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江侃歷史

    重騎兵,指冷兵器戰爭時期的一種重灌騎馬兵種,該兵種一般人馬均裝備有防護效能良好的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長矛為主,以強大的衝擊力和優秀的防禦力而著稱。可分為重騎兵,具裝騎兵,半具裝騎兵,他們的共同特徵都是人披重甲,而區別在於馬匹!

    重騎兵的代表為歐洲騎士!

    具裝騎兵是重騎兵的一種,是指連人帶馬都披掛鎧甲的騎兵。

    具裝騎兵的代表為蒙古騎兵,鐵浮屠,鐵鷂子,百保甲騎!

    以上就是具裝騎兵和重騎兵的區別!

  • 2 # 臥牛說歷史

    具裝騎兵指的是身著鎧甲的騎兵,指的是裝備。

    重騎兵是作戰術語,與輕騎兵相對。

    兩者不是一個概念。

    騎兵用於近戰都可以稱為重騎兵,不管騎兵是否有鎧甲,武器只有刀矛一類近戰武器。三國演義的各類武將都可以看作重騎兵,魏晉南北朝的一些具裝騎兵大多執行的重騎兵的人物,也就是衝陣。

    輕騎兵可以看作以弓弩為主要進攻手段,當然一旦敵人陣型變亂或者開始潰逃,輕騎兵也會衝上去砍殺的。

    古時候輕騎兵和重騎兵沒太嚴格的劃分,輕騎兵衝臉的也不是沒有,衝上去打不過下馬步戰的也很多。

    重騎兵追著追著拿出弓弩的也大有人在。瞭解下就好,不要以為穿著鎧甲就是重騎兵。

    南北朝時期是重騎兵最輝煌的時候,很多拿騎兵武將根大槊直接衝陣(當然不是瞎衝),可到唐後的騎兵仍是以輕靈、快速為主,看看遼金蒙古的騎兵就知道了。

    所以穿了鎧甲不等於重騎!

  • 3 # 聽史論風月

    我是風月,我們一起論歷史!

    導語:

    想要弄清楚具裝騎兵和重騎兵有何區別,首先我們要清楚兩種騎兵是什麼樣的兵種,為什麼叫具裝騎兵,為什麼又叫重騎兵!

    具裝騎兵《宋史·儀衛志》:“甲騎,人鎧也;具裝,馬鎧也。”

    說白了具裝騎兵就是坐騎身披鎧甲的騎兵,按照南北朝時期的記載,馬鎧主要由六個部分組成,給坐騎完美的保護。

    首先遮擋坐騎臉部的面具叫做“面簾”,臉部往下是保護馬脖子的鎧甲叫做“雞頸”,在往下是遮擋馬的前腿到脖子的位置,也就是胸口的位置叫做“當胸”,最後就是馬的全身甲和保護馬屁股的“搭後”。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在馬屁股上面的大護欄,主要作用是為了保護騎兵的後背。

    重騎兵

    重騎兵更好理解如果單單說具裝騎兵的話,那麼翻譯成好理解的詞語就是馬披重甲的騎兵,而重騎兵就是甲騎具裝,士兵身披重甲,馬匹同樣身披重甲。

    兩種士兵馬匹所裝載的鎧甲在同一時期都是相同的,那麼士兵所披的鎧甲又是什麼組成的呢?

    重騎兵士兵的裝甲同樣十分厚重,由九個部分組成,除了鎧甲的大部分結構之外,重騎兵的鎧甲主要多了明光甲這一部分,主要是在保護士兵的胸部。

    經過對比具裝騎兵和重騎兵的主要區別還是在於士兵有沒有穿著重鎧甲。

    中國的重騎兵發展

    中國自漢朝就出現了重騎兵,但是最早的騎兵缺少一個很重要的工具,那就是保持穩定的馬鞍和馬鐙。

    所以說最早的重騎兵的保護並不完美,為了保持騎乘的穩定。重騎兵的鎧甲並不能保護全身,而是裸露出來腿部,方便更好的騎乘戰馬。

    到了魏晉南北朝,重騎兵進一步發展,馬鐙的出現讓重騎兵的保護更加完善,甚至還出現了保護脖子的“鐵領子”。

    《晉書》記載,前趙皇帝劉曜“召公卿以下子弟有勇幹者為親御郎,被甲乘鎧馬,動止自隨,以充折衝之任。”

    在當時的北方,重騎兵是戰場上的一個利器,一旦衝鋒起來銳不可當!

    而封建王朝重騎兵的鼎盛時期是隋朝,當時羅藝擁有5000重騎兵,搭配上輕騎兵為輔兵,讓羅藝戰無不勝!

    但是到了唐朝,重騎兵雖然威力大,但是弊端同樣也大,所以重騎兵慢慢的被淘汰!

    重騎兵的弊端

    重騎兵首先造價高,古代是生產力底下的時代,尤其是冶煉技術,鑄造重騎兵的鎧甲,非常的昂貴,所以一個重騎兵的造假,可能要超過成百上千的輕騎兵的造價了。

    其次重騎兵的機動性差,重騎兵身披重鎧,但是馬的負重能力基本上差不多,所以負重高的重騎兵是怎麼都趕不上輕騎兵的,並且重騎兵的轉向能力還不好,衝鋒一次不能很快的調轉馬頭。

    還是就是重騎兵進攻方式單一,只由衝鋒一種戰爭方式,因為重甲的原因,近戰能力很差,雖然鎧甲保護的很好,但是重甲也是笨重的代名詞,保護眼睛的鎧甲還讓騎兵的視野變差,最後重甲的原因還導致騎兵的戰鬥不會太持久。

  • 4 # 風去了無痕D

    具裝騎兵就是重騎兵!為重騎兵中的最高防護等級,又稱甲騎具裝。意思就是,就是人馬皆披掛重鎧重甲,在防護上,能防一般的刀砍槍刺與流矢。臨陣時,用於陷堅突陣,就如冷兵器時代的裝甲叢集突擊。

    這樣的重騎兵,在東漢時興起,三囯時,曹操官渡之戰擊破袁紹後,繳獲馬鎧三百餘具,非常欣喜。馬鎧,就是披在馬上的鎧甲。南北朝時,北朝開始大規模裝備具裝甲騎。那就不再是幾百幾千騎了,而是以萬騎計的重騎軍團,屢現於戰場之上。

    到了後來,又由於具裝甲騎機動性受限,成本高昂,鎧甲昂貴等等之故,又出現了人披重鎧,而馬匹減少防護的簡化版重騎兵。

    在具裝重騎兵出現後,騎兵的作戰方式由先前的以騎射為主,轉變成了騎射與突擊並重。輕騎主騎射,重騎主突擊。

    具裝甲騎的部隊編成,究竟如何,史書上也未詳細說過。因為傳統文化重道而輕術,具體運用之術等等細節,古人很少正式記於史書。

    但是,後人可以憑邏輯常理推測重騎作戰方式。

    實際古代騎兵,無論輕騎重騎,並不是人們想像般的,一人一匹馬,就叫騎兵。養一匹戰馬的費用,可以養八至十個步兵。

    所以,戰馬非常金貴,比人要貴的多。戰馬只能用在打仗時,而不能用於日常騎乘長途行軍,得把馬力蓄著,以待戰鬥發生時。真正精銳騎兵,至少一人雙馬,一匹戰馬,一匹乘馬。

    而作為重騎兵中的王者,具裝甲騎,一人雙馬是顯然不夠的。何也?騎士的全身鐵鎧加馬鎧,加起來幾就是一個成年人的體重。平時得打包讓一匹專用馱馬馱著。還有騎士的武器給養等戰鬥生活物資,也得有馱馬。騎士只有在戰鬥命令下達後,才披甲執兵。行軍時,是不披甲的。所以,古代軍隊行軍,前方與側翼會放出斥候,目的就是提早發現敵情,然後領軍將軍下令:披甲執兵,準備接戰。

    具裝甲騎,一般每位騎士至少有三四匹馬,還要配有隨從副兵。騎士只負責打仗,副兵就是專為騎土披甲、紮營帳、餵馬溜馬洗刷的。副兵同樣也要有乘馬馱馬。騎士集合結陣衝鋒時,其餘馬匹得有人照管,就是副兵。騎土陣亡,副兵頂上。

    故而,這樣的重型騎兵,若出動一千騎,則至少有二千人,五六千匹馬。若是出動二千騎,那就有四千人,馬萬餘匹。

    這就是“千軍萬馬”之說的由來。唐安史之亂將發生前,安祿山上表朝廷,言欲上貢良馬三千匹,由三千騎土負責護送入長安。這是啥,幽州突騎,自漢以來,一直就是中國騎兵主力之一。三千騎士入長安,又是什麼概念?這就是造反之心,昭然若揭了!

  • 5 # 永寧江泮

    具裝騎兵指的是穿戴重型鎧甲的騎兵,戰馬也可以披掛鎧甲。重騎兵,指的是主要用於衝擊用的騎兵,不一定穿戴重型鎧甲的,有可能只是中等防禦級別的鎧甲。

    以上,是最簡單的區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瞭解過蓓康僖這個品牌的羊奶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