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學了圓筆就不好學方筆了,有這樣的道理嗎?
17
回覆列表
  • 1 # 神韻軒書法

    "書法之妙,全在運筆,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方用頓筆,圓用提筆。提筆中含,頓筆外拓。中含者渾勁,外拓者雄強。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隸之法也。提筆婉而通,頓筆精而密,圓筆蕭散超逸,方筆凝整沉著。提則筋勁,頓則血融,圓則用抽,方則用挈。圓筆使轉用提,而以頓挫出之。方筆使轉用頓,而以提挈出之。圓筆用絞,方筆用翻,圓筆不絞則痿,方筆不翻則滯。圓筆出以險,則得勁。方筆出以頗,則得駿,提筆如遊絲嫋空,頓筆如獅狻蹲地。妙處在方圓並用,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或體方而用圓,或用方而體圓,或筆方而章法圓,神而明之,在乎其人矣。″一一康有為《廣藝雙楫》。

    (張遷碑)

    用筆圓筆中含是篆法。用筆方筆頓筆外拓是隸法。楷書體方用筆貴圓,草書體圓而用筆時加以方筆。以方筆為主的,筆勢貴圓活,行書方圓兼備,以方筆為主,楷法入行加圓筆,以圓筆為主的,篆法入行加以方筆,有剛柔相濟效果。

    (西狹頌)

    運筆之法,方筆和圓筆可以調和並用,圓中加方筆,兼有刻厲效果,方中加圓勢兼有婉轉效果。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2 # 兩山堂

    ● 應該調和,可以調和!

    ——真正體現書法藝術法度和審美規律的筆畫是方、圓結合的。一味方 , 一味圓 , 既會給人以單調乏味之感 , 也會因此走向極端 , 落入或板結、或流滑的境地。

    ——許多古代書論強調方圓結合:

    王澍說 : “ 方中欲有圓 , 圓中欲有方。方而不圓 , 則乏丰神 , 圓而不方 , 則無筋骨 , 故歐法兼褚最為妙訣”( 《翰墨指南》 ) 。 鄒方鍔說 : “ 運筆之法 , 方圓並用。圓不能方 , 少遒緊峭刻之致; 方不能圓 , 少靈和婉轉之機”( 《論書十則》 ) 。朱履貞講 : “ 故書之精能 , 謂之遒媚 , 蓋不方則不遒 , 不圓則不媚也。書貴峭勁 , 峭勁者 , 書之風神骨格也; 書貴圓活 , 圓活者 , 書之態度流麗也”( 《書學捷要》 ) 。峭勁乃方筆之所長 , 圓活乃圓筆之特性 , 專尚一方 , 必至偏頗而少審美意蘊 , 二者結合便可遒媚兼備。

    ——歐陽詢側重方 , 虞世南偏於圓 , 學習楷書如能兼融二家 , 便可達到筋骨與丰神相得益彰的境界。

    ——篆尚圓 , 隸尚方 , 妙在篆而能方 , 隸中有圓。

    鄭孝胥《海藏書法抉微》論“ 學篆書” 曰 : “ 重圓活注意曲折停頓之妙。” 評葉昕篆書 : “ 已能嫻熟 , 猶少曲折停頓之妙。” 論“ 學隸法” 曰 : “ 鋪毫轉筆 , 則神智自生。” 評葉元臨《禮器碑》 : “ 須求圓活 , 乃可尋其神理。”篆有方筆、有停頓 , 便可避免流滑而添沉實之意; 隸有圓筆、有圓轉 , 更能增活暢之神而不致板結。鄧石如的書法恰能篆、隸互參 , 方圓並舉 , 受到人們稱道 : “ 以二李為宗 , 而縱橫捭闔, 則得之史籍 , 稍兼隸意 , 殺鋒以取勁折 , 字型微方 , 與秦當額文為近。其分書遒麗淳質 , 變化不可方物 , 蓋約《嶧山》、《國山》法而為之者也”( 金天羽《天放樓續文言·鄧石如傳》 ) 。其篆有方折 , 婀娜而堅實 , 隸有《嶧山》、《國山》篆法 , 遒整而圓健。

    ——楷多方折 , 草多圓轉。但為了增加豐富的美的內涵 , 避免表現力的單弱 , 恰恰要在楷書中強調圓筆 , 在行草中注重方筆。

    姜夔說 : “ 方圓者 , 真草之體用。真貴方 , 草貴圓。方者參之以圓 , 圓者參之以方 , 斯為妙矣。”“ 轉折者 , 方圓之法 , 真多用折 , 草多用轉 , 折欲少駐 , 駐則有力 , 轉不欲滯 , 滯則不遒。然而真以轉而後遒 , 草以折而後勁 , 不可不知也”( 《續書譜》 ) 。康有為講 : “ 方筆便於作正書 , 圓筆便於作行草。然此言其大較。正書無圓筆 , 則無蕩逸之致 , 行草無方筆 , 則無雄強之神”( 《廣藝舟雙楫》 ) 。

    ——王鐸以奔放的大草著稱。許多人往往只看重其連綿之處 , 須知其連而不滑的奧秘正在於圓轉中有方折。張之屏論王鐸草書說 : “ 嘗見王孟津一大條幅 , 氣勢如龍蛇盤拿 , 而玩其使轉處 , 則骨裡皆方” ( 《書法真詮》 ) 。

    ——人們在評價草書時 , 特別注意是否有“ 頓折 的“ 謹嚴之意” 。王澍評懷素草書曰 : “ 懷素草書以小字《千文》為最 , 以其用力謹嚴 , 猶不失晉人尺度。次則《藏真》、《律公》三帖 , 飛動瘦勁 , 天真爛然 , 雖少縱於《千文》 , 然謹嚴之意故在 , 態正不乏。至於《自敘》則縱矣 , 遊絲連綿 , 亦少頓折 , 遂出《藏真》、《律公》之下……” ( 《竹雲題跋》 ) 。

    ——《自敘帖》往往被看作是懷素的代表作 , 但按方圓兼備的審美標準 , 此帖確有圓轉有餘而“ 少頓折” 的不足。

  • 3 # 睿強齊哥

    不見得,書法的方筆和圓筆是可以一起使用的,有代表的就是題主發的張裕釗,張是晚清官員,融北碑南貼於一爐,創造了影響晚清書壇百年之久的“張體”。其一個轉折就方筆和圓筆並用,外方內圓。如圖。

    圓筆指運筆圓轉,行筆圓潤,轉折處也都圓滑,多使用篆籀和絞轉筆法,如篆書隸書多圓筆。 方筆相對圓筆,多直接筆尖入紙,然後調鋒,在轉折處多調峰另起方向書寫。如一個人掌握了方筆用筆又掌握了篆籀絞轉是可以融合起來的。

    再看這幅字,是不是方圓並用?而的上半部分轉折方,一橫中又有圓,筆鋒有輕微絞轉,下半部分也是方圓並用呢?

  • 4 # 楚秋堂

    書法的筆法之中,有方筆和圓筆之分,這是大部分人熟知的常識。要回答清楚樓主的問題,那先得了解何為方筆,何為圓筆。

    筆法中的方筆和圓筆,都與不同時代的字型有關。這裡要贅述點書法史的知識。

    最早的文字,見之於青銅器之上,字型為籀書,如有名的《散氏盤》。見下圖一所示,散氏盤的字是西周時的篆籀,字的筆法以圓筆為主,不過可以注意圖一里的田字,可以看到字裡面的空白處形成的角是尖角,而外部是圓轉的線條,這便是方圓結合的典範。

    由散氏盤可以看出,先祖寫篆籀時就已經不自主地用上方圓結合的藝術手法了。

    到了漢代,隨著隸書的成熟,我們可以看到用方筆或是圓筆,都可以寫出不同風格的隸書。如,圓筆為主的曹全碑,方筆為主的張遷碑,方圓結合的肥致碑。

    看上面的肥致碑,就是典型的方圓結合筆法上的典範,這可比後來的楷書行書中的方圓筆法要早很多年。漢代以後,書法大家們都學會了在作品中靈活運用方圓兩種筆法。可見書法本身就是需要在書寫中貫徹“方圓結合”思想的一種東西。

    樓主發的書法作品中,其實用了魏碑(北碑)裡的筆法,但用到楷書的結體方式,這可以說是一種創新。

    回到問題本身,顯然書法中的方筆圓筆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使用的。實際書寫時,為了表現字型的力度與硬度,可以讓方筆多一些(起行收筆和轉折使轉),如趙孟頫的《三門記》。

    為了表現楷書的秀美,趙孟頫也可以多用圓筆來表現作品,如《杭州福神觀記》

    而晚年趙孟頫所寫的行書,早就是方圓結合,因字賦形隨意書寫了。如下面的這個帖《送瑛公主持隆教寺疏卷》

    (注:左邊原帖,右邊筆者拙筆所臨)

    上面以趙孟頫的書帖為例,談了點對方圓之筆的感受,不當之處,請方家賜教吧!

  • 5 # 一連二

    方圓結合是所有成功出法作品的要素,應該也是所有書家的共識。方筆力量外露,以峻其氣;圓筆力量內斂,以蘊其神。僅以顏楷的轉折為例,有時是直接圓轉下行,轉角成圓弧形,有時提頓折筆下行,轉角呈方角形。無論怎麼轉它就是顏字,一點沒有違和感。

    用方用圓的多與少體現一個書家的審美追求,也依書體不同而有殊。

  • 6 # 翰墨書道

    不是的,還是第一次知道有這樣的說法,除了篆書之外的書體都是方圓兼具的,亦或者以方筆為主如柳公權,亦或者以圓筆為主如顏真卿,更多的是方圓兼具的如歐陽詢。僅就毛筆筆頭非形狀看,也是非常適合方圓兼具非書寫的。

    如果一味方筆,一味強調圓筆,都會造成點畫線條的單調乏味。即是向象魏碑書法同樣也需要圓筆造型的調和。方圓兼具也才能符合中國古代的審美情趣或思想,所以才有至剛易折,上善若水的概念,方就是代表著剛的一面,水之柔則具有圓潤柔和之意,方圓兼具,方得至道。這即是自然之道也是為人之道。書法從某種意義說,其點畫線條形態形質、空間往往在以書法藝術的語音反映著人們的情感與思想。所以,在中國的書法中點畫線條的造型往往是方圓兼具的,正所謂思想決定行為。

    至於說學會方筆就寫不好圓筆之類言詞是沒有道理的,由於毛筆工具的特性,同樣是方圓兼具的,無需刻意為之,自然書寫時,完全可以寫出方圓兼具的點畫線條。我們知道書法中方筆圓筆的技法概括起來說就是折以見方,轉以成圓,就是說方筆是透過折筆寫出,圓筆是透過轉筆寫出。只要技法嫻熟到位,或方或圓,是可以根據需要,完全由自己駕馭的。實際上,我們所臨摹學習的各體書法基本上都是方圓兼具的,都是具有兩種點畫線條的造型的。除非自己刻意追求或方或圓,題主說的問題幾乎不存在。

  • 7 # 如石書藝

    毛筆的書寫過程始終是在運動中的,故方筆和圓筆之說不妥,古人有用筆方圓之說,一般而言,中鋒取圓勢,側鋒取方勢,是指筆鋒在執行過程中的運動軌跡和點畫形態。因此,從書寫角度來說,毛筆的方圓使轉是受人掌控的,完全可以並用。但是作為書法作品而言,講究氣息和格調,對點畫的形態有講究,要服從字型結構和章法佈局的審美要求。

  • 8 # 千年蘭亭

    書法的用筆,無外乎方圓。書法講究方圓並用。

    “圓”即起筆、收筆處不露鋒鎩,藏頭護尾,滅跡隱端,以轉為主,以表現婉轉圓潤,含蓄蘊藉,渾厚豐腴,靈和融暢。

    “方”即起止、轉折、鉤挑、波捺處有稜角,以折為主,以表現峻利沉著,雄強端嚴,清勁峭拔,骨力凝重。

    圓筆出自篆法中鋒,方筆出自隸法側鋒。圓筆便於作草,方筆便於作楷,而行書則方圓並用。

    以方筆為主者,兼用轉法,正書無圓筆則無蕩逸之勢。以圓筆為主者,兼用折法,草書無方筆叫無雄強之神。

    所以說,方筆和圓筆是書法的兩種筆法,缺一不可,都必須掌握。

  • 9 # 狂喜淡墨a

    方筆圓筆,在書法作品中時常用到,方折則有勁力,圓轉則有流暢,無論是圓筆還是方筆,因書體不同,因書者個性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行筆特徵,行書體上來看,柳公權的骨勁,屬於方筆多於圓筆,而形成剛強健美之貌致,趙孟頫的行楷書行書體皆有圓筆大於方筆,形成了妍美溫潤之筆風。顏真卿的楷書具方圓皆得,渾厚遒勁之大象。

    懷素自敘帖的園轉多於轉折之方筆。張旭狂草肥厚,方筆略少於圓筆。其兩種狂草各有特點。

    筆方尚圓,過圓則弱而無骨,體裁尚方,過方則剛而無韻,筆圓而用方,謂之遒;體方而用圓;謂之逸,逸近於媚,遒近於疏,媚則俗,疏則野。

    其實對於書寫時不必強求方圓之筆,順其自然,則瞭解方圓的各體現的優點,知其掌握其剛柔相濟,遒美與妍美是王羲之行書中的特點,故王羲之字中和書姿態,園轉與方折善用之,實際是一種運筆中不自覺而湧現此景,最為關鍵的是運用筆法,只要講究提按,執行頓挫,快或慢,以及揮灑的激情,都有方圓不同的出現。

    兩者雖有涇渭分明,而是可以轉化,單一的實用某一種筆意,都有對作品的形貌有著固態,一陣風的感覺,對瘦金體,方筆中也有園柔之韻。因此書寫不必要窠臼,只要筆鋒有左有右,有陰陽,有進退,不是單一的提起按下,或許縱橫凸現變化筆鋒,絕有方圓筆畫盡態。

    推崇自然而然,強調圓筆方筆實際就是用筆的千變萬化。方有姿態健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選擇補水產品來護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