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9
回覆列表
  • 1 # 京城散客

    家長確實特別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胖了?瘦了?可以眼見,但是近些年孩子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而這個心理問題就需要家長去在日常生活中時時關注。

    1,家長要時時與孩子保持溝通流暢!很多兒童心理問題是溝通不暢積聚而不斷加劇,所以做為家長,必須在溝通問題上引起足夠認識,溝通這也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必要途徑之一。當然關注和發現孩子心理問題也首先要依靠和孩子多溝通交流。和孩子溝通是有技巧的,第一條是學會傾聽,如果孩子與你口若懸河地大談特談是家長的福份,要讓他充分表達,當發現他的言行有問題要記下,然後和他討論式交流,不可發號施令,要讓他理解與深刻認識。第二條是學會與孩子交流。如果孩子不愛主動交流,就需要家長找到孩子感興趣話題先開頭,讓他開啟話匣子,然後巧妙引導到你想表達的話題,最好在他興趣正濃時去引導話題,而且要“溜題"自然。讓他逐漸接受你的引導,當他反感時可暫時繞開,合適時再去深入。第三要發現孩子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家庭?學校?朋友?天生?這有利於找到問題根源和關健。第四是在自己找不到解決問題答案時要藉助專業人士,讓他們給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方法和路徑。

    2,要和老師保持時時溝通。孩子一旦上學,孩子在校的時間甚至比在家時間還長,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比家長更瞭解孩子。但是老師要負責40幾個孩子,不可能事無鉅細與家長交流,這就要求家長時時主動和孩子老師保持親密交流,時時暢通。並把家裡發現的優缺點和心理狀態和老師"對錶",增進雙方對孩子評估的準確程度。這樣老師也會格外關注和關照孩子,從老師因材施教方面去引導培養孩子。

    3,家裡其他成員要共同關注孩子的問題。不能父母面前一套,爺奶一輩面前一套,同齡孩子又一面。家庭成員都能關注並反饋孩子的表現,有利於父母拿出合理引導孩子向健康方面發展的機會和對策!

    關注孩子心理問題是每個家長必須完成的成長功課!

  • 2 # 應舍

    首先要注意家庭環境的不良影響

    家庭是少年兒童發展的基礎和主要場所,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員之間感情的融洽與否是影響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家庭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眾多父母的期望,這種期望致使許多父母在教育子女問題上有以下兩種態度:第一種態度是對子女要求過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時不分場合當面訓斥、打罵,要求絕對服從。這樣會使子女自尊心受到傷害,心理壓力過大,最終形成憂鬱、孤僻、退縮、逆反心理。第二種態度是對子女嬌慣溺愛,百依百順,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蠻橫、懶惰、依賴等不良心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對少年兒童正常心理的發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也會給子女造成心理創傷和失落感。據研究表明: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由於缺乏父愛或母愛,產生消極情緒,不愛學習,敵視同學等,由此可見,家庭破裂會使少年兒童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衡。少年兒童自身弱點的不良傾向人的心理是由各種心理成分組成的一個多層次、多側面的統一體。處在自我意識逐漸加強期的少年兒童,獨立性與依賴性同在,自覺性與幼稚性並存,他們一方面發現新的自我,要求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現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斷能力。他們年齡小、閱歷淺、知識少,不善於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感情不穩定,因此,此時期的孩子經不起外界的誘惑,在環境消極因素影響下,容易形成狹隘的意識,不良的心態。因此,少年兒童自身的人格弱點是其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因素。學校教育失誤的不良影響長期以來,中國學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致使許多學校只重視學生的智育,甚至以學生的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優劣,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心理教育。其實,在現代社會中,學生具有完美的個性和人格要比擁有智慧和能力更為重要。因為社會用人已不僅僅考核專業技能,卻越來越需要心理素質較好的人才。可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給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造成了消極影響。而且,學校也存在教師的教育方法不正確的問題,有的教師挖苦、諷刺學生,更有甚者打罵學生,對學生不一視同仁,對考分高的學生或家長有錢有地位的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習成績差或家庭貧困的學生當成另類看待,這也嚴重影響了少年兒童正常心態的形成。除此,有些學校把素質教育掛在口頭上,口號喊的響,卻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實際行動。.社會消極因素的不良影響社會對少年兒童的影響因素是十分廣泛和複雜的。不良的社會輿論導向、不擇手段的利己主義,往往使少年兒童在紛繁複雜的外部世介面前感到無所適從,這對他們人格的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害的。社會風氣中的積極方面如新風尚對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進作用,但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也會腐蝕少年兒童的心靈,有些少年兒童效仿某些成年人講究吃喝玩樂,說大話、假話騙人。

  • 3 # 成長的美麗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心理特徵,我們做家長的,不僅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從小就鼓勵孩子多交朋友,關心他人,培養孩子樂觀開朗的性格。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既開闊眼界,又心情愉悅。等孩子稍微大些,

    多與孩子交流,放下身段與孩子成為好朋友,讓孩子信任你,有什麼話都願意和你說。到了青春期,要做一位聆聽者,給孩子空間。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關心孩子,發現有什麼問題,千萬不能一味地打罵或者訓斥孩子,要多鼓勵,多交流,找出問題根結,正確引導,幫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 4 # 垚媽愛繪本

    與其說方法,我更想說個好玩的例子。

    記得在《全腦教養法》這本書中,作者寫到,所謂心理健康,就是指一個人,他能操控著自己的一艘小船在人生的幸福之河的中心向前滑行。而這個河的兩岸呢,一邊就是保守,固步自封,刻板;另一邊則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暴躁,易怒,混沌。

    這個比喻一下子讓我們瞭解了心理健康的真正含義。要駕駛這艘小船實屬不易。我們成年人都在這幸福之歌,艱難前進,更何況孩子。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看到,有的孩子突然什麼都不想說,你不知道他在想什麼;也有的突然大怒大叫,你都無法控制,而家長可能覺得太無理取鬧。

    但當你突然明白我們其實都在駕駛小船時,可能對孩子的這些行為更加理解,畢竟我們的小船也不總是穩定的行駛在中間。其實孩子在非同尋常的行為的時候,更是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給他個擁抱,感同身受,先說明我理解你,然後在進行行為更正,也許效果更好。

    畢竟我們成年人也是這麼期望被對待的。

  • 5 # 為你踮起腳尖

    我對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致敬。我覺得我們中國家長更多的同時也是更願意關注孩子學習情況,身體健康等。好像心理健康,在很多人眼中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不能用量化的,好像都是不存在的。其實培養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比任何都重要。

    作為家長,我們平時要更多的用心去觀察,去了解孩子心理的變化。很多家長忙於工作,只是會詢問孩子成績怎麼做,而不會關心他為什麼情緒不高,甚至都沒有發現孩子情緒不好。這對於孩子來說,這是一種傷害,他會慢慢的把自己封鎖起來,有什麼事都不會跟父母講。

    我們做父母的可以每天拿出半個小時或者是十分鐘,陪孩子說說話,聊聊天。有時候睡覺前躺在孩子身邊,說說心裡話,可能你會聽到孩子不一樣的心聲。也可以一個星期開一次家庭會議,把自己遇到的困惑,一家人聊一聊,也是個好辦法。

    遇到孩子不願意說的事情,最好不要逼問,讓孩子產生反感。其實你可以採用別的辦法迂迴瞭解發生了什麼情況,可以給孩子留個紙條,或者是你跟孩子說說你在孩子那個年齡遇到的難題,也許會開啟孩子話匣子,孩子就會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情。

    孩子同自己聊天談心的時候,建議父母最好蹲下來,平等的對待孩子。不要認為自己是過來人,而命令式的告訴孩子你應該怎麼做,你必須怎麼辦,如果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也會不在跟你溝通。我們給予孩子建議,給孩子選擇,讓他自己去處理,去面對,而我們做好支援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為什麼要戴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