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A建鍋鍋544
-
2 # 流浪的土豆
晏殊,史料記載的天才,但為上位手段也不是特別光彩!乾興元年(1022年),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援。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從此就走上輝煌人生!
-
3 # 啟蒙娛樂
結論,一個將婉約的“花間詞”發展到極致的人
特別傲驕的考場神童
一千年前的北宋鹹平年間,一個五歲即能寫詩作詞的小男孩的聲名,從江西撫州傳到了首都開封。他就是晏殊。到他十四歲的景德年間,江南按撫張知白特別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參加朝廷的科考。而此時,已經二十一歲,後來成為婉約詞扛把子人物的柳永連參加科考的膽量還沒有。
那天,晏殊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進士考試,神色自若、毫不畏懼,並很快交出了答卷。沈括在《夢溪筆談》中這樣記載晏殊在考場上的表現:“神氣不懾,援筆立成。”
晏殊小大人似的喜感模樣博得了皇上宋真宗的歡喜。他一高興就嘉賞他,賜同進士出身,就是說不管結果如何,他都有了和進士一樣的身份。這個決定讓當朝宰相寇準非常驚訝,他悄悄地提醒聖上:“這個小孩可是外地人啊。”皇帝回答道:“張九齡難道不是外地人嗎?”(張九齡,嶺南廣東韶關人,唐玄宗時著名的宰相)。
獲得如此殊榮的這個神童這場考試秀還沒有完。兩天後他又有了特別驕傲的段子。那天進行的是詩、賦、論的考試。晏殊霸道地上奏道:“這些題目我早都做過了,請別再用它們來煩我。”
沒想到,他的坦率直接反倒受到了宋真宗更加的讚賞。又當即授其秘書省正事(相當於國務院辦公廳秘書),留秘閣(宮廷圖書館)讀書深造。
事實證明,宋真宗的決斷是英明的。果然,經過三年的苦讀和宮廷工作的鍛鍊,表現出色的晏殊出任太常寺奉禮郎,執掌國家最高的禮樂慶典,正式開啟宦海生涯,後來為官越來越出色,直至官至仁宗時“萬人之上”的宰相。
真誠的品行使他獲得太子師的資格
晏殊為官之初,大宋國富民安,天下太平,皇上就放任朝臣大夫們自由開展各種宴飲聚會,以至於開封的大街小巷裡開出了許多歌樓酒肆,專門供朝廷官員宴飲遊樂。可宋真宗聽說,晏殊從來不參加同僚們的宴飲聚會,每天晚上都閉門在家讀書,或給家人們講習詩書。
出於好奇,皇上專門召見晏殊一問究竟。
晏殊直言不諱地回稟道:“並非為臣的和別人不一樣,也並非為臣的不喜歡宴飲遊樂。只是因為囊中羞澀,沒有錢去和他們同歡同樂罷了。”
晏殊的誠實坦蕩再次博得了皇帝的讚賞,深感這是一個可堪大用的人才。當時宮內正為太子遴選老師,宋真宗眼前一亮,直覺眼前的晏殊正是為人師表的不二人選。於是,當即拍板,任命他為太子舍人,教太子讀書。
把政治理想和心靈寄託結合得最完美的宋詞鼻祖
像大多儒家知識分子一樣,做一個利國利民的朝廷命官是晏殊從未動搖過的政治理想。憑著自己剛正不阿的人格和治國理政的才華,晏殊的一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政治成就。
為官期間,皇上每次向晏殊詢問國是,都採用方寸小字把所諮詢的內容寫在小紙片上給他。晏殊則把自己的回答和建議寫好後,連同那個小紙片一起回呈給皇上。他的這種嚴謹的作風很受幾代皇帝的欣賞,所以他一生的官做得順風順水,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波折。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真宗死,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援。這一舉措,對穩定當時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仁宗時,西夏元昊反叛,天下苦於兵亂。晏殊時任宰相兼樞密使(國家軍委主席),建議仁宗撤銷部隊內的監軍,使前線的軍隊統帥不受牽制而根據敵我形勢,靈活機動地開展軍事行動。同時在後方召募、訓練弓箭手,以作援軍;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充當邊關軍餉;追回被各種衙門侵佔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使元昊俯首聽命。
晏殊另一重要政治成就是他在擔任地方官員時,大力辦學,為國家培養人才。
他從被貶宣州(今安徽宣城)開始,特別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當地的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等學術大師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使得該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嶽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
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后,由他開創的大辦教育的先河。慶曆三年在宰相任上時,他又與樞密副使范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被稱為著名的“慶曆興學”。歐陽修盛讚他說“自五代以來,天下學廢,興自公始”。
與他在從政中的剛正嚴謹完全不同,脫下朝服的晏殊則是個溫柔多情的詞人。
據說,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流傳至今的仍有《珠玉詞》收集的136首。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是晏殊最著名的一首詞。句句精彩,還一舉創造了至今仍時常從人們的嘴裡脫口而出的兩個成語——無可奈何,和似曾相識。
詞作描寫的是詞人在夕陽下春遊的傷春感懷,承襲著南唐的風格,在典雅清麗的鋪敘中,委婉含蓄,溫潤圓融地發出時間永恆而人生短暫的深長嘆惋。
晏殊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已的典雅流麗,填得富貴閒雅,被認為“導宋詞之先路”、“開創北宋婉約詞風”,是“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以慢詞為賦的始祖)。婉約派詞後李清照,在私下裡也尊稱晏殊為祖師爺。
總體而言,結論既如此。
-
4 # 小x文藝觀察記錄
晏殊是人生贏家。成績好,官運好。
他生活在好時代,宋朝開國以來,內外都很安定,尤其是仁宗時期,四海昇平,言路開放,文人輩出。
晏殊是少年天才,14歲就被推薦到中央接受宋真宗的考核,一舉中第。後成為太子也就是宋仁宗的老師,雖有幾次貶謫,但都未動搖根基。最後官拜宰相。
晏殊注意教育,成立天府書院,還請范仲淹來講學。希望可以改變大宋辭藻華麗,不注重策論的文風。應天府書院成為北宋時期四大書院,為朝廷提供了許多人才。晏殊與范仲淹一起推進的教育改革,使得宋朝的教育煥然一新。這就是慶曆新學。
寫好詩詞,別人寫詞都是生活比較苦,有感而發。晏殊寫詞多是在宴請時寫的,很注重語境,有著歲月安穩的氣息,同時又有哲理。比如說這首詞「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也被成為「太平宰相」。
-
5 # 讀書旅行茶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與政治家。北宋婉約詞宗師,曾任職集賢殿學士,宰相,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一、神童出身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
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將晏殊以神童的身份推薦參加考試。第二年,14歲的晏殊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很快完成了答卷,賜同進士出身。
晏殊的才華受到真宗的讚賞,授予他秘書省正事的職位,留他在秘閣讀書深造。之後任太常寺奉禮郎。
二、為政成就1. 建議太后“垂簾聽政”
乾興元年(1022),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當時的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正在文武百官束手無策之際,晏殊於是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這對穩定當時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
2. 唯才是舉
晏殊他雖然身居高位,但為人平易近人,而且唯才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還有後來的宰相韓琦、富弼、以及文壇盟主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和薦引,從而得到重用。尤其是富弼,在他貧寒之際,晏殊就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
3.創辦教育
晏殊因反對劉太后升任張耆為樞密使,加上在玉清宮用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於天聖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後改知應天府。在此期間,他非常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還力邀當時在為母守孝的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
PS:應天書院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嶽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
三、文學成就晏殊能詩、善詞,尤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
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他不但是引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也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的詩人,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可惜大部分已散失。
僅存《珠玉詞》136首;《全宋詩》中收其詩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 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晏殊的詞,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廣為流傳的名句有:
《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等。
【end】
-
6 # 尤噠愛剪輯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年少德高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聽說這件事,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
宦海沉浮
乾興元年(1022年),年僅12歲的宋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乾興元年(1022年),年僅12歲的宋仁宗繼位,劉太后聽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聽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援。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后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
扭轉戰局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升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加尚書左丞。第二年因諫阻太后“服袞冕以謁太廟”,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後召任刑部尚書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時值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並出兵陝西一帶,而宋將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後,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撤消內臣監軍,使軍隊統帥有權決定軍中大事;召募、訓練弓箭手,以備作戰之用;清理宮中長期積壓的財物,資助邊關軍餉;追回被各司侵佔的物資,充實國庫。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晚年生活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范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殊舉賢不避親,晏殊為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後官拜宰相。
晏殊性格剛毅直率,生活儉樸。他多次做州官,官吏和百姓對他急躁的性格很畏懼。他善於瞭解別人,富弼、楊察都做了他的女婿。晏殊做宰相兼樞密使,富弼做樞密副使,於是,晏殊請求辭去所兼的樞密使職務,皇上沒有允許,他受到皇上的信賴和恩遇達到如此地步。
-
7 # 史詩雜談
歐陽修《宋史·晏殊傳》說他人仕“遂登館閣,掌書命,以文章為天下所宗。”後來又“由王官宮臣,卒登宰相。凡所以輔道聖德,憂勤國家,有舊有勞,自始至卒,五十餘年。”
回覆列表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 ),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