳·昭公二十年》也記載說:“華亥(宋國大夫)與其妻,必盥而食。”
-
6 # 大老四瓜瓜
古人請客,作為主人先要把客人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安排入座。待客人坐好後,首先上的是酒。在給客人擺放酒壺和酒樽的時候,要求把壺嘴面向貴賓。酒壺和酒樽擺好以後,就可以上菜了。在傳菜的過程中,要避免向客人和菜餚大口喘氣。此時,如果需要與他人交流,要把臉扭向一側,避免唾液和撥出的氣息汙染菜餚和衝撞客人。上菜的順序講求也頗多,清代文學家、詩人、美食家袁枚在《隨緣食譜》中就曾做了一番總結,“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也就是說上菜時口味應該由重到輕。而辛辣的菜則應該在宴席進行到大半時再端上桌,所謂“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客人的味覺,起到開胃的作用。同樣起到提神開胃作用的,還有味酸甜的菜餚,按照袁枚的說法應該是在飲酒七八分的時候上,因為此時客人酒過三巡,脾胃疲勞,“須用酸甜以提醒之”,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
7 # 大老四瓜瓜
古人請客,作為主人先要把客人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安排入座。待客人坐好後,首先上的是酒。在給客人擺放酒壺和酒樽的時候,要求把壺嘴面向貴賓。酒壺和酒樽擺好以後,就可以上菜了。在傳菜的過程中,要避免向客人和菜餚大口喘氣。此時,如果需要與他人交流,要把臉扭向一側,避免唾液和撥出的氣息汙染菜餚和衝撞客人。上菜的順序講求也頗多,清代文學家、詩人、美食家袁枚在《隨緣食譜》中就曾做了一番總結,“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也就是說上菜時口味應該由重到輕。而辛辣的菜則應該在宴席進行到大半時再端上桌,所謂“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客人的味覺,起到開胃的作用。同樣起到提神開胃作用的,還有味酸甜的菜餚,按照袁枚的說法應該是在飲酒七八分的時候上,因為此時客人酒過三巡,脾胃疲勞,“須用酸甜以提醒之”,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
8 # 買了個大西瓜
請客吃飯,在中國很早就是一門學問。要想賓客盡歡,光是準備了美味佳餚,是絕對不夠的,禮數也一定要周全,才能充分表示主人的重視和對賓客的尊敬。自周代開始,對宴請賓客的餐具、上菜的流程、菜餚的擺設位置等,就有了明確的規定。回頭看看這些所謂的“禮”,並不是刻板的教條,而飽含著主人對客人的款款情意。
上菜的學問
古人請客,作為主人先要把客人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安排入座。待客人坐好後,首先上的是酒。在給客人擺放酒壺和酒樽的時候,要求把壺嘴面向貴賓。酒壺和酒樽擺好以後,就可以上菜了。在傳菜的過程中,要避免向客人和菜餚大口喘氣。此時,如果需要與他人交流,要把臉扭向一側,避免唾液和撥出的氣息汙染菜餚和衝撞客人。上菜的順序講求也頗多,清代文學家、詩人、美食家袁枚在《隨緣食譜》中就曾做了一番總結,“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也就是說上菜時口味應該由重到輕。而辛辣的菜則應該在宴席進行到大半時再端上桌,所謂“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客人的味覺,起到開胃的作用。同樣起到提神開胃作用的,還有味酸甜的菜餚,按照袁枚的說法應該是在飲酒七八分的時候上,因為此時客人酒過三巡,脾胃疲勞,“須用酸甜以提醒之”,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菜餚怎麼擺?
除了上菜時需要注意的禮節,菜餚擺放的位置也在《禮記·曲禮》中做了嚴格的規定:客人面前的桌子上,左邊依次為帶骨的熟肉、主食(飯),右邊依次是大塊的熟肉、酒和飲料;在最裡邊放醬酪調料,外邊放烤肉,右邊放著蒸蔥;乾肉脯類的菜餚,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吃魚的學問就更加複雜。《禮記·少儀》中說:吃煮魚的時候,魚尾要對著客人,冬天的時候魚腹要向右,夏天的時候魚背向右。這是為什麼呢?按照《古今圖書整合》中的解釋,因為鮮魚肉尾部易與骨刺剝離,所以魚尾向客。另外,冬天陽氣下沉,魚腹的味道最鮮美;夏天陽氣上升,魚的背鰭最鮮美。按照不同的時節,把最鮮美的部位向右,則是為了右手取食方便。
菜餚擺放的位置所體現的實際是古人的陰陽觀。元人陳澔在《禮記集說》中解釋道:帶骨頭的肉,“骨剛故左。剛,陽也”;純肉無骨,“無骨故右,柔,陰也。”其他飲食的位置也皆是依據陰陽之理。
陪客之道
待客宴飲並不是將酒餚擺好就完事,主人還要引導和陪伴客人用餐。宴飲開始之前,要進行進食的禮儀,賓先主後說一些互相激勵祝福的話,然後再行祭食的禮儀,以報答先祖,表示不忘本。凡是熟食製品,主人都得先嚐一嘗,以確認食物的口感和安全。如果是水果之類,則必讓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搶先。宴席上,客人出於禮貌,往往會剋制飲食,這時主人就應該主動禮讓勸食。宴飲將近結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畢才停止進食。
雖說這些禮制的規定,在今天看來略顯複雜,但無論是食品的擺放位置,還是食用的順序,無一不體現出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其中體現出的款款深情,有很多還值得今人繼承和借鑑
以上轉自中華遺產2013年第三期
-
9 # 買了個大西瓜
請客吃飯,在中國很早就是一門學問。要想賓客盡歡,光是準備了美味佳餚,是絕對不夠的,禮數也一定要周全,才能充分表示主人的重視和對賓客的尊敬。自周代開始,對宴請賓客的餐具、上菜的流程、菜餚的擺設位置等,就有了明確的規定。回頭看看這些所謂的“禮”,並不是刻板的教條,而飽含著主人對客人的款款情意。
上菜的學問
古人請客,作為主人先要把客人按照長幼尊卑的順序安排入座。待客人坐好後,首先上的是酒。在給客人擺放酒壺和酒樽的時候,要求把壺嘴面向貴賓。酒壺和酒樽擺好以後,就可以上菜了。在傳菜的過程中,要避免向客人和菜餚大口喘氣。此時,如果需要與他人交流,要把臉扭向一側,避免唾液和撥出的氣息汙染菜餚和衝撞客人。上菜的順序講求也頗多,清代文學家、詩人、美食家袁枚在《隨緣食譜》中就曾做了一番總結,“上菜之法,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也就是說上菜時口味應該由重到輕。而辛辣的菜則應該在宴席進行到大半時再端上桌,所謂“度客食飽,則脾困矣,須用辛辣以振動之”,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客人的味覺,起到開胃的作用。同樣起到提神開胃作用的,還有味酸甜的菜餚,按照袁枚的說法應該是在飲酒七八分的時候上,因為此時客人酒過三巡,脾胃疲勞,“須用酸甜以提醒之”,以起到緩解的作用。
菜餚怎麼擺?
除了上菜時需要注意的禮節,菜餚擺放的位置也在《禮記·曲禮》中做了嚴格的規定:客人面前的桌子上,左邊依次為帶骨的熟肉、主食(飯),右邊依次是大塊的熟肉、酒和飲料;在最裡邊放醬酪調料,外邊放烤肉,右邊放著蒸蔥;乾肉脯類的菜餚,彎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吃魚的學問就更加複雜。《禮記·少儀》中說:吃煮魚的時候,魚尾要對著客人,冬天的時候魚腹要向右,夏天的時候魚背向右。這是為什麼呢?按照《古今圖書整合》中的解釋,因為鮮魚肉尾部易與骨刺剝離,所以魚尾向客。另外,冬天陽氣下沉,魚腹的味道最鮮美;夏天陽氣上升,魚的背鰭最鮮美。按照不同的時節,把最鮮美的部位向右,則是為了右手取食方便。
菜餚擺放的位置所體現的實際是古人的陰陽觀。元人陳澔在《禮記集說》中解釋道:帶骨頭的肉,“骨剛故左。剛,陽也”;純肉無骨,“無骨故右,柔,陰也。”其他飲食的位置也皆是依據陰陽之理。
陪客之道
待客宴飲並不是將酒餚擺好就完事,主人還要引導和陪伴客人用餐。宴飲開始之前,要進行進食的禮儀,賓先主後說一些互相激勵祝福的話,然後再行祭食的禮儀,以報答先祖,表示不忘本。凡是熟食製品,主人都得先嚐一嘗,以確認食物的口感和安全。如果是水果之類,則必讓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搶先。宴席上,客人出於禮貌,往往會剋制飲食,這時主人就應該主動禮讓勸食。宴飲將近結束,主人不能先吃完而撇下客人,要等客人食畢才停止進食。
雖說這些禮制的規定,在今天看來略顯複雜,但無論是食品的擺放位置,還是食用的順序,無一不體現出主人對客人的尊重。其中體現出的款款深情,有很多還值得今人繼承和借鑑
以上轉自中華遺產2013年第三期
-
10 # 南充IT協會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幹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慄、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
-
11 # 南充IT協會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華靡,自為乳兒,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幹名,但順吾性而已。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應之曰:“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又曰‘以約失之者鮮矣。’又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
近歲風俗尤為侈靡,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吾記天聖中,先公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酒酤於市,果止於梨、慄、棗、柿之類;餚止於脯、醢、菜羹,器用瓷、漆。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量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嗟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聞昔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既入,問其所來,以實對。上曰:“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餚、果,故就酒家觴之。”上以無隱,益重之。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所親或規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嘆曰:“吾今日之俸,雖舉家錦衣玉食,何患不能?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其餘以儉立名,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聊舉數人以訓汝。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雲。
-
12 # 天籟仕界
我們這邊的歷史傳承的比較好,請客吃飯都會殺豬殺雞鴨,然後一些米粉蛋,而且還要紅蛋,
我家這邊座標福建三明大田縣
-
13 # 天籟仕界
我們這邊的歷史傳承的比較好,請客吃飯都會殺豬殺雞鴨,然後一些米粉蛋,而且還要紅蛋,
我家這邊座標福建三明大田縣
-
14 # 影視放影廳
古人請客吃飯都是逢年過節,或是有喜事,還有的過年殺豬都要請客的,規矩還蠻多的,禮節上是更不說了,比如說今天叫男客,女的就不會去,而且桌上的菜也是十個菜還有四個冷盤,在桌上來菜時,只能夾自己前面的,小孩要等大人吃的差不多了才可以吃飯,而且盛碗飯夾點菜趕緊下桌,不能坐在桌上吃等等,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不過到了現在的開放社會,這些規矩少了,大家不計較那麼多了。
-
15 # 影視放影廳
古人請客吃飯都是逢年過節,或是有喜事,還有的過年殺豬都要請客的,規矩還蠻多的,禮節上是更不說了,比如說今天叫男客,女的就不會去,而且桌上的菜也是十個菜還有四個冷盤,在桌上來菜時,只能夾自己前面的,小孩要等大人吃的差不多了才可以吃飯,而且盛碗飯夾點菜趕緊下桌,不能坐在桌上吃等等,具體的我也不太清楚,不過到了現在的開放社會,這些規矩少了,大家不計較那麼多了。
-
16 # 代號三角洲
古代請客分好多種,宮廷御宴,君臣對飲,葡萄美酒夜光杯,美女婀娜,翩翩起舞,《鴻門宴》一文有所描述;鄉紳員外、大戶人家請客,一般是賀壽、婚宴等,客人奉禮登門,有道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魚大肉少不了;市井小民請客,一般是清酒小菜野味或豬肉等家常菜,《范進中舉》一文中有所表達,“自從進了你家的們,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頗有生活氣息;文人墨客、同窗友人一般好酒,菜餚不重要,但必須有酒,飲酒賦詩的畫面,課文中不鮮見。
此問題不好考證,請客本來就是生活,只能從文學作品中推敲!
-
17 # 代號三角洲
古代請客分好多種,宮廷御宴,君臣對飲,葡萄美酒夜光杯,美女婀娜,翩翩起舞,《鴻門宴》一文有所描述;鄉紳員外、大戶人家請客,一般是賀壽、婚宴等,客人奉禮登門,有道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魚大肉少不了;市井小民請客,一般是清酒小菜野味或豬肉等家常菜,《范進中舉》一文中有所表達,“自從進了你家的們,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頗有生活氣息;文人墨客、同窗友人一般好酒,菜餚不重要,但必須有酒,飲酒賦詩的畫面,課文中不鮮見。
此問題不好考證,請客本來就是生活,只能從文學作品中推敲!
-
18 # 別江書法藝術
中國素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古人對請客吃飯是相當講宄的,除了準備美味佳餚外,還要禮數週全,力求賓客盡歡。一是體現尊卑有序。把客人按長幼尊卑的順序安排入座。坐西朝東,或正面對門為尊位。餐桌上先上酒,後上菜。上菜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辛辣食物在宴席進行到大半時才上桌,可以起到開胃提神的作用。如請名家名人、大文人吃飯,需要提前約請,更要投其所好。但皇帝請下屬吃飯則是"賜食",受賜者必須恭敬,跪趴著進食,肯定吃得不舒服,但出於皇帝真情,也是非常難得的。二是待客宴飲。桌上酒餚擺好後,主人要引導和陪伴客人用餐,主先賓後說一些歡迎、激勵、祝福的話語。凡是熟食製品,主人先嚐,以確認食物的口感和安全。如果客人出於禮貌,往往剋制飲食,主人就要禮讓勸食。三是宴飲中主人不能先吃完離席,撇下客人不管,而要等客人食畢,才能停止進食,要體現對客人的尊重。四是對客人要迎送。對客人一般都要到門口去迎接。如果主人與客人的地位相同的話,要到門外去迎接;如主人身份尊於客人的話,可在門內迎接。進門時要體現尊卑有別,則尊者先。送客時主人要送於門外,要拜別兩次,客人不需要答拜,離開就行了。客人離開前行時,不應回頭。總之,古人請客吃飯是一門學問,內涵豐富,難以簡言之。
-
19 # 別江書法藝術
中國素稱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古人對請客吃飯是相當講宄的,除了準備美味佳餚外,還要禮數週全,力求賓客盡歡。一是體現尊卑有序。把客人按長幼尊卑的順序安排入座。坐西朝東,或正面對門為尊位。餐桌上先上酒,後上菜。上菜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辛辣食物在宴席進行到大半時才上桌,可以起到開胃提神的作用。如請名家名人、大文人吃飯,需要提前約請,更要投其所好。但皇帝請下屬吃飯則是"賜食",受賜者必須恭敬,跪趴著進食,肯定吃得不舒服,但出於皇帝真情,也是非常難得的。二是待客宴飲。桌上酒餚擺好後,主人要引導和陪伴客人用餐,主先賓後說一些歡迎、激勵、祝福的話語。凡是熟食製品,主人先嚐,以確認食物的口感和安全。如果客人出於禮貌,往往剋制飲食,主人就要禮讓勸食。三是宴飲中主人不能先吃完離席,撇下客人不管,而要等客人食畢,才能停止進食,要體現對客人的尊重。四是對客人要迎送。對客人一般都要到門口去迎接。如果主人與客人的地位相同的話,要到門外去迎接;如主人身份尊於客人的話,可在門內迎接。進門時要體現尊卑有別,則尊者先。送客時主人要送於門外,要拜別兩次,客人不需要答拜,離開就行了。客人離開前行時,不應回頭。總之,古人請客吃飯是一門學問,內涵豐富,難以簡言之。
回覆列表
餐桌禮儀是自古有之,在古代,人們對請客吃飯是相當有講究的。
在古代階級觀念根深蒂固,凡事都要講究個尊卑有序,在座位上安排也是十分講究。通常來講,座位以南為尊。那如果是室內是東西長而南北窄,那麼則以東為尊。如果請的客人跟主人身份等級相同,那麼主人都坐在東面,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叫請客為坐東的原因。而客人則坐在主人對面。
在現代,我們上菜的順序,是先上個開謂小菜,接著就是各類硬菜,雞、鴨、魚輪翻上,最後上主食。那在古代,上菜也有講究。一般先上重口味的,辛辣食物,後面上一些酸甜解酒的菜。
而菜擺上桌也有規定。《禮記·曲禮》說:“凡進食之禮,左餚右被,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疏醬處內,蔥片處右,酒漿處右。以脯俗置者,左朐右末。”意思是,通常純肉的放在右手邊,帶骨頭的放在左邊,湯之類的放右手邊,乾的菜放左邊。這樣就可左手拿骨頭,右手拿筷子夾菜,左右開弓那場面好不熱鬧。當然這是主人方便客人,那客人最好不要猛吃猛喝,這樣顯得你好像沒見過世面,沒吃東西似的。
那吃飯時也有一些禁忌,其實現在都一直在用。如喝湯不能發出聲音、不能用筷子敲碗、骨頭不能直接吐天桌上,而是要用筷子夾著放桌上等等。沒吃完的肉,不要再放回碗裡去,這個相信一般人都做得到。也不要因為哪道菜好吃,就自己一個人吃完了。前段時間就看到說一個網友在悟空問答問:自己把小龍蝦吃完了,男友要跟自己分手,是不是男友不夠愛自己。那先不要說男友愛不愛你,那從餐桌禮儀上來講,你一個人把好吃的吃完了,這是十分不知禮的表現了。
吃完飯後,客人要主動幫忙收拾餐具,那主人表示不用後,客人可坐下。
雖說古代餐桌禮數十分繁雜,很多到現代已經不太適用,但是無論哪個時代,講“禮”還是很重要的。有個網友分享了他公司去參加商務聚餐的事。領導高高興興的帶著幾個新來的小姑娘小夥子去參加兄弟公司宴請,但回來卻臉都黑了。原來,在吃飯的時候,那幾小姑娘、小夥子全程就盯著吃的,碰到好吃的就不停筷子,全然不顧及他人。相信下次再有這樣的商務聚餐,估計領導再也不會叫上他們了。
現在有句話叫:想知道一個人的教養如何,跟他吃一頓飯就知道了。跟一個有教養的人吃飯,是一種享受,跟一個沒啥教養的人吃飯,那可能要受罪。
不知禮,無以立,讓我們做一個知禮講禮的謙謙君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