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栗子媽

    大多數寶媽都遇到過寶寶多汗的問題,上網一查,嚇得夠嗆,我家寶寶是不是缺鈣了?還是生病了?怎麼辦呢?繼而變得很焦慮。

    首先,我們要知道,寶寶汗多很正常。

    寶寶愛出汗的原因

    1、寶寶新陳代謝快

    嬰幼兒時期是人體生長髮育最快速的階段。寶寶總在不停地活動,其呼吸、心跳的速度要遠高於成年人,也就是寶寶身體的新陳代謝要比成年人更旺盛,由於各種活動所產生的熱量就相對多,出汗自然也就更多。

    2、寶寶面板含水量高

    寶寶面板中的水分含量相對於成年人更高,面板血管豐富,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善,身體對冷熱的調節能力較差,所以一旦受到環境刺激,透過面板散發出去的水分就會比較多。

    3、寶寶身上汗毛沒全開

    我們大人太熱或者活動之後,不光頭部出汗,前胸後背也是汗津津的,這是因為我們身體的這些部分都有汗毛孔,都能用來排汗。

    但是寶寶不一樣,他們除了頭頂之外,身體其他部位的汗毛孔發育還不成熟,所以全身上下產生的汗只能從頭頂排出。

    4、遺傳因素

    如果寶寶生長髮育都很好,只是愛出汗,也可以考慮一下有無家族史,比如爸爸媽媽是否也“特別愛出汗”。

    父母如何護理多汗寶寶?

    1、找出多汗原因

    媽媽如果發現寶寶出汗多,首先應該結合上面我們說到的這些,尋找多汗的原因,而不是盲目陷入焦慮。

    2、注意寶寶的衣著並蓋好被

    給寶寶穿或蓋得過多,會使寶寶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溼,又沒有及時換掉,寶寶用自己的體溫捂乾溼衣服,反而易受涼引起感冒發熱及咳嗽。出汗嚴重的寶寶,由於體內水分喪失過多,會引起脫水。

    3、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對於多汗的寶寶,爸爸媽媽需要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避免脫水而導致虛脫。

    綜合上述所說,只要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症狀,餵養和生長髮育都正常,家長就不必焦慮擔心。

    病理性多汗

    如果排除了以上的原因那就可能是病理性的盜汗了。病理性盜汗多見於佝僂病,以3歲以下的小兒為主,主要表現為上半夜出汗,這大部分是由於血鈣偏低引起的。其次,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同時還有低熱消瘦、體重不增或下降、食慾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一旦發現小兒盜汗,首先要及時查明原因,並給予適當的處理。

  • 2 # 養娃影片

    寶寶的活力跟成年人一樣,有時候活蹦亂跳的甚至比成年人的體溫還要高些,有些家長特別怕孩子受涼生病,所以經常給孩子捂得比較多,天氣回暖後也沒有及時幫孩子減少衣服,導致孩子休息的時候也是一身汗。

    當寶寶睡覺也出很多汗時,家長朋友首先需要辨別,孩子的穿著跟天氣相比,有沒有穿太多、蓋太多,如果是這種情況,可以適當減少衣物和睡覺蓋的被子。

    寶寶出汗多也分為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這兩種排汗方式也比較容易區分:

    生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寶寶的精神狀態,食慾都非常好、不哭鬧,出汗多都是正常的。

    病理性出汗: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不佳、不想進食、疲軟,就代表是病理性出汗。很多人認為這是不是身體內卻維生素了,家長不要胡亂猜想,需要及時上醫院檢查病因。

    對於生理性出汗,家長應及時護理:

    適當減少衣物,寶寶睡覺時不要蓋太厚,天氣炎熱時只需要蓋住寶寶的肚子就可以;保持寶寶面板乾爽,孩子出汗較多時,要及時幫孩子擦乾;在炎熱的夏季,要多給孩子洗澡,預防痱子;不要因為孩子汗多,就用風扇和空調對著孩子吹,特別容易生病;孩子出汗多要多換衣物,保持乾爽; 室內要經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經常出汗的寶寶容易流失鋅,要多給寶寶吃含鋅比較豐富的食物。

  • 3 # 醫教寶育兒助手

    兒科專家為你解答——

    其實呀,寶寶睡覺滿頭大汗分為兩種原因:

    第一種:生理性多汗:

    簡單來說就是寶寶的飲食、睡覺、發育各項指標都屬於正常,出汗後並沒有其他的症狀與不適。

    生理性出汗一般在寶寶的頭、頸部出汗,一般在寶寶睡覺半小時內發生,超過一個小時左右不在出汗。

    第二種:病理性多汗:

    出汗後,寶寶會出現一些異常狀態,比如胃口不好、無精打采、疲憊等,出現較大的變化時,家長應該儘快帶寶寶去醫院檢查。

    其實寶寶出汗比大人都還要多噢

    這是為什麼呢?那麼我們就要了解一下寶寶的生理特點了:

    1、嬰幼兒的體液含量佔全身的70%-80%,而我們成人的體液含量才佔50%-60%,寶寶的的體液含量是相對成人是較高的。2、寶寶新陳代謝很旺盛,面板表層微血管也很豐富,所以汗液就出得多。3、由於寶寶小,植物神經發育還不健全,汗腺分泌不能自我調節,從而影響到寶寶對外界的冷熱調節能力比較弱。

    (這可是重點噢)

    孩子白天活動產生的熱量,由於機體不能及時散發出身體多餘的熱量,當孩子睡著後,身體的會以出汗的方式排除身體多餘的熱量。

    頭部是年齡小的寶寶散熱的重要部位,所以這就是孩子為什麼在睡著後會滿頭大汗的原因,家長可不要太過緊張了。

    除了寶寶自身排熱出汗以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給寶寶新增的衣物、睡覺的被褥是不是太厚了。

    應該怎麼給孩子新增衣物呢?

    那就要根據寶寶頸部和後背來判斷,如果寶寶的這兩個位置是溫熱、有點薄汗,就不用給寶寶新增衣物了,因為這是寶寶不冷的表現噢。

    對付生理性出汗,家長可以這樣

    1.別給寶寶穿太多衣物,睡覺的時候別蓋太厚(根據寶寶的情況來調整是最好的)

    2.當寶寶出汗了,保持乾爽舒適,要及時擦拭,勤換衣物

    3.保持室內溫度26℃

    4.及時給寶寶補充水分

    5.避免因為出汗寶寶長痱子,記得常給寶寶洗澡

    6.避免寶寶對著空調、風扇吹(大家應該都知道吧)

    隨著寶寶的年齡長大,大汗淋漓的現象也會逐漸減少。

    寶寶大量出汗,會造成鋅的缺失,記得給寶寶適當的補鋅,避免寶寶免疫力下降。

    提醒家長:補充微量元素最好是在有醫師指下進行——

  • 4 # 一天到晚游泳的魚餌

    寶寶出汗有兩種情況,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多在寶寶剛睡著時,頭部和頸部出汗,大多是在剛睡著的半個小時之內出現,一般一到兩個小時就會不再出汗了。生理性出汗的原因:1、寶寶新陳代謝比較旺盛,活潑好動,所以剛睡覺時比較容易出汗。2、寶寶蓋的太多,其實寶寶比成人更容易出汗,因此,不要以成人的感覺來對寶寶,寶寶要蓋的比成人薄一些。3、寶寶睡前喝奶,也會導致出汗過多。

    病理性出汗,出汗很多,甚至整夜寶寶頭髮都是溼的,並伴有煩躁、哭鬧等症狀。病理性出汗的原因:1、佝僂病。常表現為多汗、煩躁不安、身體消瘦。這類情況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2、寶寶患有結核病、貧血等疾病。這種情況應及時就醫。

  • 5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寶寶一睡覺就滿頭大汗正常嗎?這是很多家長來諮詢寶寶出汗的很糾結的問題。其實寶寶入睡出汗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為什麼入睡頭上會出汗

    1、寶寶從清醒到入睡到深睡眠狀態,看似自然過程,其實這個過程需要消耗寶寶能量,寶寶頭上或者身體出現微汗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

    2、寶寶入睡過程,家長必然擔心寶寶著涼,通常會給寶寶蓋了毯子或者衣服,所以也會容易出汗。

    3、寶寶的生理特點往往比大人更感覺熱,因為寶寶相對於成人具有更高新陳代謝率。

    4、寶寶的植物神經系統調節功能不完善,可能對於外界溫度變化體內的體溫調節反應反應慢,或者調節過度。

    5、健康寶寶出汗也是為了維持身體體溫一種重要調節方式。所以寶寶入睡過程中頭部和身體微微出汗,也是調節寶寶身體體溫平衡一種方式。

    6、寶寶頭部面板相對於軀體面板通常暴露,家長容易發現,所以家長總髮現寶寶入睡是頭部容易出汗的道理,軀體可能因為體表面積大,同時又衣服穿著,不容易發覺。

    這些是寶寶入睡頭部容易出汗的道理,絕大部分為生理性,無需緊張哦,用乾的棉料毛巾擦乾即可。如果睡覺時大量出汗,就要及時調節環境溫度,和減少衣服和被子哦,最後沒有改善再考慮病理性因素,如結核感染,慢性消耗性疾病,營養不良等。(圖片來自網路,如侵必刪,請聯絡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線上找柯友建主任。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 6 # KK健康

    寶寶出汗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出汗,生理性出汗是正常現象,僅出汗無情緒異常或其他表現,可能是天氣熱、氣溫過高,或是孩子衣物被子過厚,機體生理調節所致,一般發生在睡後2小時內,還有可能是睡前餵奶,正好睡著時趕上奶後產熱階段,而且這個年紀的寶寶發育快新陳代謝旺盛,面板含水量高,產熱多汗正常,等到學齡期前,生理性多汗基本消失。

    病理性多汗多見於佝僂病患兒,大汗淋漓能溼透枕巾且伴隨煩躁、消瘦、枕禿、雞胸等,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及維生素D。

    其他疾病,如結核、貧血也會導致多汗。故,汗多伴隨其他不適症狀,特別是小兒無故情緒異常,可去醫院兒科需求醫生幫助。還有一類汗,中醫上稱為盜汗,睡覺出汗,醒來即止,伴煩躁、潮熱、手足心熱、大便幹,屬陰虛津傷,多注意飲食方面,慎肥甘厚膩、不易消化之食物,多注意營養葷素搭配。

  • 7 # 家庭醫生名醫線上

    寶寶一睡著就出汗過多,一般這樣的孩子很有可能與缺鈣有關,一旦出現這樣的症狀,建議應該帶孩子到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檢視看,如果是缺乏鈣和維生素d,那麼就需要積極補充。

    孩子缺鈣不易入睡,睡眠也比較淺,入睡後愛啼哭,容易驚醒,入睡後出汗過多。還有的孩子會出現陣發性腹痛、腹瀉、抽筋、胸骨疼痛、腿骨變形、雞胸,指甲灰白或有白痕。缺乏鈣元素的孩子還會厭食、偏食、煩躁、坐立不安、智力發育延遲、學說話晚。此外,學走路也晚,大多在13個月後才開始學步;出牙也晚,10個月後才出牙,牙齒排列會比較稀疏、不整齊、不緊密,牙齒呈黑尖形或鋸齒形;頭髮稀疏等。

    孩子出現睡眠時多汗,最好讓醫生查明具體原因,並在醫生的具體指導下治療。在家裡給寶寶吃食物調理應注意適當的飲食,不要暴飲暴食,因為小兒脾常不足,應避免進食不當進一步傷害寶寶的脾胃功能。如果已經明確孩子是缺鈣導致的,這種情況下應該考慮及時補充鈣元素。

    孩子缺鈣多是營養不平衡導致的,應該注意營養的全面性,還要積極補充葡萄糖酸鈣口服液或維生素d2磷酸氫鈣。當然,適當給孩子多曬曬太陽,也是對改善症狀很有幫助的。其實,配合吃些對症的中藥製劑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服用龍母壯骨顆粒等,平時也可適當多吃些豆製品和魚類。

  • 8 # jason媽咪有辦法

    我家寶小時候睡覺時也經常是滿頭大汗。所以我也著實研究過孩子睡眠出汗的問題。

    一般說來,孩子睡覺出汗多半是生理現象,孩子越小越是愛出汗。

    我家兒子小時候特愛出汗,後來發現是爸爸很愛出汗,大概是基因遺傳了。

    只要他稍微跑動或者睡覺時都是很愛出汗。

    醫生一般也是將孩子出汗分為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主要是寶寶的發育良好,身體健康,沒有任何疾病引發的出汗。

    因為孩子的大腦皮質對外界的刺激性反應很強,孩子又處於生長髮育階段,新陳代謝非常旺盛,如果在加上外界刺激,就需要蒸發體內的熱量,維持正常的體溫。

    一般說來都是外界造成的,也就是外因比較多。

    比如外界溫度高;蓋得比較多;孩子過於興奮,緊張等。

    寶媽需要:

    多給孩子飲水

    不要給孩子穿的過多,蓋得過厚衣服穿得寬鬆一些,勤換衣物洗澡,保證孩子面板清潔等

    病理性出汗,會伴隨著缺鈣,小一點的寶寶還會枕禿。但是枕禿不是就判定孩子肯定缺鈣。

    醫院查詢骨密度時可以判定孩子是不是缺鈣,可以適當給孩子補充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補充鈣時最好補充液體鈣,有助於吸收。

    出汗寶寶需注意

    另外,寶寶長期多汗,會丟失鋅元素,需要多吃點富含鋅元素的食物,比如瘦肉,蛋類,肝,豆類和花生。

    另外需要多注意,鋅會阻礙鈣吸收,鋅和鈣需要隔開時間服用。

  • 9 # 銀花育兒

    寶寶一睡著就滿頭大汗,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寶寶一睡著就滿頭大汗,如果不是因為室內溫度高,寶寶穿的多,蓋的多引起的出汗,那可能的原因是:

    1.脾胃虛弱。這類孩子比較消瘦,食慾不振,一睡覺就容易出汗。

    2.缺鈣。如果寶寶缺鈣,也容易睡覺出汗,而且孩子還容易夜醒。

    3.孩子汗腺發達,不顯性排汗能力差。一般這樣的孩子都是在上半夜出汗。

    我家大寶小時候就是這樣,一睡著後就大汗,枕頭都溼透了。後來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脾胃虛弱,當時孩子每頓飯都吃不了幾口,也比較瘦,當時醫生給拿了兩盒中成藥,讓給孩子調一調,但孩子就是不喝,當時也沒辦法。我們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跟當時餵養方式不當以及寶寶自身體質有關係,寶寶一歲半後,我辭職自己看,孩子的飲食搭配的也比較科學,每天給寶寶做推拿,孩子兩歲多了就沒再出現這種情況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康師傅的泡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