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結束,趙軍主將趙括被殺,四十萬趙軍向秦軍主將白起投降。白起接受了趙軍的投降,不過卻在趙軍投降後下達了一個慘無人道的命令,將四十萬趙軍全部坑殺。為何白起要做出如此殘忍的決定,將這四十萬已經解除武裝的趙軍全部殺死?其實,不是白起滅絕人性蓄意想殺這些人,而是現實環境決定了他必須殺死這四十萬人。

    首先,就算不殺死這四十萬趙軍,白起也斷然不會將他們放回趙國,因為這無異於放虎歸山。四十萬的軍隊,也許比不上後世那動輒上百萬的大軍,但是放在戰國時代,四十萬幾乎已經是一個諸侯國全部的兵力。如果,將這四十萬趙軍放回趙國,他們在兩到三年後又會重新成為趙國計程車兵與秦國為敵。因此,為了削弱趙國的實力,這四十萬人是絕對不可能被放回趙國。之後的歷史也證明了這這四十萬人的重要性,趙國在失去這四十萬軍隊後便一蹶不振,再也無力同秦國抗衡。要不是因為長平之戰後,趙國上下男女老少的同仇敵愾,加之魏國的友情救助,趙國早就在一年後(前259年—前257年)的邯鄲保衛戰中亡國了。

    既然不能把這四十萬趙軍放回趙國,那把他們統統押回秦國當苦力總行了吧。答案也是不行,因為一旦選擇將這四十萬人押解回秦國,就會破壞秦國的既定戰略。長平之戰中秦趙兩國都亮出了自己的家底,這四十萬趙軍,幾乎就是趙國全部的家當了。如今這四十萬趙軍已全部投降,趙國國內不僅士氣低落而且軍隊空虛,秦軍只要乘勝追擊,便可一舉攻克趙都邯鄲,滅亡趙國。如果要將這些趙軍全部押解回國,為保證押解途中他們不會譁變反抗,至少需要二十萬的秦軍陪同看管。此時,前線的秦軍也不過四十餘萬,抽出二十萬押解趙軍等於拿掉了秦軍一半的軍隊,少了這麼多軍隊,白起自然也就無法實現其乘勝攻拔趙都邯鄲的戰略意圖。

    同時,長平之戰總共打了三年,與其說是前線戰士的廝殺,不如說是秦、趙兩國國力的大比拼。戰爭打到最後,不僅是趙軍沒了糧食,要吃戰馬、吃死人,連秦軍自己都沒什麼餘糧了。秦軍自己都吃不飽,現在又多出了這四十萬張嘴,秦軍拿什麼來養活他們。再者,趙軍雖然投降成了降卒,可是無數秦軍的親人、朋友都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被趙軍殺死,他們怎麼能不痛恨趙軍。況且戰爭中,士兵出於報復心態,虐待戰俘乃至殺死戰俘的事例更比比皆是。是故,作為統帥的白起如果真的善待這四十萬趙軍,恐怕也不好像向殺紅眼的秦軍兄弟們交代吧。

    因此,不是白起嗜血好殺,而是白起在衡量了戰略部署、糧食狀況乃至秦軍士卒心態後,不得不對這四十萬降卒痛下殺手。

    參考資料:

    劉向:《戰國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2 # 石頭剪刀布078

    長平之戰,是周赧王五十三年到五十五年,戰國中期兩個最強實力的國家秦國與趙國在趙國的長平一帶發生的一次舉世矚目的大戰,最後以秦國戰勝趙國,並且坑殺了趙國的二十多萬降兵而結束。此戰過後趙國一蹶不振,綜合國力大降實力大不如前,已經不能與秦國抗衡。本來此戰過後,秦將白起想一鼓作氣,攻佔邯鄲,一舉滅掉趙國,但是秦王聽信了範睢的話,沒有同意。在這之後又不顧白起的建議,在時機不對的情況下又發兵攻趙,最終戰敗,推遲了秦統一六國的步伐。

    本來是秦國攻打南韓,上黨郡守馮亭將上黨獻給趙國,從而禍水東引,讓秦國將矛頭對準了趙國,戰爭初期趙國認命廉頗為將。廉頗依靠有利地形固守不出。後來秦國使用反間計,讓趙王用趙括替換廉頗。而趙括主動向秦軍發起進攻,但是敗給了白起。最終趙軍戰死20多萬,餘下投降了20多萬,也被白起坑殺,最後只剩200多名年紀尚小計程車兵回趙。

    看起來白起坑殺20多萬降兵有點太過冷血和殘忍,但是從戰爭的角度出發白起這是深謀遠慮的做法。一,經此一戰秦國雖然戰勝,但是戰爭時間太長,消耗太大,已經沒有那麼多的糧食來餵養這些降兵。二,如果將這些人放回去的話,那麼很快就會成秦國大敵,雖然是降兵但是戰力猶存。三,即使將這些人都貶為奴僕,也不能保證能夠真正讓這些人屈服,當時的趙國民風彪悍,是不會輕易屈服於人的。四,如果將這些人都編入軍隊中無疑就是一顆定時炸彈,一旦爆發反叛,是秦國所不能接受和承受的。綜上所述,唯有將這些人殺掉,才是一勞永逸的辦法。一開始白起假意接受這些人的投降,並且好言安慰,使這些人放鬆了警惕,將這些人帶到了山谷之內進行了屠殺,血流成河。關於坑殺的人數,歷史上爭議很大。不管怎麼樣這麼些人被活生生屠殺,也是一場人間慘劇。

  • 3 # 歷史雜貨鋪

    在坑殺四十萬趙軍之前,各國之間作戰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殺降卒。因為有這個規矩,各國之間作戰,在明知打不過的時候,直接投降就行,投降之後這些士兵可以回去,雖說城池被敵國搶了去,可是卻儲存了有生力量。

    這會造成什麼局面呢?仗打個不停,這些降兵回國之後,繼續穿起盔甲,拿起武器,又是一條好漢,過幾天又出現在了戰場之上,那這個仗打到什麼時候才算完?當時的人太講規矩了,打仗都要講究這麼多,可是呢要想真的滅掉一個國家,一定要將其有生力量完全消滅,當時沒人敢第一個去殺俘虜,罵名太大。

    白起自然知道殺俘虜的好處,也有一種說法是範睢向秦昭襄王給出攻地攻人的建議,如果將這些俘虜全部放回去的話,那麼就給了敵國休養生息的機會,而白起是想將這些人放回去的,秦昭襄王才用了範睢的建議,命令白起坑殺俘虜。

    想要乘勢滅趙,並且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唯一的好辦法就是坑殺俘虜,直接將趙打的沒有辦法繼續作戰,歷史中長平之戰,雙方可謂是傾全國之力去打這場仗,趙國在當時是唯一可以與秦抗衡的一個大國,這次戰鬥秦國取得了勝利,如果不將這些人消滅乾淨,時機轉瞬即逝,這些降兵回去之後,秦國想滅趙國就不那麼容易了,魏楚援軍到了戰爭勝負就難說了,如果僅從兵力來看的話,秦國絕對打不過這三國聯軍。

    還有一個問題,長平之戰打了三年之久,雙方國力銳減,糧食已經不夠用了,沒有多餘的糧食給這些降兵吃,如果放回去,他們又可以繼續作戰,給秦國帶來很大的麻煩,殺了才是唯一的好辦法。當然殺降卒也是有負面效應的,那就是剩下的國家看到這種情況,在下次戰爭中肯定會拼死抵抗,因為他們知道降也是死不如拼死一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稻稈粉碎後如何儲存不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