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體壇論球
-
2 # 橙子乒乓球
上旋球下網不可怕,略做調整就可以了。一般情況下,上旋球,尤其是高吊弧圈球,很容易接出界,所以有句話叫:上旋球按“把球拉下網”的想法來接,下旋球按“把球拉出界”的想法來接,你還真拉出界了
不知道具體情況,猜測可能的原因是:
1.板型太壓,接觸球的部位太高了。可以適當亮開一點點板,調整一下試試。
2.用力方向朝前甚至朝下太多了。上旋球旋轉強的話,前衝力量就不足,只能借到旋轉的力,借不到前衝的力,導致下網。可以在上升期向前帶一板,發力朝前上,略帶一點左,不可只是朝前,或朝下。先求上臺,穩定。
3.下降後期擊球,球降低到檯面以下了,向前上發力不足導致下網。這種可能性不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要把擊球點改為上升期擊球。
其實上旋球還是很好接的,方便借力,總結一下:引拍要小,上升期擊球,板型前傾,身體帶動大臂,大臂帶小臂朝前上方揮拍即可。
-
3 # 國球第六人
我是第六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通常來說,拉下旋球網往往會出現下網的情況,拉上旋球也下網,原因何在?第六人結合自身的體會,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分析:
先來了解下如何拉上旋球拉上旋球非常考驗手上的感覺,對於旋轉的估計、板型的控制、發力方向、擊球時機、觸球位置和撞摩比例等比較有講究。
具體點說:在看清旋轉的情況下,板型稍微前傾一些,右後往前多撞擊發力,最好選擇高點期和上升後期回擊來球,接觸球的中部偏上位置。下面,我們一一來尋找拉上旋球下網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一,對旋轉估計不足,導致拉球下網。上旋球也分強上旋和弱上旋。如果來球是個不太轉的上旋球,你把該球當成了強上旋,採用扣、摁的手法來接,這個球十有八九會下網。所以預估旋轉是很重要的環節。
這裡提供幾種解決方案:
透過看球上的商標來預估旋轉,如果你能看見商標,說明這個球不太轉,反之,這個球很轉。
透過來球弧線預估旋轉,球很轉的話,弧線會有點高,這是由上旋球的性質決定的。
根據來球速度預估旋轉,來球很快很頂很拱,說明旋轉比較強。
二,板形控制不理想,導致拉球下網很多球迷在對付上旋球的時候,老是覺得來球很轉,使勁的壓板型,結果把球壓下網了。
解決方案:
有一個比較理想的板形控制角度,大家可以試試,不管是上旋還是下旋,你把板型的角度控制在45度角度(球拍和球檯面的夾角),個人覺得這個角度對付一般的上旋球綽綽有餘,無非在發力方向上多講究一些。(下面會講發力)
例如,從下面動圖可以看出,如果板形過於前傾,如A情況,弧線會很低,容易下網。
三,發力方向太向下,導致把弧線壓死了下網其實這一點跟你對旋轉的判斷密切相關,你覺得來球上旋力太強,為了防止拉球出界,所以拼了命的往下發力,結果球下網了。
解決方案:
上旋球的用力方向是由後往前,且以向前發力為主,如果來球特別轉,可以適當抬高引拍位置,由後上往前發力。對付一般的上旋球,我們完全可以藉助來球力量,採用快帶或者快擋的方法進行回接。
四,擊球時機太晚,發不出力導致下網乒乓球的擊球時機分為五個:上升期早期、上升後期、高點期、下降前期和下降晚期。拉上旋球,最好拉上升後期和高點期這兩個點。這樣的好處,一是好借力,二是命中率高。很多球友習慣在下降期拉上旋球,而那是對付下旋球的點,所以導致被來球頂住,借不上力拉球下網。
解決方案:
上旋球給人的感覺很頂很衝,所以要多迎前擊球,多借力回接來球,拉球動作不宜過大,只要抓住上升後期和高點期這兩個點,輕輕一帶就過去。
五,接觸球的部位太高了,導致拉下網如果把乒乓球看成是一個圓鐘錶,你接觸球的頂部拉球(12點位置),這個時候很容易會下網,因為球沒那麼轉。
解決方案:
可以試著多接觸中部偏上部位(3點-12點之間),但不至於頂部位置。業餘球友由於發力不太集中,所以很少能拉出超乎想象的轉球,我們在接觸球的部位時,沒必要太偏頂部。私以為中部偏上一丟丟即可。如下圖所示:
六,撞摩比例運用不合理,導致拉球下網上旋球應該以撞擊為主,摩擦為輔。但如果撞擊的成分太多,而且撞擊球的部位太偏上,也容易下網。
解決方案:
以撞擊來球的中部偏上位置即可,適當的加摩擦製造過網弧線。如下圖:
總結以上是第六人總結的拉上旋球下網部分原因和解決方案。我們可以看出,想提高拉球命中率,對於旋轉強烈程度的判斷是尤為重要的,因為這關係著用力方向、板形控制、觸球部位、擊球時機等等。
總的來說,對付一般的上旋球,想提升命中率,只需做到:板形稍前傾,大約45度角;藉助重心的轉移從後往前發力;觸球部位上,中部偏上;最好在高點期完成擊球;以撞擊為主。
最後,紙上得來終覺淺,多練才是硬道理,廣大球友試試看!
-
4 # 楚澤平
想拉好上旋球,首先必須要有足夠的,向前的力量來克服旋轉,同時還要保證製造出一定的弧線,這就要求板型要開啟,但為了保證摩擦到球,板型稍前傾即可。
除了板形問題之外,拉球下網也可能是對弧線的製造不夠,也就是發力的方式可能不正確;在拉上旋球的時候,引拍的幅度要稍大一些,並且要有腳下的蹬,轉發力——蹬轉發力是為了讓腰腹部的力量傳遞到手臂上來;在拉球時,前臂和手腕都要放鬆,只有手臂和手腕保持放鬆,身體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傳遞到球板上。在練習的時候,可以嘗試拉一些旋轉不是很強的球,先用薄摩擦將球掛起來,多多體會製造弧線的感覺,同時試著用轉腰發力來帶動手臂。
另外,在實際比賽中要注意盯球和預判(判斷好落點和旋轉),在拉球時,要首先移動到最合理的位置,讓出合理的擊球空間,拉上旋旋球,最佳擊球點是在高點期或者下降初期,這個時間點很重要。一定要注意體會,多多練習。
-
5 # 高山出平湖
熟中生巧!跟據每人的年齡、球齡!身高!動作特點和發力習慣!多打多練、千錘百煉!時間長了!就不下網了!任何技術型運動專案沒有時間的積累和沉澱!任何規範的動作要領指導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質性意義!活動中體會動作要領️少走彎路、讓人事半功倍!
-
6 # 乒乓球804
如果是初學者,拉下旋球落網是常見的現象。
如果您打乒乓都兩三年了,拉球落網的問題很好解決——您在揮拍時,只需加大拍面與檯面的角度即可;要是還落網,您就繼續加大角度。
另外,對於強烈的下旋來球,您揮拍應該是越來越快,而不是勻速拉球。
-
7 # 塵外12
拍子最後對球沒有產生足夠向上的合力。分析主要原因,拍型,揮拍動作、擊球位置、來球上旋判斷。
解決上述問題,1.增大對來球接觸面積,開啟拍面,2.在接觸球的時候快速向上揮收小臂即製造較短的拋物線。2.1高點期可以向前快收(發力擊打)2.2下降期同2
水平高的用2.1水平低就用2.2
-
8 # 淘寶動嵐乒乓
首先拉球下網的有兩種情況,一個呢就是拍型壓的太低,特別是在拉下旋球的時候。還有一種情況會下網就是在拉球的時候啊比較虛啊,沒有足夠的撞擊力讓球過網。這個時候呢也會下網不管是拉上旋球還是拉下旋球,你至少回球的力量。你得讓他過了網,過不了網的球肯定是要下往下扎的。
那麼這裡樓主提到了一個拉上旋球還是容易下網,這個我感覺。都符合這兩個特徵,哪一個呢?就是拍型壓的太低呀,弧線呢?沒製造出來,所以球呢沒過網了,還有一個就是你可能是薄膜擦,摩擦的比較薄,旋轉很強,但是力量不足,它也過不了網的所以也是下網了。
找到原因了,你就知道自己該如何去調節了。首先就是重心的調節,重心能調節是由下往上拉球是拉下旋球。由後往前拉球是拉上旋球。這兩個拉球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拍型,拉下旋球的時候,拍型要立一點選球的中下部借用對方的旋轉,然後再加旋轉,這個球呢會比較衝,特別容易拉成前衝或者是爆衝。拉上旋球呢,很多人習慣把它叫做反拉。拍型呢要壓一點,發力方向是從後向前發力。這個時候呢摩擦球的上部,借用對方的旋轉,加上你自己的發力,把球打回去。這是兩個不同的拉球的動作
-
9 # 一米白水
拉上旋球下網率很高,拍形壓的太低和擊球部位太高應該是主要原因。略做調整即可。其他總結的很好了,我就不多說了。
-
10 # 神絢工藝美術大師創作
上旋球拉下網的,主要有三點,一,板形壓的太狠。二,對手發的上旋球或不轉沒力很弱,沒借到力,自己沒有主動向前的力。還有就是靠網短上旋,不能加力推,容易下網。三,對手發球好,你看錯旋轉了。
回覆列表
拉上旋球易下網,說明你的拍型太壓了,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多次出現下網,首先應該適當的調整拍型,使拍子立起來一些,先體會擋的感覺。
第二,選擇在高點期擊球,你拉球容易下網跟你的擊球點有一定的關係,你可能是在下降期拉球,建議你還原的時候動作快一些,儘量在高點期或者上升後期擊球
第三,製造摩擦加質量不一定要把拍子壓的太多,是快速收小臂,板子擊到球以後,手腕有一個微調,轉的動作去製造摩擦,練球的過程就是一個用心體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