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爾根特

    你好,關於你的問題,從我個人的經歷角度是這麼看的:

    首先一點,你的孩子在幼兒園、學校裡的語境如何?如果在這種場合裡都說普通話的話,根本就不需要家長刻意地去教,小孩子的接受能力非常強,尤其越是在輕鬆快樂的氛圍耳濡目染的情況下,學得便越快、越紮實,這一點從成年人學習外語的過程中也可證明。

    同時,個人認為方言是生活中聯絡感情最無可替代的工具,如果你在家裡和孩子使用方言,會讓孩子同時會說兩種口音,汪涵就是這種情況,和自己的媽媽用湖南話聊天,而和自己的爸爸則用江蘇方言聊天,中國很多少數民族都是這種多語境情況,尤其是東北的北韓族和蒙古族同胞,他們都是在公共場合裡說地道的東北話,而和同民族的熟人間則立刻會切換到北韓語、蒙古語,比如北韓族的金星、羅永浩就是這樣,而白巖松也是,和家人能說出一口地道的蒙古語,兩種跨度如此之大語言都是如此,何況方言?而且據研究表明,多語言、多口音的環境更有益於鍛鍊大腦。

    相反,我在南方各地遇到很多不會說方言的孩子,但是他們說的卻並不是真正標準的普通話,而是帶有明顯地方特色的普通話,和那些會方言的人相比,他們之間的普通話聽起來並沒有什麼明顯區別,反倒比他們喪失了一種語言功能,這確實很可惜,也由此可見,影響普通話標準與否並不絕對在於你會不會方言的本身,而在於家長、周邊人的普通話水平;孩子即便與方言再絕緣,如果家長、老師的普通話帶有口音,孩子也一樣不可能標準,以前聽過很多南方朋友說,感覺自己說話像新聞聯播一樣,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除非你是職業播音員、央視主持人出身,否則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普通話能達到這程度,就連被公認最接近普通話的哈爾濱話、承德話也能聽出明顯的東北味兒和京腔味兒。而如果你會方言的話,在外地時能聯絡感情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的隱私,每次看到不會方言的孩子連自己的家鄉話都聽不懂,感覺這無異於是在自毀長城。

    其次,如果你的孩子在外面也是方言環境的話,家中也是營造不出說普通話的氛圍的,但隨著孩子日後在社會中的成長,以及自身上的需要,普通話自然就會掌握。就拿我自己做個比方,我從小在大連長大,不論是在家中還是學校裡,始終都被濃重的海蠣子味兒的口音包圍,所以直到畢業,我都是始終操著一口地道的大連話,一句普通話也不會說,但後來隨著工作越來越久,再加上後來受過專業的培訓,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人能在普通話裡聽出我是大連人了,但我和家人、熟人之間依然也能立馬說出一口地道的大連話。

  • 2 # 菜問ZF

    我認為還是教孩子普通話,孩子以後上幼兒園、上學甚至上大學,接觸的環境裡,普通話還是有優勢的,方言也可以教孩子學,但還是以普通話為主比較好。我們家我是東北人,我老公是湖北人,我家孩子在開始學說話時,有一段時間特別混亂,孩子不知道該咋說,老公也是天天彆著口音教孩子,經過好長一段時間孩子的發音才搞清楚。現在孩子大了,還是說的普通話。

  • 3 # 大腦殼的世界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透過語言文字去認識這個世界,進而有一種渠道去掌握新的知識和體驗。所以無論是普通話還是方言,只要先學會一門,就能幫助孩子認知,無所謂先後。

    有的家長考慮讓寶寶先學會普通話進而可以更快融入朋友群體,這樣的擔心有點多慮,因為12歲前的孩子的語言能力超出我們大人的想象。基本只要把他們放在那個語言環境裡面,他們很快就能學會一門語言了。

    所以我還是會建議有條件有機會的話還是多教教孩子方言吧,原因有以下五點:

    2. 方言是親情的紐帶。其實很多祖父祖母輩的人的普通話都不是很好,而他們的語言能力又已經弱化了,讓他們學習普通話比讓孩子學習方言要困難得多。所以如果讓孩子可以用方言和自己的祖輩交流,也是一種親暱的交流方式;

    3. 方言學習有其學習環境的侷限性。方言通常只能在家中習得,而普通話能在學校及社會中學習。因此,如果孩子在一開始就不學習方言,而在學校和社會的大環境下又不得不使用普通話的話,方言能力就會基本喪失;

    4. 方言可以增加我們認識世界、體驗世界的可能性。每一種方言都有其自己的起源和文化內涵。使用方式與其思維方式也緊密相連。很多方言中的詞彙有其精髓所在,即便很多個普通話中的意象拼接在一起也不一定能解釋出它的確切意思,只有在某種特定的語境中表達才最精準最到位。如滬語中的“刮三”、四川話中的“巴適”,我相信全國各地的方言裡都有這樣的語言現象。

    5. 方言可以拓展我們的詞彙和句式。

    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歷史,而歷史也會沉澱出很多不一樣的語言現象,所以學習的時候不覺得,長大後聯絡起來覺得還挺有意思的。粵語當中其實很多的句式都是倒裝,有些用詞也會使用古代漢語或者英文。

    希望有條件的話,還是教孩子一下方言吧。免得以後都沒什麼機會用到就不會說了成了遺憾呢。

  • 4 # 簡效育兒

    我認為孩子學語言,順其自然比較好。關於語言的學習,我有如下幾點建議。

    1.如果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都是說的方言。那麼平時說話的時候呢,就不必要刻意的說普通話說方言也就好。小時候我就生活在一個說方言的家庭裡面,周圍沒有一個人說普通話,但是上學之後老師說普通話,自然而然也就學會了。

    2.如果爸爸媽媽其中有一個人或者兩個人都是說普通話兒,爺爺奶奶跟外婆他們說的是方言。那麼普通話,方言都可以教,看平時說話的習慣方式吧。

    3.個人認為方言是一筆財富。教會孩子說方言其實是非常好的。

  • 5 # 為你踮起腳尖

    順其自然就好吧。家庭環境是什麼樣的語言,孩子很大程度上還說什麼樣的語言,其實我認為說方言的家庭沒有必要刻意去教孩子普通話。語言是一種能力,就像身邊很多人後期學英語學的很好一樣的道理。孩子上了幼兒園,有了說普通話的環境,自然而然就會說了。

  • 6 # 百合媽媽讀心理

    順其自然吧!根本不需要教的,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的,簡直出乎你的意料。他自己可以同時掌握普通話和方言的。

    我家兒子小的時候,是在老家由姥姥幫忙帶的,很自然就學會了老家的方言。普通話都是透過看動畫片學會的。後來,上了幼兒園,在學校說普通話,在家就和我們說方言,我覺得挺好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也算是一種傳承吧!把方言傳承下去,給孩子的生命裡留下一個特殊的印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克膳食纖維怎麼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