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印良知

    陽明心學作為一整套哲學體系,我們給歸於到儒家思想疇內,主要原因我覺得是由於其主要關注的還是入世的問題,即人生在世,做到心外無物,知行合一,透過世上煉達到致良知的境界,講的還是個人與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其實現方式(方法論)之間的關係。

    作為儒學的重要分支,陽明先生的最初衷在於對當時的官方思想-程朱理學的懷疑與迷惑。七天格竹失敗,大傷元氣,迷茫的守仁同志上了京城兵部當官,這其實也是他思想模糊狀態的外現,也是不自覺地一次探索。然而,明知會被迫害依然挺身而出隻身對抗劉瑾,下詔獄也就理所當然了。經歷種種磨難活下來的先生來到了龍場,並最終在這裡悟一。

    教學相長,龍場悟道後的先生並不是說就一次性解決了他所有思想體系問題,他感謝所有學生給了他不斷切磋的機會,感謝國家為他提供的一次次事上煉的戰鬥,南贛剿匪,寧王之亂,廣西平亂,最終成就了陽明心學的哲學體系。

    明代及其隨後的清代再往後不好說,其實我們是一直延續著程朱的思想在前進,這種建立在農業文明專制集權基礎上的上層建築,不斷加強著人性的控制,泯滅人性,扼殺人的自由,從而與西方世界的距離越拉越大,甚至連我們的近鄰日本都比不上了。

    日本近代主要思想啟蒙先鋒福田諭吉本質上繼承的是陽陽先生的心學精華,務實,尊重人性,自由,創新的日本人在甲午戰爭中戰勝當時軍事實力遠超日本的清政府也就不足為奇了。

  • 2 # 溫歷文

    因為17世紀初有關王陽明的書籍就傳到日本!

    另一個陽明文學傳到日本時,日本還沒有重要儒家思想出現!陽明文學填補思想空白!

    陽明學的重要特徵是開啟思辨,自我認知!在王陽明看來,愚夫愚婦皆聖人,前提是致良知!所謂‘知行合一’,致良知必事上磨練!

    日本社會啟蒙到明治維新前,幕府將軍加上社會名流,能叫的上名字的不下百人!其中山縣有朋日本陸軍創始人,商人,澀澤榮一,日本企業之父!政治家,伊藤博文日本首任手相!日本所謂戰神,東鄉平八郎,‘此生唯俯首拜陽明’社會名流的推動導致陽明文學的繁榮!

    近現代,就會發現日本戰後轉型經濟發展過程中,王陽明的理論廣泛影響了一大批日本優秀企業家!其中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的優秀企業家所推崇!

  • 3 # 岐黃道心

    有幾位日本軍事、經濟等出名的有研究過陽明心學的人物。

    但近年來,將日本現代發展歸於陽明心學我覺得就欠妥了。

    陽明心學本質是哲學方法論,是需要領會其中的精神。

    現代化的發展不能否認是工業化體系的建立。

    因此如何提升人的素質與加大工業化水平是同等重要的。

  • 4 # 求知致遠

    日本人從漢唐開始就學習我中華文化,從遣唐使到鑑真東渡,從漢字的使用到圍棋在日本的流行,等等這些都逃不開漢文化的影響和印記。所以說,雖然我不太清楚這件事情的原委,但可能性是很大的。

    實際上這到今天日本還有很多研究漢文化的人,甚至裡面有很多貨真價實的專家。比如說對於宋代書畫研究的日本學者,其水平高的都需要我們去虛心向其討教。同樣,日本人對於儒學的研究也是大有人在,而且其研究水平不僅僅是高,而卻還把這其中的很多思想應用到了實際的工作管理當中。

    王陽明的書沒有看過,粗略地知道一點,想著應該算是儒學或者儒教的一個分支吧。儒學也好心學也罷,不過是社會之一角。個人覺得應用到某些方面還可以,但如果拔得抬高,上升到社會管理層面,其弊端就會顯現無遺。而日本人恰恰相反,他們在這方面雖然也研究、學習,但基本上都是在某個區域性範圍加以應用或者利用。

    這點我覺得倒是應該學習下,很多東西不要動不動就神化,最後弄成聖旨一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你不懂畫畫,給你一套畫紙畫筆,你會有想嘗試一下的衝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