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胖哥看天下
-
2 # 黑鹿咖啡
端午節——粽子
首先,端午節是為了幾年屈原而建立的一個節日,現在端午節的習俗除了划龍舟、洗艾葉,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
說到這個粽子,南北口味都不相同,從小生活在南方的我,一直吃的都是肉粽(也就是鹹粽),可當我去北方讀大學的時候,我去買粽子,才知道世界上還有一種粽子,那就是甜粽!
可能是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氣候等的不想同,導致了口味上也有很多的差異吧。但是粽子真的是端午節的傳統美味佳餚了!而且粽子的來歷是這樣的:
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人們為了不讓魚蝦破壞屈原的肉身,就在江中投放米糧,後來屈原託夢給人們說要用葉子將米糧包裹起來,這樣就逐漸形成了粽子。
清明節——青團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蓮蓉,不甜不膩,帶有清淡卻悠長的青草香氣。
青團是江南人家在清明節吃的一道傳統點心,據考證青團之稱大約始於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每逢清明幾乎都要蒸青團,古時候人們做青團主要用作祭祀,雖然青團流傳千百年,外形一直沒有變化,但現在它作為祭祀品的功能以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時令性很強的小吃。
現在做青團,有的採用漿麥草,有的採用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
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
3 # 景石山人4M6Q
過節的美食各地方不同。
立春吃春餅,用薄餅卷各種自己喜歡的菜,醬肉,我家年年自己烙春餅。
正月十五元宵節,南方和北方有點區別,南方是水磨湯圓,軟軟糯糯的,黑芝麻餡的最好 吃,北方人 一般是吃用人工搖的元宵,是用餡團放溼的糯米粉裡搖成圓圓的元宵,缺點是皮厚,現在吃湯圓的人多了。
五月五粽子節,划龍舟,吃粽子。粽子也分南北方,南方的粽子以鹹口肉粽子為主,北方以甜口的小棗,豆紗為主,我還是喜歡南方的肉粽子。
八月十五團圓節,吃月餅。過去在我的印象裡就是五仁月餅,自來紅,自來白,五仁餡很香,就是太甜。現在月餅的品種太多了,有冰皮月餅,蛋黃月餅,玫瑰花月餅,抹茶味的,等等,好多都沒有品嚐過。
立秋這個節氣,各地方習俗都一樣,貼秋膘,養好脾胃,基本上是吃肉。和立春的春餅相似。
立冬,冬至吃餃子,據說是吃了餃子不凍耳朵。
正月初八臘八節,家家戶戶泡大蒜,正趕上初一的餃子配上綠綠的脆脆的臘八蒜,想想都是過節的味道。
除夕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少不了的美食四喜丸子,紅燒魚,清蒸魚,寓意連年有餘。
各地方習俗不同,也有沒說到的,希望大家補充。
-
4 # 廣州蝸居媽媽小當歸
端午節獨特的美食是粽子,它源於屈原這位大詩人。屈原知道自己國家要亡了。於是跳河身亡。人們每天都划著船在河裡尋找他的屍體,但怎麼樣找不到。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人們就往河裡丟了許多飯糰,也就是現在的粽子。從此每年的今天人們都會划船丟粽子到河裡,於是形成了今天的端午節。而他們的划船就慢慢形成了現在的賽龍舟。
回覆列表
我們首先來說說元宵節,關於元宵節有很多種傳說,最為靠譜的我覺得是漢武帝“上元節”的說法。但我今天要說的不是元宵節的起源,而是元宵這種食物的起源。漢朝時元宵節時老百姓吃的食品還不是元宵。
元宵節看花燈
元宵的出現要追溯到宋朝,宋朝年間,民間開始流行一種在元宵節的新型食品,叫“浮元子”,後稱為“湯圓”。這個才是後來元宵的雛形。當時的商人還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元寶”。用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料,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可用湯水煮,用油炸、用氣蒸,具有團圓美滿之意。宋朝的湯圓已經接近現在的元宵了,還要配上其他的食物一起吃,比如撒上肉汁的米粥等。
元宵節吃元宵
到了唐朝,人們過元宵節時主要食品就換成了面蠶,用綠豆煮成粥,放上包上糖餡的糯米圓子。或是在肉湯中放上包有餡料的圓子,也就是鹹口的湯圓。
元宵又叫做湯圓
到了宋朝就有了“乳糖圓子”的記載,而到了明朝才真正管這種糯米圓子叫做“元宵”。也正式有了用糯米滾至元宵的製作方法,基本和現在的元宵差不多了。
宋朝管元宵叫做“乳糖圓子”
元宵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其製作方法和餡料也越來越精緻。光面皮就有江米麵、黏高粱面、黃米麵、玉米麵等多種,餡料更是甜鹹葷素,樣樣俱全。甜的餡料主要有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餡、花生、芝麻、豆沙等,近些年又出現了巧克力、咖啡、鳳梨、果味等餡料。鹹味的餡料主要有豬肉、雞肉、牛肉等。真所謂千奇百怪,多種多樣。
元宵的餡料有很多種
近些年來,元宵已經不再是元宵節才能吃到的食物了,已經成為一年四季,隨時都可以吃到的美味小吃了。
老婆,一會兒給我煮幾個元宵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