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玉見沈華
-
2 # 文史專家王鐸
不要輕信這些保真鑑定。什麼明末清初,什麼宋代的,什麼東漢的,都是隨便一說。那個搞鑑定的人是幹什麼的?他是學百科全書的,還是學萬事通的?怎麼他什麼都明白?外國沒有這類人。還什麼朝有什麼朝的風格,可能嗎?別信!
-
3 # 玉佛緣345
你發的這個青釉罐,上拍鑑定為明未的,我感覺是正確的,無論從體器形,胎體,胎和釉面結合處上看都應該是對的。至於你看是上週的那是你的看法。
看瓷器要有爭議,必須上手看或借住放大鏡看,一目瞭然!
-
4 # 人求我
根據你的三張照片來看,沒錯,給你鑑定為明未青釉罐比較符合,我看了胎為香灰胎,釉面還可以,比較潤,上口沿胎與釉交接處,罐下釉與胎的交接處都有火石紅,該器物因是黃河流域,明早期某個民窯器件,缺個蓋,可玩,謹供參攷。
-
5 # 使用者56621990974
是傳世的,還是出土的?“沒有一點歷史的滄桑感,好幾百年了,一個民窯產品,能保護的這樣好,像剛出窯的一樣,反正我不看好這件瓷器。
既然敢在平臺上釋出這樣的圖片,我相信他會有一定的理由和道理,拋去人為的一些因素之外,我們要知道同樣的一件物品在不同的燈光,拍照,手感和現場人物下可能都會有不同的結論。作為古玩行裡的一個規矩,有的時候是看破不說破,還有一種想法就是說“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古玩的認知和標準都不是一樣的,對於別人鑑寶平臺上的東西,我們不做過多的評論,因為畢竟每個人的認知和鑑定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去決定別人的鑑定理論和意見,我只能看好我自己的錢包,對於我看不準的,或者我認為有疑問的東西,再便宜也不要碰,這就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