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若愛曦福
-
2 # 糖紙吳柿子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最想知道的是你家孩子的年齡。我家孩子兩歲之前不黏媽媽,兩歲以後到現在都十多歲了,除去上學時間,幾乎和媽媽如影隨行,不離左右。是否咱兩家的孩子走了兩個極端。不黏不好,黏也不行,怎樣才能居中?
-
3 # 太原半緣
我覺得這個黏不黏人也是天生的。我朋友的孩子比我的小兩月,人家那個就和你的差不多,不是不黏媽媽,而是誰也不是黏,很獨立,我問他7怎教育的,他說也沒怎麼管過,好像生下來就這樣。我的是黏住你不放,只要看不見我他就要找,好像一刻也離不開我似的。你是因為獨立有失落感,我倒還挺羨慕你的。這真是“飽漢不知餓漢飢”!
-
4 # 寧靜致遠—家有萌寶
專家介紹,1歲至3歲期間,是培養孩子依戀關係的敏感期,這個時期是需要建立和諧的母子依戀關係才有益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對孩子身心發展有益處。要想讓孩子與自己建立起健康的親密關係,媽媽必須給予孩子全身心無微不至地呵護。即使不能做到,也要保證經常能陪伴孩子。孩子3歲前,千萬不要完全扔給老人,讓“父母的愛”缺失。孩子與父母的親密關係是所有親密關係的基礎。孩子只有感受到了父母的愛,才會學著去愛別人!對於孩子過於獨立,父母需要找找原因,是孩子天性使然,還是因為平時和孩子相處的少,如果是因為相處的少,那就儘可能的多和孩子溝通,多陪陪孩子!
-
5 # 飛燁媽媽
我兒子也不黏我的,因為家裡的任何一人爺爺奶奶爸爸都能和他玩,所以我不在家他也不會想我,我也會有點小失落,我分析原因1.家裡就我對他要求比較高,會限制他做事情。2.他從其他陪伴者那裡得到了安全感。3,每個小孩都不一樣,他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從他身上是不是有父母的影子呢,父母親有一方就是這樣獨立的人。
-
6 # 上善若水利不爭
這個說不上好壞,毈7�的性格,有些可能相對獨立點,有些可能嗲一點,都沒關係。做父母的我覺得最重要是跟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黏不黏還是其次,能不能有效溝通才是關鍵。做媽媽的也不用失落,尊重孩子的個人發展,不是說最好的媽媽就是陪伴孩子慢慢遠去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就是在慢慢離開父母的過程,所以也不用失落啦!
回覆列表
小孩子從小就有一定的獨立性是好事,對孩子的成長髮育都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家長應該為孩子感到高興。但是,不能因為孩子過於獨立,而減少對孩子的陪伴和關心,不要讓孩子以為,自己的獨立成就了父母的漠不關心,這樣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即使孩子很獨立,也要時刻都關注孩子,不要忽視或是不在乎。其實,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很多孩子就是因為缺乏獨立性而變得事事依賴家人。像這種與生俱來的性格是多少家長夢寐以求的,應該為孩子感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