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雲管家

    雲計算早期,就是簡單的分散式計算,解決任務分發,並進行計算結果的合併。雲計算將計算從客戶終端集中到“雲端”,作為應用透過網際網路提供給使用者,計算透過分散式計算等技術由多臺計算機共同完成。

    使用者只關心應用的功能,而不關心應用的實現方式,應用的實現和維護由其提供商完成,使用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應用。

    一個很形象的例子,比如生產用水,在以往我們需要自建網路管道從水庫抽水,而“雲”就像自來水廠一樣,我們可以隨取隨用,按需購買。

    雲計算根據部署方式的不同可以分為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雲,根據服務模式的不同,雲計算又可以分為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PaaS(平臺即服務)與SaaS(軟體即服務)。

    那麼大資料呢,其實就是收集海量或巨量的各類資料,按照不同的資料特徵進行專業處理,這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儲存、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範圍的資料集合。

    大資料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資料資訊,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資料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資料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資料的“加工能力”,透過“加工”實現資料的“增值”。

    我們經常能聽到所謂的“千人千面”,其實就是收集使用者大量的瀏覽資訊、購買資訊、消費資料、地址資訊等,然後利用機器推薦給我們推“相似商品”或“你可能喜歡”的商品,亦或者“大資料殺熟”的價格歧視。

    雲計算和大資料的關係,簡單的理解就是,大資料是為了更好的收集資料,而云計算是為了更好的計算資料,雲計算和大資料相伴相生,雲計算對於大資料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大資料的的特色在於對海量資料進行分散式資料探勘,這一切就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散式處理、分散式資料庫和雲端儲存、虛擬化技術等。

    時至今日,雲計算已經發展成為企業IT架構的基礎設施,企業不再猶豫是否上雲,而是關注上哪家雲,以及是否能夠充分發揮雲計算好的特性。

  • 2 # 會點程式碼的大叔

    雲計算

    先講個故事:

    一個電商網站,每年有個活動(類似雙11),這幾天網站的訪問量是平時的十倍,為了滿足需要,他們買了很多伺服器,叢集、分散式都用上了,然後活動扛過去了。

    但是活動結束後,訪問量下去了,多買的伺服器又不能退,放那裡吃灰太浪費了,不如像個辦法租出去收租。

    IaaS:基礎設施服務,就是一臺空的伺服器。比如,你買了一個毛坯房,裡面啥都沒有,這就是IaaS。

    PaaS:平臺即服務,伺服器上把基礎的軟體幫你安裝好了。比如,你買了一個精裝房,水電都接好了,但是沒傢俱,這就是PaaS。

    SaaS:軟體即服務,伺服器上把基礎的軟體安裝好了,也部署好了專案,你直接呼叫專案的介面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結果。比如,你買了個精裝房還送全套傢俱,拎包入住,這就是SaaS。

    再舉個例子:

    你要在網上賣東西,那麼你可以:

    自己買伺服器,部署Tomcat+Mysql,寫一套網上商城程式,部署上去。

    有了IaaS,你自己部署Tomcat+Mysql,寫一套網上商城程式,部署上去。

    有了PaaS,你自己寫一套網上商城程式,部署上去。

    有了SaaS,比如淘寶,前面的事情都不用做,你直接上去賣東西就好了。

    大資料

    大資料就好理解了,按照字面含義解釋就好了——大~~資料。

    資料體量巨大(Volume)

    資料型別繁多(Variety)

    價值密度低(Value)

    處理速度快(Velocity)

    大資料能幹啥,舉個小點兒的例子:

    你是一個電話銷售,蒐集你平時所有的銷售行為和客戶畫像,發現你向40-50歲的“大姐姐”們推銷的時候,成功率奇高,那麼以後你可以專門負責這一部分的客戶。

    舉個稍微大點兒的例子:

    保險公司可以分析每一筆理賠資訊,再未來理賠的時候,系統可以自動的提示那一通理賠騙保的可能性最大。

    醫院進行大資料的分析,當你每年體檢的時候,某一項指標逐年發生變化的時候(逐年降低或逐年升高),那麼你可能再過幾年就會得某種疾病,這樣有助於提前預防。

  • 3 # llcheng_anshan

    所謂雲就是基於網際網路的意思。因為原來在畫各種示意圖的時候網際網路會用一朵雲圖案表示。現在還出現了霧計算,就是基於本地區域網的意思。都是名詞創新,沒有新意。大資料除了大家通俗的理解外,大資料還透過資料本身的分析得出資料以外的資訊。例如,單位上網記錄不是監視員工上網都幹什麼,因為資料量太大,都是垃圾資料。除非針對某個人,某個時間才有意義。但是如果員工們經常訪問求職,薪酬等網站說明有離職傾向。經常玩遊戲說明工作不飽滿。

  • 4 # 雷萬雲博士

    任何新的技術和新的概念,都是兩種因素驅動的結果:需求拉動和技術推動。雲計算也是如此。雲計算的出現不僅僅是廠商炒作的結果,也有其必然性。業務需求的拉動,希望解決業務應用的問題,雲計算本質上是希望解決資源利用率、計算能力不足和成本的問題;技術發展的推動,使得雲計算具備了技術上的可行性,技術的發展推動了IT創新的商業價值。

    一系列因素在推動著雲計算向前發展:雲計算首先是產業界商業利益推動的結果。目前雲計算主要商業模式、技術特點、解決方案都反應了不同的商業訴求;傳統IT架構的利用率需要提升;目前的IT運營關鍵指標顯示,IT資產的利用率很低。虛擬化正好是解決這個需求的最佳技術。

    雲計算的一二三四五概念

    為了便於人們更加清晰地理解雲計算,我參考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把它總結成了一二三四五的數字概念。即一個交付模式、二層結構、三種服務形式、四種部署配置模式、五大特徵。

    “一”是指一個系統雲平臺、一種商業模式、一個整合的系統、平臺、一體化的概念,重點強調平臺、系統、整合,業務與IT的融化。“二”是雲平臺和雲服務兩層結構。“三”是三種服務模型SaaS、PaaS和IaaS。“四”是四種部署模型公有云、私有云、社群雲、混合雲。“五”是指雲計算具備按需自助服務、資源池化、快速伸縮、按使用量收費的服務、廣泛的網路訪問五個重要特徵。雲計算還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智慧、資源、模式。

    對雲計算的理解

    那麼該如何對雲計算進行理解呢?雲計算第一個是基礎服務,怎麼樣利用現有的硬體,就是包括儲存,動態的做到最佳化。逐步搭建一個平臺,一定要是開放的平臺,包括開源。在這個平臺上做創新、服務和管理。第三是高效能計算中心。藉助雲,龐大的企業可以將資訊、資料庫、儲存以及加工資訊的軟體儲存在一個虛擬的巨大計算機上。而企業只需要將注意力放在商業機會的獲取和快速實現上。藉助雲計算,中國企業可以實現跨越式發展,不需要建立傳統架構,直接進入雲計算領域。

    集團企業雲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集團企業雲。所謂的“企業雲”在技術本質上是“構建了統一的企業底層IT基礎架構”。具體而言,企業雲可以把企業的IT資源整合為服務,以供企業自己和其他企業來共享使用,從而提高了IT資源的使用率。

    另外,企業雲可以滿足IT對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性方面的要求。簡而言之,它是一個位於在防火牆之後、基於網際網路的商業雲技術應用,專門針對於公司環境或者商業環境的計算需求。企業雲可以為企業節省開支、降低企業執行的功耗,並且可以對諸如ERP、CRM等管理軟體進行動態管理和配置,使其與企業業務發展相一致。

    由於企業的架構和業務模式不同,對於集團型企業需要提供簡單、快捷的企業雲計算服務來滿足企業擴張、產業鏈整合及創新升級需求,企業雲計算服務模式讓這一希望變為了現實。

    “企業雲”以滿足企業大規模服務、高擴充套件性、高可靠性、虛擬化和按需服務,實現企業的管控、業務協同、供應鏈管理、共享服務等。

    大資料的意義

    雲計算使大資料成為可能,大資料能夠創造透明度;透過實驗來發現需求、呈現可變性和增強績效;細分客戶,採取靈活的行動;用自動演算法代替或者幫助人工決策;創新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管理極端資料的能力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越來越多地使用新形式資訊,尋找支援商業決策的模式。

  • 5 # 拼命三狼的創業腦洞

    雲計算就好比你的水杯,大資料就是這個杯子裡的水。看了這麼多專家在這裡賣弄,我也真心累了……還有一種更接地氣的解釋,大資料好比是原料,雲計算就像一臺機器,生產出的產品就是你想要的東西。

    附贈一句:真正的專家,總是把複雜的理論簡化為常識,然後再把這個常識看穿!而不是…恰恰相反。

    致無畏的你:客戶,是你今生的不解之緣;銷售之旅沒有坦途,你關注的不是我,是你心中的那盞明燈。✍

  • 6 # 智匯研報

    雲計算這個詞看起來就讓人摸不著頭腦,研報君試著用大白話給大家解釋解釋。

    在十多年以前,當亞馬遜還只是一個純電商的時候,每年促銷折扣時,都會經歷一段時期的流量高峰期,類似於國內的雙十一和618等。這時網路流量變得非常大,烏央烏央全是網購的人。於是乎產生了一個問題,這麼巨大的流量,伺服器扛不住啊!

    於是亞馬遜的工程師們只好在平時不忙的時候,購買大量的伺服器,用來對付購物高峰期時的流量衝擊。

    但是在平時不忙的時候,這些伺服器就閒置了。亞馬遜的工程師想,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將這些伺服器租出去——賣是不可能的,來年還有雙十一呢。

    但是租借又產生了一些問題,租給別的需要小伺服器的公司,每個公司需要的CPU數量、磁碟數量和網路頻寬不同,操作起來十分麻煩。

    於是工程師們就設計了一套程式,將成百上千臺的伺服器統一進行管理,形成一個大池子,比如A公司來時,它需要2核CPU的機器,配上100G的磁碟,還需要10M的網路頻寬,透過這套程式能夠很快地分配給A公司它所需要的資源。

    當A公司到了使用期限時,這套程式又能很快地回收CPU、磁碟和頻寬,放回到大池子裡。下次B公司再來的時候,再從池子裡按需求取就行。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亞馬遜的雲服務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起源。

    這個例子很清晰地說明了服務的特點:彈性(A公司從池子裡取2個CPU或者是4個CPU都十分方便,服務彈性大)、按需(A公司和B公司的不同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以及服務(亞馬遜公司為有IT需求的中小公司提供需求)。

    有人說,小公司A為什麼要去租用亞馬遜的伺服器?自己買不行麼?原因很簡單,不划算。

    小公司本來生命週期可能就幾年,現在剛成立,想做一個專案,不可能花高價錢去現買伺服器,然後收不回來成本。

    而且國家也十分鼓勵這種方式,因為可以大幅提高社會效率——由一傢俱備超強能力的大公司進行集中管理,比起幾百家小公司自己去折騰,社會整體效率能提升不少。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全球來說,亞馬遜是雲計算老大,而在國內,阿里雲是老大——因為它們一個全球最大的電商,一個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大型電商有其業務特點,伺服器需求多且呈現週期性,以及有著巨大的程式設計師資源,因此在它們中間誕生了電商服務。

    以上就是最通俗易懂的雲計算的解讀。

  • 7 # 千鋒長沙

    雲計算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透過網際網路來提供動態易擴充套件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大資料指無法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資料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最佳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資訊資產。

    從技術上看,大資料與雲計算的關係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資料必然無法用單臺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散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資料進行分散式資料探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散式處理、分散式資料庫和雲端儲存、虛擬化技術。

    雲計算是一種基於因特網的超級計算模式,在遠端的資料中心裡,成千上萬臺電腦和伺服器連線成一片電腦雲。因此,雲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麼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使用者透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資料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雲計算的就業前途,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理解為雲計算為我們提供的服務,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也就是說雲計算對於社會、雲計算使用者有哪些優勢,也同時可以理解為,雲計算的優勢就是雲計算的就業優勢。

    大資料技術是一種新一代技術和構架,它以成本較低、以快速的採集、處理和分析技術,從各種超大規模的資料中提取價值。大資料技術不斷湧現和發展,讓我們處理海量資料更加容易、更加便宜和迅速,成為利用資料的好助手,甚至可以改變許多行業的商業模式。

    大資料(big data)是這樣的資料集合:資料量增長速度極快,用常規的資料工具無法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採集、處理、儲存和計算的資料集合。

    雲計算和大資料兩個專業都好,但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是最重要對自己才是最好的,不論哪個專業,就業選擇一線城市,迅速成長是指日可待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招想選機電一體化專業,這個專業好不好,就業前景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