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野老人
-
2 # 小李哥經典影視
魯肅是東吳名將,有勇有謀,堪與周瑜相媲美。若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恐怕比周瑜還要略勝一籌。《三國志》作者陳壽贊他“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吳書》說他“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引自《三國志•魯肅傳》注)這些都是對他的真實評價。
-
3 # 天路8024
是個智者,但是不是成大事的人,可以做個好兄弟,好導師,好部下,但不是一個好領導,能言善辯,仁義禮智,但是缺少果敢狠辣,如果配合一下週瑜早點幹掉諸葛亮,然後東吳取回荊州,在取川蜀和漢中,天下豈不兩分,歷史都會改變
-
4 # 歷史都付笑談中
魯肅,字子敬,臨淮東城人,三國時期東吳四大都督之一,周瑜的繼任者。他生性樂善好施,目光長遠,是三國時期頂尖的戰略家。
樂善好施魯肅家中富有,經常給別人施捨錢糧。周瑜當居巢長的時候,軍中缺糧,想讓魯肅幫忙接濟一下,魯肅家中有兩囷米,各三千斛,魯肅指著其中一囷,十分大方地送給了周瑜,此舉博得了周瑜的看重。
可以看到,魯肅的性格,就像戰國時期的孟嘗君一樣,仗義疏財,是個好男子。正所謂財散則人聚,生於亂世,錢糧再多,你得有能力保護才行,魯肅的樂善好施讓他有了足夠的威望和名聲,深得百姓擁戴,少年遊俠都爭先依附於他。
戰略眼光論戰略眼光,魯肅在東吳可以排第一,在整個三國也是數一數二的。
1、榻上策
魯肅第一次見到孫權時,就提出了“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的觀點,建議孫權趁著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抓緊時間佔有荊州,全面佔有長江以南,割據一方,以觀變化,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由於這個策略是魯肅和孫權在塌上對飲時提出的,所以又被稱為“榻上策”,成為東吳的基本戰略思路。
2、孫劉聯盟
按著魯肅的思路,孫權在之後的幾年裡,數次討伐黃祖,但終究慢了一步,沒能實現搶佔荊州全境的計劃,被曹操搶先南下。曹操佔領荊州以後,以泰山壓頂之勢,想要進攻江東,給孫權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面對咄咄逼人的曹操,東吳群臣早已慌亂,紛紛主張投降。關鍵時刻,唯有魯肅力排眾議,說服孫權不要投降,並和諸葛亮一起促成了孫劉聯盟,共同抗曹。
孫劉聯盟是三國時代最偉大的戰略構想,是魯肅、諸葛亮兩位戰略大師的努力成果,終魯肅一生,他都在小心翼翼地維護著脆弱的聯盟關係。劉備入川,關羽留守荊州,由於關羽盛氣凌人,雙方屢有摩擦,魯肅每次都用好言安撫關羽;後來由於爭奪長沙等三郡,雙方差點兵戎相見,魯肅又和關羽單刀赴會,據理力爭,消弭了一場兵災。
魯肅死後,東吳再無這等高瞻遠矚的人物,做事鼠目寸光,為了眼前的利益,悍然襲取荊州,儘管從表面上看,此舉擴大了東吳領土,壯大了自身實力。但是宏觀上看,孫劉聯盟的整體實力遭到削弱,和曹魏差距進一步拉開,自此已經喪失了進取中原的實力,進入了慢性死亡階段。
所以對比之下,更能看出魯肅的偉大。魯肅雖然不像周瑜、陸遜那樣英勇善戰,但他行事穩健、目光長遠,寧可自己受點委屈,也要維護大局,眼界上始終高人一等,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戰略人才。
-
5 # 周某
魯肅死後,孫權評價他有二長一短:“子敬東來,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失二長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孫權肯定了魯肅的榻上策和赤壁戰前的主戰意見,但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對借荊州問題進行了翻案。
回覆列表
如何評價三國裡的魯肅?
魯肅是孫吳政權繼周瑜之後的又一重要人物。
孫權對魯肅勸他稱帝感到快意;對魯肅勸他對曹操開戰極其感激;對魯肅勸他借土地給劉備有些怨言;對魯肅駐防益州,姑息項羽有怨氣。
依據以上孫權對魯肅的印象做判斷,魯肅是個有理想、有主見、有胸懷,也有過失的謀臣。
為什麼這樣評價魯肅呢?我從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一, 建議孫權稱帝,遭遇謀臣中傷。
二, 建議孫權開戰,享受分外殊榮。
三, 建議聯劉抗曹,卻是內外受氣。
具體分析如下:
一,建議孫權稱帝,遭遇謀臣中傷。
魯肅是由周瑜引薦,加入孫權集團的。魯肅與孫權見面,就建議孫權,不能只想做當今齊桓公、晉文公。因為當今社會,漢朝不可能有中興的機會,曹操也不可能很快消亡。將軍應該有長遠的打算,現在曹操正忙於北方戰事,將軍應趁此難得的機會,消滅盤踞在長江中游的黃祖、劉表,統一長江中上游流域,作為稱帝的基業。
幾年以後,孫權稱帝,回憶此事,還非常得意,說:“今日之事,當年魯肅就曾經對我言過。魯肅的這一想法,很高明,看的很遠!”
魯肅建議孫權稱帝,雖然孫權表面上很平靜,但內心的喜悅是掩飾不住的,其表現在對魯肅的親近,對魯肅家人的關照。糟糕的是以張昭為代表的一些老臣,對魯肅有想法,經常在孫權面前中傷魯肅。
張昭曾經對孫權說:“魯肅年紀輕輕,沒有多大才能,不可重用!”
孫權對此不置可否,但仍然一如既往地關心魯肅的家人。
二,建議孫權開戰,享受分外殊榮。
曹操南下,佔領荊州。劉表死後,又整編了劉表的軍隊,實力強大。寫信給孫權說:“要與將軍會獵於無。”
由此孫權內部一片恐慌,都紛紛勸孫權投降曹操。特別是以張昭為首的文臣更加“響震失色”。
當時魯肅在場,只有魯肅極力主張迎戰,並建議孫權迅速調回還在鄱陽訓練水軍的周瑜。之後魯肅又協助周瑜戰勝了來勢洶洶的曹操。
戰後,魯肅首先離開戰場,提前回到京城。
孫權帶領百官迎接,並頗為得意地對孫權說:“魯肅,我為你扶鞍,請你下馬,這對你是多麼榮耀的事情吧!”
魯肅笑著說:“這還不算讓我足以感到榮耀!我真心希望您統一天下,那時再用軟輪裝的車子來迎接我,我才感動十分榮耀!”孫權聽了鼓掌大笑!
三, 建議聯劉抗曹,卻是內外受氣。
大家知道,借荊州,輔助劉備發展,就是為了結成孫劉聯盟,共同對付曹操,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主張。但是在孫權內部,有這種想法的人,僅僅就是魯肅一人。後來劉備得了益州,孫權派諸葛瑾向劉備討回荊州。劉備推辭說:“等我得了涼州後就歸還荊州給你們。”
孫權聽到這一訊息,十分氣憤,派魯肅駐守益陽,與江對面的關羽對峙。
關羽經常在邊境上製造摩擦,這讓魯肅十分難堪。
魯肅為了孫劉聯盟,對關羽的短視行為一忍再忍。這讓孫權很生氣,孫權最後決定派呂蒙帶著軍隊進攻南部,準備武力收復長沙、零陵、桂陽等三郡。
就是這樣的環境下,魯肅還一心想維持孫劉聯盟。
關羽沒有絲毫讓步,魯肅指責關羽說:“我們國家在你們無處安身的情況下,借土地讓你們發展。如今你們強大了,我們要收回荊州,況且我們只要其中的三郡,你們不但不還,還要以強欺弱,這不是有仁義之人能做的事情。”關羽無言以對!
後來孫權登基做了皇帝之後,與陸遜談及此事時說:“我讓魯肅迅速驅趕關羽,他卻寫信給我說,‘帝王的興起,都會有人為之掃除障礙’。這是魯肅內心知道自己辦不到,表面又說大話,我也寬恕他,不責怪他。” 說是不責怪,孫權內心還是有想法的!
綜上所述:魯肅一生都是獨行者。
魯肅懷抱統一天下的理想,希望為孫權統一天下做出貢獻,但是現實很無賴,孫權本人還沒有準備好,內部謀臣暗中搗亂。在這件事情上,魯肅雖然有同盟軍,但是聲音很小。儘管如此,魯肅也不氣餒。
魯肅堅持借土地扶持劉備發展,共同對付曹操。在這件事情上,魯肅是徹底的獨行者!儘管孤掌難鳴,內外受氣,也不氣餒,堅持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
與曹操在赤壁開戰,在一片反對聲中,魯肅仍然我行我素。最初,魯肅仍然是一個獨行者!儘管如此,魯肅仍然不氣餒,負重前行!最後贏得勝利,贏得孫權的褒獎,這是魯肅最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