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漁夫子
-
2 # 賢在江湖
怎樣根據水庫大壩選擇釣點?垂釣的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水體表層或中層垂釣,一種是在水體下層垂釣,一般大魚都棲息在底層,下面談談在水庫中垂釣底層魚的體會。所有的水庫大壩都是不一樣的,最明顯的差別就在長度和寬度之間的比例,我們可以根據目測加以分析。在不同的大中型水庫,大壩長度與寬度之間的比例如果小於3 :1,這座水庫就很有可能是山谷形或峽谷型水庫,尋找釣點或長距離轉移釣位就可能比較困難,我們應該到水庫的上游或山坳裡邊尋找釣魚的地方。如果大壩長度與寬度之間的比例大於4 :1,大壩的上游就可能是丘陵型水庫,我們可以在大壩附近尋找釣點。當然,這種觀點只是在不瞭解具體情況下的紙上談兵,不一定準確。不過,當我選擇適合冰釣的水庫的時候,這可是一條比較成功的經驗。我們可以根據大壩的高度來判斷這個水庫的水深,一般來講,大壩跟前就是這座水庫的最深處,越往上游水越淺。根據大壩附近的水深,我們可以粗略的估計適合垂釣的位置,尋找到深度合適的地方。
水體的特性是水越深含氧量越小,壓力越大,這就決定了魚群在水裡邊活動的深度,一般來講,體形大一些的魚種比較耐受缺氧,比如大鯉魚、大草魚可以在深水處停留比較長的時間,根據筆者的體會,這個深度應該在10米左右,最大極限不應該超過15米。體形和重量比較小的魚活動範圍就要淺一些,它們的活動空間深度在5米左右,大多數活動在5米以內。 我們在水庫裡邊釣魚,首先要考慮釣點以及釣點的安全性,安全性非常重要,絕對不能忽視,尤其是在夜釣和連續作戰的時候,釣位安全必須提到首位。然後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垂釣物件和釣具,只要釣具能夠適合水的深度就可以了。在這裡必須闡明一個觀點,在水庫裡釣魚不一定要把魚竿打得很遠,只要能夠達到預定的水深就行了。如果您用盡力氣把海竿上打得很遠,釣點水深超過了垂釣物件經常的活動水深,就很難有魚來咬鉤。
在水庫釣魚,必須試探水深和水底情況。怎樣使用手竿試驗水深和水底情況就不必細說了,釣魚人都知道,只要用魚漂在釣點周邊多找幾次底,就能瞭解水底變化的情況。具體方法可找一個相對平坦的位置,必須用魚漂在釣點周圍不停的試探,根據魚漂露出的目數得知水深的變化。如果沒有進行試探,就很可能把釣點設在一塊石頭的頂端,雖然這塊石頭高度只有兩三百毫米,卻是魚群很難問津的地方。如果把釣點設在了這塊石頭的邊上,效果就明顯不一樣了。在山區水庫垂釣以前首先試探水底狀態,這是至關重要的。
水庫的庫底大多不是平緩的,有一定的坡度,這就為使用手竿增加了困難,表象形式就是經常看不到魚漂,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如果您使用的是傳統釣法,只要把魚漂稍微向回領一點就行了。如果您使用的是懸墜釣法,可按以下三點建議行事。1、要保證打竿的準確率,力求使每一竿的落點都在100毫米之內,然後根據魚漂立起來的狀態在相同的時間壓水線,並在魚漂立穩後的同一時間停止壓水線,這樣就可以把落點控制在50毫米左右的範圍裡邊。如果落點不大準確,應適當調整魚漂的調目和釣目,把調目設定為六到七目,適當增加露出水面的目數。這樣雖然降低了靈敏度,但解決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可以看到魚漂了,只有能看到魚漂才能釣魚。不過,靈敏度的損失會有補償的,水庫裡大多是生口魚,咬鉤很兇猛,咬鉤的動作非常明顯,經常會出現“前赴後繼”的局面。2、由於水底有坡度,再加上落點不準確,魚漂在魚餌的重力作用下經常會露出不同的目數,如果露出的目數很少就說明水深了,我認為,在水底不平坦的地方釣魚最好帶餌調漂,當魚餌距離岸邊遠的時候,兩餌懸空,就是釣離底。當一個魚餌落底,另一個魚餌懸空或擦底的時候,漂訊應該和平時釣魚差不多,如果兩個魚餌都落底了,就類似於釣跑鉛了。只有這樣才能永遠看到魚漂,只有看到魚漂才能根據魚漂訊號掌握提竿時機。3、魚漂的沉浮取決於調漂和餌料的比重,如果使用比重小一些的餌料就會減少魚漂下沉的程度。水庫裡邊的魚有很好的食性性,大多沒有偏餌的習慣,這就為我們選擇比重小的魚餌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使用比重小一些的餌料,頂多會出現垂釣效果比較好、好、很好、好極了等程度之間的差別。
在水庫中使用手竿釣魚的時候,打窩子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由於水庫裡的魚密度比較低,只有打窩子才能把魚群吸引過來並停留在窩子裡。由於水庫庫底情況的變化比較大,我們應該採用不同物理狀態的誘餌。 如果庫底比較平坦,我們就可以採用在魚坑裡垂釣時採用的打窩子方式,如果在亂石堆裡釣魚,就要採用一些別的方法了。在亂石堆裡打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讓窩子停留在亂石堆的表層,如果誘餌都掉進了石頭縫裡邊,誘遇的效果就差多了。
怎樣才能使誘餌在亂石上面長時間停留呢?第一種方法是把誘餌做成耐水泡的團塊,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誘餌整團落進石縫,又能避免化散的誘餌落進石頭縫裡邊。第二種方法是使用比重比較小的誘餌,降低誘餌落進水裡後的下沉速度,然後把誘餌攥成鬆散的團塊拋進水裡,讓誘餌在水的中下層化散為霧狀。使用這種方法有一個缺點,就是要經常朝水裡拋撒誘餌。至於用海竿測驗水深和了解水底情況就比較麻煩了,首先要在釣線上安一個鉛墜,把它用力打出去,距離必須超過預定的釣點,然後慢慢的向回收線並仔細體會鉛墜與地面接觸的力量,根據力量的變化就能知道水底的情況。如果我們使用多支海竿,實驗水底的時候,我們試驗的面積是一個扇面形,必須連續打二十竿左右,把面前的扇面形水域都試探一遍,只有這樣才能瞭解水底的情況,從而減少掛鉤的機率。
水庫的庫底情況很複雜,即使在同一個水庫也會有差別。大家都知道如何在比較平坦的庫底釣魚,如何在不平坦的庫底使用海竿?就要仔細捉摸一下了。這可是一個是很多人感到頭疼的問題。山區最多的就是石頭,我們也經常遇到佈滿石塊的庫底,由於複雜的地形為魚類提供了很好的隱蔽場所,這裡的魚往往會多於庫底平坦的水域。如果能夠解決掛底的問題,這裡就是釣魚的好位置。在石頭堆裡釣魚必須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使魚容易發現魚餌,另一個就是掛底的問題了。在石頭堆上邊用海竿釣魚最好使用麵食,讓餌料可以長時間的保持團塊狀,避免餌料化散後落進石頭縫裡。為了使魚類容易把餌料吃進嘴裡,我們可以打飛鉤、打麵餅或者打蘑菇食,打飛鉤的目的是讓魚鉤露在餌料外面,當魚吸食的時候就很容易把魚鉤吃進嘴裡去了。打麵餅或打蘑菇食都是把麵食做成薄片狀,把魚鉤放在薄片的邊緣,魚類吃食的時候就容易找到下嘴的地方了。在石頭堆上邊釣魚,最容易掛底的物品就是空心鉛墜,它經常卡在石頭縫裡。當我們抬竿之後,魚鉤的腦線和魚處在一條直線狀態,而鉛墜往往處於下沉狀態,成為釣線上的一個拐角。魚鉤腦線可以隨著水流變形,除非鉤尖正好鉤住物品,否則是很難掛底的。而鉛墜是不會改變形狀的,且又處於下沉狀態,如果沒有鉤住魚,鉛墜往往處於釣組的最低端,所以經常被卡在石頭縫裡邊。是否能夠不使用空心鉛墜呢? 我們打海竿的時候,魚餌是依靠重量加速度產生的離心力飛出去的,如果我們去掉了鉛墜是可以的,但飛行距離肯定會受到影響。如果我們適當加大面食的體積也能獲得重量,這樣就可以使損失的重力得到適當補償,從而減小了距離的損失。
-
3 # 戶外飛狐
十幾米深的水庫,用手竿釣已經不合適了,建議大家用海杆爆炸鉤來釣魚,或者海杆翻板鉤來釣魚。
磯杆滑漂也可以,它比海杆兒爆炸更靈敏一些,可以透過浮漂觀測到魚是否吃鉤。
另外也可以利用幾個串鉤釣法,主釣鯽魚,黃骨魚等小型魚類。
釣無定法,靈活多變,要對應合適的水清魚情來選擇合適的釣技釣法。
-
4 # 老周愛漁樂
釣大型水庫,千萬不要心血來潮,釣之前可以先向當地老釣友諮詢釣位用餌情況,因為每個水域都有它的特點,我在這裡可以給你點建議;
一垂釣前的準備,水庫一般水面積較大,大面積水域,魚比較分散,所以必須要求我們提前打窩,打窩要根據我們的目標魚進行,如果我們釣的是鯽魚,可以用一些酒米,小米小麥進行打窩,如果釣的是鯉魚可以用玉米打窩,釣鰱鱅可以用豆渣豆打窩,必須提前進行,提前一天開始打窩,效果要好於當天打窩的效果,大面積水域聚魚時間較長。當天打窩垂釣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垂釣前要進行一次打窩。不打窩垂釣大型水庫只能碰運氣了。
二,釣位的選擇;釣大型水庫釣位尤為關鍵,除了進出水口是我們首選的釣位,一些水流較慢的回水灣也是我們首選的釣位。另外就是拋竿釣點也很重要,釣大型水庫要找水庫的深淺交界處做為拋竿釣點,不可盲目垂釣深水區,原因是深水區,食物匱乏,是大魚的藏身之處,但不是大魚的覓食之處,深淺交界處,Sunny照射充足,食物較豐富,是大魚和各種魚主要的覓食場所。另外就是找有水草的區域下竿,這是魚兒的藏身之所,垂釣效果也不錯。一些水庫的樺尖也可做為釣位,具體情況還是多向當地老釣友諮詢一下,老釣友常在這個水域垂釣,對這裡的情況比較熟悉。我們只能給你些建議,也不知道這些建議有沒有實際效果。
三,用餌方向,大型水庫都屬於自然野生魚,我們的用餌方向一定要自然,就是要求我們的餌越接近魚兒經常吃的食物效果越好,釣鯉魚可以用些鮮玉米,也可以用些藥酒泡過的玉米,用商品餌要注意一個問題,夏天儘可能用本味型的餌,夏天釣鯉魚可用用螺鯉3號,一號二號都是腥味版的,這些餌春季秋季冬季使用基本效果很好,夏天由於天氣較熱,我們用餌基本用本味型的,可以適當加些果酸,有條件自己做餌的釣友也可以自己做些餌,夏天可以用西瓜汁開餌,效果非常不錯,自然水域釣野生魚,餌料越自然效果越好,不可盲目新增小藥,小藥對於野生魚比較陌生,野生魚警惕性較高對不熟悉的味道不輕易開口。
四,釣時天氣也是關鍵因素,一般釣野生魚一定要抓住晨釣的視窗活躍期,早上五點到九點是魚兒覓食的活躍期,一定要把時間安排好,夏天提倡夜釣,白天水溫較高,魚兒基本在深水區避暑,只有等晚上溫度降下來魚兒才敢靠近近岸,這時候垂釣效果也很好,特別是晚上也比較安靜,大魚也感靠邊了。垂釣時間在一年四季中都起著關鍵作用,在一個就是天氣因素,選擇氣壓升高的秋季垂釣效果更好,釣水庫時多留意天氣預報,上面有氣壓預報,選擇氣壓漸漸升高的那幾天垂釣,效果也很好。
回覆列表
雖說釣無定法,只要上魚就是好釣法。但若不識水情,選不到好釣位,那麼釣魚人的垂釣效果還是會受到影響。在這個秋季,釣魚人若是沒有選好釣位,那麼不要說漁獲滿簍,不是空軍,就代表釣友技術高超了。故而下面筆者就釣位選擇來給大家說一說相關的技巧吧。一、根據水勢變化垂釣水體的變化順應季節特點,漲落之間皆有定數。漲水時,水位升高,魚類的密度降低。但是魚類可能會因為水位升高的原因不同,出現上浮和下潛兩種可能,區分漲水原因非常重要。第一種情況,由於地下水水位的升高,水庫湖泊的水位被動升高,但由於是地下水帶來的蓄水增加,所以水域內的水質變動不大。食物被稀釋了,魚類密度也被稀釋了,但是岸邊也被淹沒了,帶來了新的食物。這是魚類有個去向,一個是來到被淹沒的新淺灘,尋覓陸生草叢中的食物,另一個則是受到驚嚇,被迫潛入水底,尋找安全位置。第二種情況,受到降雨影響,被動的提升水位。這種情況下,水位的提升多是由於上游帶來的泥沙含量極高的充沛水量造成。它們不光帶來了水位的提升,還造成了水質降低,水溫降低,對於深水區的魚類也造成了挑戰。典型如鯽魚,它們喜歡乾淨的水域,卻因為泥沙沉澱,造成中下層水域的水質變差,而不得不上浮近岸。另外,水域中的水溫下降過於迅速,魚類為了尋覓合適水溫,也必須上浮近水面,這裡升溫更快,更合適生存。不同的漲水原因,造就了不同的垂釣決策,合理區分漲水原因,才能更快的垂釣。水有漲必然有落,水位降落後,魚類的密度重新提高,但是,退水對釣魚人並不是一個好訊息。漲水期時雖然垂釣困難,但依然有魚類上浮近岸,釣獲尚可。退水時,魚類多數會趨向深水區,水域的中心處,而且受到水位降低的驚嚇,它們大量的降低吃口,不敢隨意覓食。二、根據季節變化要素選位垂釣是一種娛樂活動,也是一門科學,探究魚性、水情,才能更好的上魚。初秋時節,天氣容易悶熱,在水溫低的陰冷天氣裡,魚類反而會出現異常活躍,不斷擴大活動範圍覓食。進入仲秋時間後,魚類進入覓食高峰期,食量大,見食就吃,不需要關注活躍期,全天候二十四小時垂釣。初秋階段,遭遇悶熱天氣,最好選擇陰涼處、水流較快處垂釣,這裡水流快,降溫快,魚類自然更舒服,當然了,釣魚人同樣也會舒服一點。在地形上,還要考慮周圍環境因素要求,避免高壓線所在位置,避免陡坡垂釣,避免干擾物障礙過多處垂釣等。選位要有長遠眼光,考慮拋竿、溜魚階段的便利性選擇。考慮到秋季的漲落水,水溫變化等問題,在選定垂釣水層時,要適時變化,不要拘泥於某一個水層。避開五米一下的深水區,多集中在兩米到四米之間水位垂釣,尤其是明水區,集中在一到三米垂釣。另外,一個便捷通道不能忘,水草區永遠是垂釣的最佳釣位,秋季的水草草洞都是一等一的釣位。不過對釣魚人的操作要求較高,這裡水草密集,容易掛鉤,需要搭配粗線組垂釣,垂釣中,選定一個釣位,拋竿入水,在水中輕提慢放,緩慢誘魚。上魚時,要及時迅速,將魚類拉出水面,或者溜出水草區,才能展開上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