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大隊長曆史

    日本茶道:

    茶道也叫作茶湯(品茗會),自古以來就作為一種美感儀式受到上流階層的無比喜愛。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國唐朝貞觀年間傳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與中國早有往來。盛唐時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來中國,受中國影響較深。日本人民稱“中國是日本茶道的故鄉”,日本茶道和中國的潮汕工夫茶有些相似。

    日本花道:

    花道作為一種在茶室內再現野外盛開的鮮花的技法而誕生。因展示的規則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種流派,日本國內也有許多傳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另外,在賓館、百貨商店等各種場所,可以欣賞到裝飾優美的插花藝術。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標誌。

    日本相撲:  

    相撲來源於日本神道的宗教儀式。在奈良和平安時期,相撲是一種宮廷觀賞運動,而到了鎌倉戰國時期,相撲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18世紀興起了職業相撲運動,它與現在的相撲比賽極為相似。他們被稱為“力士”,不僅有工資,而且還可以參加各種比賽贏取獎金。相撲手一旦達到了橫綱,幾乎就可以說是站在了日本相撲界的頂點,將擁有終身至高無上的榮耀。

    日本柔道:

    柔道在全世界有廣泛聲譽。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擊、而是一種利用對方的力量的護身之術,柔道家的級別用腰帶的顏色(初級∶白/高階∶黑)來表示。柔道是中國拳術的發展,源出少林之門。明末,中國的一位武林高手陳元贊將中國的傳統武術傳到扶桑(今日本),成為現代風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劍道是指從武士重要武藝劍術中派生而出的日本擊劍運動。比賽者按照嚴格的規則,身著專用防護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對方的頭、軀體以及手指尖。

    日本空手道:

    空手道是由距今五百年前的古老格鬥術和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法揉合而成的。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 2 # 偉達出國

    無論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文化交流是多麼頻繁,相互影響是多麼深遠,從古至今,日本文化的發展還是有它的許多特點,有許多既不同於中國,又不同於西方的發展規律。在日本文化(包括性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很矛盾對立的現象,可是又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東亞文化,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舉世罕見的。所以美國哲學家穆爾認為,日本文化是“所有偉大的傳統文化中最神秘的,最離奇的”。

    這種矛盾與統一首先表現在文化的吸收性和獨立性方面。

    從歷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時間裡,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國的大唐文化。1868年德川政權崩潰、明治維新開始後,日本進入了“文明開化”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按照11個世紀前全盤接受中國文化的方法引進西方的文明,並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奠定了基礎。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該國的和外國的歷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對日本文化起過作用,日本在變化,但是卻從未真正脫離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以上這種情況可以從日本社會的許多現象看出來。現在電視、空調、汽車、電腦、出國度假等已深深地滲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變得無可辨認了。儘管如此,在現代化的帷幕背後仍舊保留了許多屬於日本本土文化的東西,從深層分析看,日本仍是一個傳統的國家。例如,他們愛吃生冷的食物,比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顏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勢力、家族意識和集團意識很強;民間信仰和巫術特盛;

    女子對男子的溫順和依賴;想發財,能發財,但發了財以後又不知所措;等等。

    這種矛盾與統一又表現在文化的輸入與輸出方面。

    日本是個十分重視也十分善於吸收和輸入他國文化的民族,從7世紀的“大化革新”大規模地輸入大唐文化,到19世紀的“明治維新”大規模地吸收與輸入西方文化,都對日本的發展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相比較而言,中國在歷史上就不太善於吸收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固然是一種優勢,但是如果只注意輸出而不重視輸入,不重視從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營養、不斷地發展自己,那麼這種優勢也會走向反面。

    隨著日本經濟的高度增長,日本向外推銷自己文化的意識越來越強烈,而且提出了戰略性的口號,那就是曾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所說的“國際化”。在這方面,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據90年代的一份統計資料說,由日本官方機構主持的海外文化交流專案,諸如邀請或派遣學者、留學生,開展大型文化活動等等,每年的經費預算為10億日元。日本外務省所屬的國際交流基金,鼓勵、資助的主要是和日本有關的專案,例如國外的日語教育,日本文化和文學著作的研究、翻譯和出版,或與此相關的文化活動。政府的這種大投入推銷該國文化的舉措收效顯著。日本的茶道、花道之所以享譽世界,日本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有眾多語種質量較好的譯本,和這些舉措是有密切關係的。

    還有一個矛盾統一的方面是日本舊時的官方文化和民間文化。

    在日本古代,不論政府如何強調外來文化,可是民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所保留。例如,在平安時代(公元794-1185年)大力提倡大唐文化的時代,日本所有的文人男子都用漢語寫作,但是婦女不這樣,結果她們成為日本本土文學的先驅。

    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可以在政府准許、控制的許多地區的界線內隨心所欲。在那裡,男扮女裝的演員、男性賣淫者、妓女、木版畫家都能取悅於神。江戶時代的城市民間文化,尤其在比較繁榮的17世紀,和這個狹小的享樂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絡。許多作家、音樂家、演員、畫家都出入於或活躍於這個受官方蔑視、可是卻深為平民所喜愛的“淫蕩世界”。暴烈的娛樂和荒誕的色情在官方的嚴格控制下仍舊成為人們發洩情感的重要手段。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這類文化的根本性變化很小,對這個現象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最後,這種矛盾統一又表現在對性的文雅和粗俗方面。

    應該認為,總的說來,日本民族是一個文雅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輕柔、溫順、禮貌而且溫和”,他們是以“溫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乾巴巴的、生硬的理論思想”來表達他們自己的。和大多數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更受感情的約束。例如,當兩個人爭論時,西方人往往生氣地說:“你難道不明白我說的意思嗎?”而如果是日本人,他會將怒火和不悅隱藏在禮貌的面具之下,說道:“你難道不明白我的感情嗎?”從總的看來,日本人比較寬容,常常用不同的方式維持表面的和諧,衝突總是被一層溫和的、禮貌的面紗所掩蓋。

    這種文化現象當然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現在男女的性問題上。在日本男女的性交往過程中,即使是嫖妓,人們也講究規矩,講究禮貌,把最粗鄙的性動作用一層文雅的外衣遮蓋起來,否則怕被別人看不起,而絕大多數日本人是很要面子的。在這方面,似乎和中國古人所提倡的“溫、良、恭、儉、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不同的地方是,日本人更重視把這種態度形成一種外在的禮節,而且還存在形成鮮明對比的粗獷、暴烈的一面。

  • 3 # 毅然決然本溪

    工匠精神是日本最重要的文化,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能把財富做大,除了人就是人,認真和刻板已經刻在了日本人的心裡,如果日本人都投機取巧,不可能成為亞洲發達國家

  • 4 # 程孟蘭

    我認為日本有著發揚光大的精神,與中華傳統文化分不開,很是佩服但又矛盾的心情來評判這個民族,除去它的軍國一面與正實歷史一面來說,真誠對待和平就是亞洲之最,反之骨頭裡的不淨東西是人類反對的,怎麼優秀也只是表面,而內裡自私反之是害又怎麼樣呢,同樣道德底線都沒有的國家,不容世界和諧一條路,一心想走侵略誰又與之魔路都是毀滅,反自和諧世界才是財富。不想對這個異類國家作出它的評判,很是矛盾又糾結一句,一但戰爭這是個沒人性的國家世界最好沒有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裝修好多人都用竹木纖維弄牆面,這個材料到底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