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不是又進入下一個叛逆期了?
79
回覆列表
  • 1 # 多媽小媛1

    嚴厲對於一個五歲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權威,服從,畏懼,放棄自我。是的嚴厲當我意思是我是權威,你必須服從,要麼就反抗。所以能給孩子帶來的就是完全當我放棄自我活成你希望當我那個我。亦或者是反抗,我要爆發,要反抗,要報復,從而會更加的逆反。你想用嚴厲讓他改變的事情非但改變不了而且還有可能變本加厲。

    過於和善,什麼都講道理又能不能改變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兒子四歲三個月,我平時是很少於說教的一個媽媽,但是有一次兒子在聽喜馬拉雅講故事的時候,喇叭裡面說:孩子不喜歡說教,喜歡故事。他就很正式的問我,媽媽你聽到了嗎?從這麼簡短一句話我就能體會到他那個年齡對於說教其實已經自我免疫了。

    那麼什麼又是和善而堅定呢?和善是對孩子的尊重,堅定是對自己的尊重。我們彼此在一個很平等的關係上面來討論事情。如果我們有約定就按照約定來執行,如果我們沒有約定好,那麼就一起想解決的辦法。整個過程孩子平等參加,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意見。而我們也是能尊重我們的本心,這樣的交流是能獲得合作的

  • 2 # salight

    首先權威是可以挑戰的,孩子可以挑戰權威說明她有了自己思考的能力,有了很好的需要表達能力。其次要看權威為什麼會被挑戰,是有了不被接受的言行吧。所以,當看到孩子有了不同的變化時,不要認為孩子出問題了,權威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要教給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迷信權威,服從權威。父母有過多的憂慮,孩子調皮不好,乖也不好,就是怎麼樣都得挑出點問題來,對孩子來說會有不好的影響。教育是順應孩子的本性去引導孩子的發展,親子關係是輕鬆愉快的,並不存在嚴格還是松的問題。

  • 3 # C咖啡豆子

    3-5歲期間稱為孩子的第一叛逆期,他們不同程度的有一些特點:

    第一自主性強,一些想幹的事情與大人的意願相違背;

    第二愛發脾氣和愛大哭;

    第三不和小朋友分享玩具或其他好吃的東西;

    第四甚至有些孩子還喜歡耍賴、打人。

    如果你家的寶寶這幾種情況都具備,作為父母的你們有時候一定會有一種失落無力感吧!

    在我看來,家長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這個叛逆期,每個孩子在這個時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些不好的現象,對他們的行為應該持理解、寬容和尊重的態度,所謂態度決定行動呀。

    其實孩子自主性強也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慢慢地長大,孩子想獨立的決定一些事情了。可是孩子還小,是非能力不強,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什麼事情不可以去做。

    這樣很多時候孩子的意願就得不到滿足了,孩子就會不願意了,孩子就會以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要求父母同意他們的看法。我覺得家長應該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家長應該把握孩子什麼時候該幹什麼事情和什麼事情不可以去做的。

    這樣在這個大的前提下,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就要拒絕,比如對於我的孩子,該吃飯的時候就應該來吃飯,吃飯前一個小時就不能吃其他的東西了,如果孩子吃飯前想吃東西,我是絕對不讓他吃的,不過拒絕孩子要講究方法,要委婉的拒絕,否則家長對孩子就沒有一種尊重的感覺,換位思考一下哦,如果你請求別人幫忙,別人幫不了也會委婉的拒絕的,如果有個人很生硬的拒絕你你會心理好受嗎?

    比如孩子週六上午在外面和小朋友玩得很開心,可是到11點了,到了媽媽做飯的時間了,可是孩子沒有想回家的意思,你怎麼說他都不想回家。出門前提前約定好什麼時候回家,要求寶寶答應,要求寶寶說話算話。

    這樣的話,寶寶不回家媽媽就可以提醒寶寶已經答應的事情。這樣還可以讓寶寶養成說話算話的好習慣。

    一些寶寶經常愛發脾氣和愛大哭,有些要求沒有滿足他,他就發脾氣、大哭甚至耍賴,寶寶變成這樣,我覺得責任多半在父母或者他的陪伴者,因為孩子發脾氣或大哭甚至耍賴之後,大人滿足了他的要求,所以孩子就經常這樣了,大人的這種做法是溺愛孩子的表現。所以要寶寶改掉這個毛病並不難,他發脾氣或大哭時,可以轉移他的注意力,可以用一些他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並且好好的哄著他,如果這些辦法都不管用,那也很簡單,當個“狠心”媽媽或爸爸,把他晾在一邊,不管他。

    孩子大哭大鬧,很多父母通常的做法就是打孩子,閒孩子吵了,要孩子停止哭。

    我覺得這是最不可取的方法,這樣做一方面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另一方面父母要獎懲分明,這種打的懲罰措施是不提倡經常用的,因為小錯誤也打,大錯誤也打,這樣孩子被打皮了,打就沒有效果了。這樣還導致親子關係的緊張,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容易叛逆的。

    一些寶寶不愛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玩具或好吃的東西,首先要寶寶在家裡經常和父母分享好吃的東西,父母以身作則,愛分享的好習慣經常要讓孩子看到和感受到,孩子潛移默化地就學習了。

    有些寶寶愛打人多半是父母經常用打人的方式來管教自己的寶寶,所以寶寶就也學會了打人了。 孩子還很小,可塑性很強,孩子的任何壞習慣都是可以改正的,作為家長要相信孩子能改正,並且努力的幫助孩子去改正,孩子表現好的時候,不要吝嗇您的讚美之詞哦,表揚要做到具體化,讓孩子知道受表揚的原因,您的表揚會令你的孩子表現更棒的,這樣就形成了良性迴圈,好孩子就這樣煉成了。

    如果3-5歲被稱為是孩子第一叛逆期的話,我覺得不要強迫叛逆期的孩子做任何事情,否則會更叛逆了。

  • 4 # 點燈人經典童書

    首先,題主所說的,這個挑戰權威,該如何理解呢?

    是挑戰誰的權威?怎麼挑戰呢?是像以前聽家長的話嗎?

    我覺得,孩子慢慢長大,獨立性、自主性越來越強,不再全盤接受家長或者老師的觀點,對人對事,有了自己的想法,真的是一件很讓人開心的事情。

    叛逆期也好,單純的調皮搗蛋,強詞奪理也罷,總歸是一個成長,首先還是值得肯定的。

    關於這個階段如何教育,我覺得家長首先要認識到,這是孩子一個正常的成長階段。

    也就沒有必要說特別的嚴格。碰到問題,還是應該透過講道理為主,取得孩子自己的認可。

    儘量還是不要用強制手段,硬逼著孩子按照家長或者老師的意願去做什麼。這樣,真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效果沒有達到,反而還可能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講道理,什麼時候都應該堅持!

  • 5 # 落葉無聲new

    孩子挑戰父母行為“解密”

    孩子的成長中是不是有各種不聽話的行為呢?作為父母的您是不是也因此而傷神不已呢?看看我們為您總結的孩子不聽話行為解密吧。

    不聽話行為1

    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十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他就說:“我有權決定什麼時候收拾玩具。”我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專家解密:

    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知識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不聽話行為2

    批評就摔門

    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

    專家解密:

    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係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的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

    一對一支招:成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並反饋給你。

    不聽話行為3

    耍脾氣

    專家解密:

    孩子嫌父母煩,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遊戲,且即使不停止也勢必玩不成。而頂撞的言語是家人的版本。

    一對一支招:好比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是孩子已經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並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必要時父母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平時,要特別表揚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強化。

    不聽話行為4

    不理你

    說好午睡起來去公園,可午睡時間到了,兒子還在玩,我們一遍遍催促他:“寶寶乖,趕緊上床,要不來不及去公園了。”可他就像聾子似的,毫無反應。

    專家解密:

    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並有很好的對策“不予理睬”,這樣就不會被輕易干擾。時間是抽象的,幼兒普遍缺乏時間觀念,這種現象是正常的。

    一對一支招:如給孩子有限選擇“要麼睡午覺,可以去公園;要麼繼續玩,不去公園”,視孩子的遊戲內容而定,如果孩子的遊戲內容難以暫時告一段落,則應允許其完成(不可隨意打斷孩子的遊戲或活動,因為培養注意力也很重要)。

    不聽話行為5

    用蟲嚇姐姐

    兒子知道小表姐特別怕蟲,他就會抓只螞蚱甚至蟑螂放在姐姐頭上,弄得姐姐尖聲哭叫。

    專家解密:

    這是兒童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

    一對一支招: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關照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平時,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哭出兩缸眼淚水,結果就在淚水裡游泳了”,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

    不聽話行為6

    不斷要新玩具

    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嗎?他爸爸出差了,從外地打來電話,他搶過話筒就叫:給我買玩具。弄得家裡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斷地說要買。

    專家解密:

    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家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覆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意、玩出名堂。

    一對一支招: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不聽話行為7

    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

    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我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

    專家解密:

    有兩種可能,一是不願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捱罵。做鬼臉,很可能是由此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

    一對一支招: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生內疚感。事後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不聽話行為8

    纏人撒嬌

    女人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並誇張地訴苦。比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準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背(要打的)”;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著叫我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

    專家解密:

    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麼,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於她。如果,孩子總是處於不知媽媽什麼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不聽話行為9

    乖孩子換了一個人

    5歲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常安靜地自己玩或畫畫、看書,可欣慰之時,發現他又突然不聽話了,嘟嘟囔囔地纏人,動不動就蹬掉鞋子跺腳,彷彿退回到2歲。我十分納悶,那個“大孩子”哪去了?

    專家解密:

    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訊號,“不聽話”必有原因。請仔細回顧家裡或幼兒園有無重大事情發生?幼兒表達痛苦、悲傷情緒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發時,他們好像無動於衷,事後,當大人逐漸淡忘時,他們常以非正常行為表現出來,看起來像“換了個人”。特別是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因為太聽話,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不聽話行為10

    當眾大哭大鬧

    在超市排隊付賬,女兒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鬧著要吃,我不理會,她就大聲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眾人不贊成的目光所淹沒。

    專家解密:

    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挾你、控制你。

    一對一支招: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

    不聽話行為11

    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帶兒子去遊樂場,他都哭著賴著不肯回家,弄得我們筋疲力盡。

    專家解密:

    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讓孩子儘可能盡興玩。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平時,父母要強調並做到“說話算數”,還要誇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不聽話行為12

    霸道的孩子

    在兒子眼裡,玩具永遠是別人的好。看到鄰居家孩子玩什麼,立刻追過去搶著要玩。別人騎木馬,竟會把別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

    專家解密:

    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於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平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態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後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不聽話行為13

    罰站逃走

    我制止兒子用石頭扔小貓,說:“你想罰站牆角嗎?”他仍舊扔。我把他拉到牆角,讓他站好,但一鬆手,他就跑掉了。

    專家解密:

    不聽媽媽的話,是父母造成的。給幼兒立規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孩子第一次“跑掉”是偶然,但成功了,他就學會“跑掉”(操作條件反射)

    一對一支招:家長樹立威信,要求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按照規矩嚴格要求自己。

    其實,不是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是社會、家長和孩子都變了,可是,家長的教育方法卻沒有跟上這種變化,不適用了,傾聽一下專家的不同觀點,當你再面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或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感受。

    給孩子一點不聽話的空間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一點自由的時間,隨他怎麼支配,不可以每一分鐘都計算在內,分秒必爭,緊迫盯人,這對孩子內心的感受非常重要。

    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他便不覺得是被逼在做事。一旦他覺得有主控權、是他自己的決定,他心中就甘願得多了。更何況,我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見得就是最完美的,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孩子慢慢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稍微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孩子完全照著大人的方式去做、一成不變的話,人類怎麼會有創新出來呢?只要目標達到了,請給孩子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人類的文明就是來自不完全聽父母話的孩子的創意上。

    孩子不聽話不一定就是壞事情

    很多家長和老師認為,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管了,經常不按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去做,有時好像故意與父母和老師作對。

    其實,孩子“不聽話”並非壞事,而是獨立性個性品質發展的重要標誌。我們都知道,孩子出生後要經過一次生理上的斷乳,切乳與母親身體的聯絡。但是在心理方面,孩子仍然與父母聯為一體,需要父母與成年人的保護。他們表現出對成年人較大的依賴性,所以比較聽話。

    而孩子總要從依賴於父母的心理關係中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人,因此必須進行心理上的斷乳。以心理斷乳為基礎,人的獨立性和社會性發展才能完成。因而,心理斷乳期孩子的“不聽話”則是成長的必然了。反之,此階段太聽話的孩子則是問題的孩子。

    在心理斷乳期的孩子,最突出的變化是自我意識的發展。用心理學家依田新的話說:“自我的發現,使之產生追求獨立的慾望,努力爭取自己的解放,他們開始具有自己的目的,無論什麼都想自己試一試,並且不要他人干涉。”此時,若是一味地橫加干涉或者責罵懲罰,他們也可能會變得聽話,但同時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則受到傷害,獨立性的發展更會停滯不前。

    何況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資訊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很多資訊,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和老師過早的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而且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使孩子從小失去兒童最珍貴的創造性人格,這會給父母留下難以彌補的悔恨。

    聽話的孩子並不是好孩子

    溫柔的母親總是要求男孩“聽話”,在家聽自己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單位聽領導的話,這樣的“聽話”男孩是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喜歡。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聽話教育”出來的學生,在社會上難以成大氣候,反而那些調皮,有自己主見的學生,畢業後在社會上敢想敢做,大膽冒險,所以大多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從科學的層面來講,“聽話”的男孩思考能力比不聽話的男生弱,畢竟他只聽父母和老師的安排,有時缺少主見,做事欠少果斷,大多難有獨當一面的氣勢。

    孩子不聽話的十種對策

    也是許多父母會問:孩子不聽話時到底該怎麼辦呢?下面十個錦囊被認為是很有效的,建議您不妨一試。

    1. 友善的態度—如果你在對孩子說話的時候使用正常的音調與和藹的態度的話,孩子會更有可能認真地聽你說。

    2. 暫時—在孩子一時無法接受你的要求,甚至與孩子發生爭執時,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你可以說:“我不想現在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稍後再來談論它吧。”

    3. 教孩子道理—當孩子犯錯誤或行為無禮的時候,不要立即處罰他,應該以友好的口吻來教育他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和舉止。“你玩完的玩具不應該隨處亂丟,下一次請把它放入它應該放的地方,你的玩具架子才是玩具的家。玩完的玩具應該讓它回到自己的家,就像你一樣,如果你在外面玩完了,我把你丟在街上不讓你回家,你覺得對不對?”

    4. 講話的出發點要積極—不要這樣來對孩子說,“我要說多少次你才會去刷你的牙齒呢?”而應該說:“去刷你的牙齒,我想知道你什麼時候能完成,我想看看你是否可以刷得很乾淨。”

    5. 向孩子解釋而不是威脅—當孩子向你說他為什麼這樣做的時候,你應該給孩子一種解釋的權利,讓他簡短地解釋他為什麼需要做這件事,之後向他解釋清楚這樣做錯在哪裡,他有沒有理由這樣做,以及正確的做法。

    6. 珍惜每一個機會—不應該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不當行為舉止上,其實每個衝突發生的時候,都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機會,你不要放過它,好好利用這個機會因勢利導教育你的孩子。

    7. 給予激勵—可以透過一些只語片言來激勵你的孩子,透過合作的方式來鼓勵他的進取,類似的話語有:“你看,別的小朋友都能做,你一點也不比他們差,你完全能比他們做得更好,對不對?”

    8. 要有柔性—如果你的小孩問“在我們回去之前,我可以看完這一場表演嗎?”如果你還有一些時間剩餘的話,應該讓出一些時間來給你的孩子。你應該尊重孩子請求的權利。

    9. 擺脫武力威脅—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不要說:“你要是再這樣,你就快該捱打了!”“還記不記得上次我為什麼打你?”這種武力威脅實在是天大的錯誤,尤其更不應該提起以前給孩子造成的痛苦。武力威脅只能讓孩子認為你是一個專制粗暴的家長,而越發拒絕與你合作。

    10.因事制宜—教育的方式方法應該多樣化,在發現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每次都用一種面孔、一種說理的方式,孩子會感到厭倦。你完全可以變換一些花樣,因事制宜,嘗試孩子能接受的各種方式。比如問題出現時先簡單處理一下,後再有時間的時候再透過講故事、做遊戲、去動物園、參觀博物館、郊遊等等形式,結合看到聽到的事物深入地闡明你要告訴他的那個道理。在衝突的當口,往往孩子不容易接受批評,但是在事後進行這種耐心的教育,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 6 # 為你踮起腳尖

    我們應該為孩子開始挑戰權威而感到高興,這證明孩子開始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而我們做家長的,我認為不應該嚴,這樣會扼殺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有想法不願意說出來,而是要鼓勵他說出他的建議,正確的採納,錯誤的也要說明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強險和車輛商業險沒註冊成功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