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大千雲閣

    《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鍾繇的書法,是較可靠的傳世文人書中最早的作品。此帖,其字尚未脫盡隸書筆意,但已屬楷體。徐邦達先生認為,此帖的體即羊欣在《採古來能書人名》中所提到的“八分楷法”。此帖“獲”字的末筆,“舍”字的第一、二筆等,隸字的特點都還十分明顯。鍾繇的字以書寫自然,風格古樸,以及章法結字的茂密幽深著稱。

    《宣示表》故宮博物院藏,梁武帝蕭衍譽道“勢巧形密,勝於自運”。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王導東渡時將此表縫入衣帶攜走,後來傳給逸少,逸少又將之傳給王修,王修便帶著它入土為安,從此不見天日。此為《蘭亭序》之前的又一份,陪葬名帖。

    鍾繇(151~230),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縣東)人。舉孝廉為郎,歷官侍中尚書僕射,封東亭武侯;魏國初建,遷相,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鐘太傅。工書,師法曹喜、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兼善各體,尤精於隸、楷。點畫之間,多有異趣,結體朴茂,出於自然,形成了由隸入楷的新貌。與張芝、王羲之齊名,並稱“鍾張”、“鐘王”。同張芝、王羲之、王獻之合稱書中“四賢”。真跡已無存,歷代奉以為法。《書法正傳》雲:“鍾繇書法,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真跡不傳,宋以來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賀捷表》、《薦季直表》、《力命表》、《墓田帖》等,都出於後人臨摹。唐張懷瑾《書斷》稱他:“真書絕妙,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泰漢以來,一人而已。”

  • 2 # 雪飛書法藝術交流

    老鍾做為鼻祖之人,只要學楷書都無法繞過他。他楷書的特點保留了一些隸書的特點,風格偏古。筆劃不向外伸展,各筆畫之間都不緊挨,留有間隙。書寫自然,不加修飾,渾然天成。

  • 3 # 國際莊李平

    Hi,很樂意為您解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鍾繇是中國書法史上著名的書法大家,其主要生活在三國曹魏時期,正值中國書法進入書體演變的最後階段,各種書體不斷的創新,楷書逐漸趨受世人所接受,其中鍾繇的楷書最為突出,備受推崇,他也被成為“楷書鼻祖”。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同張芝、二王父子並稱為“四賢”。

    鍾繇的楷書特點可以總結如下(以宣示表表為例):

    一、筆畫線條講究力道,筆力弱視為病。

    1、起筆時,藏鋒蓄勢;行筆時,提按有度;收筆時,回鋒精緻。但橫畫起筆多露鋒,整個筆畫看起來非常有力度而又幹淨。(如下圖)

    2、筆畫保留隸書中的"蠶頭燕尾";筆畫之間有前後呼應,自然銜接。(如下圖)

    二、結字追求嚴謹而扁平、高古而自然。

    1、結字扁平、沉穩、緊湊而不鬆散,點畫富有變化,一個字中同樣的兩個筆畫講究不雷同。(如下圖)

    2、任何一種藝術的最高境界都是自然,而鍾繇楷書正式透露出這種自然的味道,百看不厭。主要是因為筆畫勁道,銜接自然,體勢斜而不倒。(如下圖)

    三、章法追求平整、大小、節奏、氣血貫通

    1、平整並非印刷字和唐楷似的,而整篇觀之平整而不雜亂,要點是字與字直接的呼應、連貫。

    2、書寫過程中根據書者的情感變化而自然形成的字的大小變化,從流露出整個行列的靈動。

    3、整篇、整行一氣呵成,氣血貫通,毫無遲滯,從而形成的自然之美。(如下圖)

    以上內容是個人之拙見,不足之處還請批評指正。

  • 4 # 沈一書法

    鍾繇的字有著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整齊,工整。看鐘繇的字可以充分欣賞漢字的結構之美。而且字雖然整齊但不會給人呆板的感覺,反而是十分的飄逸。字與字之間的間隔也是十分的和諧,不會因為字大就顯得擁擠,也不會因為字小就顯得空隙太大。

  • 5 # 千年蘭亭

    鍾繇楷書最大的特點當然是其濃厚的隸書意味,但我們要清楚的是,這種隸書味道並非他有意為之。

    鐘太傅所處的時代,正是隸書向楷書過渡的重要時期,鍾繇的字作為一種不成熟的楷書,保留一些字形扁平、波折分明的隸書特點,也是在所難免。

    作為不完全成熟的楷書,不僅鍾字,即便是晚於他的王羲之,其楷書特點也不完全明顯。

    而更晚的唐代書家們,則努力從鍾字、王字中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並將之強化,終於形成特點各異、法度嚴謹的唐代楷書。

    雖然說鍾繇書法規律性的特點並不明顯,但其風格各異的點畫異趣,還是帶給我們很多啟發。

    你如果認真分析鍾字的點畫,會發現有的如清晨柳葉上的露珠,有的如從高空墜下的落石,有的如貪食桑葉的蠶寶寶,有的如嬉戲於水中的小蝌蚪。

    楷書的產生,雖然不是鍾繇的一人之功,但在楷書的發展過程中,他起到了重要的總結、宣傳、推廣等重要作用,故被尊為“楷書之祖”。

  • 6 # 宋成貴

    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鑽研學習鍾繇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南朝庾肩吾將鍾繇的書法列為“上品之上”,唐張懷瓘在《書斷》中則評其書法為“神品”。

    因為鍾繇的書法風格獨特,與現在普通民眾的書法審美差異較大,導致好多普通民眾並不是很任何鍾繇的神作,還有人評價其結體幼稚,看起來像小孩子寫的。

    書法雖然是雅俗共賞的藝術,但是還是需要一定的鑑賞能力,如果沒有一定的書法基礎,想要看懂鍾繇書法的美還是比較困難的。

  • 7 # 何應住

    一、鍾繇簡介

    鍾繇(151-230)字元常。豫州潁川郡(今河南許昌)人。漢末舉孝廉,為黃門侍郎,累遷侍中、尚書僕謝、封東亭侯。魏初為廷尉,進封嵩高鄉侯,遷太尉,轉平陽公侯。魏明帝時進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鍾太傅”。鍾繇為曹操的安邦定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追隨曹操二十年,屢建奇功,位至魏國三公,名聞天下。

    曹操贊鍾繇雲:關右平定,朝廷無西顧之憂,足下之勳也。

    魏文帝(曹丕)則更視鍾繇為一代偉人,後世難繼。

    清人劉鹹炘將鍾繇比之漢朝的開國名相蕭何:漢有蕭何,魏有鍾繇。

    鍾繇不但是魏國的開國元勳,而且也是建立楷則的大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後人稱其為“楷書鼻祖”。

    二、鍾繇書法的傳承及成就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筆法傳授人名》雲:蔡邕受於神人,而傳與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鍾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王羲之傳之王獻之。

    唐張懷瓘《書斷》雲:鍾繇師曹喜、蔡邕、劉德升。

    曹喜,字仲則,漢章帝時為秘書郎。工篆、隸,擅長篆書,創懸針垂露之法。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東漢名臣,精通音律,通經史、善辭賦,工篆書、隸書,尤以隸書著稱,其字結構嚴整,點畫俯仰,體法多變。創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

    劉德升,字居嗣,東漢桓帝、靈帝時著名書法家。行書書法創始人,後世稱其為“行書鼻祖”。

    鍾繇兼善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而以楷隸最為精妙。

    隸書是漢流行書體,鍾繇得到蔡邕筆法真傳,又師曹喜、劉德升等書法大家,加之對書法無比痴迷鑽研,自然不同凡響,張懷瓘評其隸書雲:“雖習曹、蔡隸法,藝過於師,青出於藍,獨探神妙”。

    鍾繇師曹喜、蔡邕,得隸書之法,師劉德升,得行書之法。而真書在漢末魏晉時代尚未定型,有漢以來,民間流行的隸書為方便書寫,已出現了一些打破規矩、方正平直的特徵。真書是草隸、草書及行書筆法趨於靜態化的一種表現形式。鍾繇以真書的筆畫代替隸書的蠶頭燕尾,並參以篆書和行書、草書的圓轉筆法,對當時的真書體式及其筆法加以整理、提高,使之趨於統一,更加楷化。鍾繇的真書與後來以“二王”為代表的真書還是有明顯的差別,鍾繇真書用筆化方為圓,沉著凝重、尚翻、外拓,有飛鳥騫騰之姿;結體多取橫勢,隸書痕跡明顯,重心居中或偏下,字形古拙。有些字的偏旁還直接借用行書甚至草書的形態,使其產生一種飛動之感。梁武帝對鍾繇的書法贊其為“群鴻戲海,舞鶴遊天”,梁武帝甚至認為王羲之的書法也不能超過鍾繇:逸少至學鍾書,勢巧形密,及其獨運,意疏字緩。譬猶楚音習夏,不能無楚。過言不悒,未為篤論。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

    鍾繇的真跡今天我們很難見到,流傳後世的作品有《宣示表》、《賀捷表》、《力命表》、《薦季直表》、《墓田丙舍帖》、隸書《上尊號碑》及行書《長風帖》。這些作品雖然經歷代翻刻,但從中還是能看到鍾繇書法的基本面目的。

    鍾繇書法對後世影響深遠,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為“鐘王”。他的書法古雅質樸,上承秦漢之餘續,下開兩晉之新風,在書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虞和《論書表》雲:“鍾、張方之二王,可謂古矣,豈得無妍質之殊?且二王暮年皆勝於少……”。 虞和認為鍾繇書法的質樸之風是天然之象,非人力可為,而二王的妍美是功夫之精的結果。

    唐張懷瓘《書斷》雲:“元常真書絕世,乃過於師,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並將其作品譽為“神品”。

    三、鍾繇楷書代表作品簡介

    1、正書之祖《賀捷表》(區域性)

    《宣和書譜》雲:“鍾繇《賀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清康熙翰林王澍雲:“渾幽而大雅,或正或偏,具方外之妙。”

    《賀捷表》作品點畫輕盈瀟灑,清麗無前,字形亦趨方正,但仍有古隸之意,高古純樸。

    首先,結體上仍保留隸書的部分特點。字型多橫向伸展,呈扁方形。與唐楷呈正方或長方形明顯不同。鍾楷多壓縮縱向長畫,使字型形成橫向伸展的扁方狀。例如,當他寫“彳”或“亻”旁時,使上下截各佔二分之一的長度,幾乎豎畫變成了一點。上圖中的“徐”“俱”“傳”等字就是這樣。對“人”字頭的字,他則採用撇捺開張的構造方式,增大“人”字頭下面的空間,使字的下部儘量上貼。如上圖中“命”“徐”等字。

    筆法上,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一些特有的隸書筆法,上圖中“傳方反覆”的“方”字的橫筆,“反”“覆”的末筆一捺,都帶有隸書波挑磔尾的筆態。

    其次,鍾繇寫楷書還是初創,沒有後代書法家那樣精熟,與唐代繁榮而又成熟的楷書相比,更顯得稚拙,天然的特點。如果將《賀捷表》與王羲之《黃庭經》相比,前者質直樸厚,後者妍美流便。不過,這種不成熟源自天然,天然去雕飾,反而更富有藝術感染力。當然,這種純樸拙趣又是建立在書寫者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極高的文化修養下的。藝術並非都來自於技巧,技巧極高的作品也可能並非是藝術。現代書法人過於沉湎技巧,而忽視字外功夫,想追古人,豈非南轅北轍?

    最後,鍾繇的楷書備盡法度。他把漢隸、史游的草隸、張芝的今草、劉德升的行書等多種筆法,都吸收運用於楷書之中;又將楷書的各種筆法,如折股釵、屋漏痕、撥燈法、懸針、垂露、斂鋒等熔為一爐,可以說備盡法度,對後世楷書筆法產生了深遠影響。上圖中“天”字上橫,“裡”字的上點,實是章草用筆;而“勢”字則是草書之態;“同”字則形同草隸。“賊”“師”兩字的豎畫的起筆,落筆即轉鋒而下,有飄逸飛動之勢。

    此外,他還注意行筆的“疾”與“澀”。《賀捷表》中“獲”字“犭”旁的第一撇,起筆沉重遲澀,行筆著實緩慢,收筆頓住向上翻出,含茹著“留”意;第二撇,則行筆流暢,出鋒銳利。兩畫澀疾有別,一鈍一利,不相雷同。

    2、墨跡本《薦關內侯季直表》

    《薦關內侯季直表》,墨跡紙本,高約12.6釐米,長40.4釐米。曾藏貞觀、淳化、宣和內府,又經米芾、賈似道、陸行直、高士奇及華氏真賞齋等入藏清宮內府。清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被英兵掠挾至廣州,為南海嶽雪樓主孔廣陶購得,後售予霍邱壯陶閣主裴景福,不久為一僱工竊去埋入地下,復出時惜已朽毀。裴氏獲藏時曾攝一照片,後為上海王壯弘在所購裴氏舊藏《壯陶閣法帖》初拓本中檢得,這件書法史的經典作品因此幸有一照存世。

    元代陸行直讚美此表“高古純樸,超妙入神,無晉、唐插花美女之態”,為“無上太古法書,天下第一妙跡”。

    3、代表作《宣示表》

    現流傳下來的《宣示表》是王羲之的臨摹本。整幅作品氣脈連貫順暢,行距寬綽疏朗,字距則稍密而大小相宜,信筆所至,情態各異,這種悠然自得的書寫節奏,使觀眾在欣賞這幅佳作時,一份自然、舒坦、愉悅之情油然而生。整幅字用筆玉潤珠圓、乾淨利落,雖然多有側鋒落筆,但筆勢內斂含蓄,而且總是回鋒收筆,瀟灑自如,因而線條溫潤純樸、敦實可愛。

    鍾繇楷書特點:

    綜上所述,鍾繇作為楷書的開創者,他的人生閱歷豐富,壽高位顯,德高望重,又精通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並對書法的筆法經過系統的學習和長期的鑽研,上承秦漢之餘續,下開兩晉之新風,他的楷書:

    1、書寫自然,字形古拙;

    2、法度完備,超神入妙;

    3、既有古隸趣味,又能化方為圓;

    4、部分偏旁仍保留行書、草書的形態,與成熟的唐楷風格迥異;

    5、整幅作品氣韻高古,靜中有動,樸中見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快手為什麼總是掉粉,我是做女裝的,好多同行都遇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