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朝歌

    觀貼,選貼,讀帖 ,臨帖!練習用紙半生熟,可選毛邊或米格毛邊,墨,練習不用太好的,一般的即可,筆不能太次 ,根據寫的書體 ,用質量好一點的筆,如果楷書用兼豪或狼毫,彈性比較好 硯臺一般的小硯臺即可,或者小碟子代替也可!

  • 2 # 率悟而安

    謝邀:未學就選擇筆墨紙硯未免太早了吧?先要理解自己是想往哪個方向發展,是僅僅練好字型,作為業餘解閒,還是想將書法技藝傳承下去,還是將它立為成才成大家的崇高目標,這些目標不明確,對文房用品又有什麼強求呢?假如是初級業餘愛好,想慢慢入門的話,可以選擇從篆體或楷體(顏真卿的多寶塔)開始,用筆則選擇中號兼毫的(十多元一支),紙用毛邊紙即可,墨選擇文具商店的瓶裝墨(山東久久牌),硯臺就算了,家裡的小碟子就可代替,當然隨著你學習的熱情度和字型的相似度越來越高,你就會逐步提高自己對筆的把控、對紙著墨的理解,及好墨對字型的影響等等時,再追求好的筆、紙、墨硯吧。

  • 3 # 姜波195931859

    初學選一般的筆即可,兼毫,狼毫都可以。注意毛筆的清洗。墨水超市文具店賣的都行。紙從經濟方面出發選擇機制毛邊紙即可。(土豪忽略)個人認為初學者還沒到挑筆墨紙硯的地步。

  • 4 # 手機使用者52099700724

    1,筆要選擇純羊毫的,也可以選擇兼毫的。原因是純羊毫的字寫出來豐潤,但純羊毫的筆比較軟,比較不好把握

    2,墨水看你的經濟情況,幾元幾十元都有。

    3,買書法專用的羊毛氈,以1.2*2.4米的為好,可以鋪開四尺整紙。

    4,可以買毛邊紙來練字,也可以買宣紙。宣紙便宜的有一二塊的。

    5,硯臺看情況,我是用碗,有硯臺我也不用。

    順便介紹啟功先生和 黃昌友(黃昌莜先生)的字給大家欣賞,這二位都是書畫大家

  • 5 # 陽多過

    筆最開始用兼毫就行,軟硬適宜,學到一定程度,能控制筆了再去選擇自己喜歡的,狼毫硬,羊毫軟,雞毫更軟據說鄭板橋六分半就是用雞毫。

    墨汁就用普通的墨汁就行,北京牌,一得閣的都可以,一得閣的需要兌水,純淨水就行,兌多少,看自己喜歡濃墨還是淡墨。

    紙練習用毛邊紙元書紙都行,有手工和機制兩種,手工的毛邊紙感覺比一般的宣紙還好,加個還便宜,0.7元一張,多買有優惠。創作當然用宣紙,生宣熟宣各有特點。水平高到一定程度,擦屁股紙都能寫出蘭亭序的水平,所以用什麼紙不重要,重要的是人。

    硯嘛,有條件可以各種名貴硯臺端硯徽硯易水硯……不講究的,小的用醋碟子,大的可以是海碗,用大碗好處多多,可以盛墨,可以洗筆,可以吃麵,一物多用,不亦樂乎!

  • 6 # 青石5340

    關於學習書法的筆墨紙硯,先用方格毛邊紙練習,宣紙的式樣很多,有4尺的,4尺4開的,35.40.50.60.70釐米x100米的圓滾狀紙,等---,宣紙還是先選用4尺4開的小張紙好些,這樣就不會一下子浪費一大張紙,書法的紙一般都用生宣,毛筆大,中,小都用,寫完小楷的紙不忙於丟棄,還可以試寫幾個大字再清理,筆墨紙硯可以網購,也可以到文具用品店購買。

  • 7 # 花落相隨42621776

    初學者我建議還是用毛邊紙比較好,因為他便宜,而去初學者想練好字得用大量的紙,不誇張的說幾十刀紙寫完了,毛筆字才能拿的出手,但是想成為書法家,這點紙是遠遠不夠的,初學者用兼毫毛筆比較好,但是也得根據個人喜好選用狼毫毛筆或者羊毫筆都行,墨汁用一得閣墨汁就行,如果有興趣的話買墨塊自己研磨,用松煙墨或者油煙墨都行,還是看個人喜好,等硯臺買一塊普通的就成

  • 8 # 刀筆小書生

    肯定是端硯徽墨宣紙湖筆了。是善璉湖筆就行,硯臺也無所謂。墨一得閣的就行,紙上的學問就大了去了。有的滲墨太快,有的不滲墨。看你喜歡什麼樣的了,得去專賣店裡才能買到想要的。網上的看不出來。我喜歡滲墨快的,網上買的總是不滲墨。

  • 9 # 東華書社

    如果只是愛好,沒事玩一下,怎麼都可以。但沒有個明白的老師來指導,就算你生命足夠長,學上幾百年也是白費!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白髮蒼蒼學了幾十年了,還不如孩子寫的好呢。我開始也是自學,後來找了個明師才知道,原來的二十多年都是白學了,不但白學,還惡習難改!兄弟,且記,玩玩可以,如果真想學一定找明師,但不一定是名師。現在如果說誰是書法家或者大師,簡直就是在罵人,因為很多書法家和大師等同於混蛋!

  • 10 # 易談文化

    從一而終,器材來說,千萬千萬,別相信練習的時候選毛邊紙然後循序漸進那樣的鬼話!否則等你20年後才明白【以前練習的時候要是和創作用同樣材料就好了】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20年了。那麼意思就是,有認知正確的人比你正軌起步20年。。。這也是【起點決定高度】的一種。信,則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鑽木取火”是否只是我們古代傳說的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