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法學小公主

    唐朝是廣為認知的詩歌天堂,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其中把詩歸結於唐,也可看出唐朝在詩歌歷史上的地位與壟斷之勢。而關於唐詩繁盛的原因,從古至今,眾說紛紜,總和起來,就是唐朝的經濟,政治,文化,歷史這四方面都極為適合詩歌的發展,從而使得其在唐朝達到一個空前絕後的頂峰。

    政治上,唐代實行的寬鬆政治政策,統治者所實行的儒釋道並存、廣開言路、經詩賦取士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為統治這個朝代的王族,唐帝國一代雄主傲視群倫,胸襟眼界之開闊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規模的民族大融合,連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統,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備了前所未有的開明。“正因為有這樣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對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積弱之宋實 難企及,明清兩代,國勢漸衰,也難望其項背。”大唐朝奉行的國策是‘中國既安,四夷自服’,講究對待外族一視同仁。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華文化之中,呈現一片天朝大國的風尚。唐代的自信,使它的詩人具備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般如許的胸襟,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齊放,萬家爭鳴。

    經濟上,唐代發達的經濟,為唐詩的繁榮奠定了穩固的物質基礎。在歷史上,唐朝時期的中國是個可稱之為天朝大國的時代大唐王朝則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頂峰。如此繁榮的經濟給藝術這一類的東西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人民還吃不飽肚子,腦袋隨時可能搬家的狀態下,恐怕不是大發詩情的好時機。而唐代國富民強,前有太宗貞 觀,後有玄宗開元.杜詩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社會幾乎達到了上古大同的地步。在這樣國泰民安的時代,詩歌找到了能讓其茁壯發展的肥沃 土壤。

    文化上,唐詩不可或卻的興盛條件之一,在這裡文化即指文化背景而說。其一,唐朝上至宮廷秘聞,下至生活百景無一不可入詩,內容比前代豐富百倍,格律更加成熟完整,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存,古體近體兩種詩體共生.豐富的文化背景,給唐詩帶來了絢麗多彩的發揮天地。而在文化背景當中的 另一點,就是唐代詩人不僅限於王侯將相,清代編撰的《全唐詩》,作者除文人和帝王將相以外,更有“市井小民,販夫走卒、和尚尼姑,孌童妓女,漁民樵夫,神 棍藝人,甚至乞公丐婆”。再加上唐朝是一個思想十分自由開放的社會,給唐代文學的空前發達繁榮提供了機會。在這種文化氛為之下,唐詩的蓬勃發展是絕對可以理解而且是必然趨勢的表現。

    此外,則是相對貧乏的歷史積累給唐朝詩歌的君臨天下作了一個良好的鋪墊。唐詩之前雖有詩經楚歌,陳宮梁體, 但並無任何需要仰視的高峰。能白紙為畫,從心所欲,自然揮灑自如毫無顧忌。以此使得後世之人猶如泰山在望,遮陰蔽日,目光所及均不離隙,時有心生慼慼之 感。魯迅先生曾說“唐後無詩”,也意由此。

    綜上,使唐詩如一顆燦然明珠,在中國文化史上爍爍生輝,豔壓群芳。

  • 2 # 明月居士詩詞

    第一世風不同。大唐以詩歌為美。每個會寫詩寫好詩的詩人,都會被世人所尊崇。詩人也以自己寫的好詩為傲。現在的人已經不再以文化人為傲了。現在的人則是以掙到錢為美。整個社會這幾十年都以浮躁為主。這種浮躁甚至於已經深深地影響到了文化和教育上。別說是詩人就是學生,乃至於教師教授有幾個能靜下心來能安安靜靜的為文學和文化做出貢獻的呢?

    第二則是人心不古。賀知章發現李白文采的時候高興的以金龜換酒而大醉。說明了那時的文人還惺惺相惜。可是現在呢,如果發現一個比你強的詩人有幾個高興的為你喝彩的呢,能不踩上你一腳就不錯了。唯恐你搶了他們的風頭。還有一些傳媒刊物,看看他們都發表的都是些什麼人寫的什麼詩啊?還都互相的捧臭腳。連文化和文采都成了交流感情的玩物。

    第三個則是沒有市場。一些成功的人士,如果說自己是個詩人,可能還會得到假意的奉承。但如果你掙不到錢,僅僅是個窮困的寫詩的。你照樣會被世人諷刺的無言以對。因為他們根本不懂你寫的東西優美在哪裡?他們只會嘲諷你掙不到錢,在那裡玩深沉。在現在的社會上,這樣的詩人只會被罵成白痴和神經病。 我的現實生活中就見到一個愛寫詩的小夥子,常常把自己寫的詩掛在自己的小鋪門口,而被其他商販背後嘲諷的狗血噴頭。所以現在我寫詩也僅僅是發表在網路上。別說其他人,就是我的家人都不知道我還會寫詩。

    但我覺得現在還是有許多很好的詩人的,只是他們都散落在民間或淡泊名利。我想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有一些可比唐詩宋詞的現代人寫的優美詩句來。

  • 3 # 手機使用者愛晚年

    我認為,一種文學形式的產生和發展,是和它所處的時代的生產方式分不開的。唐朝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鼎盛時期。中國農耕文明,先後產生過《詩經》《楚辭》《漢賦》,為唐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唐朝經濟的繁榮,國際交往的擴大,國家科舉考試的重視,使唐詩出現了空前未有的繁榮。由此也湧現的一大批後世聞名的詩歌家。現在的生產方式與那時有了很大的不同。國家的工業化,現代化,催生了更多的文化品種文藝方式,話劇,電視劇,電影……等等。特別是網路開通以後,快閃抖音的出現,群眾影片創作的興起,會有更多短小精悍的文藝形式出現。由此造成整個社會對詩歌創作的忽視。唐朝舉社會之力挺詩歌創作,甚至納入科舉考試。而現在,詩歌僅是文藝浩瀚海洋中的一小部分。這樣比較一下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了。

    其次就詩歌本身而言。建國以後也出現了許多知名的現代詩人。如艾青等。快捷的生活,複雜的交往,要求詩歌更加與老百姓的生活貼近。有些通俗化的現代詩,其實也是很有意境很有品味的。拿現代詩和唐詩作比較,根本沒有可比性。由於唐詩流傳下來的大都是精華。拿往昔的精華和今天的一般創作作比較就更加沒有意義。

  • 4 # 今天什麼值得看

    唐詩繁榮的局面,是當時經濟,政治,文化等特定條件所促成,也是詩歌自身傳統發展的結果。

    唐詩的繁榮,首先跟唐代的經濟高漲和文化高漲是密不可分的。當時唐朝是東方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經濟文化繁榮,對外貿易發達,社會開放,思想也相對自由和多元。這是唐詩繁榮的基礎和前提。

    1.唐代以詩賦取士為重要內容的科舉制度,是促成唐詩繁榮的一個直接因素。

    唐承隋制,發展了科舉制度,設定進士、明經等八科來選拔人才。後又以明經、進士兩科並重,又逐漸演變成進士科最為當時所崇尚,而進士應試的主要科目就是詩賦。

    2.與以詩取士的制度相輔相成,詩歌在唐代的社會應用價值得到空前的提高。

    詩人們可以用詩歌來博取帝王貴族的賞識,也用它作為傲視上層社會的資本。向達官名流乾謁求進用詩,慰人貶官下第也得用詩。詩歌的影響普遍於許多社會階層。唐詩與社會生活這種特殊的聯絡,與詩人們的生活、地位如此休慼相關,這種情況既是唐詩繁榮的反映,也是他是繁榮的一種原因。

    3.唐詩的繁榮,還取決於詩歌自身傳統的發展。中國詩歌以詩經楚辭為最早的高峰,但四言詩唐以前已經衰落和僵化。一種新的詩體,所謂近體詩在六朝時逐漸醞釀發展,終於在唐初沈佺期、宋之問手裡產生了完整的五律和七律。詩人們在創作實踐中創造出許多新詩體。

    當時的其他文學形式如駢文已經僵化,短篇小說和詞在唐代後期才逐漸興起,戲曲還處在萌芽狀態,除了散文在反對駢文的鬥爭中獲得重要成就外,只有詩歌才具備廣闊發展、不斷創新的內在條件,是作家們反映生活,述志抒情,馳騁才華的理想領域,這就是唐詩繁榮的一個內在因素。

    (根據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版《唐詩選》整理)

  • 5 # 帥16

    只有盛世才能出巨匠,新的盛世即將到來,一切頹廢的無知都會被沖淡,新鮮的文化總是有無盡的生命力的,新的繁榮必然伴隨詩意的生活,文學不會讓步於世俗

  • 6 # 歷史恥辱柱

    大唐時代為大唐詩歌的產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在這一時期,文化教育事業、科舉制的勃興培養了大量文人,大唐經濟的復甦促進了文化交流,三國兩晉的詩歌積澱和文化資源有條件在唐朝發揚光大。時代的變遷催生了詩歌的變遷,或許是由於唐朝的時代氣象和唐朝官方文化中的豪放氣質,唐朝詩歌展示出了與以往朝代詩歌截然不同的景象:主題繁多,題材豐富,體裁多樣,顯示出唐朝文化蓬勃的氣象和生命力。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名家輩出、交相輝映,他們創造了流傳千古的絢爛詩篇。其後朝代,由於社會的動盪,官方文化的狹小視野和胸襟、文化和教育傳承的乏力,那種蘊藏在唐詩中的盛世氣象難以再現,近體詩在後世也就難以超越唐朝了。但是,後世文人在唐詩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又創造了宋詞等詩歌體裁,同樣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雖然後世在近體詩方面沒有超越唐詩,但是在詩歌方面並沒有止步,繼續創造了比肩唐詩的詩歌,詩壇名家輩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號稱手機中的單反,OPPO是名副其實還是名不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