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adfly
-
2 # 烏疆三兩行
不好意思,才疏學淺,還沒弄懂這個消俗是個什麼概念,就圍繞個人學識理解字面意思,發表下個人的俗氣觀點吧,如果消俗就是抵制俗氣,我個人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為什麼消俗?怎麼能消俗?人的一生本身就在一個世俗的環境中無限迴圈著,如果能消俗可能短時間內人的內心會有短暫特殊的個人意識的覺醒,慢慢時間長了,還是在這個世俗的環境中,內心的問號就會多起來,否定他人或者自我否定,感覺完全沒有必要,如果真的有人能消俗,我一定敬佩這個人。但是這種人在社會中只是小眾群體,如果人人都是英雄,那生活中何談英雄?如果人人都是魯迅,呵呵,我想我們生活的地方何來的動力發展?如果人人都是思想家,那我想現在的我們應該早已不復存在了,當然,世間萬物存在即合理……沒有一種東西的存在沒有理由,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可能在特定的時候需要這樣消俗的人去給我們對生活有特定的引導,讓我們擴寬自己的眼界,讓我們能更宏觀的看待問題,最後,這個就是我個人一點淺薄的想法,希望大家多多指正……我也能進步進步
這幾年流行的直播,不是指薇婭和李佳琦的帶貨直播,他們的還是以工作為主的銷售形式,而是指一些東北人領軍的表演為主的群體,18年我在東北出差時,經常看到計程車司機就在車裡一直放這些直播節目(不是一兩次,碰見的頻率蠻高的),可能那時候管理還不規範,裡面有很多汙言穢語,或是黃色玩笑,我一時感覺很難接受,畢竟這是公開播放的,但你看他的粉絲,少則幾千人,多的有上萬甚至幾十萬人,他存在肯定是有理由的,他有受眾群體。我那時也多多少少理解了網上調侃的所謂東北重工業燒烤,輕工業直播的意思了。
再說文字,我還算喜歡讀書,也會讀網路小說,可很多知名小說,連開頭都讀不下去,因為語言的組織能力,敘事的邏輯確實讓我無法忍受,可就是這樣的小說排名非常的靠前。這段時間閱文集團的事情鬧的沸沸揚揚,看了才知道居然有810萬網文寫手,這水平難免參差不齊,而且大多數網民的讀書仍以消遣為主,所以大多數小說本著主角爽讀者爽的大原則進行創作,其他的基本功可能不不太有過高要求了。
娛樂上也是,之前海派清口喝咖啡的看不上北京相聲吃大蒜的,也有說法說相聲的看不上說二人轉的,我記得趙本山在一個訪談節目裡就說了,在東北二人轉小場子裡,沒有葷段子是沒有人看的,一張票才三塊五塊的,人家就是來聽葷段子的。聽這個葷段子肯定不如聽京劇或聽崑曲顯得有範,更不如聽話劇或歌劇顯得有品味,可是有這樣的一群樸實的群體,他們就喜歡這種娛樂模式,他們是這種節目的忠實粉絲,他們的存在就是道理。
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網民規模突破9億,人均每週上網超30小時,6.5億網民月收入不足5000元。我們不能粗暴以收入來定義網民的素質高低,也沒有人有權利去定義別人的素質,但實際情況是這個階段的收入群體多數人在經過一天的緊張工作勞動後,來上網不是來學習提升自己的,而只是簡單的娛樂而已。
現在多數的媒體還是以經營利潤為第一目的,在商言商,有俗的受眾體,就有市場和利潤,媒體們不會主動放棄;
再者,何為俗,何為不俗?聽音樂會不俗,聽二人轉就俗了?那聽演唱會俗不俗?看美劇不俗,看鄉村愛情就俗了?那看慶餘年俗不俗?有人把自己定義為中產階級時,看勞動者們很俗,豈不知精英群體看我們也很俗。
整體的提升,是需要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像下面的資料
中國每人年均讀書4.66本,
南韓每人年均11本,
法國每人年均14本
日本每人年均40本,
德國每人年均47本
俄羅斯每人年均55本,
猶太每人年均64本。
簡而言之,在不影響國家法律法規,道德倫理的大前提下,要考慮有需求的人;在反三俗的框架下,隨著國家實力日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一些確實低階的俗一定會隨之消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