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唐王子安
-
2 # 我是趙帥鍋
很多人說起苻堅的敗亡,都習慣把它歸功於淝水之戰。但其實,肥水之戰只是前秦帝國對外擴張失敗的一場戰役而已。
這場戰役本身讓苻堅所遭受的最大損失,不過是損失了十幾萬軍隊罷了;如果僅僅只是這種失敗,前秦帝國最多暫時抑制一下對外擴張的勢頭罷了,因為,前秦帝國本土並沒有在這場戰爭中受到任何損傷,它還繼續控制著整個北方,隨時可以組織起近百萬的軍隊。
問題是,在淝水之戰發生後,前秦帝國內部的各方勢力都開始趁火打劫,苻堅自然就只能在分崩離析中走向滅亡。
從這層意義上說,苻堅和他的前秦帝國,之所以會因為淝水之戰這一戰而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前秦帝國當時已存在著巨大的分裂危機,淝水之戰不過是一個契機。
換句話說,即使沒有淝水之戰,前秦帝國也會隨時崩潰的,因為前秦普遍的軍政大佬都各懷心機,且各自擁有相當大實力和獨立性,所以即便符堅沒有伐晉的失策,也會在其它地方留下他們動亂的契機。
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個還要從前秦統一北方的政策說起。
當時,苻堅為了能夠快速統一北方,他採取了類似“求同存異”的戰略方針,對於願意投靠自己的敵人,都給予充分的信任和重用,並且還讓們領銜滅掉敵國,也正是在這種戰略方針之下,前秦帝國僅用二十多年時間就滅掉前燕、前涼、代國等,最終統一整個北方。
因為類似原因,前秦帝國實際上是一個融合了氐族(以苻堅家族為代表)、鮮卑族(以慕容家族為代表)、羌族(以姚氏家族為代表)、丁零族(以翟氏家族為代表)和漢族(以前涼張氏、東晉朱序為代表)的多民族國家。
與此同時,因為前秦才剛統一北方不久,所以鮮卑族也號,羌族、丁零族和漢族也好,其實都還沒有真正融入到前秦帝國中。
另一方面,因為苻堅採取的類似“求同存異”的戰略方針,導致這些民族的軍政大佬,都還擁有非常強大的實力和獨立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時符堅與慕容氏、姚氏、翟氏、朱序等人的合作關係,恐怕與劉邦與韓信、彭越、英布等人合作,不會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所以,在苻堅打算征伐東晉之前,就有人建議苻堅不要著急進攻東晉,比如王猛臨終前勸諫苻堅不要征伐東晉,而是先著手加強中央集權,把帝國內部的這些諸如慕容氏、姚氏、翟氏、朱序等半獨立的勢力給清理掉,這樣帝國的統治才能保持穩定。
問題是,如果苻堅這樣做,其實就意味著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雖然這樣做對於維持帝國內部的穩定有非常大的好處,但是,這樣做之後,回讓前秦帝國的實力和戰鬥力受損,至少不利於後續的對外擴張。所以,苻堅就沒有立馬清洗這些半獨立勢力,而是選擇先進攻東晉,等到統一天下後,再鳥盡弓藏。
結果呢,這些人卻提前先下手為強,於是在淝水之戰中,先是朱序突然帶頭高呼前秦敗了,接著其他人紛紛瞎起鬨,最終使得前秦的軍隊瞬間集體潰逃。接著,這些人又開始聯合起來瓜分前秦的軍政資源,由此導致前秦帝國走向分裂,苻堅也在這場大混亂中身死國滅。
-
3 # 清水空流
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前秦苻堅國家根基不牢。完全是依靠前秦苻堅強大武力壓制的,而一旦前秦的內部發生動亂。立即就會土崩瓦解,苻堅打天下的最大助力,有苻堅諸葛亮之稱的王猛在臨終之際反覆告誡苻堅,陛下功業來之不易,需保持勤政虛懷之心。最關鍵的是,大晉雖然偏居一側,但在天下人看來,卻是正統,國之正朔。陛下不可輕易討伐。大秦內部的鮮卑,羌人,卻是國家心腹之患,陛下應該根除以絕後患。可悲,可嘆,符堅聽從了王猛一輩子,就這幾句話沒有聽,而事實果真驗證此言,符堅亡國就在於此。如果王猛再活幾年,前秦畢必將再次統一華夏。謝安之流不過是一介書生而已。
至於說到淝水之戰,他具有巨大的偶然性。謝安謝東山有著巨大的運氣,說白了就是苻堅腳底板長痦子--點背。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的戰役不少。但最離奇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至今我都無法理解的就是秦晉淝水之戰。從戰略戰術上來說,謝安根本沒有任何可圈可點之處,公元383年,符堅下令舉傾國之兵八十萬討伐東晉。應該說,苻堅討伐東晉的時機不對,當時,苻堅剛剛滅了涼國,代國,以及蜀中叛亂。這些地方都要慢慢消化。再說連年征戰國家疲弊,國家內部並不穩固,前秦境內由多個部族存在。鮮卑,羌,羯遍佈各地,各國的降國之君也在京師居住。苻堅待人寬厚,王猛多次提醒苻堅殺掉慕容垂。但苻堅沒同意。日後,前秦就亡於慕容垂之手。
得知苻堅伐晉,謝安立即領兵八萬大軍抵抗符堅的八十萬大軍。真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具體過程就不說了,總之就是東晉的運氣好好,謝安的命好。謝安在軍事部署方面根本沒有做出任何有利的部署,也沒有名將挽狂瀾於即倒,也沒有謀士扶大廈於傾將。可以說東晉的勝利太偶然,太意外,偶然性的因素太大,謝安不過是走了狗屎運,僅此而已。可悲可嘆,天不佑秦,經此一敗,前秦已是徹底潰敗,亡國滅族就在眼前。符堅大帝的命運也即將結束,前秦的喪鐘已經敲響。
淝水之戰的意外的失敗卻導致了前秦的亡國。由此可見前秦國家根基的脆弱。前秦境內的羌,羯,鮮卑等部族得知符堅敗北。被壓抑的狼子野心迅速爆發出來,各局一方,揭竿而起。鮮卑慕容垂率先垂範,立即逃回前燕舊地,招募部署,恢復大燕故國,慕容子弟也是紛紛響應。一時之間,是狼煙遍地。群狼並起。羌族首領姚襄的弟弟姚萇也是趁機發動兵變。這就說明一個問題,前秦的覆滅是苻堅治國不力,在沒有認清國家問題之前貿然南征顯然是錯誤的,最終導致亡國。更確切地說,前秦在當時已經是危機重重,淝水戰敗不過是最後稻草而已,土崩瓦解就是必然的。
-
4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因為苻堅親率領馬步軍80多萬,在淝水被東晉大敗,自己的弟弟也在這場戰役中,身死
前秦在這場戰役裡可以說是慘敗兩個字。
筆者現在透過還原歷史來闡述分析這個問題。
淝水之戰第一,淝水之戰,苻堅的秦軍損失殆盡。苻堅在國內釋出了動員令,規定了百姓每10人出一個兵,和快募集了步兵65萬,起兵27萬,羽林軍3萬,號稱百萬大軍,前秦軍隊水路並進,一路上錦旗想往,聲勢浩大,
但最後的結果是後秦軍大敗,前秦軍消亡殆盡,連皇帝苻堅的弟弟苻融也戰死殺場,
苻堅深受重傷,騎馬逃回了淮北。
淝水之戰之戰是繼三國的赤壁之戰後的又一場以少勝多的案例。
淝水之戰地圖第二,淝水之戰以東晉的勝利告終,確定了此後南北朝的長期分裂。對於強大的前秦帝國而言,淝水之戰僅僅是一次戰場上的失敗,更只是一次先頭部隊的失敗,國家主力毫無損傷,依正常的情形分析,苻堅還是可以繼續發動攻擊的,在糟糕也會像赤壁戰役後的曹操一樣,兩國形成對峙。
可是前秦帝國的民族成分太複雜了,淝水之戰使的中國統一延緩兩個世紀之久。
苻堅和他的少數名族軍隊第三,苻堅忘記宰相王猛的囑託,輕信少數名族,最終被勒死。王猛在臨死前,曾囑託皇帝苻堅不可輕信少數名族,不可以誠信待他們,但是
苻堅沒有聽,最終在他兵敗逃回北方後,被少數名族部將索取傳國玉璽不成,活活勒死。
-
5 # 白袍沈慶之
符堅前期能夠滅前燕,統一北方地區,主要靠的是名相王猛鐵腕輔佐,和他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相結合,能夠做到恩威並施,寬緊得當。而當王猛死後,政治格局被打破,鐵腕政治不復存在,符堅依舊採取過於開明的民族政策,造成鮮卑,羌等其他民族暗中做大。加上符堅對形式判斷失誤,沒有聽從王猛臨終前的勸告,在內部各民族矛盾沒有徹底解決的情況下,貿然對東晉大規模用兵。此時,東晉廷看似腐朽不堪,殘根易摧。但在桓溫死後,原本內鬥不止的東晉朝廷,桓氏集團與當政的謝氏集團領導達成和解,東晉暫時結束了內部鬥爭,加上戰鬥力彪悍的北府兵的出現,可以說是老天和符堅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公元383年肥水之戰爆發,符堅在八十萬大部隊尚未全部集結完畢的情況下,親自率領十五萬先鋒部隊與晉軍提前決戰。為了實現所謂擊敵半度的戰略目的,主動在長江北岸後撤,結果被謝玄抓住戰機,突然渡江打了秦軍一個措手不及,東晉降將朱序在秦軍陣後突然大喊“秦軍敗已”。由於軍隊人數重多,軍令不通,主動撤退馬上變成潰敗。接著就是風聲鶴唳,一路敗北。加上前秦大軍民族成分混雜,鮮卑羌等其他民族計程車兵本就不願為氐族的前秦賣命,看到前秦敗北,分分在關東關中作亂,龐大的前秦帝國馬上土崩瓦解,符堅也被叛亂的羌族首領姚長所殺。
-
6 # 活到125
王猛死後苻堅被身邊的人忽悠的有點飄,上面飄下面自然也飄,於是淝水之戰最終失敗。再加上前秦政權內部不穩固,許多人趁勢造反,那個著名的慕容垂藉機重新佔領燕國故地,苻堅也死在姚萇的手中,前秦宣告完蛋。
-
7 # 一束小草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爭,發生在公元383年8月12日。這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並給後人留下有意義的歷史故事和歷史遺蹟。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授鞭斷流”,“圍棋賭墅”等成語,一直膾炙人口。 淝水之戰給人們的教訓深刻,以苻堅代表的前秦的失敗,有以下幾點原因:1,苻堅個人主觀輕敵,一意孤行,部屬意見分歧很大,不可能以全力決戰。2,前秦統一程序,以武力為主,且統一地區民族混雜,內部不夠統一,很多民族.貴族和將領乘機反攻,煽動戰役。3,軍隊從北方剛統一各族人民中強徵而來軍心不穩,戰鬥力不強,充滿隱患。4,臨戰用人不妥,錯用東晉將領,且指揮無方,戰略戰術均不對頭。以上是淝水之戰前秦失敗的原因。 而東晉以丞相謝安為首的東晉軍隊,在淝水之戰,取得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強的勝利,主要以下幾點原因:1東晉主戰派謝安等人堅決抗戰,態度意志非常堅決。2,軍隊戰鬥力強,將士上下齊心協力,軍心可用。3民間也組織軍事力量全力對抗前秦,如“聞雞起舞”的祖逖等民間組織全力支援東晉朝廷,民心可用。4,有淝水天險,佔盡地利,準備充分。5,戰術得當,利用前秦的內部矛盾,內部軍心不穩,分化離間前秦內部的關係,渙散其軍心。 淝水之戰的結果使東晉王朝的統治得到了穩定,有效的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南下的侵擾,為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機。
-
8 # 笑看人生說隋朝
說起苻堅非常有名,前秦天王,也是前秦歷史上比較可惜的人物,前秦的建立者,十六國時期前秦的國君,苻洪的孫子,苻雄的兒子,在淝水之戰中苻堅敗得很慘,在385年,苻堅被部下姚萇殺死。苻堅被稱為東方拿破崙,像我們瞭解的投鞭斷流和草木皆兵的成語就和他有關。
淝水之戰苻堅為何會慘敗?我覺得有以下幾下原因:苻堅發動淝水之戰或許本身就是錯的,苻堅的貢獻就是統一北方,在發動淝水之戰前,他就向群臣表示自己要想要滅掉東晉,群臣不同意,包括其弟苻融也反對,苻堅就特別不高興,前秦那些之前屈服苻堅的少數民族首領就來見苻堅,慫恿他討伐東晉,雖然東晉才八萬軍馬,而前秦有八十萬大軍,內部不團結,終究無濟於事,只是烏合之眾罷了。
淝水之戰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當時謝安等人執掌朝政,“東山再起"這個典故說的就是謝安。苻堅當時殺掉暴君苻生即位以後,實力一下子增強,滅掉了前燕,前涼以及代國等割據政權,統一了北方。苻堅依仗其實力強大,不顧大臣的意見,發動了淝水之戰,大規模攻晉。而東晉宰相謝安能力出眾,識得大體,一點懼色都沒有,從容淡定指揮淝水之戰,經此戰前秦大軍元氣大傷,北方又一下子陷入分裂與混戰,戰事又起,而南方憑此勝,成功避過了一場混亂。淝水之戰能取得勝利,離不開一個人,此人便是朱序,是朱壽的兒子。朱序在淝水之戰中大喊,秦軍敗了,秦軍敗了,前秦軍隊瞬間潰敗,東晉軍隊取得勝利。說苻堅勵精圖治,有四點:一,重用漢人王猛,苻堅是氐人,被謝玄比作蘇武的周虓曾稱呼他是氐賊,而周虓絕對是東晉忠臣。二,實施教化。三,勸說百姓種田,以及修水利,重視農業發展,四,最後一點就是聽從勸諫,當時裴元略勸諫苻堅不能太過奢華,他於是聽從,撤掉了用來裝飾宮殿的珠簾。
-
9 # 華章同人
苻堅絕非庸碌無能之人,為皇帝二十八年,南征北討,可謂身經百戰,手創大國,何以竟一戰而敗,一敗而滅亡,破歷史紀錄?其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是國內的民族情況複雜。在前秦的國境中,西北是羌族,今陝西、山西北部一帶是匈奴,今山西東部及河北北部一帶是鮮卑的拓跋氏,今遼東、河北及河南北部一帶是鮮卑的慕容氏,與這些習俗、言語各異的民族雜居的,是廣眾的漢人。苻堅所屬的氐族在中原毫無基礎,只有苻洪率氐族兩萬戶在枋頭住了十八年,即悉數遷回關中。苻堅統一中原後,為了鞏固對中原的統治,將關中氐族十五萬戶分別派駐到全國各重要地方,類似軍事殖民,以資控制。這些軍事殖民軍隊,均由世襲的氐族貴胄統率,各領一千五百戶至三千兩百戶不等,這比分封諸侯更進一步。因為殖民的氐民自視為征服者,他們與貴族合作,對一般民眾進行殘酷的震懾與無情的剝削,這一情況既普遍且深入,所以激起百姓對苻堅政府的憤恨與詛咒。據《晉書》記載,雲苻堅將亡的讖語和民謠很多,甚至有“預言”他將死於五將山者。
苻堅征服四方,全靠氐族團結一致的武力,而今氐族分散四方,他已失憑藉,將統一天下的力量寄望於對他心懷深仇大恨的異族軍隊上,雖有“雄師”百萬,又有何用?苻堅施行軍事移民政策時,王猛已死。更有甚者,他徙雜胡十萬戶到關中,其中有鮮卑慕容氏四萬餘戶,而鮮卑是他的“仇綏”,所以有人撫琴而歌曰:“遠徙種人(同族)留鮮卑,一旦緩急語阿誰?”在這種政策下,苻堅外無憑藉,內有心腹之患,所以淝水戰敗,苻堅逃歸長安,即為慕容衝聚鮮卑人十餘萬所逼,逃入五將山而死。與一般的對外出徵不利,還可回到根據地重整旗鼓,或得苟安一時的情況迥異。
第二是東晉在南方偏安,至是已六十餘年,避禍南逃的大世族與江南世族間的隔閡與敵視已逐漸消去,東晉政權已從“新亭對泣”的岌岌可危之態中擺脫出來,漸趨穩定。“土斷法”實行後,“僑姓”(北人)與“吳姓”(土著)之間的差別對待取消,當兵納糧的義務相同,於是謝安的侄兒謝玄將北來之人徵募為兵,稱“北府兵”。淝水之戰時,這支軍隊成立已有七年,有眾十萬。北府兵是訓練有素的精兵,最重要的是戰鬥意志強,同仇敵愾。他們不願“胡騎南下”,使生民再遭蹂躪與屠戮。對他們來說,淝水之戰是報仇雪恨、生死存亡的戰爭。這與苻堅所統率的心懷怨望、被脅迫而成軍的百萬雄師計程車氣,恰成鮮明對照。
兩軍對壘前,又發生一動人之事。苻堅以其弟苻融與鮮卑降人慕容垂為前鋒,率騎兵二十五萬,攻破壽春(今安徽壽縣境),進兵淝水西岸。東晉征討大都督謝石率北府兵拒苻融,苻堅派降人朱序赴謝營勸降。朱序忠於晉朝,告以秦軍虛實,建議不待秦軍到齊再決戰,宜速戰速決,先擊破其前鋒。朱序與王猛的心情相似。謝石納其策,遣將率精兵五千,擊敗挺進中之秦軍,進抵淝水東岸,兩軍隔江對峙。謝玄(前鋒都督)遣使告苻融,請秦軍稍微後移,以便晉軍渡河決戰。苻融想用“乘其半渡而擊之”的策略,卻犯了不“知己”的錯誤,下令秦軍稍微後撤。本無戰鬥意志的秦軍一聞後撤,便立即狼奔豕突,奔逃而去。所謂兵潰如山崩,遂一發不可收拾。謝玄等揮兵進擊,潰散的秦軍一時間風聲鶴唳,各自逃命。晉軍追殺,伏屍遍野。苻融於亂軍中被殺,苻堅逃抵洛陽,收集潰兵,只得十餘萬。慕容垂乘機復國,史稱後燕。苻堅只得返回長安,亦為慕容氏所逼。這位吒叱一時的風雲人物最終被縊死於五將山的一座小廟中。
苻堅死後,北方再次陷入分裂中,大大小小的國家,連北魏在內,有十二國之多。自304年劉淵稱王始,至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為止,一百三十五年間的五胡十六國(西蜀、冉魏、西燕、北魏不在十六國內)實際有二十多個政權,其中三分之二是苻堅敗亡後建立的。
-
10 # 遠錦樓
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堅在統一中國北方後,躊躇滿志,欲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蕩平南方的東晉,統一全國。他於是率兵87萬,大舉進攻東晉。而東晉則派謝石、謝玄率領北府兵8萬人迎戰。晉軍先以5000騎兵偷襲了抵達洛澗的秦軍先頭部隊,秦軍大敗,損失慘重,秦軍的銳氣受挫。苻堅得知後,急忙趕赴壽春督戰。他與弟弟苻融登上壽春城樓察看,見晉軍:“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勁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晉書.苻堅載記》。”於是,“草木皆兵”這個形容失敗者恐懼心理的成語誕生了。儘管苻堅後來在“淝水之戰”中徹底失敗,並因此而“身死國滅”。可實際上,他卻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主。
淝水淼淼,鼓角陣陣。前秦大軍列陣於淝水北岸,兵戈相擁,蔚為壯觀。而東晉謝安率領的軍隊還不足十萬人。這時,東晉軍隊要求苻堅大軍向後稍撤一點,以便晉軍渡過淝水,一決雌雄。對此,前秦將領大都不從。但苻堅並不在意敵人的陰謀,竟然暗自高興,計從心出。他命令大軍後撤,以待晉軍半渡淝水時,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殲滅晉軍。殊不料,大軍剛一後撤,早已暗中投敵的秦軍將領朱序便在秦軍後營大喊“秦兵敗了!秦兵敗了!” 秦軍兵士不知緣故,真以為前鋒部隊已被打敗,便爭相往回逃奔。就這樣,前秦大軍丟盔棄甲,一潰千里,人馬相踏,死傷不計其數。倉皇逃奔中,主帥苻融被東晉斬殺,苻堅也被亂箭所傷。 從淝水邊逃回兩年後,苻堅這個曾經完成北方統一大業的第一個少數民族統治者,被他曾經的部將姚萇殺害。就這樣,未能渡過淝水的苻堅走了,帶走的不僅是成功後的自大與狂傲,也帶走了中國北方此後200年的安寧與統一,而留下的卻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笑柄。 對此,唐人胡曾有詩嘆道:石頭城下浪崔嵬,風起聲疑出地雷。何事苻堅太相小,欲投鞭策過江來。 千秋功過,誰能評說。今天,當我們重溫歷史,不可否認,未過淝水的苻堅仍是那麼讓人欽敬和仰慕。因為,畢竟在他的心中,始終嚮往的是國家的統一和富強。
-
11 # 小斯史事
通常打一場敗仗是不足以亡掉一個國家的,尤其是一個正處於上升期的政權。符堅是很有能力的,但是在統一戰爭中的一些決策性的失誤,造成了本來可以一統華夏的,卻在統一北方後,淝水之戰,戰敗迅速敗亡。
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王朝,符堅前期重用漢人王猛,平橫整合內部力量,發動對外戰爭,很快變統一了北方,結束了北方的多政權割據的局面。少數民族都很欣賞英雄,被滅的國家中有很多英雄式的人物,這些人本來對故國就非常的熱愛,即使被排擠,心裡始終向著自己的國家。符堅有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有包容一切的豪氣,不僅善待了被滅國的宗室,而且將這些國家的人才全部吸收入自己的中央政權裡,符堅是想讓這些人為自己所用,可是卻事與願違,為前秦帝國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王猛在世時曾勸符堅,力主殺掉這些亡國的志士,可是符堅不予採納。王猛臨死前,勸符堅,不要輕易發動南征,可是符堅再一次的沒有聽。
淝水之戰,符堅想要快速統一全國。率領百萬大軍,攻打東晉。這百萬大軍中絕大多數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很多都是亡國後投降前秦的勢力,所以淝水之戰一失利,符堅軍隊很快土崩瓦解。大家心裡想的都不一樣,符堅想透過高官厚祿供著這些人為自己出力,這些曾經亡國的卻想著快點出現動亂,好趁機復國。
符堅統一北方後,錯誤的判斷了當時的形式,面對曾經敵對的政權精英表現出極大的寬容。在北方統一還未完全穩定,還未完全認可前秦政權的時候就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顯然是操之過急的!
回覆列表
“淝水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在此一戰後,本已統一北方的前秦頓時分崩離析,北方重新陷入混亂之中。而前秦苻堅,也被人縊死在一座破廟之中。不聽“一代良相”王猛之言,苻堅最終落得如此下場,真讓人可悲復可嘆了。那麼,一戰而敗,一敗而亡,淝水之戰後苻堅為什麼敗得那麼徹底?
苻堅觸動了貴族集團的利益前秦是由苻健在公元352年建立的。後來苻健的兒子苻生繼位後,荒淫無道。苻健的侄子苻堅殺死苻生,自立為帝。所以,雖然苻堅登基後是一個好皇帝,但他登基的程式是有問題的。苻堅繼位後,大膽任用賢相王猛,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觸動了氐族貴族的利益,苻堅堅決地站在了王猛這一邊,無疑加深了本族的離心力。苻堅繼位後,宗室謀反的也非常多,消耗了前秦的國力。
前秦沒有堅實的統治基礎前秦另一個迅速分崩離析的原因,便是他們在中原的統治不牢。氐族在中原的數量本來就不多,苻堅又把氐族分封四方,類似於軍事殖民。這就導致了關中空虛,苻堅對此的解決方法,是遷移其他民族的人口來填充,其中苻堅的“仇人”鮮卑族,被遷移了四萬戶到關中。後來苻堅失敗,想要回到長安時,鮮卑族的將領慕容衝聚集了十餘萬鮮卑族人造反,讓苻堅無法回到長安。
此時,在前秦的國境中,羌族在西北方,匈奴在陝西、山西北部,河南、河北北部是鮮卑族,漢人和這些少數民族雜居期間。苻堅自己的宗族又被他分封四方,急切間無法趕回來勤王。所以苻堅失敗之後,馬上發現自己身邊全是敵人。當時就有人對這種情況提出了擔憂:“把同族遷到遠方,卻把敵對的鮮卑族留在身邊。一旦有事的時候,你又能跟誰商量呢!”可惜苻堅沒有意識到這個潛在的威脅,他以為憑藉自己的武力足夠掌控一切。
漢化不徹底苻堅把自己的同族分封到其他各個地方,但這些人是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對所轄的人民剝削得非常厲害,進一步加劇了民族矛盾。雖然前秦已經表面上統一了北方,但時不時地有起義發生。苻堅任用了王猛等一批漢人,但是在制度上的改革並不徹底。前秦並沒有形成漢人上升的通道,因此也沒有類似秦漢時的那種中央官僚體系,這就決定了前秦政權結構是不穩定的。一旦有鉅變,朝廷的體制有可能分崩離析。
再者苻堅的性格是有重大缺陷,他驕傲自大,淝水之戰前,苻堅曾傲慢地宣稱:“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對於敵對勢力的降將,苻堅又有過分寬大,對於他們大力重用。王猛在世的時候,還能針對苻堅這些缺點進諫,使之不形成很大的危害。可王猛一旦去世,再也沒有人能匡扶苻堅的過失,苻堅的這些缺點便暴露無遺。後來姚萇、慕容垂這些降將都背叛了苻堅,姚萇甚至逼死了苻堅。
綜上所述,苻堅在形式上統一北方之後,各個種族之間的矛盾還很深厚,前秦在中原的統治力量還不牢固。再者前秦政權沒有形成穩定的政治架構,沒有足夠的時間消化勝利的果實。苻堅的性格又有重大缺點,不能正確判斷形勢。這才導致前秦一戰而敗,一敗而亡,簡直創造了歷史記錄!假如前秦能像後世的北魏一樣,積極漢化,吸收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知識,說不定有機會實現大一統。王猛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臨死之前才勸苻堅不要攻打東晉。可惜自大的苻堅沒有聽進心裡去,最終落得國破身死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