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現在農業發展爭議很多,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你覺得最缺的是技術?還是土地?是人才?還是其他?
2
回覆列表
  • 1 # 一切的一切一切

    ①缺少政策支援,農業必須規模化經營才能有效實現機械化,科學化,產出最大化和高品質化。散戶經營只能是低等農業,解決眼前溫飽問題、不可能有計劃發展和長遠發展。

    ②現代農業最缺的是人才:缺少既有長期戰略眼光,又有實踐經驗豐富的實幹型人才。現代農業以食物鏈為基本根據,以能量流為生產操作流程,充分利用每個環節的產物,最大限度促進環境可持續綠色發展。

    ③在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種植基地等建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民共同利益的一個載體,只有利用得當,規範管理,才能充分發揮其功效。而作為農業企業,如果盲目追求自身利益那麼也將做不長久。企業的發展壯大要切合農民和當地農業發展實際,解決了農民的種植問題和農業種植基地的發展問題,形成了屬於企業自己的品牌和市場,才能使“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發揮出最大效益。

  • 2 # 熟友a心態決定命運

    隨著中央政府對"三農"問題的重現,給予了農村的政策和資金的支援,農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糧食產量連年豐收。三農問題的根本,是農民生活條件和生活水平問題,農民要得到小康水平,首先應加大農村土地的集業化種植,加速推進土地流轉,要懂技術、會管理、懂經營,有強的社會關係的人來種植。現在農村很缺這種人才,國家應出臺更靈活的支農政策,鼓勵科技人才和大學生進村創業。農民迫切希望每個村應有一兩名這樣的領頭人,靠得注的人帶領大家一起創出一塊新天地來。現在的村幹,為自家辦事還稱職,為村民辦實事,那就別指望了。要讓農民再翻一次身,就必給…鄉、村應注入一些新鮮血液才行:缺少人才就讓有創業能力的大學生帶領大家改變現狀;缺少資金,需要政府的精準支援。再一點,要加大農村的反腐力度,確保做到政府的錢投的明,用的也明,使貪腐的官員、村幹不敢貪變為不想貪。

    有政府管理和技術人才的投入,資金的精準投入,督查的到位,不剩死角,"三農"問題一定會解決的很好。

  • 3 # 愛當農民

    缺的是農業正確發展的方向,有很多進入農牧業的人不知道真正的科學種養。種植業的高效與優質,生態環保與植物的肥籽使用等很多矛盾有待解決。動物的養殖最經濟,實用,生長週期與健康食品都需要真科學。政策支援力度不夠引發農民失業,現在的補貼是高高在上的專家理想話的想法,有很多不合實際的地方會害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創業者,也包括貪官。最後是農產品在生產加工,銷售方面缺少流通渠道和正確的銷售方式。

  • 4 # 農業引擎

    0402現代農業,在中國政策檔案體系裡面,也就是2007年才提出來,滿打滿算不過十年的時間。

    整體上,我們的現代農業發展還是處於起步和中期階段,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農業現代化水平更是各種捉襟見肘,投入少沒技術沒人才沒有銷路沒有好的收成,老百姓有時候有好的東西還要靠人工肩挑手扛才能運輸出去。

    反過來,瞭解一下什麼樣的情況才算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用現代工業裝備的,用現代科學技術武裝的,用現代組織管理方法來經營的社會化、商品化農業,是國民經濟中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

    現代工業裝備、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組織管理方法、商品化標準化程度等等,這些內容對於國內大部分地區而言,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都是非常緊缺的。

    即使是現代農業發展比較好的北京周邊的農業,也還是存在機械裝備不匹配、設施裝置不健全、科學技術陳舊、管理經營不到位等等問題,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快速解決的,都需要有一個緩慢長期的解決過程來慢慢消解。

    這些問題都是環環相扣、互為犄角的一個系統綜合作用體,有時候在一個地方會表現出來某一方面更加重要或者問題更加嚴峻,其他相對次要,但是一旦解決了這個短板,另一個問題就成了新的短板,就要去解決新的問題。這樣就需要不斷的解決新問題。

    比較好的情況是,找到這些問題背後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這些問題背後能夠出謀劃策的人才,這才是整體上我們最最緊缺的。

    黎叔說,21世紀最缺的是什麼?是人才!

  • 5 # 奔跑的小樹苗

    第一,輕易明確的政策引導。中國的農業到底要朝哪個方向發展,是規模化經營還是散戶種植?不同城市農業定位究竟是怎樣的,比如大中型城市,農業定位是生產蔬菜,保障自給自足,還是發展休閒農業,滿足城市人的土地情懷?不同作物的種植比例如何調控,大田作物和經濟作物如何協調?我想,這些宏觀大的方向把握,還需要部門明確合理的引導,給從業者一個清晰的指引和方向。

    第二,專業人才的支援。任何行業,人才都是重要的發展力,農業更是如此,這個古老的行業需要新鮮的力量和血液,不僅僅是農業種植行業的技術人員,包括先進的農業機械,網際網路行業等綜合人才,現在的農業大部分是50歲以上年齡的從業者在操作,錯在很大的盲目性,種植技術也多是傳統費時費力的模式,想發展現代化農業,需要的是綜合素質人才,懂得基本的農業知識,對於農業需求有一個瞭解,然後在專業的領域,推動適合的技術。比如,先進農業機械,不能完全照搬國外的模式,中國的農業有自身的特殊性,這就需要技術人員自發創新,研發適合中國農業的機械。

    第三,完善的市場機制。目前中國的農業市場結構不夠合理,屢屢存在農產品滯銷,農戶欲哭無淚的新聞,而普通市民去菜市場超市買菜,蔬菜價格卻是讓人咂舌,這就是農業種植者盲目跟風,比如今年蒜價格高,明年一窩蜂都去種蒜,供大於求,價格暴跌。這就需要孵化出一個專門的機構組織,去協調去完善。

  • 6 # 青空長志

    從生產經營者農民來說,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文化水平低,很少或者沒有專業分工,農業生產主要靠經驗。而現代農業缺少的就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這是目前最缺少的人才,只有這類人才才能帶動整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 7 # 農業經理人

    可以說出N多種需求,宏觀政策、科學管理、技術突破、大資料……但歸根結底,最缺的就是人才!有良知的科研人員、有素質的技術人員、有甘為孺子牛的管理人才、有跨界思維的創新人才!當下,越來越多的新農人湧入這個行業,做生態農場、迴圈農業、休閒農業……這些人就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最寶貴的財富!

  • 8 # 四季服裝2

    最缺的是如何讓新型經營主體生存下去,而不是讓他們用高價電油化肥農藥生產出來的糧食,去賣低價,價格跟國外接軌了補貼呢,補貼為啥不接軌,你們也算是名垂青史,萬古流芳了,全國農民問候你們全家都好。

  • 9 # 老楊115451326

    農業發展的出路必然是土地流轉規模化的方向,它須政府協條,從相關需要的成遍管理,道路改造,水利配套來達到流轉的目的,即機械利用,市場切入,包括生產方面的各種要求,土地流轉,作為極少數人以某種理由為難流轉老闆是常事,對此許多人很無奈,因為自己按生產要求該投入的投入了,只能自己忍了,土地流轉,不從產業的要求投入,風險是很大的,一句話,不有充分的把握,輕易不要做這件事。

  • 10 # 生態農業8

    發展現代農業,缺的是全社會對農業從業者農民的尊重,全社會都在歧視農民,認為農民沒文化,不懂科學,不懂市場,自私自利,目光短淺,這些都是表面現象,現在大多數農民做農業,辛辛苦苦幹一年,收穫了賣出去的農產品連成本都收不回來,那裡還有精力去學習,生活都朝不保夕,那有心情去做事高姿態,農民最樸實無華,最直接,不虛偽,不懂勾心鬥角,不會爾虞我詐,他們的身上沒有名牌服裝,嘴裡沒有華麗的詞彙,走到哪裡他們都是這個社會的最底層的人物,他們最缺少的是理解與尊重,當有機會能夠改變的話,他們做事比誰都認真,他們為了生存,付出的努力不會比任何人少,體力勞動,文化學習,科技創新,他們都在盡力而為,建築工地,大小工廠,到處都有農民的身影,其中也有不少的精英,人才輩出,為什麼唯有在土地他們無所作為?那是因為現在的農產品價格實在低得出奇,種地無法養家餬口,無法供子女上學,無法孝敬父母,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下決心大力支援農業,只是這種政策還在探索中,很多支援方式還不盡人意,支援的主要方向還不明確。

    中國地域遼闊,有丘陵也有平原,平原可以大規模機械化進行農業生產,做成大的農場,大型農業企業。但在丘陵地區就無法全部實現機械化農業,只能適應做家庭農場,總之得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宜果則果,宜糧則糧。

    國家補貼資金的分配問題,也是需要一個如何使用才能真正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的問題,用好了有利於農業發展,反之則是打擊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如何準確使用確實是一個大難題,補貼資金分配應該建立責任終身追究制,對那些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補貼資金的人和事,終身追究,補貼資金要大力支援生態有機農業,支援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對於那些虛報面積,誇大質量,支援專案,支援的企業,人和事,都要在資金髮放前進行公示,讓消費者投票決定誰是真正該支援的,實名投票,不要讓掌握資金分配的人坐在辦公室裡等人上門申請補貼,而是要走到田間地頭去發現應該補貼的優質農產品,補貼應該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這樣的補貼才能真正用好用在實幹的農民身上,才能讓中國的農產品質量上有一個飛速的發展,這才是真正的現代農業!

  • 11 # 追趕明天的幸福

    我根據我的情況開說說。我認為現代農業發展最缺的是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思想,也可以理解為發展理念,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村是傳統的以農牧業為經濟支柱的村。目前我們村的農牧業發展相對來說比較緩慢。還是傳統種植傳統畜牧業。是國家的政策引導不到位,還是資訊閉塞不知什麼是現代農業發展嗎?這些都不是。比如,畜牧業今後的發展只能是圈養集約化規模化發展,散養放牧等模式必將遭到淘汰,從環保得角度講也是不可取的。但目前有些農戶還是堅持傳統辦法,始終認為,現代化發展方式必將是大投入,收益也許並不比傳統方式高,經濟上來講不划算。有些現代化的投入是不能馬上見到效益的,需要長期經營中慢慢的體現,有些投入是不能直接產生效益的,它體現的綜合效益。如果理念上不認可,現代化農業發展是不能有效實施的。

    總之,現代化農業發展需要改變傳統思維和經營理念,才能真正認知現代化農業的益處,農民才能積極的去發展現代化農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蛋白鋅的作用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