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5
回覆列表
  • 1 # 櫻籽日常vlog

    懷孕期間檢測子宮動脈的波動範圍的原因就是針對孕婦懷孕期的高血壓的,子宮動脈正常的血流值一般是不會超過2.5的,如果過高的話,這種情況在懷孕的期間孩子可是會很容易出現缺氧的情況,到時候一定要監測孩子的胎心,觀察孩子的胎動。如果孩子胎心不好胎動異常說明是有缺氧的表現,到時候是需要臥床休息,低流量間斷的吸氧。那麼對於複發性流產患者的子宮動脈血流主要指的是阻力指數,阻力指數值越小,血供越順暢,那麼胚胎著床率就會越高。

  • 2 # 福星說育兒

    (文末附孕期B超檢查時間表)

    胎兒正常超聲表現

    正常早期妊娠超聲解剖

    妊娠囊

    超聲首先發現的妊娠標誌就是妊娠囊。妊娠囊超聲表現中央為暗區(絨毛腔),暗區周邊為一完整的、厚度均勻的強回聲,這一強回聲壁由正在發育的絨毛與鄰近的蛻膜組成。

    隨著妊娠囊的增大,它對子宮腔的壓迫越來越明顯,形成特徵性的“雙絨毛環徵”(Double decidual sac sign)或“雙環徵”。

    卵黃囊

    卵黃囊是妊娠囊內超聲能發現的第一個解剖結構。實際上,胚胎學稱之為繼發卵黃囊,由於原發卵黃囊超聲不能檢出,因此超聲學者將這一結構簡單地稱為卵黃囊。正常妊娠時,卵黃囊呈球形,囊壁薄呈細線狀強回聲,中央為無回聲,透聲好,最大不超過5-6mm, 孕7周時,卵黃囊最大,平均內徑5mm。

    10周以後,卵黃囊逐漸縮小,偶可呈不規則狀。早孕期末,卵黃囊不再為超聲檢出,分娩後,在胎盤的胎兒面靠近臍帶處仔細尋找有時仍能發現。

    卵黃囊功能受損可能導致卵黃囊過小或不顯示,羊膜囊發育不良可能導致卵黃囊過大或持續存在,卵黃囊膜代謝功能改變致分泌物增多與滯留,也可能導致卵黃囊過大。所以如果超聲顯示卵黃囊過大(≥10mm)或過小(<3mm)或不顯示均提示妊娠後果不良。

    胚芽及心管搏動

    胚胎學研究認為,心管搏動早在妊娠的第36天即已開始,對人工受精的胚胎研究,陰道超聲可在34天時檢出胎心搏動,此時胚長為1.6mm,一般來說,胚長為4~5mm時,常規能檢出心臟的搏動,相應孕周為6~6.5周,相應孕囊大小為13~18mm。經腹部超聲檢查,在8周時,妊娠囊平均內徑為25mm,應能確認胎心搏動。

    早孕期,不同孕周胎心率不同:

    6周以前,胎心率較慢,常為100~115次/分;

    8周時胎心率可達到144~159次/分;

    9周後心率穩定在137~144次/分,心率變化極少。

    妊娠6~10周:

    胚胎解剖結構巨大變化,此時期頭臀長每天約增長1mm左右。在第6周,隨著胚胎頭、尾端向腹側捲曲,從扁平的胚盤快速發展成為具有三維空間關係的C形結構。此時以頭部發育最快,變化最顯著,前神經孔閉合,後神經孔延長並捲入尾部。不久以後,羊膜囊出現,包繞發育的胚胎,卵黃囊與胚胎相互分離。儘管此時卵黃囊位於羊膜囊之外,但超聲仍能顯示卵黃囊與胚胎之間有卵黃管即臍腸繫膜管相連,這一結構內有動脈和靜脈,可將血液成分、營養物質、原始生殖細胞從卵黃囊運送到胚胎。

    第7~8周:

    上、下肢肢芽長出,超聲顯示為一棒狀結構,伴隨手和足的早期發育,8周時胚胎初具人形。

    第9周:

    四肢更明顯,軀幹開始增長和變直,同時可出現明顯的生理性中腸疝。由於腸的增長速度比胚體的增長速度快很多,使得腸管形成一凸向腹側的“U”形彎曲,稱為中腸袢。胚胎第6周,腸袢生長迅速,腹腔容積相對較小,加上肝臟和中腎的增大,迫使腸袢進入臍帶內(臍腔 umbilical coelom)便形成了胚胎性的生理性臍疝。

    第10周:

    由於腹腔增大、中腎萎縮及肝臟生長速度的減慢,腸袢便從臍腔開始退回到腹腔。胚長約30~35mm,胚胎已具人形,能顯示手與足,並能區分之,尾已退化不再存在。

    第11~12周:

    生理性中腸疝回覆到腹腔內。

    羊膜囊

    早期羊膜囊菲薄(0.02-0.05mm),超聲常不顯示,偶可在胚的一側顯示為膜狀結構圍成囊狀,而另一側為卵黃囊,兩者基本相等,因此有學者將此稱為“雙泡徵” 。由於胚及羊膜腔的快速發育,“雙泡徵”僅為一過性表現,孕7周後不再出現。

    由於羊膜腔較絨毛膜腔增大更快,最終羊膜與絨毛膜緊密相接。一般在孕12~16周羊膜與絨毛膜全部融合,絨毛膜腔消失,此時不再顯示羊膜,也有少數人在晚期妊娠時仍可見,但不能說明有何病理意義。

    中樞神經系統

    妊娠第5周:

    神經管頭端分出三個腦泡即前腦泡、 中腦泡和後腦泡(又稱菱腦泡)。

    第6周:

    前腦泡發育成端腦和間腦。中腦發育改變較少,仍為中腦。後腦泡(即菱腦泡)形成後腦與末腦。7-8周,超聲可明顯區分頭部和軀幹。

    第7-8周:

    在矢狀切面上,可清楚顯示胚胎頭端內的原始腦泡,均表現為低迴聲或無回聲結構,前腦泡位於胚胎的最前方,後腦泡位於最後方,中腦泡則位於兩者之間,在冠狀切面上可顯示單一的無回聲結構,此即為菱腦泡。到第8週末,腦中央出現一線狀強回聲結構代表大腦鐮,此時雙頂徑約8mm。不久以後,強回聲的脈絡叢幾乎充滿側腦室。此時期最明顯、最容易顯示的就是脈絡叢。第8週末開始,小腦開始從菱腦後部份向兩側發育成小腦半球,兩者在中線處分離。

    第10周:

    兩側小腦半球在中線處開始聯合,超聲顯示為兩端略大,中間略窄的低迴聲結構。顱骨開始骨化,第11-12周,顱骨骨化明顯,腦內的基本結構在11-12周已基本形成,如丘腦、第三腦室、中腦、腦幹、小腦半球等。用高分辨力超聲可顯示出這些結構。

    胎兒脊柱在妊娠10周以前表現為低迴聲平行線,10周以後脊椎開始鈣化,表現為串珠狀平行強回聲線,但骶尾部的鈣化要到16-18周才能完成。

    心臟

    心臟首先為單一的管狀結構,8周後心髒分隔形成,與動脈及靜脈連線發育完成。經陰道超聲檢查時,在第10周時就有可能顯示四腔心結構。但大部分胎兒要在12周後才能顯示四腔心結構。早孕期經陰道超聲對胎兒心臟進行完全評價很困難,據報道,13周成功率為43~95%不等,14周為46~98%不等。

    泌尿生殖系統

    胎兒腎臟可早在9周時即能被陰道超聲檢出,12周86~99%的胎兒可顯示腎臟,13周顯示率可達到92~99%。

    早孕期胎兒腎臟表現為脊椎兩側的橢圓形強回聲結構,膀胱表現為盆腔內小的無回聲區。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可確認胎兒膀胱的存在,橫切胎兒盆腔時,無回聲的小膀胱顯示在兩條彩色臍動脈之間,幾乎為臍動脈所包繞。早孕期正常膀胱大小約5-6mm。近年的研究表明,12周胎兒的膀胱顯示率為88%,13周膀胱顯示率可達到92-100%。

    在8-11周才出現性別分化,因此,12周以前區分性別是不可能的。12周以後,女性外生殖器表現為兩條或四條平行回聲線,代表大陰唇和小陰唇。矢狀切面上陰蒂指向尾側。男性外生殖器則可顯示陰莖,在陰莖根部下方為均質的無分隔的圓頂狀結構,睪丸此時尚未降入陰囊內而不能顯示,矢狀切面上,陰莖也指向尾側。

    胎兒雙側腎臟橫切面圖---輕度分離

    胎兒腹部

    胎兒胃在早孕期表現為上腹部左側的小無回聲結構,可早在第8周時顯示,12周時胎兒胃顯示率可達97%。胎兒吞嚥在12-13周以後才出現,此前顯示的胃內液體主要可能為胃分泌所致。

    胎兒膽囊在7周時由肝憩室的尾枝發育而來,膽汁則在14周左右才形成。膽囊在13周以前不能顯示,13周顯示率僅為50%,14周後正常胎兒常可檢出膽囊。

    妊娠第7周,由於腸的迅速增長和肝、中腎的迅速發育,腸袢突入臍帶中的臍腔而形成生理性中腸疝(midgut herniation) ,這種生理性中腸疝持續存在至第11周,第10周因腹腔迅速增大,腸開始退回腹腔,到第12周腸管則完全回覆到腹腔內。近年的研究表明,生理性中腸疝最大橫切面直徑不能超過7mm,且頭臀長大於44mm時不應再有生理性中腸疝。

    胎兒肢體

    在妊娠約第8周,超聲即可檢出肢芽,第9周可分辨出肱骨和股骨,第10周可顯示脛、腓骨和尺、橈骨,第11周可顯示胎兒手與足,手指和腳趾。早孕期胎兒手指總處於伸開狀態而容易顯示,與中、晚期胎兒手指常處於握拳狀態不同。同樣,足也呈自然姿勢,膝關節常呈輕曲狀態,顯示容易。

    胎兒顏面部

    妊娠9-10周可顯示上頜骨及下頜骨,10-11周可顯示眼眶回聲。11周可顯示眼球內晶體呈極小的圓形小結構,14周顯示率明顯增高。在6-12周之間,顏面部矢狀面變化較大,第7周前額骨明顯突出,上頜骨生長明顯快於下頜骨生長,因而顯示上頜骨較下頜骨明顯增大,到第12周,下頜骨生長才趕上上頜骨,達上頜骨大小。鼻、唇、顎形成最晚,鼻、唇在11周才完全形成,顎到12周才發育完全。因此,12周後,胎兒顏面部的基本解剖結構均已完全建立,用高分辨力超聲可顯示。

    顏面部圖片:

    眼:

    正常鼻與唇 :

    胎兒超聲測量正常、異常值

    胎兒超聲測量正常、異常值

    測量內容

    正常、異常值

    妊娠囊

    經腹超聲最早在停經後6周可見,經陰道超聲最早5周可見。如經陰道超聲未發現妊娠囊,且血β-hCG>2000IU/ml(IRP)則高度懷疑異位妊娠或宮內異常妊娠。

    妊娠齡

    ● 妊娠齡(天)=妊娠囊平均內徑(mm)+30(適用於孕7周內)

    ● 妊娠齡(天)=胚長(mm)+42(適用於孕7周~12周)

    ● 妊娠齡(周)=頭臀長CRL(cm)+6.5(適用於孕7周~12周)

    孕囊增長速度

    1.2~1.5mm/d

    卵黃囊

    經腹超聲最早 6 周可查見,經陰道超聲最早 5 周查見,約 10 周時消失,12 周後完全消失。3mm<正常卵黃囊直徑≤10mm(卵黃囊過大、過小或缺失,提示妊娠後果不良)

    胚芽

    經陰道超聲最早 6 周,經腹超聲最早 7 周可以見到胚芽及胎心搏動。

    胎心率

    6周前:100~115次/min

    至8周:144~159次/min

    9周後:137~144次/min

    妊娠囊內

    各結構出現時間

    ①孕5周出現孕囊雙環狀

    ②孕5~6周出現卵黃囊

    ④孕7~8周可見胚胎輪廓

    ⑤孕8~9周可辨頭體及肢芽

    ⑥孕9~10周可見胎頭及腦泡

    ⑦孕10~11周可見四肢骨及指趾

    胚胎停育

    診斷標準

    ①頭臀長度≥ 7 mm 且無心跳;

    ②孕囊平均直徑≥ 25mm 且無胚胎;

    ④檢查出有卵黃囊的孕囊11 天后仍不見有心跳的胚胎。

    滿足以上條件的任何一項,可以超聲診斷為妊娠失敗。

    羊膜與絨毛膜

    融合時間

    孕12~16周。個別晚妊期仍可見,無意義。

    胎兒頸項透明層

    (NT)測量

    測量時間:11周~13+6周(頭臀長約45mm~84mm )

    異常值:NT≥3mm: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顯著增加。

    NT≥4mm:染色體異常風險進一步增加,即使染色體正常的胎兒其妊娠結果亦較差。

    胎兒頸後面板皺褶(NF)測量

    測量時間:14~20周

    異常值:≥6mm

    顱骨骨化時間

    第10周開始,第11~12周骨化明顯

    脊椎骨化時間

    第10周開始,骶尾部到16~18周完成

    性別分化時間

    8~11周

    膀胱檢出時間

    12~13周

    胃檢出時間

    8~13周

    膽囊檢出時間

    14周

    生理性中腸疝

    12周消失,CRL> 4.4cm不再有。

    胎位與胎兒方位

    胎位為先露部的代表在產婦骨盆的位置:

    頭先露:脊柱右→前為左,脊柱左→前為右

    臀先露:脊柱右→前為右,脊柱左→前為左

    胎位的寫法由三方面來表明:

    ①代表骨在骨盆的左側或右側,簡寫為左(L)或右(R);

    ②代表骨名稱,如頂先露為“枕”,即“O”,臀先露為“骶”,即“S”,面先露為“頦”,即“M”,肩先露為“肩”,即“Sc”;

    胎位ROA表示:頭先露,右枕前。

    在順產的最佳胎位來講,這種胎位排第二。LOA頭先露,左枕前排第一。

    腦室寬度

    正常值:側腦室各部、後顱窩池、透明隔腔(第五腦室)寬均<10mm 。

    腦室寬10~15mm:腦室輕度擴張。

    腦室寬>15mm:腦室重度擴張或腦積水。

    LVW/HW

    LVW(腦中線至側腦室外側壁距離)/HW (腦中線至顱骨內緣距離)<1/3

    第三腦室

    第三腦室寬<3.5mm,一般寬為1mm左右。

    小腦橫徑

    孕24周前:小腦橫徑約等於孕周。

    孕20~38周:增長速度:1~2mm/周。

    孕38周後:增長速度:0.7mm/周。

    雙頂徑增長速度

    31周前:3mm/周。

    31~36周:1.5mm/周。

    36周後:1mm/周。

    頭徑指數

    頭徑指數CI=雙頂徑(BPD)/枕額徑(OFD)×100%

    正常值:70%~86%

    異常值:>85%診為短頭畸形,<70%或>86%應改用頭圍來評估孕周。

    脈絡叢

    孕13周前幾乎充滿整個側腦室,13~15周始側腦室前角出現無回聲。

    胼胝體

    按照膝體部—壓部—嘴部順序發育,18~20周發育完全,故應20周之後檢查。

    顱後窩結構

    20~22周前檢查,顱後窩內的小腦半球、小腦蚓部、第四腦室、顱後窩池等難以分辨,可能顯示出第四腦室與顱後窩池相通。應在20~22周後再檢查。

    脊髓圓錐

    脊髓末端呈圓錐狀,其最低位置隨孕周增大,逐漸升高,中晚孕位於L2~L3之間。一般相當於腎臟最下緣水平,過低時應注意探查是否存在脊柱裂。

    大腦中動脈

    (MCA)

    ①MCA-PI/ UA-PI<1.08,提示缺氧,發生腦保護效應

    ②MCA- PSV超過1.5倍MOM值,以下情況不同孕周時PSV升高提示貧血風險提高:

    20周PSV >38cm/s;

    24周PSV >44cm/s;

    24周PSV>56cm/s;

    32周PSV>66cm/s;

    36周PSV >80cm/s;

    40周PSV>95cm/s;

    胎兒缺氧

    診斷標準

    ①比值標準:妊娠期,大腦中動脈RI <臍動脈RI ;

    ②臍動脈標準:孕30周後,S/D>3;晚孕期,RI >0.75;孕18~20周後,臍動脈舒張期缺如或反向;

    注意幾個診斷的時間段的前提,臍動脈S/D是孕30周後,正常胎兒30周前,S/D可以>3。

    鼻骨

    測量時間:11周~13+6周,平均長度約2~3mm,低於同孕齡5個百分位考慮鼻骨短。鼻骨角度:鼻骨與額骨延長線夾角>44°。

    眼距

    孕20周前LD=RD(眶內距)=1/3D(眶外距)。孕20周後眶內距略大於眶外距。

    下頜骨

    正常下頜骨長度約1/2雙頂徑,小下頜畸形是下頜骨長度常常小於雙頂徑21%。

    IFA角:下頜、上唇兩點連線與額骨垂直線的夾角角度,正常值65°,小於50 °,可定義為下頜退縮

    胎兒靜脈導管

    (DV)

    胎兒臍靜脈經靜脈導管匯入肝靜脈,迴流入下腔靜脈。正常頻譜為三相波,S波、D波及a谷,三者均為同向,如果a波方向,提示胎兒心臟異常可能。早孕期a波可出現短暫反向。

    臍動脈血流

    正常期待S/D、RI隨孕周增大而降低,晚孕期S/D應<2.5,早中孕S/D可以為2.0~5.0。

    胎兒心胸比值

    心圍/ 胸圍≈0.40,心臟面積/胸腔面積≈1/3。

    胎兒心軸

    心臟縱軸與胸廓前後連線正常角度為45°±20°。

    胃橫徑

    <2.5cm

    結腸內徑

    <20mm

    小腸內徑

    <7mm

    腎臟長徑

    孕24-36周時

    孕周 < 正常腎臟長徑(mm)< 孕周+13mm

    腎盂前後徑

    33周後≤7mm

    先天性巨膀胱

    診斷標準

    孕10~14周,膀胱縱徑≥7mm

    腹圍切面

    胎兒腹部最大橫切面。該切面顯示腹部呈圓形或橢圓形(受壓時),脊柱為橫切面,胎胃及肝內門靜脈1/ 3段同時顯示。

    孕35周腹圍

    孕35周前腹圍<頭圍

    孕35周左右腹圍≈頭圍

    孕35周後腹圍>頭圍

    股骨(FL)/

    腹圍(AC)

    <20%可能巨大兒,>24%可能IUGR

    股骨增速

    孕30周前:2.7mm/周。

    孕31~36周前:2.0mm/周。

    孕36周後:1mm/周。

    足長

    足長≈股骨長

    股骨長/足長<0.85有染色體異常可能(16~21周敏感)

    前置胎盤

    晚孕後才能下前置胎盤的診斷,需測量胎盤下緣距宮頸內口的距離。

    <16周:不考慮前置胎盤的診斷

    16周~24周:>20mm,正常;<20mm,低置狀態;覆蓋宮頸內口,前置狀態,建議32周複查

    孕≥24周:>20mm,正常;11~20mm,低置狀態;0~10mm,邊緣前置胎盤,建議32周複查;覆蓋宮頸內口,前置胎盤,建議32周複查。

    注意:胎盤下緣距宮頸內口距離可隨孕婦膀胱充盈程度不同而發生顯著變化。所以測量時因充盈膀胱後檢查,複查因儘量保持同樣的充盈度。

    胎盤分級(度)

    胎盤的正常厚度應在2.5-5釐米之間。

    影響胎盤發育

    和成熟的因素

    ①加速:妊娠合併高血壓、腎病、妊高徵及IUGR;

    ②延遲:妊娠糖尿病、母子Rh因子不合。

    羊水指數

    ①孕37周前:8cm≤AFI≤24cm

    ②孕37周後:5cm≤AFI≤20cm

    羊水最大深度

    <2.0cm為過少,>8.0cm為過多

    -End-

  • 3 # 胖胖寶貝貝貝

    您這種情況懷孕12周,驗血孕酮雌二醇hcg檢驗值都正常,胎心也良好,不需要住院。

    意見建議:建議您懷孕期間注意休息不要勞累,加強營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多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定期到醫院做孕期檢查

  • 4 # 望舒育兒科普

    一般情況下,沒有懷孕時子宮動脈血流的正常值為2.62~0.85,而孕期的血流值會稍高一些,孕期子宮動脈血流的正常值為2.08~0.43,一般情況下在做彩超時不會常規測子宮動脈血流。

    懷孕後,由於子宮變大,為更好的提供營養,子宮的血管會稍微增粗,血流也會變快,以滿足胎兒的發育,所以孕期子宮動脈血流值會升高,這是正常現象,若有擔心,可進一步到醫院就診。平時應適當活動,注意定期到醫院檢查胎兒的發育情況,同時考慮配合多食新鮮的水果蔬菜,避免勞累,舒暢情志。

  • 5 # 最皮就是我

    孕早期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參考標準:單側RI:0.75,單側PI:2.25,S/D雙側之和<10。

    子宮動脈和它的分支血管為子宮提供源源不斷的供血,以保證胚胎髮育所需要的營養,如果子宮動脈阻血供異常,阻力過大,血和營養供給不足,就會影響每個週期內膜的生長以及胚胎的發育,嚴重的導致胎停育。

    如果子宮動脈值過高,醫生會安排打肝素,具體事宜可以詳細諮詢你的產檢醫生。

    祝你好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狼牙土豆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