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很想靜靜
-
2 # 蕭文昌
明英戰爭?
這個明應該是大明朝老朱家的天下吧!明朝應該與英國沒有過碰撞!
您說的應該是清朝吧!另外虎門要塞的大炮也不是小炮,應該都是當時滿清的大炮。
林則徐虎門銷煙之後,就積極備戰,頭腦很清晰!
林則徐銷煙後和水師提督關天培一道動員民眾籌備防務,加固和新建11處炮臺,設定大炮300多門。
以沙角、大角炮臺為第一重門戶,威遠、鎮遠、靖遠、鞏固、永安、橫檔前山月臺為第二重門戶,大虎炮臺為第三重門戶,組織3道防線。又在橫檔島、武山之間的江西,設定木排2排,大鐵鏈372丈,阻截敵艦,在鴉片戰爭中,屢挫英國侵略軍的進犯。
以上資料來自網上。可見林則徐治下的虎門絕對當得起要塞稱號。
鴉片戰爭失利的根本原因在於思想僵化,體制落後,認識不足。是人為因素造成的
當然我們談論問題不能跳出當時的歷史背景談論問題,英國打清朝就和大人打小孩一樣簡單!無論如何滿清也是勝利不了的。
和多少大炮,多少愛國將領,多少人都沒有關係。
-
3 # 邇冬TL
地理:
虎門,正扼守住了珠江口的咽喉要道,從這裡溯流直上,經過獅子洋進黃埔,就可直入廣州。在鴉片戰爭以前,由於清朝閉關鎖國,廣州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因此,虎門的防禦對廣州非常重要,因此清朝在這裡設定了多座炮臺。
虎門要塞之戰,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最令人悲憤之戰。此戰中,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身先士卒,以落後武器迎戰兇猛的英國艦隊,最終壯烈殉國。這一戰,也令後人留下了“落後就要捱打”的深刻教訓。
虎門要塞防禦方:
在林則徐虎門銷煙以前,虎門炮臺已經年久失修,防禦也不成體系,對海上的外國軍艦根本沒有威脅。因此,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後,與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一起,重新加固並增建了虎門炮臺。林則徐和關天培,在虎門一共設立了三道防禦線。
第一道:防線為虎門東西兩岸的沙角、大角炮臺。
第二道:防線為威遠、鎮遠、靖遠等炮。
第三道防禦線為大虎炮臺。共計11座炮臺,大炮有300多門。
但由於中國的冶鐵技術落後,所以威力和射程都差得很遠,而且火炮還容易炸膛。於是,林則徐透過葡萄牙人引進了最新的造炮技術,自行製造了300多門新式大炮,有4000斤、6000斤、8000斤和一萬斤四種類型,火炮威力和射程也有了很大提高。
開始進攻:
英國遠征艦隊在1840年1月抵達中國近海,正式和清朝開戰。英國遠征艦隊擁有艦船40多艘和陸戰隊4000人,但一直不敢正面進攻虎門,而是北上攻陷了舟山等地。直到1841年1月,英國軍隊經過長時間籌備,才第一次正式向虎門要塞發起進攻。
1月7日發動總攻:
英軍出動戰船20餘艘,突然向大角、沙角炮臺發動猛攻。守將陳連升奮起抵抗,但炮臺守軍僅有600人。關天培防守的威遠、靖遠等炮臺,兵力也很少,根本無法支援。雙方激戰了三個多小時,炮臺失陷,陳連升父子身亡。此戰,清軍傷亡七百多人,而英軍損失輕微。
2月23日全面進攻:
英軍向虎門要塞發起全面進攻。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親自鎮守第二道防線主陣地靖遠炮臺。清軍雖然嚴陣以待,但是兵力嚴重不足,虎門要塞10來個炮臺,每個炮臺只有幾百人駐守。
2月26日總攻:
英軍艦隊向虎門要塞發動了總攻,並集中大部分炮火猛轟虎門要塞的主陣地威遠炮臺和靖遠炮臺。關天培死守陣地,將自己的財物全部分贈將士,鼓勵他們英勇殺敵。他親自點燃大炮,從自上午10點一直打到傍晚7點,與英軍激戰了10個小時之久。英軍故技重施,派出幾艘軍艦繞到炮臺側面猛轟,並出動陸戰隊在側後方登陸。
虎門要塞的守軍在炮火轟擊下,幾乎全軍覆沒。關天培身上受了幾十處傷,血染衣甲,仍拿起戰刀迎戰衝上來的英軍,最終壯烈殉國。在這一天的戰鬥中,虎門要塞全部失陷,清軍傷亡了兩千多人,英軍依然是損失輕微,據稱只有幾人受傷。
觀點:
虎門之戰的失敗,最大的教訓不僅是裝備的落後,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落後,以及無知和傲慢。“落後就要捱打”不能光停留在武器層面,作戰思想和眼光境界的落後,才是最致命的。
回答:為什麼只有小炮:
清朝道光皇帝驚慌失措,在一幫投降派大臣的攛掇下,免除了林則徐的職務併發配到了新疆。然後,道光皇帝派一位叫做琦善的作為欽差大臣來到廣州,主持和英國的和談。
琦善一來到廣州,看到英軍“船堅炮利”,覺得中國肯定打不過,於是迅速變成了投降派。琦善和英國副統帥義律談判時,全盤接受了對方的無理條件,解散了林則徐招募的數千名鄉勇,並且削減了虎門要塞的火炮數量,導致虎門防禦大幅削弱。
-
4 # 神秘大咖風趣學堂
明英戰爭,就像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一樣,不過是個小規模戰役。發生於17世紀中葉,是中國歷史上與英國的第一次交鋒,因世界格局變動,英國企圖藉助於長期壟斷對華貿易的葡萄牙人打入中國市場。與此同時,葡萄牙人在遠東的商業霸權已經衰落,葡萄牙商船屢次遭到荷蘭艦隊的劫掠,損失慘重,也想聯合英華人的力量以牽制荷蘭人。1636年威德爾上尉指揮官,率領6艘船艦前來中國,與中國發生衝突,最終英方在廣州答應了明朝政府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歐洲航海先驅,他們壟斷了16世紀整個世紀中國和西歐的貿易。
緊接荷蘭其後的是英國,明思宗崇禎八年(1635年)一條英國商船也抵達了中國口岸。不過那條英國商船十分倒黴,被明朝官員勒索了不少錢,運回的貨物也不多。
8月8日,英船到達虎門亞娘鞋(Anunghai)停泊,虎門炮臺守軍鳴炮示警。威德爾蓄意挑起事端,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隨即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臺。
攻上炮臺後,英軍扯下中國軍旗,掛上英王旗幟,並拆下35門大炮,作為戰利品搬到船上。
廣州當局派葡人諾雷蒂(Pallo Noretti)交涉,威德爾才把大炮歸還,同時派出兩名商人隨同諾雷蒂前往廣州。他們攜帶西班牙銀幣22000里爾,以及2小箱日本銀幣,作為購貨之用。但英船卻繼續深入廣州內河。這種侵犯中國主權的行為,激起廣州當局的憤怒。
9月10日,廣東海防當局派出3艘戰船衝向英國船隊,發射火炮和火箭,迫使英船倉皇溜走。但威德爾對侵犯內河不僅毫無自責之意,反而更加變本加厲地濫施暴虐。
19日,在虎門地區縱火燒燬了三艘中國帆船,焚燬一個市鎮,搶奪30頭豬。
21日,又攻佔並炸燬虎門亞娘鞋炮臺,焚燬了大帆船一艘。當他在虎門犯下了如此罪行之後,也覺得不好同中國打交道,便將船隊駛行澳門,請求葡人出面轉圜。[1]
戰後
11月22日,英商在廣州答應中國的要求,賠償白銀2800兩。30日,威德爾向中國官員提交了一份保證書,對虎門事件表示歉意,並保證完成貿易後即行離去。據此,廣州官員決定對其不予追究,令其貿易後儘快離境。
12月29日,威德爾船隊離開澳門,啟程回國。中英之間充滿火藥味的第一次交往就此結束。
-
5 # 條頭津津有味
公元1636年,明朝崇禎九年,英王查理一世和英國商人組織了六艘商船,遠洋大明做生意搞貿易,其中查理還拿出一萬英鎊入股,查理委任威德爾當船長,一個跟葡萄牙人在霍爾木茲海峽打過海戰的,有海戰經驗的船長。
那個年代的英國商船都是帶火炮的,都是有國家發的劫掠許可的,挑起戰事就名正言順的搶奪了。
那個年代明思宗崇禎皇帝為了自家的大明朝操碎了心,李自成、張獻忠讓他寢食難安,老家鳳陽的主墳都被掘墓了,國運衰落!
1637年6月27日六艘商船帶著幾萬金幣銀幣不遠萬里奔向大明,進貨來了,搞貿易做生意賺錢。先到澳門,葡萄牙人從中作梗交易不成,自己開道廣州到了虎門直接接觸明朝研究通商。
來來去去雙方沒有進展,英人船隊炮口密佈,是有武裝的,地方官員只能加緊防備,準備趕走這些不請自來的傢伙,用炮轟之。
威德爾看明朝趕他們走,心想漂洋過海來看你,你卻打我,我來賺錢的,不能做虧本買賣。於是就撤掉商旗,升起國旗,對明軍開戰了。
開打後看出差異了,明軍炮臺40架火炮炮聲轟鳴,英國商船毫髮無損,英船四艘來回穿梭應戰,30分鐘結束戰鬥,虎門炮臺被打成蜂窩。明軍撤守。
英華人到了炮臺算是看明白了,明軍用的是佛朗基小火炮,炮彈一磅小而無力,射程不夠只有捱打的份。
落後捱打啊!明軍配置都是佛朗基小火炮,便於機動但射程近,這種小火炮沒有英國商船火炮威力大。機動性跟船比,就是活靶子了。
後來又是打打談談,簽訂了協議,威德爾和商船是沒有吃虧,滿載而歸,明朝官員也算是趕走了敵人,奏表完勝!
1637年崇禎十年明英海戰,1644年崇禎十七年大明就國破山河在了。國力衰敗海防沒錢設定重炮,兵力不堪一擊,六艘商船擊破邊防炮臺,亡國之相啊!
1649年已經是清順治六年,英國王查理一世也作的被砍頭。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明英之戰?應該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吧?大清承平已久,無論是火器還是騎射都已衰落。而且少數民族政權最怕大權旁落,防民甚於防川。導致鑄炮工藝落後。最主要的是缺乏對外交流,故步自封,虎門炮臺沒有那麼不堪,但炮口方向和射界基本固定,被人一個迂迴包抄,就類似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