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路暴力
2
回覆列表
  • 1 # VIP孤獨求敗

    網路暴力是這一種暴力形式,它是一類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圖片、影片的行為現象,人們習慣稱之為網路暴力。網路暴力能對當事人造成名譽損害,而且它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侵權行為,亟待運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進行規範。同時,網民們若想獲得自由表達的權利,也要擔當起維護文明與道德的使命,至少,要保持必要的理性、客觀。已經超越了正常理性,不僅由此完成了虛擬空間中對當事人的道德審判。

    在網路社會上,人和人之間的容忍度越來越低,因為吵架的代價也越來越低,在網際網路的保護下,人身攻擊的代價和成本也越來越小------摘自李尚龍《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

    正事因為這種言論成本低,噴子們才會這樣瘋狂,抱著“我想罵你就罵你,反正你又不能來咬我,如果你回覆我,我還能漲粉”這種心態。或者他們在工作上,家庭裡的不順心長期積累,想找個地方釋放,所以網路成了他們發洩的地點。當然還有一些“腦殘粉”了…

    簡單點說自由言論和網路暴力的區別就是發表言論是否走腦子。網路世界別想太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看你的心態了

  • 2 # 亞北農產品

    在當今網路社交中,那些僅僅只是出於無聊或者心態不平和而釋出欺辱言論的人群無處不在。其中青少年中也大量充斥著這樣的網路暴力。這些言論根據孩子的年齡、他的敏感度、評論的嚴重程度以及孩子自身社交狀況等諸多因素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裡外國專家希望給家長和孩子們一些建議,如何正確處理這些不良影響:

    1什麼是網路暴力?網路暴力往往是來自於仇視或者博取眼球的一種形式。這種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不應該糾結於事件本身,讓孩子思想鑽進死衚衕。

    5幫助孩子適應社會。孩子們可以從這些經驗中學習如何適應社會,以及如何建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

    7現實中多與人交流。如果消極情緒對孩子的生活已經產生了影響,我們就應該多跟孩子聊聊天,指引他走出負面陰影。

    9投訴網路暴力。透過標記網路不良使用人群,降低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 3 # 大黃蜂腕錶

    網路暴力起源於人肉搜尋,人肉搜尋主要是指集中眾多網民的力量去搜索資訊和資源的一種方式,他包括利用網際網路和搜尋引擎及日常網民生活中所能掌握的資訊來進行收集的一種形式。人肉搜尋和個人隱私資訊相勾連,也非常容易涉及到法律和道德問題。要說怎麼改善,只能是每個人自律,我們每個人都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自己出現在新聞熱點中,一定要是正面的新聞,千萬不要做任何違背道德和法律方面的事,現在網際網路的發達,你做了任何有違大眾在道德方面都看不下的事,立刻會聞名全國,更別說法律了。

  • 4 # 李藤新一new

    網路暴力是負面的公眾情緒的產物。

    在自媒體時代, 公眾可以自由表達個人觀點, 曝光社會事件, 甚至影響和推動社會熱點事件的發展。受到公眾關注的事件一般都能夠點燃他們的情緒,出於憤怒或者其他二評論、轉發。公眾不再是被動的資訊接收者, 而成為資訊採集、釋出的傳播者。而為了獲取事件關注人群的流量,一些網路媒體也製作大量文章換取點選,內容的真實與邏輯是否嚴密在所不問,以標題取勝,吸引眼球

    傳播權利得到賦予的同時, 也存在著權利的濫用, 網路暴力就傳播權利濫用的後果, 不僅對網路暴力物件造成精神傷害, 也誤導其他不明真相者給整個網路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且加深了網路戾氣。

    以江歌案為例,網友們指責劉鑫在好友江歌遇難時不開門,進行了人肉搜尋,肆意謾罵,公開表達憤怒。而案件重要事實與證據尚未充分確定,也未經合法披露。如果缺乏對事實經過的充分了解,僅憑一方當事人的指控就做出嚴厲的道德評判,如果僅根據個人的感情好惡就可以肆意踐踏他人的人身權利與人格尊嚴,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公正、不客觀的。

    網路上也有大量針對劉鑫及其家人的嚴重人格侮辱和誹謗言行,有些甚至超越了違法犯罪的界限。

    在自媒體時代, 公眾本身就成為了資訊的採集者、傳播者與接收者, 但與大眾傳播媒介的傳播模式相比, 自媒體在傳播資訊時明顯帶有個人情緒化現象, 自媒體傳播也體現了一種重情緒、輕資訊的趨勢, 這本身與傳播者的傳播素質緊密相關,。自媒體使用者缺乏專業的資訊傳播訓練, 根據個人傾向性對資訊進行傳播。自媒體作為新型的傳播渠道, 本身就具有公共性與私密性雙重屬性, 既可以進行個人情緒的表達, 又可以對公眾情緒進行聚集, 當多個個人情緒彙集起來就會形成強大的公眾情緒, 網路暴力就是負面的公眾情緒的產物。

  • 5 # 頭像文案管

    但是久而久之,我看著那些網路暴力漸漸沒有什麼感覺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有感覺了。大概想通了吧!覺得這部分人的存在大概就是現實生活中太憋屈,然後把情緒發洩在網路上。這種處理情緒的方法也是挺好的,總比憋著強。

    還有啊,有些網路暴力也不是那麼不堪,比如噴劉鑫的,這種還是可以有的。世界本就是多元的,網路暴力也是多元的。人有時候還會有兩面性呢!比如我,平時老老實實的,但是心情不好的時候惹到我 我就會炸毛。可以說我虛偽吧,我確實挺虛偽的。但我也比很多人正直,至少我的虛偽是自我保護, 而不是傷害別人。

    說了這麼多,最後祝大家愉快,還有別噴我,我會發火,我發火很可怕。嚯嚯嚯,不信你們看。(;¬_¬)

  • 6 # Liiiiiiiiin

    A crime legally and morally, Cyber Bullying.

    淺談社交媒體裡的”網路暴力”

    前兩天微博首頁總是看到hsy和老師們的表情包,今天點進hsy主頁先是往下翻看到她發了幾條對此的解釋和致歉(對於演員模特等出現職業素養問題本人的確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和xmy的事一樣大眾對此有負面評論也無可厚非。),但後來看到她最新的雜誌拍攝下還有很多人在問”hw死沒死”,覺得可怕。

    現在的娛樂某種意義上(不否定還有潛在的bullet theory對受眾皮下注射限制範圍)來說確實是人人都可以自主去選擇內容的 ,近幾年也越來越有這個趨勢:大部分受眾出於媒體趨向個人化服務,越來越只限於接受滿足需求的資訊,可以隨心所欲地把其他內容“異己”的內容拒之門外。記得最近在《網際網路政治學》上看過類似於這樣的一句話,在解釋到名詞“參與”的時候作者說:“因為我們在網路世界中,更願意尋找持有相同思想的人們,從而強化我們的觀點,而不是透過選擇不同的觀點來挑戰自己。”。當然對於網際網路中的政治民主談不上“自欺欺人”這麼嚴重,只是對社交媒體可以同理地講:人們往往會不斷蒐集與自己持相同觀點的資訊過程中來強化自己的觀點“自欺”,不接受其他價值觀點而扭曲自己的價值觀。

    “私人訂製”的內容會越來越多,最後讓使用者在echo chamber裡都沉浸在自己親手篩選並創造出來的世界(其實這本身對於營銷者和使用者都沒有什麼不好),但也同時不得不與“參與”社交媒體相關。於是“志趣相投”的個體凝成大小部落的群體更容易影響輿論的方向,而另一方面算是新媒體時代和人性的“原罪”,讓受眾個體在“意見氣候”下選取“優勢意見”於是在社交群體裡對熱點大多都是推波助瀾,對事件本身有時直接採納群體裡其他人的觀點,且自以為是”與自己的觀點相同而已”,失去自己的獨立判斷,從而不加思考地倒向正面或負面陣營。(儘管輿論熱點對明星作用有兩面,無論正面負面只要不過度不極端其實都有一定的積極性。)再加之匿名性環境下的不自覺,就算現在很多已經實名資訊,但仍然沒有改變網民自覺提高素質的意識。

    其實談上面理論性的東西還是非常空泛,現在的狀況是——無論有多少個受害者和關心網路暴力受害群體的個體多次地發聲強調:參與施加網路暴力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承擔予對方造成傷害後相應的法律和道德後果,包括侵害他人名譽和隱私、在公共場合的輿論引發社會不良影響等。依舊是眾聲喧譁宣洩情緒,個體力量薄弱而有能力的管制也沒有實質性措施。

    施暴者甚至不自知,無動於衷執迷不悟。

  • 7 # 唯我獨玉NGXY

    以前覺得網路暴力不好,但是出了劉鑫這件事,我覺得得看情況而論。比如這件事,網路暴力是必要的。因為不論從劉的行為還是面對媒體的採訪,她始終都覺得自己沒錯,在我看來,在好閨密為她擋刀為她而死後,她沒有絲毫的負疚感,相反,生活得很輕鬆很安逸。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網路暴力,去罵醒她,不然她還以為全世界都是她爸她媽,都得慣著她!

  • 8 # 簡族

    我想起前些日子網路上成千上萬人罵我時,那些曾討好我的「同行」紛紛倒戈,我最後只是說「山不窮水不盡,來日方長,一切作品說話,一切成績說話。」

    我對被攻擊早已無感,我對被上一秒還對你吹捧這一秒就利用你攻擊你的同行也不記仇,但我是看得見的,我雖有心理準備,但依舊感到可笑至極。

    每一位在此事立刻轉向攻擊我的同行,請記好了,你把這些事當生意,我當作作品。

    我從不在意生意沒做好,我只在意我的作品。感謝此番事件,我僅慶幸於早些認清一些人心。

    對於被惡毒攻擊,我早已習慣,我唯一心寒仍在於,這個圈子裡依舊沒多少人能信任。

    沒想到,果真如此,果真如此呵。

    我現在一個人在工作室,看無數人刷今天是2017年最後一個工作日,我才想起來:過去兩年,我一天也沒休息過。

    明天,排了四場面試,我開除了一個人,我要招一個我滿意的,覺得好,一樣加薪,若不好,我依然讓新來的走人。

    我對人沒有控制慾,我只是要我在意的每個作品,更完美更有爆發力。

    空蕩蕩的,什麼都是空蕩蕩的。

    我想至少,至少有一天,能讓我不理會任何人的訊息,讓我安靜會。

    所有不理解,所有誤解,所有曲解,伴隨我這麼多年,是讓我更強大了,也終於讓我更孤獨。

    真孤獨。

  • 9 # 小丸娜

    喬任梁的自殺,我一直認為是自從他跟徐璐參加的某綜藝節目,從那節目結束之後,他接受採訪聲稱,不喜歡徐璐那種型別的女生,於是他成為人人攻擊的物件,不管是他說什麼,做什麼,還是在微博上發點什麼,底下永遠一片罵聲,最後他選擇自殺,結束了年輕的生命。

    輿論的力量太大,就藍潔瑛事件,當時要是網路發達,或許她就不會有如今的悲慘生活,但是時代雖然發展了,但是網路暴力的出現,給網路環境帶來一個大大的汙點!它是無形中傷人的利器,抑鬱症還算是輕的,嚴重的可以結束人的生命,家裡有一臺電腦,敲幾分鐘的鍵盤,發洩一下自己情緒,殊不知給當事人帶去了多大的困擾。

    明星也是人,我總感覺,不能僅憑他們有時候的一些言語或者動作,就去否定一個人,有時候給他們帶去的壓力太大,縱然他們做的不好,但是也不應該用侮辱性的字眼就罵他們,這樣就降低了素質。

    其實我也是那種情緒比較容易衝動的人,遇見自己不喜歡的明星或者事件,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有時候,看某個事件做的過分,我也會抒發情緒。就比如去年發生的特大保姆縱火案以及江歌案,當時的我可以用“憤怒”來表達我的心情!

    還有江歌案,我始終對劉鑫的做法“嗤之以鼻”,總認為她如今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對不起江歌為她而死,但是即使我們在生氣,也不能用髒話去攻擊她們,該是她們受的,就一定會有結果!

    只希望在如今網路盛行的環境中,給這個環境帶來些許清淨吧!

  • 10 # 喵娛主

    殺人如無形。

    在看到有煽動性的新聞請保持冷靜,不要傷害無辜人。

    在去年有一則新聞《南京南站,一名罪犯當眾猥瑣女童》成為輿論熱點,而哈工大的一名學生因為長相與罪犯相似被推到風口浪尖。

    這則新聞接連幾天霸佔熱搜,而背鍋的男生則被那了幾天。

    憤怒不已的網友在謾罵不夠之後,開始人肉,甚至到哈工大,去罵學校怎麼培養出這樣的社會人渣。

    這名背鍋的男生我不再不寫名字(我想他不想再提起此事),以A替代。

    好在A是在媒體工作,好在A的公司比較人性,及時出新聞證明他的清白。

    然而A還是逃脫不了這則新聞給來的困擾。因為不是所有的人最後都知道真相了,而只有一搜索這則新聞,就會彈出他的名字。

    而爆出這則新聞的人在事後承認自己拿此事煽動民意(利用大家的情緒)趁熱搜。

    當事人與爆出新聞人的聊天記錄:

    嚴格的來說,爆出這個新聞的人只是個策劃者,那麼真正的幕後推手是誰呢?是我們?是看到這則新聞處於憤怒中千千萬萬的我們,是站在道德高處的我們。

    真的太多類似的因網路暴力而受到傷害的人了。

    媒體人在敲鍵盤時,請記得自己的底限和原則。

    網友們在看到新聞時,請冷靜五秒。不要以道義之名行非道義之事。

    如果一個人因為我們的網路暴力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你的良心真的不會受到譴責嗎?

  • 11 # 科技行者

    從前,車、馬、郵件都很慢。人與人的文字交流多是一群人寫、另一群人看,缺乏即時互動性。

    現在,裝置、網路、資訊都很快。人與人的溝通離得再遠也像是面對面,雖然拉近了親密距離,但也擴大了衝突範圍,導致輿論環境“亂象叢生”。

    正因如此,網路暴力和言論攻擊成了擺在所有社交平臺面前的棘手問題。為解決這一難題,這幾年來Facebook、Google、Instagram等網際網路社交巨頭嘗試了各種方法,除了不斷增加人工稽核的力度之外,也開始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來打造和諧的網際網路環境。

    透過深度學習,DeepText使用了人腦神經網路建模的演算法,像人類大腦一樣工作,透過演繹推理來確定某個單詞在特定語境下的意思。

    例如,如果有人使用“mole”這個詞,DeepText則會識別使用者指的是小型哺乳動物、面板瑕疵還是叛徒。Facebook使用該系統篩選數千個帖子,更好地理解使用者,旨在創造一個更好、個性化的使用者體驗,來滿足個人興趣。

    後來,2016年10月,Instagram又透過DeepText來消除垃圾郵件。該演算法針對尋找企圖出售產品的組織,分析暗示資料是否為垃圾郵件。

    DeepText的成功讓Instagram也在考慮該系統的其他用途。在2017年6月的部落格文章中,Systrom宣佈該公司將使用DeepText作為“阻止某些令人反感評論的過濾器”。該平臺使用最初由Facebook建立的技術來建立一個過濾器,為使用者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

    上線後的一年裡,知乎不斷最佳化“瓦力”的演算法和功能,目前已經能夠實現答非所問、不友善識別、廣告導流、敏感圖片識別、低質提問識別等功能。而據知乎社群治理團隊介紹,接下來 “瓦力”機器人還將上線“陰陽怪氣”(反諷語言)識別功能,透過對使用者行為資料的分析、學習,基於語義和使用者關係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建模。

    我們看到,截止到今年5月,知乎的註冊使用者已經達到1.6億,並收穫了超過1億的回答。在這樣龐大的社交平臺上,透過人工智慧技術的投入,對於解決網路暴力問題、最佳化網際網路社交禮儀是極具意義的。

  • 12 # 餘小漫

    網路暴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一旦網路暴力被某一群人蓄意地點燃以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絕對是一件必然事件,而非偶然性事件。

    當人們明白在網路上肆意攻擊他人可以不用被知曉以後,他們心中的惡魔就被釋放出來了。一個惡魔或許打敗不了一個人,一群惡魔完全可以擊垮一個人。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影片。

    後面當看到這20個人給他們貼的標籤的時候,緩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從中走出來。

    他們對喜歡cos動漫角色的幼兒園教師標籤是:聽說貴圈很亂,腦殘粉,交際花,和攝影師睡過,可約等。

    他們對喜歡貓咪的紋身師貼的標籤是:黑社會,暴力狂,不敢嫁,一看就不是什麼好人,古惑仔等。

    他們對追求時尚的夜間看護貼的標籤是:綠茶婊,交際花,陪酒女,不正經,心機深等。

    世間所有惡毒的詞語突然全部向這3個人撲面而來,那種無助感,無力感,難過,孤立無援,被不理解的痛。

    古語有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是我們卻常常僅僅憑藉自己的主觀想法,以及對方的第一印象,就對別人判刑。

    而現在,也始終有很多人因為不堪網路暴力而死亡。

    泰國為此還拍攝了專門的片子,來呼籲大家,減少網路暴力。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去搜索“再也回不來的乞丐”,還有包租婆等短片。

    很多時候,你看見的可能僅僅只是別人想讓你看見的,而並非事實。事實被大眾所忽略。謊言穿著真相的裙子,包庇著所有的惡魔,清除了潛在的天使。

    最後希望大家謹記《了不起的蓋茨比》書中的一段話:我年紀還輕,閱歷不深的時 候,我父親教導過我一句話,我至今還念念不忘。‘每逢你想要批評任何人的時候’,他對我說,‘你就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我們不能是網路暴力的幫兇,而必須是正義的化身。唯有如此,含冤而死的人才能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啊。

  • 13 # W你的男孩

    1、網路暴力是指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網路暴力根源很多,一有網民的匿名性,網路上缺乏制度和道德約束,二有一些網民的素質原因,三有社會的不公,四法治與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等等。“網路暴力”已經打破了道德底線,往往也伴隨著違法的侵權行為,亟待運用教育、道德、法律等手段進行規範。

    2、表現形式:

    (1)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2)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

    (3)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 14 # 懷疑探索者

    喜歡透過網路暴力傷害他人者,在現實生活之中,無一例外都是懦夫。他們在網路上極其兇殘,可謂是看見一切不順眼的都敢於“殺之”,一旦在現實世界遇見困難或者強權,立即就垂頭搭腦,大氣不敢出。甚至有人會助紂為虐。可以說,經常行網路暴力者,都是一群可憐蟲。這讓我想起來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

    在二戰時期,有一個傢伙住在萊茵河河畔,他經常向他的領居們吹噓,說他親手把3000個猶太人送上了西天。不料,二戰結束,德國成為了戰敗國,而他由於之前的言論被舉報而被抓了起來。當時,中國記者蕭乾是派駐在歐洲的戰地記者,就和另外一個記者,《倫敦畫報》的記者商量,我們是不是去採訪一下這個人。《倫敦畫報》的記者說,太好了,這個人殺了3000個猶太人,肯定轟動世界,大新聞啊!

    於是,他們準備好鎂光燈,和其它器材,讓人扮演法官。這個吹牛的傢伙被帶上來後,連連向他們鞠躬,一直否認自己殺過人。扮演者想盡一切辦法,企圖激怒這個人,讓他露出“猙獰可怕”的面目。可是,一直折騰到後半夜,這個人只有“熊樣”,沒有“兇相”,一個勁兒的流眼淚淌鼻涕,就是不敢“配合”。這個人最後居然向他們跪了下來,說他只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倫敦畫報》的記者不耐煩了,要他敬一個納粹禮,不料他死活也不敢。

    今日網路暴力者,生活中不過都是此類“熊相”耳。

  • 15 # 大土和大火

    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是看國家怎麼管理,二是普通民眾要學會理智的分析看待網路上的新聞和訊息,再有就是媒體,要有起碼的職業操守。

  • 16 # 社會緯度

    網路暴力的種類可以分為三種:

    第一種:自發宣洩式的國罵糊臉。

    第二種:有目的性的攻擊。

    第三者:無明確目的性的攻擊。

    下面一一來分析一下,也算是一種自我引導的寫作方式。

    第一種,宣洩式的國罵糊臉。

    比如網路遊戲裡面的世界喊話,回覆超過兩頁以上的帖子裡。

    這種“網路暴力”的內容也不外乎就是那些腥臊惡臭的東西,毫無邏輯和理性可言。

    偶爾也會有一些看上去頗有“靈感”的罵街回覆,但與其說是為了罵街,更不如說是為了博關注,為了“贊”。

    而後者在網路爆出大是大非(尤其是娛樂圈)的事件時,我們經常能從各類新聞資訊和微博裡面的熱評中找到,在此不做贅述。

    而至於前者,在順理成章的把這些腥臊惡臭的東西噴出口並絲毫不覺得不適的層面上,我見過的印象最深的,花樣最多的,最有故事性的,還得是《劍三》裡面的飛龍在天伺服器,一言以蔽之,這個服被稱為“海鮮服”絕對不是沒有道理的。

    其實這種網路暴力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面對的,因為對方僅僅是為了罵娘而罵娘,你無論回覆什麼都不會改變他要罵孃的心和詞彙儲備量,對於普通人來說,遇到這種人除了拉黑之外基本上沒什麼好的辦法。

    惹不起,躲得起。

    當然了,浩渺網路,當你遇(見)到不公正的待遇又打不過(到)別人時,這種發自肺腑的噴,似乎也就成了緩解心情的唯一選擇。

    第二種,有目的性的攻擊,包括但不限於帶節奏,說瞎話,人肉搜尋以及博取關注。

    這種行為屬於最難界定的。

    從一個屁民眼中所能看到的就是,在禮崩樂壞的當今社會里,鬧,有時候還真是解決問題的一大捷徑。

    鬧得越大,處理越快。

    所以說他是難界定的,也是讓我每每看到都深感無力的,因為從民眾樸素的道德觀來說,有時候網路暴力、人肉搜尋是真的在做“正義”的事情。

    那些在樸素的道德觀中正義的、邪惡的、自發的、有組織的、成功的、失敗的、被抹殺的、被矇蔽的,網際網路上無時不刻都在發生著類似的事情。

    而在所有網路暴力的型別中,這種有目的性的攻擊是它們的核心,是它們站出來吶喊,它們表現出自己是正義的,它們表明了邪惡的源頭,而後,第三類和第一類網路暴力的大軍就會源源不斷的碾壓過去。。。

    沒有人關心真正的正義是什麼,網路時代,人們只會瞭解眼下的資訊————哪怕思考一秒鐘都能知道這是有悖常理的,人們也不樂意去思考。

    宏觀意義上,上述話語可以應用在各種“這是為你好”的場景中。

    當然了,最可怕的就是那些細思恐極和政治正確的“正義”,比如我深惡痛絕的大多數動物保護組織以及。。。

    在這裡我引用一段《烏合之眾》裡面的話。

    人們個人的智力水平和作為群體中的一員的智力水平是有著本質差別,一群人會表現出非常不同於組織成這一群體的個人所具有的特點,他們的感情和思想會全都轉到同一個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一種集體心理。

    回到前面的話題,“無力感”與“依鬧治國”。

    如果讓我去評判一個文明的發展程序,那麼“道德”肯定是裡面最重要的一環。而那些以人肉搜尋出來後踏上一萬隻腳為目的的網路暴力,大多也都是因為那些所作所為,是不道德的,最起碼曝光在大眾眼裡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打臉的新聞越來越多)。

    然後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當這些不道德的問題出現時,大家的第一反應是人肉他,而並非是相信國家呢?

    為什麼呢?

    不是他們不相信國家,而是他們不相信自己能夠生活在這樣的一個國家,他們不相信那些作惡的人會迅速被國家機關抓獲並且斬首示眾,不相信一切主觀和客觀的理由,他們心中沒有邏輯,只有粗鄙的正義。。。比如人販子就該死刑。

    而之所以我自己覺得無力,覺得痛苦,這也是一方面。

    因為我知道未來會好,但那可是未來。。。。日出之前,世界是漫長的黑暗。

    在過去,網路不發達的社會,人們虛擬了無數個飛簷走壁的大俠,鐵面無私的清官,賞罰分明的閻王與微服私訪的皇上,所有現實中的不公平,都在故事裡得到的釋放(今天的網路小說電視劇遊戲也一樣)。

    而今天,大家欣喜地發現,自己不用再聽那些人的故事了,自己可以為“正義的推動”盡一份綿薄之力。。。網路時代,人人都是鍵盤俠。

    在構思和下筆去寫這段的時候,我腦海一直在回憶諾蘭的《蝙蝠俠》系列,尤其是第二部結尾與第三部開頭部分所闡述的,大意就是哥譚市不需要一個戴著面具濫用私刑的義警,哥譚需要一個真正意義的英雄,哪怕這個英雄是有瑕疵的。

    雖然三部曲一直在講一個有些政治正確的道理那就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英雄,但究其背後,我看到的還是那個觀點:“只有英雄才能去做英雄該做的事情。”

    “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英雄。”

    這句話一直是我的簡訊鈴聲,從一方面它確實在激勵著我朝著英雄準則去要求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到底是什麼樣的世界,才需要更多的平凡人成為英雄呢?

    第三種,無目的性的網路暴力。

    這種是最可怕的。

    而它又分兩種,第一種叫做無意識的政治正確,第二種叫做有意識的推波助瀾。

    它之所以可怕的原因就是因為在你獲悉到真正的真相,或者真的可以沉下心來獨立思考之前,你很容易就被挾裹到網路暴力裡面。

    古人有句話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不太古的人也有句話叫做謊言重複一萬遍就是真理,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說第二種還是可控的暴力,甚至有時候還是“正義”的暴力,那麼第三種就是完全不可控的,蝗蟲一般的網路暴力。

    比如保護動物。

    保護動物的本意,在那些動物保護組織的眼裡是沒錯的。

    但這始終是一種個人意識,而非群體共識。但是當集中地個人意識想要擴大意識範圍的時候,難免就會和鬆散的群體共識發生直接衝突,而後者往往會敗下陣來。

    舉個例子。

    在一個兔頭店裡,一個軟妹說“兔兔這麼可愛你怎麼能吃兔兔”,不會有一個食客理她。但是這個軟妹糾集了好幾百人在這裡喊話,甚至有些人抱著“老子就是正義”、“法不責眾”等等心理在裡面胡攪蠻纏渾水摸魚打砸搶燒的時候,所有的食客都會選擇溜之大吉。

    最可怕的是對比現實生活來講,網路的這種意識傳播更便捷,更快速,更不需要傳播者深入瞭解。

    第二個例子。

    《逆水寒》最新搞了一個系統,叫軒轅通寶。在宣傳中,逆水寒提到了自己運用了區塊鏈技術。

    如果大家肯把那個介紹讀一遍的話,就能明白,這就是雷火工作室又推出了一款線上就能隨機獲取的遊戲幣,而這個遊戲幣(和大部分割槽塊鏈技術的貨幣一樣)是有上限的,同時一大特色就是這個遊戲幣後期可以在雷火工作室旗下的任何遊戲中通用。

    對於任何一家遊戲公司來說,這種宣傳都是沒毛病的,對於某些公司來說這種宣傳甚至過於淳樸了。

    但是開啟微博/貼吧,基本上一水兒罵街的,一水兒喊家長的,基本口徑就是網易在洗錢,網易在透過玩家電腦自己挖礦賺錢,網易在搞不正當的交易等等。

    而針對那個“跨(雷火工作室)平臺交易”的特色,大多數也都是在噴“騰訊的遊戲為什麼要和你們合作”、“呵呵暴雪才不會破壞自己的經濟系統”等等除了不審題之外都特專業的話。

    這個就是網路輿論的現狀,大家已經習慣了標題黨了,習慣了先噴。。。之後看不看再看心情,習慣了巨人皆惡。

    這個就是我所說的可怕的點,有句話叫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今天的網路社會,那些真正經過調查才發言的選手,卻已經變得少之又少。

    大家已經習慣了政治正確,習慣了被挾裹,習慣了習慣。

    而在這種人民意志的汪洋中,最可惡的,就是那一小撮推波助瀾的人。

    他們所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毫無根據的造謠,甚至某些平臺還給這些造謠提供了優渥的土壤。

    發洩式的國罵,有目的的人肉,被挾裹的政治正確,都無法被稱為百分之百的作惡。

    唯獨這種推波助瀾的造謠,就是百分之百的作惡。

    這些人為了博取關注,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可以無下限的捏造事實。

    小到微博上各種緊隨熱度賣毛片兒的,大到除了核心是謊言剩下的幾乎都有鼻子有眼的謠言,這些人無孔不入。

    那些賣毛片兒的姑且認為是為了賺錢,搞一些子虛烏有的大事件的,也可以因為是低劣的營銷手段(前幾年比較火的德國撒旦教事件),唯獨那些純粹為了造謠而造謠的,我真是不太理解,但唯獨這類人,卻是在網路暴力中最活躍的一類人。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xxx的微博找到了@帶帶大師兄”,為了讓別人相信這種子虛烏有的東西是真的,謠言製造者們甚至會製作出一系列的證據(打奶奶動圖),甚至會主動招徠罪行(各種找到了),主動製造罪行(血小板事件),而這一切,僅僅是為了一句“xxx的微博找到了@帶帶大師兄”。

    對於這種,我只能把他們的行為歸於“渴望關注”。

    這種造謠的事情,拋開道德觀不講,本身也是很難給人帶來快樂的。但一件事情如果不令人快樂,就不會有人樂此不疲。

    而他們快樂的源泉,就是這些謠言,可以給他們帶來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取的關注度,甚至成就感————和那些覺得自己已經為正義做出努力的人一樣。

    行文至此,我不想再單獨針對這一點做出好幾千字的辨析,所以直接跳過這段,進入總結。

    之前在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容易相信命運”,今天中午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紹的是日本“消失”的一百萬宅居廢柴,包括眼下的這件事,在我看來其實它們都指向了一點。

    生活給人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而現實的鴻溝也越來越寬,人們沒辦法再安居樂業,隨波逐流,人們想要心靈的慰藉,和旁人的關注。

    害怕,但終究還是渴望。

    只是在這個社會,想要正經的實現內心的渴望,對絕大多數究其一生都只是一個數字的人來說,太難了。

    而在這裡面,他們有些人選擇了沉默,有些人選擇了逃避,有些人選擇了玄學,也有些人選擇了在特定時間特定情境下肆意暴露人性的惡,選擇了網路的暴力。

  • 17 # 狗子盼春天

    網路暴力真實的反應出人天然具有魔鬼一般排他性和攻擊性,現實中有法律和道德的約束,會表露出友善和諧的一面,一旦處在陌生的壞境,沒有了道德的約束以及法律缺位,魔鬼便會被釋放出來。人就會成為魔鬼。

  • 18 # 雜文故事

    關於這點,我一直想說輿論和誹謗之間的差別

    我認為需要抵制的網路暴力其實是群體誹謗,並不是所有的群體指責都是網路暴力。

    需要提一下道德,為什麼總是說道德不管用?因為道德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是道德其實是有一定約束力的,輿論就是道德的最強約束力之一。

    放在這個問題上來講,無辜被潑黑水的人當然被群體誹謗,這樣的網路暴力當然是需要被指責的,但是有實錘的失德者也不可以受到指責嗎?上升到群體角度時,這種所謂"網路暴力"是否真的需要指責呢?

    講到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看到"江歌案"中有所謂"理中客"的媒體指責大眾對劉鑫的網路暴力,劉鑫本人也是藉由網路暴力來指責群眾。

    網路暴力這個詞好像已經是一種罪惡了,但是道德敗壞的人不需要承擔法律義務,如果連輿論譴責都可以免除,那麼什麼來保障道德呢?畢竟人是趨利避害的,如果不顧道德底線只有利沒有害,怎麼還能指望人去堅守道德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世界人魚姬在哪裡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