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雖然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印度從獨立後不久,確實有走計劃經濟為主的路線。印度獨立之後國力貧弱,而蘇聯的經濟快速崛起對印度充滿吸引力。
1950年,印度總理尼赫魯開始指導政府新成立的國家計委並制訂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5年開始,蘇聯大量對印度提供工業援助,在印度投資了鋼鐵、化工、重型機械製造等一系列工業專案,並大量提供專家顧問和技術培訓。一開始印度計劃經濟發展是比較好的,1951-1956年間印度第一個五年計劃後,國民收入增長18%;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國民收入增長20%,印度式計劃經濟發展到了高潮,國家專案在整個經濟中佔據了嚴格而完整的支配地位。但往後幾個五年計劃,印度經濟表現卻逐漸開始達不到計劃的預期,乃至陷入停滯。
印度諸多工業領域被投入重金的國營工廠壟斷,而且印度政府對私營工商業活動施加嚴苛的審批;此外,為了實現自力更生、保護國內產業發展,印度還實施了嚴格的產業保護政策,不僅為外國投資設立嚴苛限制,更要求本國有能力製造的商品一律不允許進口,因此這是印度計劃經濟發展後勁不足的重要原因。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印度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3.5%,不僅低於亞洲四小龍,而且低於巴基斯坦。90年代初蘇聯的倒臺讓印度認識到傳統計劃經濟的徹底失靈,印度遂於1991年開始走向市場化、自由化的經濟改革之路。
印度雖然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但印度從獨立後不久,確實有走計劃經濟為主的路線。印度獨立之後國力貧弱,而蘇聯的經濟快速崛起對印度充滿吸引力。
1950年,印度總理尼赫魯開始指導政府新成立的國家計委並制訂第一個五年計劃。從1955年開始,蘇聯大量對印度提供工業援助,在印度投資了鋼鐵、化工、重型機械製造等一系列工業專案,並大量提供專家顧問和技術培訓。一開始印度計劃經濟發展是比較好的,1951-1956年間印度第一個五年計劃後,國民收入增長18%;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國民收入增長20%,印度式計劃經濟發展到了高潮,國家專案在整個經濟中佔據了嚴格而完整的支配地位。但往後幾個五年計劃,印度經濟表現卻逐漸開始達不到計劃的預期,乃至陷入停滯。
印度諸多工業領域被投入重金的國營工廠壟斷,而且印度政府對私營工商業活動施加嚴苛的審批;此外,為了實現自力更生、保護國內產業發展,印度還實施了嚴格的產業保護政策,不僅為外國投資設立嚴苛限制,更要求本國有能力製造的商品一律不允許進口,因此這是印度計劃經濟發展後勁不足的重要原因。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印度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3.5%,不僅低於亞洲四小龍,而且低於巴基斯坦。90年代初蘇聯的倒臺讓印度認識到傳統計劃經濟的徹底失靈,印度遂於1991年開始走向市場化、自由化的經濟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