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仙在農村
-
2 # 晉A閒雲野鶴
人的自然歸宿是迴歸塵土。這是大自然迴圈往復的"規律"!從生到死是人生過程生命存在與消亡的起始點。文化教育與人的陳腐觀念博弈中現今絕大多數老年朋友似乎全明白了這個科學概念。
我們人類的發展有別於其它生命是"發達的大腦進化與直立行走騰出的前臂與一雙靈巧的雙手。所以說:勞動創造了人!農業革命讓人類食品有了保障。從農耕相殖業到畜牧馴化人類一下步入了食物鏈的頂端。我們人類可以說是社會群體物種中最幸運的驕子!
人的一生,首先需要呵護與養育!懂事後開始接受教育啟蒙,人最重要的是"德行"!貫穿人的一生貪婪是本性使然。這就需要自律。靠什麼來保證群體性社會的穩定呢?於是誕生了"。教育"。孔子的學說對中國社會秩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正是漢代董仲舒倡導獨尊儒術後儒家學說為歷代統治集團鞏固政權維持社會穩定起到"德"治的關健作用!
今天的社會早已進入"智慧"科技革命時代。我們單純依靠"德治"早已無法治理國家與規範個人乃至集團利益行為。所以先進的“法治"理念必須與時俱進。附合時代的發展程序。
我們今天的老人們大多生活質量有了巨大改變。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與進步。和平環境安逸的溫飽生活讓我們的平均生命得以長壽,耄耋之年的老人與百歲人瑞越來越多。生前的幸福可以讓老年朋友滿足人生。身後順其自然迴歸大地也是一種幸福。古今將相今何在?更何況我們芸芸眾生呢!看開人生,一切可以淡化。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有什麼牽掛放不下呢?遺囑留什麼?骨灰一撒,萬事皆休。兒孫自立。還有什麼呢?願老年朋友`活到老,學到老:。終生學習,樂在其中。
-
3 # 秋高氣爽菊花豔1
首先感謝朋友的邀請,人這一輩子,無非就是個過程,我們在親人的歡笑聲中誕生,又在親人的悲傷之中離去。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生與死。榮華花間露,富貴草上霜。金錢美女,只不過是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如行雲般自在,像流水般灑脫,才是人生應有的態度。有生必有死,面對死亡沒有什麼可怕的,人世間,榮華富貴,不免楠柯一夢。家庭內,孝子賢孫,難養前輩千歲。我們每一個人,面對死亡,面對身後之事,要想得開,看得透。繁華三千,看淡即是雲煙。煩惱無數,想開就是晴天。身後之事,趁著你明白之時,你想怎麼交待就怎麼說。至於你死後怎麼辦?哪不是你的事。別煩煩和傷心。學會袖身而退,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老的太快,卻明白太遲。
-
4 # 九吾
年代不一樣了,老年人群的思想和觀念也有了很大變化,妥善安排養老、財產和身後事,他們認為是一件對自己和家人理智負責任的行為,並非是件不吉利的事。況且,立遺囑近年來在有經濟實力的中青年中也有很多。老年人若有和子女談後事的意願,子女就應予以尊重,在保證老人家安全舒適的養老和生活外,妥善處理好財產問題,不留遺憾。當然子女也應該明白,無論有多少財產都是父母或祖輩辛苦奮鬥留下的,他們有絕對的擁有權和分配權。自然,除非獨子女,否則沒有絕對公平,有些老年人確實有些另外心願,那也是一件令人無奈的事。所以若心裡不平,就想想老人們留下的所有東西,其實都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應該知恩感恩,若自己無福消受,那就是災難。說這些話,是因為N年來看到聽到身邊有很多為財產而爭、為父母偏心而爭.而親情不在的事.....在利益和親情面前,有時真的令人遺憾和痛心。
-
5 # 淨心顯性
我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我告訴我的孩子們;生命是輪迴無限的。眾生的肉身生死只是一個表相,人的肉身也必須遵循,成、住、壞、空的即自然又必須的客觀規律。不太好說我的肉身是那一時刻“四大分離”。我的肉身“四大分離”以後,我的臭皮囊就是一坨讓人恐懼的垃圾。那個時候請你們給火葬場打個電話,付足一切垃圾處理費用,隨便拉去燒了,骨灰不用收拾麻煩人家隨便當垃圾處理就很好。你們一定要聽我的話,照我說的去做,依順為孝。助緣我隨緣隨願乾乾淨淨的往生去我該去的地方。我說服了我的孩子們,將來他們會按照我的意願辦事。(一個學佛居士給自己孩子的遺囑)
-
6 # 魚翔淺底152417403
輕鬆的開玩笑一樣簡單就好。越心事重重、鄭重其事反而讓別人亂猜,加重負擔,沒有半點用。現今捐遺體、海葬都是挺好的選擇。
-
7 # 王曲浩然的vlog
這個問題不管怎樣聊都是難受的但也是不得不面對的,但決定這個話題能不能攤開聊,聊到什麼程度,老人的態度尤為重要。這一天爺爺奶奶也和我們聊起了身後事
回覆列表
死亡對於很多老人來說是個晦氣,不吉利的話題,唯恐避之不及,作為兒女,我們希望老人長壽,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也改變不了。因此當老人進入老年以後,他們的身後事,我們做兒女的理當考慮與關心。若生前隻字不提身後事,往往給老人和家人帶來很多痛苦,留下不少遺憾!如果兒女多一定要保證一碗水端平,不要寒了其他兒女的心……如果不能一碗水端平,還是不要說了,免得被活活氣死……家裡獨生子女的話無所謂了,交代他一定要好好對待剩餘的老人,如果不孝,變賣家產自己另尋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