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搞
-
2 # 小蝸牛的精神家園
沒有絕對的說法。教育失敗不失敗取覺於教育的方式和教育的理念,並不是年齡。
我的父母是知識分子,在幫我帶女兒時,他們愛看書的好習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女兒,我下班回家,常常看到的情景就是兩個老人家和小小的女兒一人一角,一人一本書看得津津有味。一直到現在女兒都有愛看書的好習慣,我想如果是我帶,不一定能讓女兒受益到。
同樣的鄰居爺爺奶奶,每天再起晨練都帶著小孫子,揹著小水杯,跑,跳,跟爺爺舞劍,跟奶奶學太極,身體結實,一年到頭很少生病,叫我們羨慕不已,爸爸媽媽沒早起的習慣,這些也是受益於老人家。
如果是三世同堂,在教育孩子中,統一的三觀最為重要,教育的手段各有不同,孩子去適應吸收,都是不錯的體驗。對孩子的教育最好有明確分工,教育的主要職責還是父母,以父母教育方式為主,老人協助。一家人的相處也同樣需要智慧,彼此多些理解和寬容,孩子在這樣的大家庭裡感受的是滿滿的正能量和愛。
-
3 # 玉琉璃
這個完全沒有絕對性。
首先,我們從隔代的關係入手----及父母和子女VS爺爺奶奶和孫輩
一. 通常,在“處理”自己“東西”的時候,我們通常可以隨心所欲,不用太顧及他人的眼光,也就是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家孩子的時候,當受到他人的干預,經常會說一句話:我教育自己的孩子,關你什麼事!
因為,孩子是自己的,所以,自己想怎麼管教,就怎麼管教,管教壞了,自己負責。(對於負責任這事,我們通常採取的是寬己嚴人的態度)
但,如果讓別人管教,管教壞了,那就像自己的寶貝玩具借給別人,被別人玩壞了,自然有個可以責怪的人,所以,也就會去追究對方的責任。(因為,錯不在我,這樣我就可以師出有名。)
二、而作為爺爺奶奶,1. 就像我們通常會特別愛惜從別人手裡借來的東西,但對於自己的東西,使用就會相對隨意一些。爺爺奶奶非常喜歡小孫孫,但不用太負責他們的人生,只要負責逗好,餵飽,哄開心就成,並不負擔他們未來主要的發展問題。(其中,有小部分原因是為了鍛鍊下一代的能力)2. 害怕隨意的訓斥小孫孫,會遭來子女的訓斥。因此,自然也就不太敢過多插手小孫孫的管教問題。孩子有了錯誤,也不太敢放開手腳管教。
這是從兩代人之間人物關係方面的解釋。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兩代人之間的差距
一、教育觀念
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父母受教育水平已遠超於爺爺奶奶輩,父母對於子女的教育,通常會在自身受到的教育基礎上,進行修正,再施加給自己的子女,同時,受教育程度的增加,迫使父母對於子女的要求在自身的基礎上更上一臺階。再加上職業的晉升學習,視野的開闊,使得教育觀逐漸完善。而爺爺奶奶因為歲數的增加的,逐漸鬆懈了對於自身的要求,不再進行學習,因此,兩代人在教育觀念上,會產生足夠大的差距。
二、現代化水平
網上之前,流傳了一個對比圖叫:爺爺奶奶帶的孩子VS爸爸媽媽帶的孩子
現代化水平完全不同。
很可能你在嚷嚷Balenciaga新出的機車包皮革紋比舊款的好看,而爺爺奶奶很可能在說隔壁二狗子家的狗把後院新來的王二麻子家的小雛雞給咬死了,正在村委會鬧呢。
你在手機上進行基金買賣,外匯交易,貴金屬投資;而爺爺奶奶很可能把錢一張一張地收集好,然後,拿紅紙包好,放在塑膠袋裡,壓在箱子底下。認為,一個小磚頭,怎麼能放錢?
你在想帶孩子去哪家的下午茶,哪家的馬卡龍更好吃一些,爺爺奶奶很可能在想今天下午帶小孫孫去哪家山寨的肯打雞吃。
你覺得讓孩子去學交誼舞民族舞或者現代舞,而你媽很可能覺得,廣場舞最好,還不用花錢。
你覺得,讓孩子凍一凍可以提高他的免疫能力,而你媽很可能已經早早地為你的孩子準備好高領羽絨服,叮囑你讓他穿上,更別提me more same, me more cool了。現在,不是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而是,有一種冷,叫爺爺奶奶覺得你冷。
你覺得衣服的顏色黑灰比較大氣一些,而你爸你媽很可能覺得大紅大綠就很好看,非常顯膚色。
諸如此類的矛盾衝突隨著成長,會有很多。
當然,這是從家庭角度來看問題。那麼,我們再從學校教育角度來看看
筆者是一位普通基層一線教師。這樣的問題也經常遇到。很多隔代領的孩子,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糾正起來非常困難,通常,會讓我們覺得非常頭疼,
除了孩子的難教育,和孩子家長的溝通也會變得非常困難。
被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通常情況下和父母的感情沒有那麼深刻,父母的家長威信沒有及時的建立,導致孩子從小就有一點叛逆的心理,不會聽從父母。
很多時候,筆者同孩子父母交流,他們經常跟筆者表示,他們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孩子不聽他們的話,爺爺奶奶太寵,跟他們沒法交流。基本上,孩子已經脫離掌控了。而這樣的學生在班級裡,基本也算成為老大難了。從而,會影響孩子今後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包括行為習慣的糾正,學習習慣的養成,自信的發展,自律的形成。
難教是必然的,有了爺爺奶奶的疼愛,很多孩子會恃寵而驕,而父母不敢忤逆自己的父母,孩子瞬間就像有了盾牌,而爺爺奶奶的縱容,當面對父母的責難時,部分孩子甚至還學會了撒潑。
特別是當遇見,爺爺奶奶自身文化水品不夠但卻發了家的情況,這樣的家庭通常會給自己的孩子灌輸讀書無用論,也經常會以自身為榜樣,標榜自己沒讀過什麼書,也過得很好。這種想法,無異於一種思想癌細胞,一旦在孩子體內達到變異的程度,便會立馬擴散。這樣的教育方式,無異於給了孩子不努力,不刻苦讀書的藉口,教他們學會了【逃避】。
所以,難教,也就見怪不怪了。
當然,還有其他的方面,在此,筆者就不再進行贅述了。
-
4 # 手機攝影達人
隔代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這不是絕對的。下面說說教育失敗的三個階段,別讓孩子成為失敗教育的“犧牲品”
教育失敗往往都經歷了三個階段:
一、縱容式家教
情境:
粒粒每天都要吃炸雞。但有一天,粒粒放學回家後發現沒有炸雞,就把筷子一扔,不吃飯了。媽媽笑眯眯地說:“總吃炸雞對身體不好,這幾天先吃別的菜,過幾天我再給你做炸雞,好嗎?”
粒粒不聽媽媽的解釋,表示如果媽媽不願意做,去外面買也可以。
當時外面正飄著大雪,媽媽說:“你看,現在外面下大雪。媽媽有風溼病,如果這會兒出去,膝蓋會疼。我們改天去買,好嗎?”
粒粒置若罔聞。媽媽說:“媽媽明天給你做炸雞,行嗎?”
粒粒往沙發上一靠,開啟電視看動畫片了,他說:“我現在不餓。”媽媽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開啟冰箱,拿出雞肉……
在這個情境中,媽媽一步一步地縱容,孩子一步一步地“勝利”。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透過自己的堅持向媽媽發出訊號:我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你得聽我的!而不少家長就像這個媽媽一樣,一步一步地撤退,直到最後“繳械投降”。
在當今的中國家庭中,這種現象隨處可見。
媽媽要明白:你的縱容,只會造成孩子的放縱。如果任由這種現象發展下去,你就會越來越被動,其後果無法想象。唯有適當地約束、拒絕孩子,講究說“不”的方法和技巧,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第二階段:暴力式家教
當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時候,媽媽開始著急了,開始和孩子講道理,講情感,但當這一切都沒有作用的時候,就採取打、罵等方式教育孩子。這時候,往往越著急越沒用,越生氣與孩子的對立越嚴重,甚至會因為某些極端行為導致孩子離家出走。
出現這種情況,媽媽應該明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時,媽媽首先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反思自己的錯誤,學會與孩子正面溝通,儘快回到正常的母子關係中,再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第三階段:放棄式家教
如果縱容導致孩子放縱,暴力又導致與孩子對立,這時候找不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一些媽媽就感覺束手無策,最後乾脆放棄了。
可以說,上述媽媽的三部曲,對孩子的傷害是致命的,對家庭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悲劇。
關於這點,著名作家劉墉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今天有多少孩子跟父母討價還價,既要美國式的自由,又要中國式的寵愛,卻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傳統的孝道。然而這批孩子進入社會後,既要美國式的公司福利,又要中國式的鐵飯碗,卻沒有美國員工的自律和中國傳統的忠誠。從小討價還價,長大後失去原則,該講情的時候講理,該講理的時候講情,這就是我們的家庭教育缺失理性成分的結果。
-
5 # 錦大閃閃魚
哎,不得不無奈地承認,這是中國特色~
第一,隔代,那就是有代溝的,現在感覺三年就一個代溝,不隔代,親子都是有代溝的,要再隔代,那代溝簡直是翻山越嶺、乘風破浪了啊……且不說隔代如何教育,怎麼去教育,就早前網上不是還很流行“爸媽帶和爺爺奶奶帶”的對比照嗎?就從穿著打扮和帶出的精氣神,一對比都不得了。下面是我十個月大的小侄女,姥爺居然帶出了地道戰、地雷戰的既視感,我也是醉啦,哈哈哈。關鍵是姥爺還沾沾自喜,樂在其中,感覺良好的樣子~
第二,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老一輩對移動端,網際網路等都不太瞭解,無法與時俱進,沒有辦法交給小朋友們一些正確適應現代環境的認知或方法。特別是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很尷尬,老人家們年齡大了,有的甚至還需要小朋友去照顧他們,更何況是被教育。我表弟小時候沒人帶就交給姨爺帶,那時候洗衣機是個很高階的玩意,姨爺做飯時就把表弟放到洗衣機裡,弟弟在裡面玩耍差點把蓋子關上。我們小區裡也有一個小朋友是外婆帶,外婆弄手機的時候一邊弄一邊給牙牙學語的小朋友說“小孩子不能看螢幕,你媽說眼睛要得閃光,這裡面有一隻鬼,只有外婆可以打死他!”外婆,能不能別說冷笑話和鬼故事,更不要如此血腥啊~下面是朋友娃娃被外婆放籮筐裡,多無奈的眼神啊~
第三,有的時候老人家會“心慈手軟”,對孩子一味的寵愛,造成孩子的認知度,人生觀,價值觀等樹立偏差。有的老人可能又相信“黃金棍下出好人”,就一味的武力鎮壓,造成孩子從小就在求心理陰影面積!當然,也不是絕對,可能有的父母更不會帶,但是,至少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更利於他的成長,這也是父母的責任。所以上班沒時間,外出打工沒時間的父母還是要多抽時間陪孩子,見證他們的成長!
第四,絕大多數爸爸媽媽文化程度越來越高,比較容易讓孩子更好更快的成長,他們也越來越重視親子教育,比如某衛視的星爸萌娃的節目被受歡迎,上萬元的親自早教越來越火,這些都說明這一代父母們更多的踐行親子教育,也減輕了上一輩的負擔。年輕的父母還能做到很多爺爺奶奶們無法做到的事,比如上圖的託舉!哈哈哈
-
6 # 超級女兒奴
首先必須承認隔代教育中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老人只關心孩子的吃,不注重穿衣打扮,顧及不了孩子的學習,不懂得理解孩子的感受,過分溺愛或節儉,對很多新生事物不明白等等,許多人把隔代教育失敗的主要原因歸咎於“隔代”上,但我認為更多是因為客觀歷史原因。教育的得與失,成與敗主要是由於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同造成的。作為“隔代”教育中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大多生於五六十年代,在他們那個年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是常態,連生存都是問題,何談教育?再加上後來的十年浩劫,父輩的文化修養更加貧瘠,這些客觀的歷史原因,嚴重限制大多數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的文化水平,那個年代的高中生都算是尖子生了,老一輩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才是隔代教育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讓現在高中畢業的家長教育孩子也好不到哪兒去。隔代教育的不足只是時代侷限性的延續,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侷限性會越來越小,等到現在的寶爸寶媽將來成為下一代隔代教育中的主角時,情形自然而然就會好很多,畢竟現在大學教育越來越普及,隔代教育的好與壞主要取決於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高中畢業還是大學甚至碩士博士畢業。對於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分歧,我覺得孩子的爸媽要理解老人身上的侷限性,最好的辦法是讓老人也有機會多瞭解一些育兒和教育孩子方面的專業知識。說實話,一些年輕父母看不慣老人的教育方式,而在兒童教育專家眼裡,年輕父母的許多做法也是糟糕透頂的,不斷學習教育知識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做的。
-
7 # 雪地寒鴉許老師
這個主要是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跟著誰,他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在幼年就跟著誰走了。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怎樣的長輩就帶出怎麼的孩子。
一,長期讓孩子跟著爺爺奶奶或是姥姥姥爺,孩子的思想就和他們一起被停在了半個世紀前的生活上,將來別人的孩子是跟著接近現在社會的父母,是跟著時代發展的,你的孩子卻是幾十年前的生活和節奏,想想有多麼可怕吧。
二,現在孩子很嬌氣,爺奶疼,姥姥姥爺也疼,在家稍微不順心,一家人都圍著轉。隔代教育,把孩子推給極度寵愛他們的老人,想一想孩子要被摜成什麼樣子吧,以後,他在你面前使臭脾氣,慣了吧,哭鬧不止,到老人家那裡哭訴。不管吧,看著自己的孩子成了這樣,難道不痛心嗎?
三,隔代教育,孩子爸媽很容易和老人在教育孩子上產生矛盾,影響和長輩的關係,為了一個熊孩子,氣到爸媽,值得嗎?
-
8 # 生命如花
隔代教育,一般是說有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帶孩子。由於長輩們對孩子的溺愛可能會導致孩子獨立性,社會適應能力不好!隔代教育,在我們農村特別明顯,因為年輕的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孩子就交給了父母管理,即使不外出,也大多忙於事業,將孩子推給了爺爺奶奶!所以在中國隔代教育比較普遍!到底隔代教育好不好?上圖看一看吧!
圖中可以看出隔代教育有利有弊,而且弊大於利。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育兒理念不斷更新,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弊端,儘量自己來帶孩子,結合我們自己的傳統現實,撫育寶貝健康成長!
-
9 # 福林媽咪
“幹嘛呀?孩子還小!啥事兒不能好好說?”
你們家有沒有這種情況啊?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家裡老人是心疼自己孫子孫女了,可是老人這樣總護著孩子,孩子得不到教訓,無法及時糾正錯誤,自己也不被孩子尊重了。
這是多數中國家庭會發生的一種局面,跟老人同住,每當要管教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是會過來插手,他就像孩子的一座“靠山”。面對老人“護短”的這種情況,很多爸爸媽媽都很頭疼,原本和和睦睦的一家,但凡遇到教育問題,家庭關係就變得緊張。
作為子女,怕和長輩撕破臉皮,一直在忍,但孩子卻越來越難管教,之前有位寶媽說到:“自從跟婆婆住在一起,原本可以自己睡覺的孩子,每天晚上要吵著跟奶奶睡,已經4歲了,吃飯還非張著嘴等奶奶喂,孩子真的越長越倒退。”
所以老人帶孩子,他們的某些行為,會“耽誤”我們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教育。
不捨得責備,耽誤孩子承擔責任福林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有天晚上,我一回到家,福林就拉著我的手,走到一張凳子那裡,拍拍凳子,朝著我說:“它壞!”
我不明就裡,然後望向經常帶福林的福林姥姥。然後,我媽就解釋說,白天福林被那個凳子絆倒了,為了哄他不哭,我媽就拍著凳子說:“都是你的錯,擋著我們福林的路了,太壞了。”
這不,小傢伙就記住了。我媽見小傢伙還能給我“展示”,特高興,還誇自己外孫特聰明。
這樣的聰明,其實根本就是推卸責任。
要是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是別人的錯,自己的孩子沒有錯誤,那孩子以後的怎麼能勇敢的承擔責任。
所以說,如果老人帶孩子,孩子犯了錯,他們也捨不得對孩子管教,寵愛著孩子,那就會耽誤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失去學會承擔責任的機會。
什麼都替孩子做,耽誤孩子學會獨立在老人們的眼裡,不管孩子有多大,他們都會認為孩子終究是個孩子,所以,什麼事情,他們都不會放手讓孩子們自己做。
孩子到了可以鍛鍊自己穿鞋的時候了,可是老人非得自己親手給孩子們穿上,還說:“孩子還小呢,再等等才會呢!”
於是,孩子就在等的過程中錯過了學會鞋子的機會,都兩歲了,自己還分不清左右腳。
孩子吃飯,用筷子夾不住菜,弄得衣服上都是湯汁,老人怕孩子吃不好,又親手夾菜餵給孩子,結果,孩子都四歲了,吃飯還得讓喂著。
這樣的老人帶孩子,倒是讓爸爸媽媽們輕鬆了一段時間,可日後爸媽們帶孩子的時候,哪還有時間給孩子穿鞋、餵飯!
所以,這樣的老人帶孩子,不是在幫忙帶孩子,而是在耽誤孩子的獨立成長,根本就是在給爸媽們製造麻煩的。
不敢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耽誤孩子提高身體免疫力誰都想讓孩子健康成長,老人們更是如此,因此,但凡有一些潛在的危害元素,老人一定會讓孩子遠離。
“草叢裡太髒,別跟小朋友們去那裡玩兒。”“那些積水都是細菌,咱不去哪兒踩水。”
於是,老人帶孩子,成了帶孩子在家“大眼兒瞪小眼兒”,弄得孩子一點兒活力都沒有。
這不讓孩子去,那不讓孩子玩,孩子怎麼能從大自然中獲得足夠的免疫能力。
而且,長時間不和小朋友們玩耍,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不合群,這對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是一種阻礙。
英雄母親的回答笑倒眾人:“你再哭,再哭老妖怪就來捉你來啦!”
這樣的對話,給我們帶來歡笑的同時,也讓我們不得不思考隔代人之間的認知代溝。
對爸媽們來說,不是擔心家裡老人沒文化不好帶孩子,最憂心的是,老人亂帶孩子。
給孩子講一些稀奇古怪、道聽途說的故事,如果故事有點兒藝術含量,倒還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而那些妖魔鬼怪的故事只會嚇到孩子,影響孩子的心智的健康成長。
老人帶孩子,是能幫助爸媽們,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可是,他們的“亂帶孩子”,也是會給爸媽們日後的生活,以及對孩子的教育上帶來阻礙的。
爸媽們在考慮讓老人帶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些問題,及時與老人做好溝通交流,別耽誤了孩子成長,給自己日後生活製造麻煩。
-
10 # 書山友師
我覺得這種問法未免也太片面、太絕對了。事實上,不管教育隔代與否,都有成功的,也都有失敗的,只不過所佔比例各不同而已。
所以,本題可以糾正為:為什麼說隔代的教育多數是失敗的教育?
總結起來,無外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多數祖輩毫無原則地寵愛、溺愛著孫輩,助長了孫輩的壞脾氣、壞習慣。不管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是外公外婆,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基本上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毫無原則地寵愛著、溺愛著孩子。以至於不管孩子提出多麼荒唐的要求,他們都會竭盡全力地去滿足。
祖輩疼愛孫輩,這原本就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但是像這種不計任何後果地,不管任何條件地,無原則地“疼愛”,非但沒有保護好孫輩,反而還會害了他們。
所以,經常見到隔代教育的孩子,他們脾氣壞、習慣差、學習不好,動不動就蹬鼻子上臉,大發脾氣,把學校或者家庭搞得天翻地覆,鬧得雞犬不寧。
二、多數祖輩的教育觀念陳舊,方法古板落後,教育效果不好,影響了孫輩的前途發展。多數祖輩都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特別是農村的,由於當時環境、條件、國情地限制,自己都沒接受多少正規教育,當然也無法給孫輩良好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了。
(特此申明:我在此並沒有貶損農村人的意思,而且我自己也是農民的孩子,只是客觀分析現象而已。噴子請繞過。)
三、多數祖輩自身習慣差、毛病多,沒有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孫輩。上面剛說過,由於時代的原因,給祖輩們留下了諸多遺憾的同時,也留下諸多的壞習慣、壞毛病。比如,不講文明、說話粗魯、脾氣不好、生活習慣差、不愛學習、愛看電視、愛玩手機、愛玩遊戲等等。像多數祖輩的這些不好的方面,時間久了,由於“榜樣”的作用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孫輩的健康成長和良好教育。
四、多數祖輩年老體衰,精力不足,擔心孫輩的安全,使其活動受限,不能見多識廣。這一點不難理解,多數祖輩身體不太好,精力不足,在帶孫輩的過程中,生怕出一丁點的安全事故。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因此常常把他們限定在一個狹小的範圍。除了讀書時在學校,其餘時間基本都在家裡待著。這樣就會造成孫輩們見識短淺,眼光狹窄,嚴重影響他們的前程。
五、多數祖輩文化知識底子薄弱,無力監督、輔導孫輩更好地學習。前面第二點我也說過,多數祖輩由於當時的環境、條件、國情等多種原因,基本沒進過學校讀書。所以他們的文化底子相當薄弱,沒有多少書本知識。除了能保證孫輩的生活、安全之外,對其學習方面,基本不能完全行使監督和輔導的職責,只能是“望書興嘆”了。
六、一些孩子的父母本身也溺愛孩子,孩子在父母的支援下無法無天,導致祖輩不敢管教孫輩,也管教不了,只能任其胡來。人們常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其父母就溺愛孩子,孩子還能好到哪裡去?祖輩還能管得住嗎?孩子有了父母的撐腰,即使祖輩的想管教,多數也不敢管教,也管不了,只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了。
綜上所述,隔代教育確實毛病較多,其中既有祖輩本身的原因,也有孩子的父母及孩子本人的原因,還與祖輩當年所處的環境、條件和當年所受的教育程度等等因素有關。
(當然,我們也沒有半點兒理由去責怪埋怨祖輩們。幾十年的風雨坎坷,他們也不容易,何況他們也並沒有照管孫輩的義務。)
提兩點建議:①年輕的父母們,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盡最大努力自己照顧、管教孩子,不要只顧自己的清閒就推給祖輩。畢竟祖輩的疼愛無論如何也代替不了父愛和母愛,祖輩的教育也代替不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②父母本身要做好榜樣,不要過度地寵愛、溺愛孩子。讓孩子在父母面前,在祖輩面前,在學校裡所接受的教育方向是一致的,“三位一體”,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回覆列表
在一項全國範圍內關於“隔代教育”的調查中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比如,在北京約有百分之八十的0至3歲兒童都是由奶奶、姥姥看護,百分之十五是由保姆看護,百分之五由全職媽媽看護,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高。
很多孩子明確表示:喜歡爺爺奶奶,因為可以買很多的玩具;不太喜歡和爸爸媽媽,因為比較嚴厲;而其中最讓人震驚的是,一個男孩說出了: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就在你面前,而你卻在玩手機,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於爸爸媽媽的不滿。
如果父母和祖輩之間真的只能選擇一個的話,建議教育的決策權,還是交給父母。祖輩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孩子沒有規則意識,因為家裡權力互相牽制的關係。孩子儘量讓父母教育,不包辦,少插手,少表態,只有讓孩子形成家裡只有一個權威的意識,才能讓孩子有規則意識。很多的家庭存在孩子到了6歲以後,基本上就不需要祖輩進行看護,那麼這個時候教育的主體自然而然就是父母,之前祖輩的教育習慣就很難和父母的教育習慣西線無縫連線。
父母應承擔必要的責任,不能出了問題找老人
一線城市的話,家長每天工作很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養育孩子方面,老人絕非主體。父母首先要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主動承擔為人父母的責任,不能過分依賴自己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