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魁塔下

    帝嚳是一代聖君,也是後世皇帝的楷模。帝嚳的首領位置來自於顓頊。

    關於帝嚳的詳細資訊,可參考我的博文“上稱帝嚳,下道齊桓”。

    由於親自關閉了天地之間的溝通通道,顓頊(zhuān xū)不僅斷了自己像爺比黃帝一樣修道而位列仙班的路,也斷了後來中央之國皇帝們的這條終極之路。

    始皇帝:徐福,你丫在東渡之前是不是已經知道這事了?

    顓頊充分繼承了大伯玄囂讓位於侄子的優良傳統,傳位於自己的侄子帝嚳(kù),也就是玄囂的孫子。可見在上古時代,有個好爸比有時還不如有個好大伯。

    帝嚳,高辛氏,姬姓,名俊。據說他的媽媽在野外踏青的時候踩到了巨人的足跡而懷上他的,帝嚳從小品學兼優,在十五歲的時候就開始輔佐顓頊。因為貢獻卓越,被顓頊分配到了“辛”這個地方。

    在上古時期,因為古人治理水患經驗不足而導致洪水經常反覆氾濫。辛地的帝嚳給出的藥方就是把住處地勢加高,但是洪水也是憋了一口氣,非要再一次高出。這樣,帝嚳他們對地勢加高的速度依然趕不上水漲的速度。

    帝嚳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打了個“飛的”跑到天上向天帝反應這個問題。帝嚳因為長期在基層鍛鍊,口吐蓮花的本領也不是蓋的。天帝表示帝嚳說得對,於是派天神把辛這個地方的地勢給徹底抬高,從此“辛”就變成了“高辛”,而帝嚳則被稱為“高辛氏”。以其說後人懷念的是作為帝王的帝嚳,我看大家更想要的應該是“高薪(辛)”吧。

    除了高辛老百姓徹底遠離水禍之外,帝嚳讓人稱道的還有他的文治,甚至於遠超他的爺比黃帝時期。帝嚳曾經說過:只要人人都獻出一片愛,世間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而他也是這麼高要求自己的,大公無私、勤政廉潔、明察善惡。

    帝嚳雖為學霸太史公所推崇為“上稱帝嚳,下道齊桓”,卻也因此收穫了某些後代貪圖享樂皇帝的臭雞蛋,畢竟帝嚳打得這個樣太打他們臉了。

    現代人都講拼爹,帝嚳不走尋常路,一不拼爹,二不拼多多,他拼兒子。他有四個牛逼閃閃的兒子:老大“棄”,老二“契”,老三“放勳”,老四“摯”。

    老四“摯”首先繼承了帝嚳的首領位置。但是摯是個人畜無害的乖寶寶,端著碗裡不僅不會看鍋裡的,還要把碗裡的往外送。所以他在位九年之後就把碗裡的首領位置送給了老三“放勳”。

    放勳的基業倒是挺穩的,這裡可以提前劇透一下,放勳的基業後來傳給了舜,舜又傳給了禹,而禹卻沒有按套路出牌。他吹起了單幹風,直接單飛成立了夏朝。

    夏後來被商給滅了,商朝王族的祖先就是老二“契”。

    商後來又被周給滅了,周朝王族的祖先就是老大“棄”。

    老四、老三、老二、老大家輪流主宰了中央之國隨後兩千餘年!

    帝嚳:我很欣慰。

    不過,我是看出來了,帝嚳家的弟弟都喜歡造哥哥的反。

  • 2 # 54伏羲傳人

    那個時候有沒有盛世?只能是遐想空間,有或者沒有不重要,看現代人怎麼需要怎麼說,反正三皇五帝不可能再出來說話了!

  • 3 # 有趣的墨子間詁

    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黃帝、顓頊、帝嚳、饒、舜的事蹟,而部落聯盟首領實行禪讓制。

    依《史記》記載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黃帝公孫軒轅(有熊氏)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諸侯來尊,又平蚩尤。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黃帝取西陵之女嫘祖,生二子,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其二曰昌意。昌意娶蜀山氏女,生高陽。黃帝崩。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娵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帝堯聞舜有大德,遂以妻二女……

    這裡大致的意思是,黃帝在諸侯林立而神農勢微的年代成功上位,把帝位傳給了昌意一脈的自己的孫子高陽。高陽把帝位傳給自己的侄子高辛(大爺家的孫子,堂兄家的兒子)。高辛傳位給了自己的女兒摯,摯經營不善傳給了自己的弟弟放勳,也就是帝堯。帝堯想把帝位傳給大德之人,於是和人商議,聽說舜這個人不錯,就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之後把帝位傳給了舜。

    注意,劃重點了。舜是誰?

    虞舜者,名曰重華。重華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橋牛,橋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窮蟬,窮蟬父曰帝顓頊,顓頊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從窮蟬以至帝舜,皆微為庶人。

    這句話是一個值得品味的事兒。堯是黃帝的後人,屬於高辛氏分支,舜也是黃帝的後人,屬於高陽氏分支。堯是黃帝的第四代子孫,舜卻是皇帝的第八代子孫。兩個人不僅活在同一時空下,還成了翁婿……

    還有說好的禪讓呢?你們自己人傳給自己人,良心真的不會痛嘛?

    這段歷史太過遙遠,可證史料不多,但已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底蘊。古人之於民族的豐功偉績值得我們敬仰和驕傲的。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家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傳。餘嘗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表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

    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春節,你的年夜飯都有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