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緯度
-
2 # 新晴辛靜
用德國曾經的元首總結印度人、印度兵……你打獵帶上狗當然好,但會帶上豬嗎?不僅能吃、還怕豬被野獸吃了得保護!
二戰期間,印度獨立分子投靠德國,組建印度軍團加入德國戰車……吃喝嫖賭是厲害,一上戰場就開溜、溜不走投降+背叛!
直接把印度軍團送到蘇聯前線……蘇聯人就呵呵了,拿來當靶子練手、投降的不要,趕回德軍陣地給德軍當靶子!
-
3 # Wan156005358
當時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的白人十分傲慢,根本看不起有色人種,他們認為打仗玩命是捍衛個人的榮譽和尊嚴,其次才是保衛國家利益,印度人等有色人種根本就不配有個人的榮譽和尊嚴,當然也不配去戰場拼命。即便是偏見最少的後起之秀美國,前線作戰的也是白人,國內大量黑人印第安人只能做後勤保障工作,少量除外。印度人有參加二戰的記錄,但是很少,遠比不上加拿大和澳洲等大英帝國的海外屬地的白人多。
-
4 # 歷史神秘人
印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完全不把印度人當人看,英國不僅掠奪印度的資源財富還把印度人當成炮灰送上戰場!
一戰時英國能取得勝利一個大的因素就是從印度劫掠過來的資源保證的戰爭的消耗,畢竟打仗沒有資源支援下去是打不下去的!當然英國也派印度人上前線當炮灰,英國在自己的殖民地組建了許多殖民地部隊,印度也不例外!英國由於戰爭慘烈,白人傷亡慘重,所以就想到用印度人當炮灰,印度幾億人口啊,這麼多不缺士兵缺口啊!英國在一戰總共派了一百多萬印度人上戰場,在歐洲,在非洲,在地中海和中東地區,都有印度人的身影,印度人參戰死了,英華人是不擔心的,反正印度人在英華人眼裡就是亡國奴是炮灰,淡忘印度人作出的貢獻和作用,高高在上英華人也要面子,要靠自己蔑視的人救命,實在丟臉的很啊!
按照印度的人口,是隨便能湊合500多萬軍隊是不成問題的,可英國只是派出一百多萬,為什麼不派更多印度人上戰場呢,多點炮灰至少幫消耗點子彈也是好事嘛,可英國就是不願派更多印度人上戰場這是有深度的考慮的!第一印度人的作戰能力很一般,雖說率領他們的都是地道的英華人軍官,可印度人實在太懶散了,怎麼教都成不了強軍,靠這些軍隊上戰場,一碰到強大的敵人,肯定全軍覆沒,這對英國士兵計程車氣產生巨大的影響,你英華人不行啊,有時候就是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就是這個道理!第二就是英國不想武裝太多的印度人,怕印度脫離英國的殖民獨立起來!畢竟戰爭總會結束,你武裝了太多印度人,這些軍人回到印度,被有心人慫恿,再次拿起槍,槍頭對準的就是英華人了,如果有幾百萬訓練過的印度軍人去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那英國還怎麼控制印度呢,印度就會獨立了,英國可不想自己教出的學生最後反了自己,這就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啊,所以英華人不想武裝太多的印度人,無非就是繼續壓榨印度罷了!
-
5 # 歷史堆中的胖子
怎麼可能不讓印度人上戰場啊?英華人就連打中國也是以印度兵為主力,現在打一戰怎麼會放過印度啊。
一戰中英國在印度徵召了超過一百萬計程車兵,廣泛用在歐洲等各大戰場。單是用於奧斯曼土耳其方向的印度士兵就有七十多萬,不少了。只不過這些徵召計程車兵以錫克族和穆斯林為主,畢竟這些人在印度還算能征善戰。至於印度徒就很少徵召,畢竟這些印度徒萬一學著甘地來個“不抵抗運動”,那英華人就該哭了。
可以想下,英國本土才多少人啊?他不徵召大量殖民地士兵怎麼可能打的下來世界大戰啊?
只不過印度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存在感不強。一方面是因為英華人對這些印度士兵不太放心,所以對印度士兵是分散使用,並沒有大規模集中在一起,那印度士兵的存在感自然就低了。另一方面,在歐洲戰場的主力還是白人士兵,而這些印度士兵的軍官也都是白人,那要進行大規模宣傳報道必然會以白人為主了,至於印度人,炮灰而已,給錢就行,要什麼宣傳啊。
-
6 # 萌萌的歷史君
事實上,印度士兵就像一戰華工一樣,屬於被西方世界淡忘的一個群體,雖然他們都為戰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是西方社會和輿論是不會主動去紀念和宣揚他們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超過一百萬印度士兵為英國而戰,其中74,000人喪生。印度軍隊遠離家園,為大英帝國而戰,並在法國,比利時,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加里波利,巴勒斯坦和西奈等地區戰鬥,但他們的故事和經歷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
英屬印度軍隊是一個多民族,多語言的力量,來自不同的宗教背景,包括旁遮普穆斯林,錫克教徒和印度教徒。許多新兵都是半文盲或非文盲,並沒有留下豐富的日記,詩歌和回憶錄。
雖然許多人的工資是每月11盧比的適度工資,但很大一部分士兵認為他們有責任為戰場上的部落,種姓或社群帶來榮譽。根據“武術種族”的理論,許多人是從印度北部和西北部的農民戰士階層招募來的,旁遮普這個今天遍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地區貢獻了一半以上。
1914年,當印度作為帝國的一部分加入戰爭時,共有150萬名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和斯里蘭卡的人被招募進入英屬印度軍隊。同年秋天,拉合爾和米拉特分割槽共有約24,000人抵達馬賽,幾乎立即被派去填補由於陷入困境的英國遠征軍造成的重大傷亡而形成的線路間隙。
大多數印度軍隊在美索不達米亞服役,包括7,000多名軍官,287,000名其他軍官和293,000名非戰鬥員“追隨者”,如搬運工和勞工隊。在1916年4月29日長期圍攻之後,這些人中約有10,000人被俘,並遭受了嚴重的暴行,許多人沒有活下來。
印度軍人傷亡率最高的是加里波利,在這裡,3000名戰鬥人員中有1,624人被殺。受傷的印度士兵在英格蘭南部海岸的醫院得到照顧,但醫院場地周圍都是鐵絲網,以防止其與當地居民混在一起。
到1918年11月,除了那些已經服役於1914年8月的戰鬥人員外,還有大約82.7萬印度人作為戰鬥人員入伍。總共有超過1,105,000名印度人員被派往海外; 138,000到法國,657,000到美索不達米亞,144,000到埃及和巴勒斯坦和更小的特遣隊到亞丁,東非,加利波利和薩洛尼卡。
-
7 # 張亮kkk
印度人在那種烈度戰爭中沒法堅持的,基本都是戰場輔助力量,英華人也怕他們防守一段防線很快就會被突破~看看二戰投入到對陣雙方的印度人吧~只能噹噹維持殖民地,在歐洲戰場就是後勤警戒任務
-
8 # 薩沙
大家如果去過新德里,就知道市中心有著名的印度門。
這個印度門紀念的重點,就是一戰戰死的印度軍人,高達74187人。
一戰英國的特點就是,殖民地軍隊大量投入戰場,包括澳洲、加拿大等國都是傾巢而出。
而人口高達數億的印度,也有數量龐大的殖民地軍隊。
這些軍隊的軍官一般都是英華人,但士兵都是印度人。
這些印度大部分不是印度教徒。因為印度教徒比較溫和,宗教讓它們不要殺生,甚至吃素。
所以,這些印度殖民地軍隊計程車兵,多少驍勇善戰的錫克族人或者穆斯林。
一戰爆發以後,印度軍團並不被重視。
然而,隨著戰爭異乎尋常的慘烈,英國本土白人軍隊遭受極大的損失。
由於兵力嚴重不足,英國被迫派遣印度軍團上陣。
直到戰爭結束,前後有高達100萬印度殖民地軍隊進入了戰場。
為了防止印度兵可能的造反,他們以師或者旅為單位使用,分別派遣到歐洲大陸、地中海、伊拉克、北非甚至東非戰場。
雖然英華人對印度兵的戰鬥力不信任,但印度軍團也是廣泛作戰的。僅僅杜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印度軍隊,就有五六十萬人。
到了戰爭結束,印度士兵戰士7萬多人,負傷十多萬,傷亡總數高達20多萬人。
印度士兵的角色,是最典型的炮灰。
雖然印度人為了英國死傷20多萬,但對方仍然對他們非常歧視,認為印度人是二三等公民。
一戰期間,英國為了籌集軍費,在印度加大搜刮力度,導致本來就貧窮的印度人民四處反抗。
1919年4月的加連瓦拉園慘案發生。當地印度民眾有1.5萬人遊行,反對英華人增加稅收,同時要求印度獨立。
准將雷金納德·戴爾突然下令對群眾開槍,造成上千印度群眾死傷。
如此屠殺駭人聽聞,然而英國認為戴爾為英雄,付給他可觀的酬金以示嘉獎。
印度人民譁然,反英浪潮再次開始。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爵士將其爵士頭銜歸還給英國,抗議“在印度作為英國臣民的無助處境”。他不想要“與恥辱不一致”的“榮譽勳章”。
至於派到前線的印度士兵,本華人認為他們是愚蠢的軍人,為了奴役他們的英華人送死。
印度士兵裡外不是人。
這恐怕是軍人最大的悲哀。
回覆列表
英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者,英國在一戰後仍牢牢地掌控著世界秩序。英國為什麼能夠獲得一戰的勝利?因為英國有著充足的資源可供消耗。英國的資源是哪裡來的?當然是從殖民地搜刮的。英國會忘記從印度搜刮資源嗎?當然不會。英國會忘記印度的人力資源嗎?當然更不會。實際上,印度人在歐洲戰場上的消耗是英國取得一戰勝利的重要原因。事實上,因為英國本土人力資源的缺乏,英國政府不僅在警察系統使用印度人,還組建了由印度人組成的軍隊。
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華人不會憐憫印度人;如果戰爭需要消耗印度人,那麼英國絕對不會心慈手軟。印度的資源是豐富的,印度的人口是更多的,印度的地理位置是極其重要的,所以印度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在印度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的英華人會不會憐憫印度人?不會。英華人關心的是能夠從印度掠奪多少財富。
一戰為什麼會發生?因為德國要奪取英國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的市場。如果英國在一戰爭戰敗,那麼印度就會成為德國的殖民地。為了打敗德國,英國會不惜一切代價。如果英國本土的軍隊不夠,那麼英國一定會組織印度人組成的軍隊加入一戰中。
在英華人眼中,印度人是一群亡國奴,印度人是維護英華人利益的一種工具。到了一戰時期,印度人就變成了獲得一戰勝利的工具。到二戰時,印度人仍然在為英華人戰鬥。
英華人是不願意大規模武裝印度人的,因為這可能危及到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英華人願不願意大規模武裝印度人?當然不願意。英華人敢不敢大規模武裝印度人?當然不敢。武裝起來印度人既能幫助英國打德國,也能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英國能夠失去印度嗎?當然不能。如果失去了印度,英國在全世界的殖民統治體系就會崩潰。
一戰的確是一場消耗戰,但如果軍隊損失太過於嚴重就會瓦解士氣。就算損失的是印度人組成的軍隊,也會瓦解軍隊士氣。由印度人組成的軍隊也是英國軍隊體系的組成部分,如果由印度人組成的軍隊損失慘重,那麼英國其他軍隊計程車氣也會受到致命打擊。如果一支軍隊失去了士氣,那麼這支軍隊就會徹底失去戰鬥力。英國政府能夠憑藉一支失去士氣和戰鬥力的軍隊獲得一戰的勝利嗎?當然不能。英國政府敢大量的消耗印度人組成的軍隊嗎?當然不敢。
綜上所述,一戰時英華人是讓印度人上戰場進行了消耗的,但戰爭絕不能僅僅憑藉消耗而取得勝利,戰爭還需要礦產等資源的消耗。戰爭消耗的是社會的整體資源。印度的人力資源的確是英國的優勢之一,但英國絕對不會過分的武裝印度軍隊。要知道,英國對印度實行的是殖民統治,殖民統治的基礎是武力。如果印度人組成的軍隊的力量增強,那麼就很有可能推翻英華人的殖民統治。所以,英國在一戰期間並沒有採用大規模的依靠消耗印度人的方式來獲取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