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有很多留守老人因為兒女出門打工掙錢,只留下孤獨的老人在家,老人的生活完全靠自己,有的老人生病後也無人照料,有不少老人去世的時候兒女不在家甚至不知道,有的甚至去世多日才被發現,這對於老人來說是極其淒涼的。俗話說忠孝不能兩全,但我們不能為了錢而忘記了在家的老人。我想問的是,像這種情況,那些兒女們是否該受到譴責?
4
回覆列表
  • 1 # 心隨秀開123

    我覺得不應該完全指責子女,試問若不因為生活所迫,誰願意出去打工?當然了出去看看世界,不做井底之蛙也無可厚非。不過,生活再忙也要多關心關心一下老人,父母年齡大了,做子女應該有個意識,經常打電話。

  • 2 # 江南獨伊108572263

    謝邀。這個問題現在很普遍。讓我想起了老家母親的好朋友于媽媽。於媽媽五年前因不慎膀子摔成了骨折,她兒子女兒都在外打工,只有媳婦在家照顧孫子上學。因婆媳關係不和,媳婦根本不照顧她,她只好自己照顧自己,有時街道左鄰右舍幫忙一下她,有天母親買了條魚,準備去看望她弄她吃,可是喊了半天門無人應答,旁人告訴母親,說早晨看見她往小河邊去了。母親一聽,臉色都變白了,迅速跑到河邊一看,於媽媽身體都漂在河上面了,母親叫來人把她撈上來,幹呼萬呼她都沒睜開眼,帶著怨恨永遠離開了人間。送葬時她兒子女兒都回來了,街上人都指責她媳婦惡,子女不孝。居說兒子女兒不打工,孩子就沒有學費交,確有實際困難。但是可以把母親接到打工的那裡照顧,應該是可以的。因為於媽媽的死,我對她女兒有了不好看法,有次她在商場上班,想我幫推銷購物券,我拒絕了。不想幫把錢看得比母親生死還重要的人。用金錢綁架親情的人我會離她遠遠的。

  • 3 # Wxq帝蘭聖雪435

    首先,遇到這種事情,兒女內心都很內疚。悲傷,後悔的。作為兒女,必須隨時瞭解留守老人的近況。年齡過於大的,要麼帶在身邊,要麼送敬老院,要麼拜託周圍鄰居注意,以便能及時發現不利因素的發生。

  • 4 # 說書人wfs

    凡做兒女的清楚這一點特別重要,當你們為了生計,沒有辦法要出去,就必須先安排好家裡老人的生活再說好吧!

    在農村裡有敬老院組織代看,或託親戚照顧或請鄰里守望也是辦法,你總不能一聲不吭就一拍屁股走人了不是?!說來說去,就是你這當兒女的沒安排好的過了,受點譴責是輕的,就罵你是不肖子孫,也得挨著不是?因為身同體會。想一想自己老母親七十多歲了,有點糊塗,把她丟在家裡,一個使煤氣吃飯時不時忘了關,沒有人管怎麼行呢?

    凡自己放心大膽往外去打工的,一定是考慮好了,也安排好了。突發事件咱沒有辦法,因為人在做,天在看,對得起自己的孝心就是了。

    農村裡這一類事情可以舉一反三,不僅僅是留守老人。也包括留守兒童和留守婦女,一個不留心,就會變成社會問題。所以說,各地的基層組織,但凡關注打工村民的,應當有個前瞻性的辦法。

  • 5 # 君莫思量我

    這都不是應不應該了,你提出這樣的問題,顯然是這種情況在社會上是被各種譴責的。

    我家在農村,在我離開上大學以後。村裡的男青年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可以的把媳婦也帶著,不行的話就媳婦留在家裡,生了孩子就扔回家裡爺爺奶奶帶,定期打錢。

    很多人說年輕人為了掙錢忘了父母,作為同樣農村出身的我,真的要為這些人說句公道話,在農村,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掙錢,就是做點小生意,根本掙不到什麼錢,物價上漲,教育經費增加,為了養家餬口,不得已背井離鄉也是不容易。我也看不慣生了孩子扔回家裡的,可是城市的消費太高,根本不足讓打工的小兩口養活孩子。

    俗話說得好,若能安居樂業,誰又能顛沛流離呢?

    關於老人,除了子女要擔負贍養義務,儘量分出更多多時間陪伴,政府,社群,村委會,對於這樣的情況也要付出相應的努力。

    出了問題,我覺得我們要想怎麼去解決,而不是追究誰的責任。

  • 6 # 面對現實才是根本

    應該遭到譴責!父母在不遠行,這是古訓。有些人總是以種種藉口離開自己的父母,其實這就是一種逃避,如果真得想孝順父母,沒有必要跑那麼遠去掙錢。要不就帶著父母一起走,如果父母不想離開自己的家,那就在離家近的地方找工作,或者做生意。別說什麼經濟不好機會少之類的話,別人能在那個地方生活,為什麼你就不可以?其實說的直白一些就是自私和愛慕虛榮的心態作祟!

  • 7 # 從善如劉L

    這個事情,現在是有的,而且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那麼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在外打工的兒女應該受到譴責嗎?

    如果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做為兒女的,一定是應該受到譴責的,天大地大,沒有父母的恩情大,因為兒女不在身邊,至使父母病了沒人照顧,甚至父母死了的時候,兒女不在身邊,這樣的事情,是不能容忍的!

    父母生養了你,把你從小撫養成人,不管什麼原因,你都應當在父母老了的時候陪伴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當父母生病的時候,你就應當隨時的出現在父母的床前,端水喂藥,盡你做兒女的孝心,而當父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只要天沒塌下來,只要地沒陷下去,你就應該守候在父母的眼前,當父母離世的時候,你就應該把父母安葬好,這就是做兒女應當做的最基本的事!

    中國有那麼一句話,忠孝不能兩全,那是在古時的那個年代,兒子們可能要去前方,要與敵人打仗,要保家為國,而現在是和平年代,你又不是參了軍,而是去打工賺錢,如果你是軍人,雖然沒有戰爭,那麼忠孝不能兩全的話也是對的,因為你為了國家的安全在站崗放哨,為了保衛國家在軍事訓練,雖然你不能回到家裡照顧父母,但是當地的政府部門,你的左鄰右舍也都會幫助你的,甚至你所在部隊的領導也會幫助你的,把你的父母接到部隊的醫院去看病就醫的。

    我們也知道外出打工者的難處,家裡的土地很少,不能正常的維持家庭的生活,只能是透過打工賺錢來養家餬口,你打工是對的,不能以打工忙路途遠等藉口放棄了對父母的照顧,對父母的贍養,在你外出的時候,應當妥善的安排好對父親的照看之事,每月按時寄回足夠的父母生活的費用,或委託在家鄉的親戚或鄰居,每天去看一下父母,或給父母留下一個電話,每天聯絡一次,如果發現父母有什麼情況,就要馬上回到父母的身邊來,做到兒女該做的責任,盡到兒女該盡的孝心吧!

  • 8 # 樂活雅

    如果不是因為年邁的外婆今日在山上摘一種葉子而從三米多高的地方摔下來,然後獨自一人走到家裡,自己清理血跡,發現腦袋上有個深槽,然後自己包著毛巾到了醫院縫了三針,再打電話給我,我都沒有細細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面對這個問題,我想答案是肯定要受到譴責的。但我想,在出現這種情況的話,作為子女其實肯定是內心充滿自責的。

    但由於現實情況的種種無奈,子女確實也有很多難言之隱,比如說:

    1. 子女的經濟生活很窘迫,為了外出賺錢養家,甚至把孩子都留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因為他們自己在外住的是幾米的破舊出租屋,兩個人早出晚歸,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顧老人和孩子。為了經濟便利性和考慮經濟狀況,留守老人和留守孩子就成了現實生活的一部分。老人家吃苦耐勞,無奈年齡和身體的狀況,哪一天就有可能在農田裡等失去意識。村裡有位阿婆就是在中午的時候撿稻穗,結果血壓一高,摔倒在水溝裡,然後去世的。

    面對這一群體,真的很難理直氣壯地譴責他們。

    2. 子女的另一半是城裡人,因為他們自己的父母都是退休職工,生活習慣和農村裡的老人完全不一樣。遇到這種情況,再加上農村裡出來的娃如果覺得自己確實低人一等,也就只好將父母留在農村。即使是給與一定的經濟補助給父母。但父母總是年紀天大,無法照顧自己,有些時候,明明是花點錢就可以讓生活便利的,但說句實話,他們哪裡捨得?

    一不小心摔倒,就爬不起來。加上很多老人根本沒有習慣帶手機在身上。左領右舍已經很少,而且都是老頭老太,偶爾不出門,人們只會以為你去出門轉轉,或走親戚了...

    這種情況,真的必須譴責,但又能有什麼意義呢?

    光是譴責沒有善待父母的子女,對於在外務農打工的人士來說,確實也是隔靴瘙癢。子女很多時候即使有心也無力,再加上老人家體恤子女,總會說自己沒事,自己能照顧自己。但往往一個不小心就發生意外。

    除了子女之外,政府如果能在村級管理層多些照顧老人的舉措。左領右舍能組織互助活動,這種情況就能少很多。

    看到外婆蹣跚的步伐,我慶幸外婆這次是幸運的。

    我更希望老人家能多聽聽子女的建議,多些待在家裡靜養的休閒,不要想著節省幾塊錢去山裡摘什麼葉子。哎,老人家,真的就像孩子一樣,需要格外的細心和家人的陪伴。

  • 9 # 可靠福祉

    個人認為沒必要受到譴責。

    對於一個具有傳統色彩的國家來說,“中華美德”是我們在世界上比較自豪的。它不但體現一個人品德,還展現出這種“中華文化”傳承的過程。“父慈子孝”這是多麼一個人人嚮往的家庭,談起家庭,可能很多人會猛然想起家庭和睦,因為家和萬事應也是我們很多向往的,這家庭美滿在外面做事才能順心如意,說了這麼多主要想表達就是我們對於“家”的理會。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農村的生活對於很多沒有接觸過的人都透著那麼一種新鮮勁,而農村的家庭其實真的太樸實了,粗茶淡飯、一日三餐皆是如此。要說到農村日新月異的變化,那麼不得不提及到農村房子,高牆大院替代以前的矮房子,甚是好看,不少農民朋友也住上新房了,透過自己辛勞的雙手獲得贏得的回報,在老家蓋起新房是每個農民朋友的夢想,而在農村出現一種比較奇怪的事情,作為父母依然喜歡獨居在自己的老房子裡,不管是進城還是農村的新房,很多老人都不願意和子女居住在一起,而此之前,中國的農村多數都是兒女和父母在一起居住為了方便互相照顧,那麼現在這是怎麼了呢?

    首先很多人在評論這樣的事情時候,都會說最好不和孩子一起居住,這一家子居住在一起難免出現矛盾,畢竟在一個屋簷下生活,沒有一個家庭不會出現矛盾,這兒女和父母從小還有爭吵更何況婆媳之間關係呢?而作為很多外人看來,如果老人明事理就不要和孩子居住在一起,這明事理的老人一方面會考慮一些矛盾還有很多不便之處,明事理的人父母為了孩子幸福會犧牲一切,而不是處處彰顯自己,有時候作為兒子媳婦看到自己的丈夫還依賴父母不免會影響夫妻關係。

    都說這父母和孩子之間代溝是最大的,雖說孝敬老人是“中華美德”,但是在代溝出現之後,更多人想到的可能是自己,作為孩子來講希望自己有一定的生活空間,而作為父母來說即便是在生活看電視來講,都有可能看不到一起去,不和孩子一起住,自己住的也更安逸,對於雙方都有好處。

    另外農村因為子女都比較多,“多子多福”的思想比較嚴重,而子女多了那麼盡孝就只能輪流來,單說搬家來講,一家可能是一個月或者半年,而來回的搬家不是老人身體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每個子女的孝順方式肯定不一樣,而這就會產生很多矛盾,老人一些養老金給誰了,誰最孝順,誰為老人照料得好,攀比盡孝,而這也往往會導致家庭不和睦,索性不如老人自己獨居,由孩子們常來看看,這也化解不少矛盾,且減少一些字一起居住的不便之處。

    其實並非老人不願意住新房,也不是不想進城,而老人比較看重孩子的意見,進城住樓有時候看起來是享福,實則是可能是看別人臉色,有些進城的兒媳婦對於農村來的公公婆婆比較反感,而長此以往出現的矛盾比較大,而很多農村老人也會看出,所以並不是不願意,而也是一種無奈。

    而有些在一起居住的,有是為了照顧自己孫子孫女,這年輕人有了孩子都上班比較忙,只能將孩子教給父母,不過現在有些父母並不情願看孩子,一個是不討好,一個是自己沒有退休工資,平時只能吃喝孩子的,哪天走不動孩子的負擔比較大,而不入自己住還能賺錢養老。

    當然對於農村老人為什麼不願意和孩子居住在一起,其實有的卻願意和孩子在一起,這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不過不管是願意還是不願意,只要家庭和睦,父慈子孝這就是一個家庭的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外星人筆記本值不值得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