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漩渦鳴人yy

    這一段戲呢,是《三國演義》裡面加的!當然演義裡面寫的曹操刺殺董卓這種事情呢,確實也發生過,只不過這個角色的不一樣,曹操一開始想刺殺的不是董卓,而是大太監張讓,也就是在漢靈帝期間,當時曹操作為熱血青年想去刺殺大太監將讓,結果沒刺殺成功被人給嚇跑了!

    《三國演義》裡面為了突出曹老闆的個人武略,也為了能夠使得本書的寫作的時間能夠正好對的上號,所以呢?就把曹操刺殺大人物這個事情的放到了董卓入金以後,而且把物件的就放在了董卓的身上。小說嘛,突出的就是那種緊張刺激!

    因此為了介紹這個前因後果便便出了一段戲嘛,也就是王司徒贈送七星寶刀。給曹操的這一段戲嗎?這一段戲可以說是前期的一個小高潮,曹老闆刺殺董卓這段戲碼確實突出了曹老闆的個人的英雄魅力!以及敢作敢當的性格。

    所以在這段期間曹操必須是絕對的主角主角嗎?必須得有自己相應的對待,如果沒有自己應該有的待遇的話,那憑什麼叫主角?如果說我這麼寫,比如說王允宴請百官。把那些和董卓關係比較近乎的官員全部都剔除,不讓他們過來參與自己的宴會!結果這個時候曹操跑過來蹭吃蹭喝,而且破口大罵宴會上的百官說他們膽小如鼠那這樣的曹操,即便後來王允借他七星刀去刺殺董卓,但這個個人的形象就很多方面就不用那麼出彩了!

    但是想想王允他有可能去請李儒嗎?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跟董卓關係比較近的文官,他會去宴請嗎?肯定不會。這個宴會上面都是痛罵董卓是國賊的人,這個話要被董卓聽到,董卓二話不說全部拖出去給我咔嚓了!所以王允沒有請的人絕對不止曹操一個,而曹操的作為主角也擁有了相應的特權,所以作者最後把那些其他的人自動給他忽略了。然後就把曹操變成那個唯一的那個救世主!

    當然這也否定了某些人,所謂的王雲之所以不去請曹操,是因為看出曹操的心思,想要讓曹操義憤填膺地去刺殺董卓,根本就沒這回事情!先不提這個手段有多麼扯淡,朝廷裡那麼多人啊,你就看中曹操!再者,王允又不是傻子,為什麼會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而且不去請曹操?然後才讓曹操去刺殺董卓呢,我們都說是雙保險,可這王允呢把這兩道保險全給拆了,使用計謀的時候哪有這麼使用的,你這不是吃飽了撐著吧?萬一這中間混進來一個奸細,把你們所受的事情都告訴董卓,你們不全完蛋了嗎?

  • 2 # 野人三國

    簡言之,演義中曹操受董卓器重官拜驍騎都尉,而王允宴請的都是大部分先朝老臣,目的就是集齊勢力反董,所以做事肯定要儘量密不透風。

    否則按照演義中董卓的人設,分分鐘殺人。

    而曹操既然可以有能力單獨近身董卓,證明確實受到董卓的信任,也不得不被王允懷疑沒有宴請。

    除此之外,曹操出身問題,父親是宦官曹嵩。

    再一個是曹操之前歸屬權臣大將軍河進,何進被誅殺之後門下肯定都會自然貶值。

    所以即使宴請,不一定想得到曹操。

    再加上他的政治立場不明,王允不能確定他是不是反董,萬一洩密直接會沒全家。

    所以沒請曹操。

  • 3 # 婁南散客

    王允之所以不請曹操主要是因為對他的出身和當時的身份不重視,加上當時曹操表面上投靠董卓,他並不信任曹操。

    曹操雖然是官二代出身,但他的祖父曹騰是宦官,也就是太監。雖然地位很高,但被文官們所輕視。曹操因為這一身份,在袁紹等人面前一直低人一頭。

    而王允作為文官中的大佬,對曹操這個宦官之後更是不會放在心上。

    而且,王允宴請之人很多都是和他關係密切,在他看來都是可靠之人。王允宴請眾臣目的在於誅殺董卓,所以所請之人必須對皇帝絕對忠誠,所以王允在宴請之時,請的都是先皇舊臣,可靠性比較高,還有另外一部分是對自己絕對服從的人。曹操,只是一個新進小官,雖能上朝聽政,但王允在此時並不信任曹操,並且論實力曹操並不強,因此並不認為曹操能對他有所幫助。

    還有最重要的的一點,王允認為曹操依附董卓。

    曹操當時迫於無奈,投靠董卓,雖然是為了以待時機剷除董卓,但外人並不知道。在王允和其他人看來,曹操如同董卓一樣都是亂臣賊子,他們狼狽為奸,擾亂朝綱。卻不知曹操是在忍辱負重,謀劃著怎麼為國除賊。

    總的來說,曹操當時雖然因為出身和身份被人輕視,但他還是懷揣著一個救國救民的雄心,還不是後來的魏武大帝,只想為大漢竭智盡忠。

  • 4 # 三都縣法院都江法庭

    曹孟德當時官職低微是一個原因,漢庭剛剛爆發的因為宦官導致董卓禍亂,曹操又是宦官的之後,加上當時孟德表面依附董卓等等這些原因,王允是何許人,三公九卿,一手美人計讓董卓死得稀裡糊塗的心機深沉之輩,怎麼可能請曹操。

  • 5 # 東方大狂俠

    首先,王允看不起曹操的出身!當時王允地位極高,怎麼可能瞧得起曹操?

    其次,知道他投身董卓,怎麼敢請他來商議除掉董卓的機密大事?

    再則,王允也不知道曹操也有除掉董卓之意,哪裡敢亂請沒有交情的曹操?何況,曹操年輕高調,和王允那些老官僚有代溝。王允不信任年輕的曹操!

    綜上所見,王允都不可能請曹操去商議除掉董卓的大事!

  • 6 # 文藝青年Right

    公元189年,董卓廢掉了少帝,立漢獻帝劉協為帝。而當時內憂外患,當時在這種危難之際,王允擔任司徒職務,同時兼任尚書令。而當時社會動盪,危機四伏,王允借宴會之名邀請百官,拉攏人心,集結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產除董卓。而當時,曹操正虎落平陽,依附在董卓手下,老謀深算,權利較小,王允不敢擅自邀請,害怕曹操會洩露秘密。

  • 7 # 以史勵人

    歷史悄悄話看來這是王允的欲擒故縱之計。當時曹操還是個熱血青年,又有除掉董卓的個人計劃,那經得起王允這麼刺激,所以心甘情願的上了王允的鉤兒。

    為何有如此論斷,我們進行一一分析。

    王允深知曹操痛惡董卓

    王允宴請百官,意在謀劃除掉董卓。讓王允下如此決心不僅是董卓狼子野心,視皇權為無物,還有袁紹寫給他的一封信,主要內容如下:

    “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別看袁紹這麼忠義愛國,其實引董卓進京這個餿主意是他出的,當時大將軍何進與親信商議如何除掉“十常侍”,袁紹獻計:

    “可召四方英雄之士,勒兵來京,盡誅閹豎。此時事急,不容太后不從。”

    同樣作為何進心腹的曹操卻是不同意這個做法:

    “宦官之禍,古今皆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若欲治罪,當除元惡,但付一獄吏足矣,何必紛紛召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宣露。吾料其必敗也。”

    何進依袁紹之計行事才有了董卓亂政的局面。

    且不說何進與眾人商議時王允在不在場,袁紹作為當事人是肯定知道曹操現在與董卓走的親近是表面現象,因為他與曹操是光著屁股長大的,當時都是憤青,說不定還有著書信往來。所以說袁紹寫給王允的信中必然也提及了曹操,書中為了表現效果,沒有交待。況且王允當時作為最大的文官不論從哪個渠道,肯定是知道曹操並不是表面上那樣依附董卓的。

    王允設計試曹操

    一天下了早朝之後,王允交待朝堂門口值班的小吏對朝堂上的百官說:“今天王司徒過生日,晚上請您去他家喝酒。”單單沒有跟曹操說。請問這是秘密聚會的做法嗎?這樣跟每一個人交頭接耳能夠不讓別人懷疑?

    這只是為了引起曹操的好奇心,當然也是王允再次確認曹操的立場,因為他請的都是之前的漢朝舊臣,董卓這邊的一個沒請。如果曹操真的依附了董卓他肯定也不會去的,如果曹操依然心屬漢室,晚上肯定回來討個說法。

    果不其然,晚上曹操不請自來,王允於是開始了激將之計,對著宴會眾人就開始哭訴:

    “今日並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託言耳。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皇誅秦滅楚,奄有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於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手下文臣百官一看。領導都哭了,我們必須也得哭啊,所以一百多個人都開始哭,反正大家都不知道除了哭還有什麼辦法。曹操這個熱血青年也被這群酸儒弄得十分膩歪,看著他們哭來哭去的,沒忍住就笑了起來。其他人一看曹操這貨在嘲笑我們呢,可是王允知道曹操這是有辦法,所以就以把曹操拉走為名,派家僕把曹操帶到了書房。

    曹操果然很給力

    王允宴席之間來到書房私會曹操,問曹操我們都哭,你笑啥啊。曹操就說你們哭個毛線啊,這麼多人一條計策都想不出來。實話告訴你,我現在跟董卓走的親近是表面現象,為的就是找個機會殺了他。

    王允一聽,果然正中下懷。其實王允自己心裡分析了很多次了,這種局面自己這群文官都在人家董卓的控制之下,能保住腦袋就不錯了,還有毛線的辦法啊,京城外面的暫時也沒有能夠幹倒董卓的,當時的西涼軍隊可不是鬧著玩的。

    思來想去也就是下毒、暗殺、離間之類的上不了檯面的方式能夠除掉董卓了,這類計謀都需要能夠親近董卓、不依附董卓、足夠機敏的人才能夠實施。那讓誰呢,選來選去也只有曹操合適了。一試之下,曹操早有此意,真是妙及、妙及。

    歷史悄悄話帶您從另一個角度看歷史,一家之言僅為參考,如有高見請不吝賜教。

  • 8 # 她說歷史上

    首先,十常侍亂政,大將軍何進把董卓叫過來解決,後來問題是解決了,董卓卻開始把持朝政了。

    大家是非常恨董卓但又很怕他,這是前因。

    於是就有了王允借生日之名辦了此次的宴請,所以這絕不是一場普通的宴會,而是為了將大家聚在一塊商討對付董卓的辦法。

    有一天,王允叫人去私聊官員,說今晚我過生日,你們都來!

    差不多把人都叫了,就是沒叫曹操。

    不叫曹操的原因如下:

    1. 曹操的不起眼

    王氏家族是名門望族,王允是東漢末年司徒,副國級幹部,官職很高。

    而曹操出身就不是很好,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靠著宦官起家的家庭,在朝堂上一般不被待見,所以曹操經常受到腐儒舊臣的怠慢和輕視。

    再加上此時的曹操也只是驍騎校尉,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不大。

    而此時,曹操和董卓走的近,曹操深得董卓信任,以至於大家都以為兩人是一夥的。

    ---------------------------------

    此時的他,是義士,是忠臣...

    他現在只想著治國!在他心中只分對錯,對於利益方面的考慮沒有那麼深。

    於是他就不請自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負債30萬大家你們怎麼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