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柏林小女子
-
2 # 歐陸存憶
不難 有國內大學的入學證明 和德語等級考試的證明 就能直接申請了 申請有需要一點點技巧 但是不用找中介自己研究一下就能搞定
-
3 # 讀書文史
去德國留學難不難,得視多種情況而定。總體來說,去德國留學的難度算中等而已。但是,選擇德國留學,也是比較值得的。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1.去德國留學難不難?1.需要懂德語
德語難學是世界上公認的。德國的教育,基本都是採用德語授課,至少大部分德國的院校是採用德語進行教學的,當然,考慮到不同學生的需求,同時也設有其他英語授課的學校供學生進行選擇。假如你連基礎的德語都沒有掌握,或者連英語也沒有掌握,那就沒有辦法聽懂別人講的東西,而連聽課的水平都沒有達到,那就更談不上深入學習了。
2.需要遞交材料申請
提交的材料包括基本的個人資訊以及各個學期的成績單等材料。材料稽核透過之後,需要為下一步的面試環節作準備,面試的一般流程是自我介紹、然後再針對提問的問題進行回答。由於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申請到德國留學,因此,留學申請難度也在逐漸增大。
3.畢業難
2010年後,德國進行了教育體制改革,教育年限並不一成不變。假如你沒有好好努力學習,學校有可能會將你3年的學習年限延到第4年甚至是第5年,學習時間長,畢業難成了留學生的一大困擾和難題。
2.去德國留學的優勢在哪?相對於其他歐美國家來說,德國留學的門檻還是比較低的,比如不用先考雅思、託福。其次,在德國上學,可以真正享受到義務教育的權益,德國的學費是全額免費的。再次,給學生的優惠政策比較多,比如國家政府為學生的住宿提供補貼;學生讀書期間被允許勤工儉學和打工等。另外,德國留學的發展前景好。
3.觀點結論總體來看,去德國留學的難度不算大,至少不需要先考雅思、託福等考試,因此其留學難度相對比較低一些。
-
4 # 揚格德語
一、語言要求
l 就讀高中:德語歐標B2水平
l 就讀德語本科及研究生:德福4*4即TestDAF4(滿分20:TestDAF5)
l 申請德國高校預備語言班:德語歐標B1水平
攻克德語是出國留學的第一步,德語是一門比較難的小語種語言,也沒有像英語那樣從小或多或少的學習過,完全嶄新開始學習,所以這是比較難的一方面。但是要決心留德和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掌握德語也不難哦,發表的文章有提到過,可以瞭解一下。
二、留學門檻
l 就讀高中:可以經過測試插班就讀德國高中,建議儘可能在初中畢業或者高一就去德國讀高中,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時間。
l 國內高中畢業生:需要就讀並透過德國預科考試方可就讀德國大學。
l 就讀德國本科:在國內四年制本科高校就讀了三個學期,或211大學就讀了一個學期,可以申請同專業德國大學本科。
l 就讀德國研究生:國內四年制本科已經畢業,可申請同專業德國研究生學習。
三、留德費用
留德包括學期註冊費、醫療保險金額、住宿費、飲食、交通和通訊等,雖然德國每個城市消費不盡相同,通常算下來,基本在10-15萬人民幣左右吧。
綜上概括,留學德國並不是很難,有了決心有了目標,一步步去達到。
-
5 # 當代外語
如果是去德國攻讀博士,這個價效比就太高了
當然這個看專業,這裡只說工科,一般來講,能拿到100%合同的,水平都不會差到哪裡,加上德國很多老闆都是圈子中的老大,對自己提高和人脈上有著非常大的幫助,而且是到美國的一個很好的跳板,主要原因並不是學校文憑的含金量,是老闆名字的含金量。時間來說,不算最短,但是可操作性強,壓力比起美國是小點,而且福利完善,自己可計劃的安排的自由時間充足(也可能是玩過去了),對日後想走學術界還是工業界都能有比較好的準備。分配到每一個博士生頭上的資源,對於大多數強勢方向來說,基本上是海量的,如果老闆比較nice,都可以為所欲為了。就業薪酬上,回國我並不是很瞭解,可能並不是很好(hmmm,萬鋼部長不知道算不算倖存偏差),但是基本上去美國或者留在歐洲的都非常不錯,生活和工作能夠有比較理想的balance。 -
6 # 逛吃德國
難不難是主觀的,主要看對這個學科是否有興趣,有沒有掌握學習方法,身邊多數同學,堅持讀下去的,都可以順利畢業
一般主要是語言問題: 考過了德語考試,可是進入大學,還是聽不懂教授在講什麼。涉及到專業的話題,需要查字典或者谷歌翻譯。這個是很正常的現象,剛進入大學,詞彙還停留在德福考試的階段。需要邊聽課,邊提高自己專業詞彙量
還有學習方法: 不建議剛入學就選特別多的課。剛入學還有很多不適應,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考試的課,該abmelden還是要ab的。到後面,認識的同學多了,可以找學長學姐要一些考試資料。有往年的考試題目,考試相對會簡單一些
回覆列表
來德國留學難主要是德國留學材料稽核多一個APS環節,另外就是語言,德語專案的話要有德語水平,有些英語專案也會要求德語要達到B1。來德國之後的學習才是真正的難,分享一下我上個學期的學習生活:
我把這邊的生活日常分為:
上課、工作(我在學校做學生助理,每週5小時)、作業、專案(每門課都有小組專案要做而且是貫穿整個學期的大專案!心好累的。這裡不包含各種小組討論的會議時間)、休閒娛樂(包括睡覺、旅遊、看劇、運動等等與工作和學習無關的事情,是的,睡眠對我來說簡直太重要了!)。除了休閒娛樂其他幾項都稱為“用腦時刻"。
上圖啦!
1. 我的用腦時刻
圖1是我統計了從2019年12月1日到2020年2月7日2又1/3個月的”用腦時刻“。平均每天6.73小時花在學業或者工作上,如果除掉週六日的話,平均每天11小時都在學習或者工作,除掉平均每天1小時的學生助理工作,每天10小時都在做跟學習有關的事情,加上每天大大小小的專案開會時間,可能會更長。
1月底開始陸續要專案結項和期末考試,學習時間也自然延長。有4天用腦超過12小時。
2.我的自主學習時間
圖2是去掉上課、工作這些必做事宜之後,剩下的自主學習時間(作業、專案、自我練習)的時間分配情況。可以看到的是平均每天4.97小時是自主學習時間,1月中旬之後由於考試臨近,自主學習時間顯著提升,10天自主學習時間超過8小時,1月15日至2月9日的平均自主學習時間為6.5小時。有些日期學習時間低是因為當天有考試,而考試不計入學習時間。
圖3是各科目按照活動型別來看的時間分配情況。我第一學期其實只有有4門課,相比本科時一學期8門課聽起來友好了很多,然而現實並不友好。看到資料之後我驚訝的發現,成績真的跟投入時間成正相關啊!
可以看到data warehousing不管是上課(course)、專案(project)、複習(review)還是作業(exercise, homework)都是花時間最多的,在這門課中我確實也收穫最多,教授的講的內容非常系統和實用,專案也是完全按照課程大綱走,所以有機會實踐所有關於data warehousing的技能。給教授點贊!
Data Science之所以複習時間比較長,是因為這個教授非常佛系,推崇主動學習法。每次上課給我們講講大概關於統計學的知識和Python,發一下最新的data science領域的方法或者進展之後就讓我們自學和自己閱讀,所以自學的時間要很多,然而他從來不佈置作業,所以這門課的作業時間是0:( 專案是從kaggle上找一個challenge然後跟組員用Python一起完成。學期間我有覺得這個老師好水,但是後來意識到他是對的,畢竟Python coding這些東西不就是要自己不停的練習才可以麼?
IT Strategic這門課真是實力挑戰,上的我亞歷山大。這門課是每組同學跟一個企業合作,幫助他們解決IT相關的專案,純屬真槍實戰,教授負責線下指導。所以這門課全程都是做一個專案,最後的考試也是展示專案成果給公司和教授,沒有筆試,所以在專案上花的時間也很多。我們組分到的專案是幫柏林一家創業公司設計一款能夠追蹤使用者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並且鼓勵大家低碳生活的app,要做市場分析、設計使用者場景、User journey, 技術和財務上的可行性,以及融資資源一系列的方案。在短短4個月而且充斥著其他課程和專案的時間裡做完這一套,中間還涉及到各種溝通協調,非常有成就感。最後公司對我們的business plan非常滿意,還邀請我們去他們公司給所有同事展示,小小的滿足一下。
BPM是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可能因為之前有business背景,所以不管是複習或者做起專案來都比較得心應手,投入的時間也相對少一些。這位教授非常的另類,期末考試選擇題我們不僅要有選項,還要用一句話說明選這項的原因。要修改答案的話不能擦掉第一個答案,要圈出來,同時寫出最終答案,這樣他可以看到我們思考的過程 。最後的成績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選擇了正確答案,還取決於是否思考正確,如果答案選錯或者改錯但是想法很有趣,也可以得分。思想勝過標準答案,這樣的教授是不是值得敬佩!
最後我還選修了個德語A2,這個是不計入學分的,外國學生自願報名,然而一學期之後我的德語並沒有怎麼提高。深刻反省,感覺自己真是應該花花時間背點德語單詞了,然而然而我真是找不到時間了啊,腦殼疼。
3. 各科各項活動時間分配
根據圖4可以看出,32.4%的用腦時刻是用在data warehousing這門課的學習上,排名第二的是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第三的是IT Strategic這門課(就是整門課都是跟公司做專案的那門課)。這裡我覺得IT Strategic投入的時間是更多的,因為這門課我們組開了超級多的會不停的討論,然而我沒有記錄這些時間。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我在每類日常活動上的時間分配吧!圖5中可以看到,用腦時刻的主體是上課和專案,值得注意的是,各個專案的小組討論時間我都沒有記錄,如果加上的話,比重會也會接近30%,所以看得出,我校的這個專案真的是很重視實踐的。除了上課和做專案,當然最多的時間用來複習和回顧所學知識。
4.收工時間
我平常還是很注意勞逸結合的,所以基本上是本著早開工早結束,不熬大夜的原則。從圖6可以看出,即使是期末考試季,我也努力在8點之前完成用腦內容,之後給大腦一個緩衝,健身、看劇之類的。之所以有那麼多次晚上11點12點還在用腦,全是為了趕專案結項,做專案真的是需要有強大的內心。依稀記得撐到凌晨1點還在用腦是因為在做data warehousing專案的ETL,實在不想做一半停下來免得第二天要重新理思路開始,就撐到了快2點,結果大腦罷工兩天,得不償失。大家不要詫異收工時間的次數多於總天數,因為我的記錄是按照一天內每項活動的結束時間來記錄的,也有利於我找到自己完工或者開始工作的高頻時間。
總的來看,在德國上學是比我之前朝九晚五的工作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得多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硬核知識,更有對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的深刻觸動,還有很多教授以及同學有趣的靈魂 。雖然比不上傳聞中的哈佛學子每天學到凌晨兩三點,但是每天11小時的學習狀態已然讓我足夠痛並快樂著。4月份第二個學習就要開始了,我會把時間記錄的更全面和細緻一些,尤其是那些小組討論的時間以及我出去遊玩世界的時間,以便更清晰的瞭解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投入,希望在第二個學習有更多實踐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