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MLH7724治腰椎頸椎病
-
2 # AGo剋星
請不要忽視物體之間的強作用力,微觀角度,單個質子與另一個質子碰撞,需要吸收大量能量才能做到。回到宇宙空間內,有一個大小和太陽一致的冰球,質量和太陽差不多,由於萬有引力的存在,兩者碰撞的可能性非常低,如果讓冰球克服萬有引力同太陽直接相撞而避免陷入雙星環繞的情況,答案就是冰球快速撞擊太陽,至於有多快,足以把太陽撞散。不會存在融合的可能。
-
3 # 水木長龍
關於這個問題,水木開始回答的有些不完整和片面,現在重新認真回答一下。
一個是氣體,一個是固體,氣體是太陽,固體是冰球。當體積大小相同的兩者即將發生接觸相遇的過程中,根據兩者之間的互斥平衡點可能會出現三種情況:
第一種,太陽溫度遠高於冰球溫度,太陽的熱能斥力高於冰球的零負斥力,故太陽的熱能斥力抵消掉冰球的零負斥力後所剩的熱能斥力高於互斥零平衡點。這時,冰球與太陽相撞的過程中,會尚未完全撞上太陽,就被昇華成了氣體。最後導致比太陽體積和麵積更大的濃厚氣態雲把整個太陽遮圍起來,地球陷入一片黑暗和寒冷之中,甚至整個太陽系也將陷入一段時間的黑暗。
被太陽昇華的氣態冰球會在自身中心引力的凝聚下逐漸聚集為一個體積比太陽大的多的氣態星球。隨著氣態星球在自身中心引力的作用下漸漸濃縮,體積逐漸變小,但中心引力越來越強大,最後可能會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發生大爆炸,生成氫和其他成分的氣體。而氫在極高的熱力擠壓下,開始發生核聚變,這時的氣態冰球相當於另一個太陽,從而與原先太陽構成雙星系統。
如果新生成的太陽比原先太陽體積大得多,那麼,原先的太陽有可能圍繞新誕生的恆星運動。如果新生成的太陽與原先太陽體積大小相當,那麼兩者可能做雙星運動。如果新生成的太陽比原先太陽體積小得多,那麼新生成的太陽會圍繞著原先太陽運動。
第二種,太陽的熱能斥力等於冰球的零負斥力,故太陽的熱能斥力與冰球的零負斥力正好相抵消,也就是說兩者的互斥力達到了互斥平衡點。這時,冰球與太陽相撞的過程中,冰球會逐漸融化形成液態雲,而太陽隨著熱能斥力的逐漸降低,會逐漸停止氫的核聚變反應。最後,兩者在即將接觸的一瞬間都被徹底“毀滅”——太陽變為一個不會發光的成分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氣態球,而原先的冰球變為液態雲漂浮在已經熄滅的太陽周圍,最後凝聚為一個真正的“水星”。但整個太陽系從此將陷入黑暗之中。
第三種,太陽的熱能斥力小於冰球的零負斥力,故冰球的零負斥力抵消掉太陽的熱能斥力後所剩的零負斥力低於互斥零平衡點。這時,冰球與太陽相撞的過程中,會在尚未完全撞上太陽,就將太陽給“熄滅”掉了——太陽由於熱能斥力的逐漸減小和消失而最終停止了氫的核聚變反應。最後是,太陽變為一個不會發光的成分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氣態球,而原先的冰球變為液態雲圍繞在已經變小的剩下的冰球周圍。冰球圍繞著太陽開始做橢圓周期運動,而同樣的,整個太陽系從此將陷入黑暗之中。
-
4 # 中山風雨起倉惶
整個太陽系就沒了,太陽表面就超過3000度,你用冰過去會瞬間在接觸面發生氫氣在純氧氣的條件下爆炸,之後會形成連鎖反應,也就相當於一個太陽那麼大的氫彈爆炸,太陽系應該會被摧毀
-
5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如果一個太陽大小的冰球和太陽相撞,會如何?
很明顯,這是一個試圖熄滅太陽的騷操作,我們先不論這太陽大小的冰球是否存在,單獨從理論上來分析看看這太陽被這個冰球撞擊後會發生什麼?
太陽是怎麼樣發光的?
早先連科學家都認為太陽就是燒煤的,但計算了下地球單位面積的輻射強度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發現不太可能啊,因為古生物學家發現化石都很久了,這煤不經燒,後來又認為是引力坍縮能和小行星撞擊,同樣也不可能持續提供那麼久的能量!
還好科學的發展,讓科學界知道了太陽上產生能量的方式是核聚變,最早1920年英國物理學家愛丁頓就提出了太陽從輕核聚變的方式中獲得能量,而伽莫夫和漢斯貝特則完善了這一整套核聚變的理論,因此太陽從核聚變中獲得能量已經坐實。
史瓦西則計算太陽物質與壓力的狀況得以瞭解太陽的大致結構,分成對流層和輻射層以及核心,太陽的核聚變則發生在核心,以輻射的方式穿透到對流層,再以對流的方式到達太陽表面,而太陽表面一個個米粒組織就是一個對流胞,而太陽整個就是一個等離子球體,但在太陽核心,則是幾近於白矮星物質的太陽核心,因為聚變產生的輻射壓而被支撐不至於坍縮。
太陽被撞擊後會怎麼樣?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這有幾種可能,一種是被撞到分崩離析,最後熄滅,另一種是合成一個更大的太陽,到底是前者還是後者,我們來簡單做個分析!
首先這個太陽大小的冰塊會是什麼?
我們知道組成太陽的物質絕大部分都是氫,還有少部分氦以及其它微量元素,形成一顆恆星最小質量大約是太陽的8%,這就是紅矮星的肯看,那麼一顆太陽大小的水球是太陽質量多少倍呢?我們來算算:
太陽的平均密度大約是1400千克/立方米,比水略大一些。
因為太陽從外到內密度是提升的,所以它的核心密度極大,那麼水球呢,假設它是均勻結構,那麼大約是太陽的70%左右,天文學家會告訴你,這早已超過了恆星的門檻,所以它將成為一顆恆星!但問題是水又不是氫,它也能核聚變?
上圖用催化劑,暴力方式是極致加熱
其實並不是,因為水的化學式是H2O,兩者的體積比是大約是2:1,質量比為1:8,所以這1/9都是氫元素?這是因為水會在高溫下裂解為氫氧,這個溫度超過2000度就差不多達到要求了,所以在這顆水球的核心早已因引力坍縮能而超過2000度,甚至達到了上千萬度和上千億個大氣壓,所以裂解出來的氫元素早已開始核聚變,所以它就是一顆70%太陽質量的恆星!
兩顆恆星相撞的結果是什麼?
在大麥哲倫星系的蜘蛛星雲有一顆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質量恆星,R136a1,它的質量超過了太陽的256倍,而天文學家認為超過15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很難存在,因為愛丁頓極限存在,恆星的輻射壓將會超過引力,而導致這顆恆星物質大量丟失,根本不可能繼續成長!
但R136A1事實上是存在的,而且質量透過反覆觀測並沒有問題,因此它最大的可能是兩顆恆星合併的,如何合併?最簡單暴力的方式相撞即可,所以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小的恆星撞擊下,它們可能會經歷地獄一般的過程解體和重新聚攏的過程,但最終變成一顆更大的恆星,這顆1.7倍太陽質量的恆星,比天狼星略小,但它的宜居帶,至少地球位置可能有點熱得受不了了!
天狼星和太陽
即使一個真正的冰球相撞,它最最終還是會形成一顆更大的太陽
因為撞擊可能會導致解體,但解體後的物質會重新在引力作用下聚整合型,而加入了大量物質的恆星將比之前更大,它同樣會變成一顆更大的恆星!
據說月球就是撞擊後的物質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
-
6 #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如果一個太陽大小的冰球和太陽相撞,會如何?
太陽是我們這個星系的核心,透過內部的核聚變向外釋放著光和熱,地球圍繞著這個核心進行週期性的公轉,形成了四季之分,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接收著太陽輻射的能量,推動自身的發展以及生命的演化。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在繞太陽運轉,其旋轉產生的離心力與太陽和行星之間的萬有引力相平衡,從而維持著軌道的穩定,保證行星不被太陽吸入,也不會在轉動的過程中被甩出太陽系。那麼,我們現在腦洞大開一下,假如有一顆和太陽體積差不多的冰球與太陽相撞,會發生什麼呢?
恆星內部的核聚變以太陽為例,其內部產生核聚變,建立在其形成過程中,不斷從周圍吸收星際物質的基礎之上。當吸聚的物質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中心位置會不斷地發生物質的塌縮,溫度和壓力持續升高,一方面使得組成物質原子的運動速率不斷加快,動能增加;另一方面組成物質原子之間的距離不斷縮短。高溫高壓的條件,將使組成物質原子核以外的電子掙脫原子核的束縛,從而發生電離現象,形成自由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而氫元素只有一個核外電子,發生電離的條件在所有元素中是最容易的。
這種情況發生以後,氫元素原子在內部變成了只剩下原子核(一個質子)的狀態,一旦溫度達到1000萬攝氏度,那麼兩個質子的熱運動劇烈程度將會使它們之間的距離進一步縮小,從而強力開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強力使得互相靠近的質子發生碰撞,結合形成由雙質子構成的氦2核,同時釋放一個正電子、一箇中微子,不過氦2核很不穩定,很快就會衰變為氘,釋放出兩個光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就此拉開帷幕,不過這只是鏈式反應的第一步。
接下來,聚合形成的氘,在溫度繼續上升過程中,在強力的作用下會與另外一個質子進行結合,形成氦3核,釋放一個光子。然後,兩個氦3核在強力作用下繼續發生碰撞,形成具有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的氦原子核,釋放兩個質子。被釋放出的兩個質子繼續參加上述聚變的過程。此時,一個完整獨立的核聚變鏈式反應完成了,總的結果就是四個氫原子最終聚合為一個氦原子,釋放兩個正電子、兩個中微子和兩個光子。正電子在產生之後會迅速與電離的自由電子發生湮滅,釋放兩個光子。
恆星的質量不同,核心處的溫度會有所差別,最終能夠達到不同元素核聚變的能力也不一樣。恆星的質量越大,其核心溫度就會越高,最終聚變的產物也會越複雜,從氫到氦,從氦到碳,再到氮、氧、矽等,由於鐵元素的結合能最高,其發生核聚變時所需要的能量要比釋放的能量要多,因此恆星內部的核聚變一直到鐵就到頭了。
恆星的碰撞在銀河系中不乏有恆星相碰撞的案例,雖然我們還沒有透過天文望遠鏡捕捉到這樣的盛況,但是卻可以透過實驗模擬的方式得知兩顆恆星相撞時所發生的現象。
如果兩顆恆星由於各方原因,距離越來越近,一旦二者共同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不足以支撐萬有引力作用時,就會發生互相跌落的狀況。
在碰撞前,兩顆恆星一般都會互相高速繞轉,巨大的引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越靠近環繞速度越快,同時釋放越來越多的引力波。
當碰撞發生時,在兩顆恆星的接觸面的垂直方向產生一個強大的衝擊波面,一部分恆星組成物質就會沿著碰撞的方向丟擲去,同時原本獨立存在的磁場在此過程中也會互相交織,從而釋放大量的磁能,很多氣體物質也被丟擲去。
當兩顆恆星的總質量不太大時,那麼這些被丟擲去的物質,會在恆星引力的作用下,很大一部分就又重新被吸入恆星內部,從而兩顆恆星最終會聚合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覆震盪以後慢慢趨於穩定。
假如兩顆恆星的總質量很大,比如達到太陽質量的1.4倍以上時,就會直接引發超新星爆發,最後形成中子星。
和太陽體積差不多的冰球太陽的體積為1.412*10^18立方千米,我們假設冰球的密度恆定,其值為0.9*10^3kg/m^3,那麼這顆冰球的總質量將達到1.27*10^30公斤,我們可以看出,其質量與太陽的質量差不了多少,大約是太陽質量的63%。
那麼這麼大質量的冰球,在實際情情況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表層的冰結構,不能支撐其向內的巨大重力作用,勢必會發生塌縮。在理論上,只要一個物體,其質量達到太陽的0.08倍,其核心由於物質塌縮所產生的高溫,就可以達到推動核聚變的條件。再來看看這個冰球,其質量已經達到了太陽質量的63%,也就是說核心塌縮肯定不可避免,而且核心的溫度也將達到2000萬攝氏度以上,冰球將不可能以我們看到的冰物質形態存在。
塌縮之後,冰球核心中的高溫高壓,會將水完全發生電離,其中的氫元素沿著與太陽核心相同的方式進行著鏈式核聚變反應,因而,我們造不出一個與太陽同體積的冰球來,即使有這麼多的物質聚積,最後也會形成一顆名副其實的“小太陽”。二者發生碰撞以後,就像前面分析的那樣,屬於兩顆恆星之間的碰撞了。
總結一下至於太陽和透過冰球塌縮形成恆星之間碰撞的結果,由於兩個恆星的總質量處於錢德拉塞卡極限(1.4倍太陽質量)附近,如果刨除撞擊後拋灑出而回不來的那一小部分物質的話,則二者重新聚合形成一顆更大質量恆星的可能性很大,屆時新形成的太陽體積和質量要比現在大很多,對於太陽系內各星體的執行規律都將產生重大影響,地球也就不會再處於宜居帶內。
-
7 # 人間一塵
沒有如果?
假如有,如果你是個傻蛋怎麼辦?
因為只有傻蛋才提這種混帳的自痴的問題。
-
8 # 真理再現人間
《宇宙與人類真實歷史》
我們這個宇宙實際是多時空的物體,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生命體,是宇外大智慧造就。同時同地有許多空間同時存在,每個空間都有山水動植物,龍鳳麒麟等等其實就是其他空間生命。
高層空間的人,我們稱其為神佛仙道等等。低層空間則是鬼類古人叫陰間,我們人生存的三維空間叫陽間。研究懂了都是科學不是迷信,所以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當今科學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提出多維空間理論,特別量子學更是發現宇宙是有思維的,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所以提出平行宇宙理論。
哪個民族都講神用泥土造人。其實是高層空間的泥土,在高空間造就然後放到地球表面三維空間中,在給我們加上這個肉身,同時怕人類太聰明瞭做惡,所以把人大腦封閉百分之八十多,眾多本能特異功能也封閉,只有修練提高道德才給開啟大腦與本能。
人類的靈魂多是犯天條被打下來的,給人一個機會讓人修練提高道德再返回家園才是人生目地。所有正的宗教都同理。也就是高層空間不同種族的神類仿照自己形象造就地球上自己的種族人體形象,而元神靈魂多是各層空間犯罪的神類生命。
所以人類才是地球之主,一切動植物都是給人類造就,吃用欣賞玩的。大陸板塊是運動的,天災人禍沉入海底,所以海底有城市遺址,新陸地高層生命再給造就新物種。那個進化論能把人騙死。什麼都是不解之迷。
地球也是給人造就的,把高層空間垃圾塞進地球裡做為人類的能源,煤礦就是高層空間樹木,石油是高層空間的動物屍體。這也是科學不解之迷,因為地球上根本沒那麼多動植物與形成的條件,必須把眾多動植物突然聚在一起,塞進地下高壓高溫才可,否則爛掉。…
中國古體字實際是高階生命傳給人類,目地講清宇宙,使人提高道德返回去。那麼豐富語言只能講清一點,因為人類思維必須有時空概念,而宇宙到一定境界無時空,比如宇宙之外就如此,中國文化卻知道,比如混沌、太虛空無等等。刪改漢字那是最大破壞文化。
許多人問為何看不見外星人?它飛碟早突破空間的飛行,比如它進入一個無時間的空間,去哪裡一瞬間,快的無法想象,所以才能星際旅行。人家走的是封閉高速,你走的泥路,當然看不見人家了。許多磚家講飛碟什麼空氣動力學等等,聽了可笑。
-
9 # 量子科學論
太陽是我們行星系的中心,為太陽系內各大行星、衛星、小行星提供源源不斷的熱量長達45億年之久,每秒消耗大約400萬噸的的物質,從太陽誕生到現在已經消耗了一個土星的質量,不過不用擔心,因為太陽的體積為1.412*10^18立方千米,質量高達1.9891*10^30千克,整個太陽系99.86%的質量都集中在了太陽身上,可以說一個太陽就可以代表整個太陽系。
目前我們的太陽正值壯年時期,短時間來看太陽所提供的光度和熱量十分穩定,不過在大約10億後由於太陽的升溫,地球上海水將被蒸發甚至沸騰,屆時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將會滅絕。大約70億年後,太陽將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吞沒水星和金星,我們地球很有可能在這場災難中倖免,但是當太陽變為白矮星以後,地球的軌道會因為引力輻射發生衰減,直到10^26年後撞向太陽的屍體,地球毀滅。
所以說,我們的太陽、太陽系的未來都是難逃一死,只不過時間尺度非常久,所以以我們人類的壽命來說,我們並不會擔心這樣的事發生,每天還在努力工作,賺錢結婚、買房子,傳宗接代。那麼太陽會不會因為某些原因提前被熄滅呢?就如題所說,一顆和太陽同等太陽的冰球撞向太陽會發生什麼?會導致太陽熄滅嗎?
首先看下太陽是如何發光發熱的上文說太陽燃燒了45億年,人類自從誕生到現在有幾百萬年,不過這幾百萬年間我們人類天天感受太陽的光和熱,但我們從來不知道這個大火球是怎麼回事,直到上世紀初,也就是100年前我們人類才真正瞭解到太陽的工作機制,所以說我們瞭解太陽的時間並不長。
由於燃燒這種化學反應在地球上十分常見,而且燃燒的過程也可以為我們帶來和太陽同樣的效果,因此起初人們認為太陽的光和熱也是來自化學燃燒,不過這種猜想立馬就被駁倒了,因為按照太陽的質量來說,如果是透過燃燒來發光,那麼它所能提供能量的時間尺度只有幾百萬年,還沒有地球上生物進化所花的時間長。
不過在19世紀末,開爾文勳爵提出了開爾文-赫爾姆霍茲機制,這也算得上是一次理論上的進步,開爾文認為太陽的能量來自於引力收縮導致的引力勢能的釋放,這種即使雖說能讓太陽的壽命延長到5000萬到1億年,但是還不能解釋地球上的地質年齡。不過這個機制解釋了白矮星的能量來源。
到20世紀初,我們人類發現了核能,這種能量可以在損失很小的質量下釋放巨大的能量。1957年,宇宙學家霍伊爾發現發表了激動人心的論文將核聚變反應應用到了恆星的發光機制上。一顆質量在太陽8%的恆星核心,高溫和高壓超過一定的閾值,會將兩個質子融合成氘,然後氘會繼續獲得一個質子變為氦-3,兩個氦-3會繼續融合為穩定的氦-4。
從四個質子到氦-4的過程會損失7%的質量,並且釋放出2800電子伏特的能量,極小的質量損失帶來的巨大能量,不僅解釋了太陽的發光能力,也解釋了太陽發光的時間尺度。像我們太陽這樣的恆星,核心溫度能夠達到1500萬攝氏度,表面溫度達到6000攝氏度,核心等離子體的密度能夠達到鉛的13倍,不過由於太陽輻射層和對流層的密度較低,整體的平均密度在1.408*10³千克/立方米,之比水的10³千克/立方米略大了一些,這說明整個太陽還是很蓬鬆的。
一個太陽體積的冰球和太陽相撞會怎麼樣冰是水的固體形態,在地球上水可以滅火,冰也可以阻止燃燒,一堆火架不住一盆水潑上去,但這只是在低溫的條件下,燃燒溫度根據燃料的不同溫度的浮動也比較大,生活中常見的燃燒溫度一般在200攝氏度到800攝氏度,這樣的溫度很容易被足夠的水大量吸收熱量達到燃點並熄滅。
我們知道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以2:1的方式組成的,質量比在1:8,如果少量的水預見更高的溫度,會被加熱催化生成氫氣和氧氣,發生燃燒爆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水煤氣爆發的原因。
如果一個和太陽同等體積的冰球遇見太陽,首先會大量吸收太陽表面的熱量瞬間被蒸發為水蒸氣,然後水蒸氣會在太陽表面發生爆燃,直到慢慢的被電離為氫原子核和氧原子核,這個過程基本上是一個吸熱的反應,所以一個太陽體積的冰球可以導致太陽表面長達數萬年的降溫變暗,造成地球生物的滅絕。
但是這個過程並不會影響、更不會阻止太陽核心的聚變反應,因為太陽在發光發熱的過程中會產生強大的輻射壓力,雖然這顆冰球和太陽融合,但氫和氧並不會沉降到核心。而是會增加太陽核心的壓力,導致核聚變更加猛烈,直到完全電離所有的水分子。不過太陽也會在未來逐漸升溫,變成一個比現在體積的兩倍略小的新恆星,熱量會更大、光度會更高,由於太陽表面聚集了大量的氧元素,因此太陽的光譜也會發生改變。
不過在宇宙中也不可能存在這麼大的冰球,首先物質積聚核心升溫,就不足以讓冰存在,而且8%太陽質量的恆星就可以點燃核聚變,如果如這個多的水可以聚集在一起的話,首先它會在自己所產生的高溫、高壓下自己把自己電離,氧元素沉降到核心,氫元素在氧核心的外城緩慢的燃燒,這樣的冰球應該是一個溫度非常低的紅矮星。
-
10 # 科學認識論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其最主要想問是否會讓太陽熄滅?答案當然是不會!至於為什麼我們下來慢慢分析。
和太陽一樣大的冰球既然是和太陽一樣大的冰球,那麼我們就需要知道這顆冰球的相關資訊。首先體積比較容易知道,即1.412*10^19立方米!而冰的密度是0.9*10^3kg/m^3,但我們為了方便計算,認為其還是1*10^3kg/m^3。所以這顆冰球的質量為:1.412*10^22kg。
如此大的冰球靠近太陽,到底是先被沸騰還是太陽先被熄滅?我們假設冰球溫度為0K,忽略體積膨脹,使其理論沸騰, 100C (373.15K)所需能量為:1.412*10^22*373.15*4200=2.213*10^28J
前面的一次回答中我們曾說過,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大約為:3.828*10^26J所以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下來是接近了太陽大約 57.8秒時,這個大冰球已經被整體燒沸成為開水球了。
當然這個計算是極其粗略的演算法,沒有去考慮許多因素,只是想給大家簡單的說明太陽不會熄滅。
真實情況首先我們必須說的是,在真實情況下如此大體積的冰球是不會存在的!因為體積大這個程度,本身就會開始塌縮,自身發生聚變發應。而且因為質量比太陽還大,所以可能要比太陽還亮!
其次就算我們不考慮這顆冰球自身的聚變,那麼當冰球靠近太陽時,場裡變化不可忽略,造成的聚變影響也是不小的,太陽會變得瞬間不穩定。所以大機率會是冰球表面開始融化,然後進入太陽表層的氫氧元素會被巨大的引力瞬間吞噬成為聚變反應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可能會變成太陽的“養料”。
所以不管怎樣,太陽還是太陽!雖然這樣大小的冰球不可能存在的,但腦洞也不是不可。
你認為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
11 # 請輸入使用者名稱十次
真的不知道樓主腦子裡在想什麼。太陽大小的冰球怎麼可能存在?它早就因為巨大的引力坍塌而變成一個比太陽質量還大的恆星了。那來還有什麼冰球?
-
12 # 講科學堂
怎麼這麼多的人想把太陽澆滅呢?實話告訴你吧,太陽不可能被“澆滅”。
恆星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氫和氦,只有達到了0.08個太陽質量,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在星體的內部產生巨大的壓力,這樣就達到了啟動核聚變反應的條件。
圖:麥哲倫雲的一個恆星形成區
圖:在分子云中誕生恆星的想象圖
恆星的質量越大,它的核聚變反應就越猛烈,反之,質量越小的恆星進行的核聚變反應就約微弱。質量低於0.25太陽質量的恆星,稱為紅矮星。紅矮星的壽命長達1萬億年,而剛剛達到恆星標準的0.08個太陽質量的褐矮星,壽命達到了12萬億年。目前宇宙的年齡只有138億年。而超大質量的恆星的壽命只有數千萬年。太陽這種恆星,壽命有100億年。
圖:太陽
所以,這樣大的一個水球,它會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將核聚變反應點燃,形成一個恆星。即使將這個水球丟進太陽,太陽也不會熄滅,只會更加迅猛的燃燒起來,同時,太陽的壽命會縮短。
-
13 # 懷疑探索者
太陽大小的冰球撞上太陽,會給太陽的燃燒再加把火,相當於新增燃料。如果是太陽質量大小的冰球撞上太陽,科學家有過一個計算模型,認為太陽會體積膨脹,繼而分裂為兩個太陽。當然,這個說法沒有得到驗證。總之,想透過冰球就把太陽“澆滅”,無異於 痴人說夢。太陽不是煤球,煤球是碳和氧氣燃燒,而太陽的燃燒,屬於核聚變。關於核聚變的原因和原理,請自行復習初中物理教科書。想“澆滅”核聚變反應,除非是一個黑洞。黑洞是宇宙的黑老大,誰遇見都怕。黑洞管你什麼恆星,遇上了就吞進去,把所有的基本粒子都統統都粉碎掉,讓你核聚變也完不成。除了黑洞,沒有什麼可以“澆滅”恆星。就是中子星撞上太陽,也只能讓恆星爆炸而已。無論這個冰球有多麼大,都不可能“澆滅”太陽。除非這顆冰球的質量達到形成黑洞的條件,自動演化為黑洞。不過,那個時候已經不是冰球了。
回覆列表
超新星的形成過程就好像是在宇宙中的超級煙火,場面非常壯觀。超新星不僅是恆星生命死亡後的能量事件,宇宙中現在甚至可能有上千對恆星在跳著這壯麗的火之舞,它們或存在著彼此相撞的危險,而這種相撞有些會導致災難。夏威夷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巴恩斯曾經研究恆星碰撞時會發生什麼。
我們還沒有看到過恆星碰撞,一對近到可以發生碰撞的恆星,即使在最大的望遠鏡中也只能被看到一個光點,所以科學家用計算機模型來進行研究。天體物理學家可以推斷出任何兩種恆星碰撞會會發生什麼,模型可以假設相應條件,然後看發生什麼,可以把它想象成研究車輛相撞,在停車場上讓它們一次又一次相撞看看結果會是什麼。
最具爆炸性的碰撞來自於兩顆互相環繞的中子星,它們互相牽引,互相環繞,相互環繞時影響周圍的時空,產生能量波,這使得它們減速,於是它們越來越近。當它們靠近時,相互環繞的每秒數百甚至數千圈,最終的結果十分劇烈。
兩顆中子星以接近光速相撞,雖然最終的碰撞不到一秒,其釋放的能量比太陽的一生所產生的能量都要多。
要感謝計算機模型,我們可以預測會發生什麼,如果一個高密度白矮星(太陽大小般的恆星死亡後會變成白矮星)撞上我們的太陽,會是一次可怕的撞擊,當它們足夠近時,白矮星的引力場會使太陽變形,太陽將不會再是球形,它會在白矮星靠近時變成雞蛋形,當白矮星以超音速撞進太陽時,它的引力會引發整個恆星的劇烈震顫,這時會產生巨大的熱核能量,最後使得太陽爆炸!
讓人驚奇的是,從白矮星撞進太陽到它消滅太陽,整個過程只有一個小時。如果這真的發生,地球上的生命將註定滅亡!幸運的是,這種可能性極小,因為太陽在銀河系的位置上恆星並沒有那麼多,恆星門在環繞星系核心旋轉時相互碰撞,交錯,交通情況很複雜,但因為恆星間的空間十分巨大,碰撞的機會並非很大,太陽一生中與其他恆星相撞的機率也只有十億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