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女子不嬌貴
-
2 # 嘟嘟媽成長記
我覺得能時時刻刻的把情緒控制的非常好的父母是不存在的。畢竟人都是有情緒的,而且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本來就是需要有情緒表達的。我會用最大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更多的積極能量,傳遞更多的愛的力量。儘量做到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因為這樣會特別傷孩子的心,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厭煩的心理。
-
3 # 月子寶盒
父母要先學會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喜樂,才會有好的臉色給孩子,當孩子用情緒化粗暴的態度才有好的互動質量,給孩子正面的示範。以下7個階梯,可以提供您參考
1.同理孩子的情緒,但有堅定的紀律
當孩子有負面情緒,發脾氣或哭泣,父母可以同理他的情緒,如「我知道你心裡不舒服」,但紀律依舊要堅定,因應孩子的不當行為。
但堅定的紀律不表示父母可以用苛刻、無情的語詞說,「男孩子不準哭」、「這有什麼大不了」等言詞,否定情緒存在,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
2.善用正面情緒,事半功倍
除了負面情緒,也有正面情緒。當孩子處於正面情緒,進行情緒教養,會事半功倍。例如當發生了讓孩子愉快、滿足或驕傲的事,可以趁機會鼓勵他們向他人表達這樣的感受,並注意別人會如何響應,再從中學習。孩子若在一個善於公開表達情緒、討論心情感受的家庭長大,就會培養並思考出和他人溝通心情的詞彙。
3.幫孩子認識情緒
當孩子因為某件事或某段話心裡不舒服時,可以問他為什麼不舒服?什麼時候開始不舒服,當孩子訴說,也就是他一邊說一邊在整理情緒,也開始學習如何因應這個情緒。
4.教孩子辨識別人的情緒,體會別人的情緒,從中找到適當的人際行為表現
例如,當孩子在大庭廣眾因為不能買東西而哭鬧,事後你可以說,我知道你很想買這項東西,但你這樣的行為讓我很受傷。電視上出現新聞事件,可以和孩子討論,為什麼當事人會有這樣的情緒?如果你是他有什麼感受?會怎麼做?父母師長應該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情緒起伏,但並不代表心裡不舒服,就可以讓別人難受,真正有質量的人,應該學習用瞭解、溫暖和關懷,讓周遭的人好過。
5.教孩子學習放鬆
身心是合一的,放鬆的技巧很重要,也是孩子最容易輕鬆上手的心理技巧。只要能放鬆,就能釋放α波,降低乳酸與心跳速率,也可以增強疾病的抵抗力。
讓孩子輕鬆地坐在椅子上,從身體的中心開始,胸肌、腹肌、背肌、手臂、大腿、手腳等,逐步放鬆,並配合深深、慢慢的呼吸,一天10~15分鐘就能紓解身體對壓力或不當情緒所產生的反應。
6.愛與肯定累積挫折老本
家庭應該是不會對失敗立即做出負面評價的場所。當外人覺得是失敗時,家人的態度應該是「下次繼續努力就好」。只不過,彼此都應該要認清失敗的事實,而不是以「不算失敗」、或「沒什麼大不了」來敷衍。
7.從小為解決問題的能力鋪路
解決問題能力就像EQ技巧一樣,可以愈練愈上手。很多父母誤以為,童年快樂就好,都幫孩子解決所有問題。其實不然,孩子也很享受解決問題,隨著累積經驗,未來就能以更周全的考慮來解決問題。
家庭會議就是父母向孩子示範解決問題的方法。家中遇到的事情都透過家庭會議解決,父母從中示範如何釐清問題,找到可行方案,並執行方案。
不過父母也要記得,情緒不只是教育,更是生活,要體驗學習,和課業、學樂器、運動都一樣,需要練習,需要累積,不可能一蹴可幾
回覆列表
說實話,自己不算脾氣好的一類,在剛做媽媽的時候有些手足無措,會有傷心抱怨的情緒。隨著跟寶寶相處的時間越久,越被她的單純可愛感動。偶爾因為她的無理哭鬧會生氣甚至大聲訓斥,結果她一臉無辜的表情,依然要抱抱的動作,常常讓自己後悔好久。
越陪孩子成長,越考驗做家長的耐心,原以為自己會做得很好,只是沒有能發現不足的平臺,直到孩子的出現,才發現其實我們也是在跟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