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點江山多幽默
-
2 # 90後歷史愛好者
大部分吧,漢武帝劉徹開始就實行推恩令,到東漢開國劉秀,劉秀都變成了農夫,劉秀建立的是東漢這就算是家族另一支了,所以到東漢末年一個皇族後裔賣鞋是真的有這種可能,還有一個王朝都會有一個專門的管理皇室族人部門,都會有族譜,只是我們現在不管這個,古人還是很重視的,一查真偽還是可以知道的,所以劉備應該是真的中山靖王之後
-
3 # 鄧眼看世界
眾所周知,劉備打的旗號是“復興漢室”,這也是劉備割據一方的最正當理由,而曹操卻是亂漢篡漢國賊,所以劉備和曹操勢同水火,根本沒有一絲化解的可能。
劉備這一宣傳口號,既給他帶來榮譽,但卻也讓他揹負道德壓力。魏蜀吳三國鼎立,曹魏和東吳可以聯合對付蜀漢,比如孫權聯合曹操偷襲關羽,但蜀漢卻永遠無法和曹魏聯合。總之,劉備要麼獨抗東吳和曹魏,要麼聯合東吳對抗曹魏,卻不能和曹魏和解,只有這兩條路可走。
在歷史上,劉備這種復興漢室,奉漢室為正朔的做法,贏得了非常好的名聲,可謂劉備最成功之處。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本該與曹魏勢同水火的劉備,卻也有“偷偷摸摸”討好曹魏的做法,讓復興漢室這個最成功之處,變成了最虛偽之處。
公元220年,先是關羽敗走麥城,隨即呂蒙身死,再次曹操去世,在短短3個多月時間內,魏蜀吳各死一人。曹操死後,曹丕代漢稱帝,定都洛陽。
對劉備而言,這時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是給關羽報仇,還是討伐不臣?
前者,東吳背信棄義偷襲關羽,導致兄弟關羽身死;後者,曹丕圖窮匕見篡漢稱帝,以復興漢室為己任的劉備,自然應該征討,這是劉備的使命。按理說,以劉備政治口號而言,相比討伐曹丕篡漢,為關羽報仇只是私事,應該放在後面才對。
趙雲:國賊是曹操,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
當時,趙雲也是這麼勸說劉備,希望劉備以大局為重,復興漢室討伐曹魏。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劉備不僅沒有討伐曹丕,反而趁給曹操弔唁之機,寫了一封密信給曹丕,“偷偷摸摸”的讓一個叫韓冉的人送過去。因為這是秘密行動,所以信件具體內容如今無從得知,《三國志》中甚至沒有記載此事,但史書上的確記載了劉備寫信曹丕之事。
魏書曰:備聞曹公薨,遣掾韓冉奉書吊,並致賻贈之禮。文帝惡其因喪求好,敕荊州刺史斬冉,絕使命。
雖然密信內容如今無從得知,但一句“文帝惡其因喪求好”,解開了劉備的真面貌,充分說明了劉備的節操,這就相當於助紂為虐,不僅不譴責曹丕,反而求好。
顯然,所謂“復興漢室”,在劉備眼裡純屬口號。當然,有人說政治家的話,豈能相信?關鍵在於,劉備一邊說復興漢室,享受天下人稱讚,一邊卻又違背誓言,向篡漢仇人求好,這就讓人很不齒了。正因如此,才有學者認為劉備真是罕見的虛偽。
另外,劉備寫信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準備征討東吳,所以希望與曹魏和解,不讓自身陷入兩面皆敵的狀態。對於劉備想法,曹丕自然喜聞樂見,雖然斬殺了韓冉,但還是希望劉備和孫權火拼,所以也沒幹擾劉備。當然,曹操新死,曹丕也面臨鞏固政權的問題,也無力發動戰爭。
劉備的虛偽,在稱帝這件事上也能得到體現。
曹丕稱帝之後,封漢獻帝為萬戶山陽公,傳了四代,一直到永嘉之亂(其後是五胡亂華)時期,被入侵的少數民族殺死。曹丕對漢獻帝的做法,其實就是古代的二王三恪制,相當於封前代王室一個獨立王國,可以祭祀祖先,使用原先年號,上書不稱臣等。司馬炎篡魏之後,依然沒有廢除山陽公的地位,這是中國優雅的政治傳統。曹丕對待漢獻帝,總得來說還不錯。
曹丕如何對待漢獻帝,劉備焉能不知?然而,劉備卻宣稱曹丕殺了漢獻帝,喊出“上無天子,海內惶惶”。於是,在公元221年,劉備也稱帝了。這下子,所謂復興漢室,變成了復興自己這個漢室,而非正統漢獻帝的漢室了。
相比劉備急不可耐,孫權就要厚道多了。曹丕篡漢之後,孫權依然自稱吳王,而且沿用“建安”(曹丕年號是黃初)年號2年時間。直到229年,孫權才稱帝。
說到底,劉備的復興漢室,其實不過是招攬人才、割據一方等的藉口而已,還是為了自己的野心服務,四處打出復興漢室的旗號,最終卻是自己成了皇帝。其實,這種虛偽沒什麼,古今政治家節操都不高,但暗地向曹丕“求好”,卻又理所當然的把自己塑造成正義形象,這就讓人不齒了。
復興漢室這四個字,可謂劉備最成功的政治口號,卻也體現了劉備最虛偽之處,可惜鮮為人知!
-
4 # 沙漠183096024
又兩大派相信這個“劉皇叔”,一個是他的同盟—追隨者和漢獻帝;另一個是他的敵人—無論輸贏,打贏劉皇叔的勝利者則可取而代之,明正言順的改朝換代,打不贏則好男不跟女鬥,斜不跟正鬥,自認倒黴。
-
5 # 小豬呵呵呵
劉備敢稱漢室宗親“劉皇叔”,自有他的目的,具體是真是假有多少人相信?您把整部《三國演義》讀完了就知道了,哈哈!古時候的人對於宗族觀念比較看重的,維護宗族的利益是族人的神聖職責。所以,才有一人犯罪株連九族一說。而一人得勢其族人一樣能享到榮光。
劉備既然姓劉,我想應該和大漢皇室或多或少有點離勾拉鉤的關係。劉備善於研究人的心理,滿處嚷嚷自己是漢室宗親。這不就跟現在的廣告一樣嘛,一傳十十傳百,人們不信也信了。誰也不會去產品的生產基地去了解了解,是不是摻假了?是不是兌水了?是不是有毒?劉備敢稱自己是漢室宗親自有他的目的,籠絡人心稱雄一方是他奮鬥的目標。不說自己是“漢室宗親”,他一個“織蓆販履”的根本沒有本錢跟各方諸侯去鬥。別管怎麼說,反正關羽、張飛等武將信了,諸葛亮、蔣琬等文臣信了,稱王漢中建立蜀國受到百姓的擁戴。您說有多少人相信?
-
6 # 狐諜1
早上好,謝謝邀請,我的回答很簡短就是――我覺得當時普通百姓很單純估計會都信,但是當官的和皇帝很有可能不信,不過當時情況下各有異心拿劉備當個槍使罷了卻不小心讓槍變成了炮。以為董卓一派會早早就殺掉劉備,卻不想劉備根本沒死還立了功勞,並且被皇帝嘉獎,後來就不能說出自己覺得劉備不是所謂的“劉皇叔”,怕被當成天下“笑柄”,索性就做個順水推舟讓承認了劉備是皇室後人
-
7 # 小文章大視野
事實上,劉備在東漢末年四處奔走時,一直高舉著兩面大旗,一面是“興復漢室”,另一面則是“仁義為本”,後者是實現前者的手段和途徑。這兩面大旗在很大程度上闡述了劉備的政治理念。題目中說究竟有多少人相信“劉皇叔”,實際上也就是有多少人認同他的政治理念。通讀《三國演義》,小編髮現,確實沒有多少人相信。
劉備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出場是東漢末年黃巾之亂時,小說當時就直接點明,劉備乃漢室宗親,帝胄身份,在這之後,劉備也把這一身份用到了極致,幾乎每看見一人自報身份時都要加上一句“備乃漢室宗親”。當時的東漢王朝已經是日薄西山,奄奄待斃,故而劉備的第一個政治目標是“復興漢室”。也就在此時,他遇到了兩個人:張飛和關羽,三人因為意氣相投,結為異性兄弟。書中記載是劉備說了自己的志向,關羽張飛則表示願意“共圖大事”,如此說,二人也算是認同了劉備的政治目標。劉備小團體自此初具雛形。第二次發展是在陶謙三讓徐州之後,糜竺,簡雍等文官開始加入劉備,謀士團體開始形成。不過這些人之所以加入劉備,就不見得是認同劉備的政治綱領了。第三次,則是諸葛亮的加入,劉備集團已經發育成熟,文韜武略都具備了。不過,分析諸葛亮,就有些複雜了。個人傾向於諸葛亮認為劉備是可造就的英主,對自己也禮遇有加(三顧茅廬),至於劉備復興漢室,諸葛亮是有所保留的。他的隆中對,實際上是讓劉備割據一方,待有機會再統一天下,而絲毫沒有考慮到在曹操手中的漢獻帝。也就是說,諸葛亮是希望劉備重建一個王朝,至於國號是漢還是其他,則是無關緊要的。
諸葛亮
再說劉備的仁義大旗。在赤壁之前,劉備可以說是近乎固執地堅守著這面旗幟,這可以從之前的三讓徐州可以看出來,劉備不願意乘人之危。赤壁之戰後,劉備趁亂強借荊州,實際上也有違道義了。真正表明劉備放棄這杆大旗的,是他進攻益州的劉璋。劉璋也是漢室宗親,這放在以前劉備是怎麼都不肯的,但經過了那麼多年的磨礪,眼看著曹操虎踞北方,連孫權都擁有江東地面,如果再抱著仁義信條,估計到死都沒有自己的地盤了。
關羽
所以到最後劉備成都稱帝,實際上他已經把“興復漢室”和“仁義”這兩杆大旗放棄了(劉備表面上還採用漢朝的國號,但實際上這確確實實是另一個王朝)。連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東西,那他手底下又會有多少人會相信呢?就連他的兩個兄弟:關羽和張飛,很大意義上是由於兄弟的情誼,至於其他的,你想讓張飛那樣的大老粗懂,估計也得費一番功夫。
張飛
(全文完)
回覆列表
不在於多少人相信,而在於這個劉皇叔的稱呼能給人帶來多少利益!一種是他的追隨者,大力宣揚是為了表明自己選擇的正確性!一種是他的敵人,從開始的不承認,不屑,到後來漸漸也承認他劉皇叔,表明自己不是笨蛋,打不過一個賣草鞋的,實在是人家有皇家基因!否則這些人如何服眾?這也是一種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