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沙崙
-
2 # 紈美米
網上搜索,寶媽交流,還有和同學朋友交流;看文章和書籍;剛好有整理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入群可以檢視https://quqi.gblhgk.com/join/company/team.html?jointarget=f55cb7e3-b06f-44fc-9aad-0d10a6e6e558;
-
3 # 索菲婭的世界
第一,從優質的育兒書中學習
第二,和身邊的媽媽們探討
第三,聽一些優質的育兒課程
第四,自己去學習育兒課程做育兒課程的講師
-
4 # 寶爸要成長
作為一名寶爸,回答這樣關於育兒知識的問題可能顯得不如寶媽那麼專業,但我認為透過回答問題也能進一步學習和提升自己的育兒能力,便於今後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因為無論父親還是母親都不希望彼此之間產生隔閡。
大多數家長都沒有育兒經驗,自初為父母后總會想盡辦法汲取育兒知識,幾種常規途徑就是網際網路搜尋、購買教材、與其他同齡父母交流等,誠然這些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我認為這些方法的弊端在於不夠系統和深入。搜尋的結果五花八門,答案甚至大相徑庭,購買教材卻發現總是不能招招套用,與其他父母交流則會感慨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好養。
我家育兒伊始也經歷了這些磕磕絆絆,至今娃將四歲,作為父親我總感覺知識儲備不足、還不能教他成長,於是逐漸地,我改變了學習方法。
我選擇跟孩子一起感受困難,吃飯我也用勺子,睡覺我也聽故事,與他一起感受來自孩子母親的嘮叨,在一定程度上把自己當做孩子的哥哥,嘗試用他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就這樣,感受角度變了,之前積累的育兒知識也就派不上用場了。但孩子跟我交流更多了,灌輸式育兒變為互動式育兒,孩子吃飯更專心了,深睡眠時間更長了,面對母親的嘮叨更有耐心了。
所以我認為,我的育兒知識就是來自我的體驗。其實無論網上資訊、書本內容還是其他父母的經驗,都有一個環境設定,但這個環境設定並不能完全適用每一個家庭。家長採取體驗式學習獲取的知識才更加有效、更加適合自己的寶寶。
-
5 # 佑媽的育兒經
1. 找權威的書籍、權威的專家言論來看。
先推薦幾本升級父母后,必備的幾本養育書籍。《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蒙臺梭利:童年的秘密》。這些都讓父母正確而全面的瞭解嬰兒成長過程。
為了科學育兒,可以再升級書籍範圍,比如《正面管教》等書籍,系統介紹育兒過程。
權威專家包括李玫瑾、鮑秀蘭、崔玉濤等,都是國內一流的學者和兒科醫生,多看看他們的言論,構建父母的養育知識體系。
2. 多跟同齡人交流。
比如你的親朋好友,比如媽媽群,比如育兒達人的分享。
雖然這些內容沒有專家來的權威,但是接地氣,更能與當事人的經歷相關聯。
3. 參與付費學習課程。
再進階的話,父母就可以參加一些收費的育兒活動,比如講座,比如線上課程。會有一整套體系化的課程等著父母去學習。
養育子女是一場修行,孩子成長,父母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成長。願每個爸爸、媽媽都是學習型家長,在育兒路上且行且進步。
-
6 # 小晗晗愛閱讀
這個問題特別好,教育孩子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愛需要方法。所以育兒是一項技能,是一門學科,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去成長,為成為更好的爸爸媽媽,遇見更好的孩子。作為一個8歲男孩的媽媽,自己這幾年的成長,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學習是多麼的重要,育兒知識是多麼的重要。
我自己的育兒知識,主要透過3個渠道獲得
向育兒專家學習。透過閱讀育兒書籍來學習育兒知識。在自己成為媽媽的這幾年,看了不少育兒書,特別是孩子上幼兒園以後。這些學習讓我收穫良多。推薦給大家14本我自己覺得很受益,很好的育兒書。
父母啟蒙書:尹建莉老師寫給中國父母的育兒寶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自由的孩子最自覺》
寫給天下父母的10堂心靈成長課:《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親子溝通的聖經:《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兒童心理學奠基之作:《孩子,挑戰》
超級育兒師蘭海教我們讀懂孩子:《讓我們一起讀懂孩子》
關於兒童閱讀習慣培養的指導書:《朗讀手冊》、《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如何給孩子讀繪本》
不知道怎麼介紹,但特別想推薦的一本書:《通往幸福的教育》
童話大王的育兒經:《鄭淵潔家庭教育課》
只有乾貨的育兒書:《優質父母教養實踐指南》
特別推薦給小學生家長的一本書:《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經常會看一些育兒文章,學習別人的育兒經驗這也是一個學習的渠道,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像我們一樣的普通媽媽,她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她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和我們相似的問題。她們的經驗往往來自於實踐,對我們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學以致用,自己在實踐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總結,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很多人會問,為什麼看了很多育兒書,卻依然教育不好自己家的“熊孩子”。我想說的是知道和做到之間還有萬千的距離。我們得行動起來,否則就是“讀書無用”。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法。我們需要把學習到知識,應用在實踐中,然後不斷的總結、改進,成為自己孩子的育兒專家,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育兒方法。
來自於親身經歷和親自實踐所得的方法、感受和知識,往往最有用,最有效。這也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最後分享三川玲老師在《通往幸福的教育》一書中寫到的一段話,共勉:作為家長,應該多聽專家的理念,多學習實際的案例,多琢磨自己家庭的特性,然後,把專家、理念、案例統統都忘掉,形成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自己發明創造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這個過程是無法省略的,也是必須要付出相應的時間和精力的。但是,這本身就是父母應盡的職責,也是隻有父母才可以完成的任務。 -
7 # 瀟常媽咪
我的育兒知識受家人的影響、網上搜索或者寶媽談論、還有就是現在看一個文章,看專門的書籍。
①受家人的影響
老大的時候和婆婆住在一起,當時懷孕看過幾本書,也沒怎麼入腦子。所以當時受婆婆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在孩子吃什麼這方面。
②網上搜索、寶媽談論
最近開始系統的看育兒書,屬於主題閱讀。有很大的收穫.聯絡寶媽們多讀書。
以上是的育兒知識獲得途徑。
育兒知識包括很多當年,吃穿玩,很多家長最人在乎的是吃,需要增強心理、行為方面的育兒知識的意識。
育兒知識需要結合實際,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運用最最適合寶寶的方法。可以說每個孩子不同、採取的方法也不同。避免生搬硬套。
不要孩子之間進行無謂的對比。
育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有耐心,更需要愛,因為孩子,新生我們。
-
8 # 愛笑的天使妧妧
我的育兒知識可以說是從多方面得到的。首先是書本上,還有現在網路上一些知名的育兒專家,其次是從長輩那裡告知的一些經驗之談,總的來說,每個娃兒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作為媽媽的我們從每天的帶孩子經歷中細心去總結屬於自己娃兒那一套專屬的育兒經。
-
9 # 依科育兒
說說我的經驗吧,我主要從下面幾點獲得:
1.看書
我有圖書證,懷孕期間經常去圖書館借相關書籍看。
2.產檢及小孩體檢時候醫生會給一些資料,另外醫院一般也會有相關宣傳資料,比如牆上的我也會看。
3.下載幾個育兒網站,上面有相關知識,很豐富。我目前還保留的有親寶寶,這個挺好的,良心話。另外還有兒歌點點,胎教兒歌國學故事都有,也下載過其他的,後來都刪了,多了看不過來。
5.網上求證
我經常遇到問題會上網搜查,參考過來人的建議。
回覆列表
一般會從書籍和微博上的兒科醫生、營養專家、育兒專家等等吧。
但是具體的還要根據自己寶寶的特性來,不能完全照搬書本。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徵,寶媽們需要慢慢摸索。我覺得,第一次做媽媽,都有點摸著石子過河的感覺。
比如我在育兒書上看到,說寶寶出牙之後,可以讓他啃蘋果和餅乾。我就果真把蘋果切塊,讓九個月的寶寶啃。很不幸,我的寶寶吃著吃著,就卡在喉嚨那裡了,後來吐了,嗆著了,蘋果碎末從鼻子裡噴出來,把我嚇壞了。我把寶寶放在膝上,猛拍後背,最後才都吐出來。
我覺得吧,不能完全照書本。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不能完全照搬專家的。但是他們的觀點可以參考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