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韓春雨被自然子刊撤稿,意味著什麼?
10
回覆列表
  • 1 # 執子之耳60916931

    應該比較準確的說,是韓春雨主動撤的。不是被撤稿,哈哈哈。不管怎麼說,都是一個好事兒。儘管韓還在說是為了什麼科研的完整之類的給自己留點面子的話,但能撤下來,就表明對科研共同規則的遵守。

    這件事情,韓和河北科大受益良多。教授職稱,重點實驗室,各種基金…大概一共獲利兩個多億吧。怎麼處理這些不當得利呢?

    河北科大,一個獲利者,作為調查方,其實也並不合適的

  • 2 # 地震博士

    韓春雨團隊主動從《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撤稿,意味著,沸沸揚揚的所謂諾貝爾獎級別的NgAgo成果根本不存在。韓春雨團隊不管是主觀故意還是客觀實驗條件造成的這一失誤,都得為此承擔責任。而且,回顧整個事件發展程序,河北科技大學及韓春雨團隊的一意孤行,使事情一步步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發展。

    首先,2016年5月以來在中科院上海分院、知名學術打假人方舟子、澳洲科學家Gaetan Burgio紛紛質疑無法重複韓春雨團隊的實驗結果的情況下。河北科技大學仍然不停的給韓春雨申請各種榮譽稱號及各種科研資金。甚至在2016年8月2日《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表示要調查實驗不能重複的情況下。河北科技大學只是表示一個月內韓春雨將採取適當方式公開驗證,並有第三方權威機構作證。但是直到2016年10月10日,距約定期限過去2個月後,韓春雨及其團隊不僅沒有給出滿意結果,而且公開表示拒絕自證清白。期間面對饒毅、邵峰等業內知名人士的苦口婆心的勸導也只是敷衍了事。

    其次,面對第二波由高教出版社等單位牽頭的20名生物學家的嚴肅正式質疑,雖然韓春雨與沈嘯同意在表達編輯關切的情況下同意以2017年1月為期限進行澄清說明。但是,由於其他三位作者反對而未能實現。這也錯過了最後一次承認錯誤的關鍵機會。

    丹麥諾維信公司

    最後,雖然2017年以來韓春雨團隊先是撤回了國內專利申請,此後又宣告要申請國際專利,並表示已經找到全球工業酶製劑和微生物製劑主導企業——丹麥諾維信公司作為合作伙伴。還向《自然》子刊Biotechnology提供了所謂的可重複性的相關資料,但是直到2017年5月20日面對央視《新聞調查》欄目的調查時,韓春雨團隊仍然不能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只是把其他大學和研究機構實驗不能重複的原因歸咎於:其他實驗室的細胞被汙染,這一令人完全無法接受的解釋。至此,河北科技大學和韓春雨團隊完全失去了改正自己錯誤的機會。只能在2017年8月3日進行撤稿。

    總的來看,韓春雨整個團隊製造如此全球矚目的科研烏龍事件,其原因主要是整個團隊嚴重缺乏科研精神,不能冷靜客觀的面對同行的質疑,過多的考慮自身得失。但是,科研來不了半點虛假,也不可能矇混過關。最終,一意孤行的行為只能使事情超不可收拾的地步發展,也必然給中國的科研聲譽及其團隊成員自身的科研生涯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 3 # 木工竹林客

    我一個大老粗,老農民來回答一下。 俺們農村人比較實誠,褲兜裡存不住個屁。我不是什麼專業人士, 但我能感覺出來 ,這個教授不實誠 ,一看他的照片,就覺得他長得有點小狡猾。在農村,別人要說你不好,肯定是自己先站出來,拿出120個勁兒證明自己是乾淨的。他倒好,一堆行業內的人,拿著真憑實據,說做不到。他又是提交資料,又說也有人做成功了, 但是保密。憋了一年,最後放了一個枯出屁。你有啥委屈就說出來唄,政府也會給你撐腰的啊。清白不清白,我們業餘的人聽不懂。可是有更多專業的人能搞明白啊。大家都還是有良心的,不會無緣無故的去黑一個人。他這種人,就是不說話,你能咋地我。看著長的挺聰明的,在農村,這種人大家都是要繞著走了。雖然俺們沒有你聰明,但是基本的好賴相,還是分清楚的。最後送你一句農村話, 屁股上的繭,都是自己磨的。

  • 4 # 李蓬國評論

    韓春雨被撤稿,但他將“笑到最後”

    韓春雨被撤稿了!近日來,這個訊息不脛而走,引起軒然大波,但並不意味著鬧得沸沸揚並且持續一年多的“韓春雨事件”可以“劇終”了,因為雖然被撤稿,但也不能說明韓春雨有“造假”行為或任何學術不端。也就是說,韓春雨還是那個“諾獎級”學術網紅,而且很有可能是“笑到最後”的“諾獎級”學術網紅。韓春雨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他的網紅之路有哪些“可複製經驗”?我以為,韓春雨的制勝秘訣在於善於“轉化”。

    化無名為有名。有言道:“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要“躥紅”就要“大膽”。韓春雨就夠大膽,敢於向世界最權威的科學雜誌投稿,敢於提出全世界沒人提出過的新觀點,完全顛覆人類認知,如此“膽大妄為”,怎麼可能不一夜爆紅,怎麼可能不震驚世界?

    化實有為虛有。我們知道,驗證一項科學研究成果,可複製是硬條件。可是,雖然韓春雨論文的“可重複性”遭到世界各國科學家的實名質疑,他卻一直在玩“躲貓貓”和“耍太極”的把戲。他先是春風得意地宣稱“實驗可控性非常高,重複率在我的實驗室達到了90%”,但至今不肯公佈實驗的原始資料;他先是言之鑿鑿地聲稱有20家實驗室重複出了他的實驗,後來又改口說有六七家。10月10日,《科技日報》的一篇報道引述韓春雨的話說:“他們(指實驗重複失敗的科學家)要是願意實名出來,我們就讓重複實驗成功的人實名出來。”而就在當晚,顏寧等13名國內科學家聯名發聲實名質疑韓春雨團隊的實驗。第二天,又他改口稱,誰重複出了實驗,暫不方便透露。他還說:“科學的問題是需要在實驗室探討和解決的,我有一些辦法可以減輕汙染,讓編輯能夠顯現出來。對於NgAgo的影響來說,可能只有我知道”。也就說,別人無非重複他的實驗結果,可能是他們的問題,但他自己是可以重複的,至於他是怎麼做到的,這是“不能說的秘密”。

    化被動為主動。要成為網紅,關鍵是要學會不臉紅。雖然韓春雨遭到全世界科學家的質疑,但他就是死不認錯,哪怕實在拿不出有力證據來證明“可重複性”,哪怕最終被撤稿,他也要“化被動為主動”:自己“主動申請撤回”。我的天哪,一篇遭到天下人質疑的論文,拖了一年多的時間都無法自證清白,最終被撤稿,居然還有臉說是自己“主動作為”,如此厚顏無恥,絕對是“諾獎級”水平啊!這就好比一個潛逃十年的通緝犯,最終被警察重重包圍,走投無路的他舉手投降,然後說自己是“主動投案”,豈不荒天下之大謬!

    化有期為無期。雖然韓春雨被撤稿了,但他還有可能“笑到最後”。韓春雨團隊在撤稿宣告中表示:“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複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但是沒有獨立重複出這些結果的報告。因此,我們現在撤回我們的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最佳化的實驗方案。”也就是說,雖然“目前”沒人能重複他們的實驗結果,但不等於“將來”沒有,他們仍有可能在“有生之年”找出失敗原因,並提供“最佳化方案”。看看,把一切交給“未來”,不就可以推卸所有責任了嗎?偉哉,春雨大師!妙哉,春雨大師!吾等對您佩服得五體投地!

    事實上,韓春雨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今年4月,世界最大學術出版機構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發表撤稿宣告,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宣佈撤回107篇發表於2012年至2015年的論文,原因是同行評議造假。107篇論文全部和中國研究機構有關,還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人民日報刊文指出:類似的學術醜聞大家已經見怪不怪,有這麼多人敢這麼做,可見類似做法早就不是什麼秘密。不過,雖然同樣是被撤稿,春雨大師卻深諳“轉化”之術,利用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諾獎級”神功,讓自己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這就是大師與俗人的區別。

    韓春雨事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是:只要你足夠無畏無賴無恥,哪怕你無名無學無才,同樣可以一夜走紅,哪怕有一天被質疑被批評被撤稿,也能轉危為安。只要我們繼續保持對學術不端的“寬容”態度,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倒下一個韓春雨,還有後來人,更何況,連韓春雨“本尊”都有可能“永不倒”!(文/李蓬國)

  • 5 # 灰太狼44967765

    更正一下,不是被撤稿,而是韓教授團隊主動撤稿,這是有本質區別的。

    研究團隊主動從國際頂尖期刊上撤稿並非罕見,意味著其自認為已經發表的科研論文存在某種缺陷或不成立。

  • 6 # 東方霧曉

    韓春雨論文被《自然》雜誌子刑撤稿,是緣於韓春雨團隊所發表的基因編輯科技論文的論點,有不可複製性,有經不起實踐的檢驗所倒至的撤稿。

    世上的任何東西都不能弄虛作假,尤其是科學技術更甚,韓春雨團隊竟在眾多科研人員和打假人士的質疑下,仍然把自己弄虛作假的動機觀點死撐到底,確實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響,尤其是影響了中國實事求是地研發科技的優良傳統。

    人類最可怕的造假,莫過於科學的造假,因為懂尖端科學的人太少了。

  • 7 # 行者ABCD

    不管真假,韓老師因為這篇文章走上了各種升遷的快車道,還飛了起來了,同時從下到上又綁架了一堆機構,這事可咋收場啊,想想就為他發愁,不過又一想,收什麼場,就這樣吧,過幾天就風平浪靜,誰做誰的事了。畢竟大家都是看熱鬧的,熱鬧看完了還要種自己田。

  • 8 # 譚宏21

    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精神可佳,功力可能還欠點。基因編輯技術需要數學、通訊的相關知識。人們要從數學和通訊編碼上獲得啟發,然後在生物學上試驗,再將結果反饋到數學和通訊上,思考總結後,再在碼集上篩選出新的,品質更佳的碼集及操作,反饋給生物學上測試。基因編輯技術從較為絕對的講,已經是數學和通訊領域的技術,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很難有大作為。

  • 9 # 手心沒有毛

    這事兒當年很火爆,因為現在資訊爆炸,我用當年這個詞不是因為過去的時間長,而是這短短兩年多產生太多資訊,總讓人覺得似乎過去了很久。

    當時論文發表,第一時間看了,覺得很有意思。新技術總會帶來新變革,分子生物學領域的這種成果可以改變很多東西。

    後來就開始有了一些無法重複的訊息傳出來。再後來就開始出現頂尖科研機構表示無法重複,不可能重複。具體時間表早有人做好,我也就不提了。

    幾次反轉,也不由得聯想起小保方晴子的ips,不過她的文章寫得很狂,有幾句話有點直接反駁山中伸彌的意味,當然學術界在論文裡撕逼的事兒現在也不少,明明都是高水平研究,非要說對方的不夠真實或者直接無視對方研究。再有就是幹掉了門捷列夫的默瓦桑,他的成績在於人工金剛石的合成,當然想法是對的,但是當時的條件遠達不到。

    一開始本著愛國主義的精神,對韓老師的工作表示深信不疑,時間長了也沒辦法去無視所有質疑的聲音。最讓我感到不快的事兒,是“一個月”事件。直到過去了兩個月,當時報道了不少韓老師的言論,給我的感覺就是初中貪玩,回家沒寫作業,第二天交作業找各種理由搪塞的樣子。為什麼不是高中呢…不是因為我沒讀過高中,是因為高中對於不喜歡的學科的作業,我都直接無視掉了,在那時候,升學第一位的時間裡,我這樣的學生會直接被大多數任課老師忽略掉,不寫就不寫,連上課按著座次提問都會直接忽略過去,這很公平。

    但是科研呢,研究到了頂尖問題,沒有高於自己的評審,大多數都是同行評審,甚至會遇到水平不如自己的評審。科學技術之於時代,到了推動向上的時候,難免會有諸多瓶頸。資訊開放讓很多人知道了“不該知道的東西”,一方面是媒體的發展,一方面也到了一個人人可以說話的時代。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科研論文的發表和接受不代表這個人就是對的,論文的撤銷也不一定就說他錯了。誠然,偶然性在大量的實驗中是認可的,人類的認知也是在不斷進步,也許有一天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再回頭看,也許韓老師真的就是做到了今天技術達不到的實驗也說不對,反之亦然。

    最後,不論如何

    veritas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有“不是為了錢、僅僅是真愛而愛上已婚人士”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