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明淏

    依我之見,在後漢三國時期出除了何進的妹妹何皇后之外,因為所謂國色就應該是以何皇后的標準為依託,來衡量女性的綜合素質。其中尤其以相貌為主。那麼達到這個標準的人一共是三個!孫策的老婆大喬、周瑜的老婆小喬、趙雲的”寡嫂”樊氏!

    對不起,這裡可沒有文昭甄皇后。她甚至連個名字都沒有?她是個皇后,和文帝生活那麼年,怎麼連個名字都留不下來呢?文帝為什麼要殺她呢?還有,如果她是真的非常漂亮,袁熙為什麼不帶她去幽州赴任呢?故意留給曹丕的?顯然是說不通的。

    曹丕見到她的時候是在兵荒馬亂的鄴城,當時曹丕隨軍征戰,戰場上哪來的美女?一見傾心是可能的。還有一件事:《魏書》其後帝欲遣任氏,後請於帝曰:“任既鄉黨名族,德、色,妾等不及也,如何遣之?”帝曰:“任性狷急不婉順,前後忿吾非一,是以遣之耳。”文昭甄皇后也許是為了救任氏,才這麼說,可曹丕並沒有說她說的不對!任氏很可能真比她漂亮。

    所以,我們不能主觀臆斷的以為文昭甄皇后就是美姿絕倫!她不是。至少文德郭皇后、漢獻帝的兩個女兒、李貴人和陰貴人都比她漂亮!(郭女王)

    這就不可避免的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文昭甄皇后的名氣那麼大呢?而且還是人玫瑰。與她比那些比她漂亮的人怎麼杳無音信!很簡單,她的兒子是誰?魏明帝曹叡。黃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兒子平原王曹叡為太子。曹叡即位後,追諡甄氏曰文昭皇后。也就是說我現在叫她的這個名字是追諡的,她肯定不是皇后。也就是說她不是曹丕的老婆,曹丕立郭女王為皇后,郭女王雖然也沒有名,但是有字!字女王。當然這個時候文昭甄皇后已經死了有一年了,須知她是被曹丕賜死的。她怎麼可能當得上皇后呢。

    因此,這個人玫瑰,並不稀罕!!!與其說是送,不如說是撿更合適。根據上面所說的這些典故,曹丕比曹植物質上什麼都不缺;精神上曹丕也是三曹之一,也是文學家,作品也流傳千古,更不比曹植缺女人。曹植說:祥惟聖賢,歧嶷幼齡。研幾六典,學不過庭;潛心無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瑩。這樣的讚歎對於曹丕來說也是當之無愧的!

    魯迅說:”他(曹丕)說詩賦不必寓教訓,反對當時那些寓教訓於詩賦的見解,用近代的文學眼光來看,曹丕的一個時代可說是‘文學的自覺時代’,或如近代所說是為藝術而藝術的一派。”這麼來看曹丕什麼都不缺了?當然不是!

    曹丕稱帝之後,堅持大權獨攬,削奪藩王權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時常變更,沒有治權和兵權,舉動受到嚴格監視,形同囹圄。這方面從其繼承人曹叡的舉措可以證實。

    明帝基本繼承了文帝延續下的宗室政策,較為嚴苛,削弱宗室加強中央集權。明帝對文帝時期過分嚴苛的宗室政策有更改之意,太和五年,曹植上書陳述禁錮宗室過嚴的弊端,明帝有所觸動,回覆中言明:“夫明貴賤,崇親親,禮賢良,順少長,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矯枉過正,下吏懼譴,以至於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訴。”

    大臣楊阜亦上書陳九族之義,明帝也下詔予以贊同。在太和六年下詔稱:“古之帝王,封建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詩不云乎,‘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秦、漢繼周,或強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創業,諸王開國,隨時之宜,未有定製,非所以永為後法也。其改封諸侯王,皆以郡為國。”將諸侯王領地由縣改為郡,透露出想要建立成體系且穩定宗室政策的想法,併為此做出了一些努力。

    主要改變諸侯王不得進京的情況,允許諸侯王進京朝見,據記載此後包括曹植在內的多名諸侯王(中山恭王袞,楚王彪等)都曾進京,燕王曹宇甚至兩度應徵入朝,參與朝政。

    然而,這些親情上的缺失還不能算是曹丕所缺的最重要的東西!他帶來的後果才是曹丕最缺的東西。曹丕這個宗族政策雖然吸取了漢朝諸侯國作亂的教訓,卻留下隱患,導致宗親勢單力薄,日後無力阻止外臣奪權!他爸爸曹操據說還能夢見三馬同槽,他和他兒子曹叡做夢都想不到。

  • 2 # 太祖趙匡胤

    曹丕被人送玫瑰這是指,漢獻帝劉協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曹丕當小妾。

    漢獻帝,是東漢末年最後一個皇帝。這個皇帝一生是很悲催的,早年在董卓手下做傀儡,董卓死後在李傕郭汜手下飢一頓飽一頓的。好容易把曹操盼來,把李傕郭汜趕跑了,才知道曹操是個更狠的傢伙,雖然給自己吃香喝辣的,但是不給自己政治地位。

    漢獻帝劉協為何把自己的女兒送給曹丕當小妾?

    劉協很鬱悶,從此小心翼翼的在曹操手下過日子。生活滋潤了,劉協不免就有了想法,這期間曾經試著和曹操身邊的人搞好關係,企圖瓦解曹操內部。不想曹操知道了其中的利害關係,抓住了劉協的尾巴,先處死了國舅董承,然後又弄死了劉協的親信王子服等,連想攀龍附鳳,自稱劉皇叔的賣草鞋的劉備也嚇得逃之夭夭。最後劉協徹底知道,曹操想對自己好,只是表面上的,骨子裡還是想架空自己。

    劉協不敢再折騰,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老曹不過爾爾,於是又動起了自己的小思想,想讓自己的岳父伏完掀起新一輪的反曹高潮。伏完自己不敢太過分,就扶植一部分親己勢力。日積月累,也沒有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後來伏完死了,伏完的女兒就記錄了自己對曹操的不滿言行。因為荀彧的告發,最後伏完的女兒皇后伏壽被處以死刑。同時被害的還有漢獻帝劉協的孩子。

    劉協很害怕,他知道曹操不是紙老虎,當然他不敢和曹操牴觸。曹操把皇后伏壽弄死以後,考慮後宮寂寞,一下子給劉協送了三個女人。其中一人是皇后,另外兩個是貴妃。

    劉協的日子不太好過,生活一直很抑鬱。曹操剛死的時候,劉協曾經很激動,認為自己的好日子已經來了,於是給國家的年號取名叫“延康”,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國家綿延永康。可惜同年十月,新魏王曹丕大筆一揮,逼迫劉協退位,曹丕自稱大魏國皇帝。

    見過無恥的,沒見過如此無恥的。曹丕不僅當婊子,更想立牌坊,他是個文人,自然希望在歷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筆。於是曹丕不厭其煩的讓劉協感謝自己,並且讓劉協自己寫了三次退位詔書,最後又重新修築了禪讓臺,並且說自己要效法歷史上的三皇五帝的禪讓之法,說劉協就是傳說中的舜帝,而自己就是禹帝,這樣帝位相仍,井然有序,自然很好。

    劉協清楚的知道曹操不好惹,可是他現在更感到和曹操相比,曹丕更是個難纏的傢伙。曹操孬好還要留下自己做招牌,而曹丕卻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仗著自己手下有兵有將,完全不把自己這個皇帝當成一回事。

    劉協為了保命,他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於是就效法當年的堯帝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送給曹丕做妃子,當然這樣一下子輩分亂套了。不過劉協這個謹慎小心的天子他確實不想希望自己的晚年再搞點不痛快,失掉帝位後就和老婆曹操的女兒曹節在自己的封地山陽懸壺濟世,救濟人民。據說成為一個很好的醫生。

  • 3 # 昨天即歷史

    首先,曹丕缺一個能夠弒弟的狠心和藉口。曹植早年因自身的才華和樸實、坦率的品格深受曹操喜愛,甚至有被立為王位繼承人的傾向。只是後來,也是因與才華相伴而生的文人氣息太濃,以及飲酒誤事,而逐漸失去曹操的喜愛與信任。一次酒後騎馬馳騁於帝王舉行大典時才走的禁道,另一次,曹操命其帶兵出征,他卻喝得大醉而無法領命。

    在爭取王位繼承人的鬥爭中,曹丕最終佔了上風,被曹操立為世子,公元220年,曹丕繼位,曹丕稱帝后自然忘不了曹植這個曾經最有力的競爭對手。對他嚴加防範。礙於母后的壓力,只是將曹植一貶再貶。依曹丕本意,肯定是想斬草除根,永絕後患,要求曹植七步成詩,大概就發生在這一時期。所以,曹丕讓曹植七步之內送給自己一首詩,更像是讓曹植送給他一個能夠動手的合適藉口。

    其次,從善的方面來說,曹丕又缺的是兄弟之的信任與寬容。曹植本性上更偏向於是一介文士,失去繼承王位的可能後,就像是砧板上的肉,任由曹丕宰割,帝王唯我獨尊的排它性使得曹丕對已沒有任何反抗實力的一母同胞仍不肯放過。曹植七步成詩送給曹丕的是一首哀怨的提醒詩,詩中提到的親情與寬容的命題,也正是被嫉恨衝昏了頭腦的曹丕所缺乏的。

    總之,人性本善,人性也本惡,向左轉即善,向右轉而惡。曹丕所缺的就是這種令他糾結的善惡選擇,心向惡則殺之,心向善亦可留之。

  • 4 # Zhang說歷史

    一說到“七步詩”,人們腦海中自然就浮現出一個滿腹詩書、翩翩公子的形象。曹植的文采後世文人都是非常傾慕的,謝靈運更是對他有“才高八斗”的誇讚。的確,曹植的才名在歷史上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也正是憑藉一首七步詩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可是,這首詩真的是他寫的嗎?曹丕真的為難過他嗎?我們雖然已經不得而知,不妨暫且先當做事實,來推測一下,曹丕沒有殺曹植,真的是因為被這首詩感動嗎?

    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東漢豫州刺史部譙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南朝詩人謝靈運說過“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雖然說天下的才,曹植一人就佔了八成,未免贊植才華譽太過,但連謝靈運這樣一個桀驁不遜的飄逸之人都對曹植如此推崇,可見曹植確實是才華蓋世。

    曹植才華橫溢,在曹操諸子中是最有才氣的一個,曹操十分喜歡這個兒子,曾對左右說曹植是"最能頂大事者",並多次想立曹植為魏王太子,自己的繼承人.曹操一世梟雄,識人無數,可在自己繼承人的選擇上卻走了次眼.親情總是會影響人的理智,曹操曾有一子名曹衝,就是小學語文課本里講的那個稱象的聰明少年,曹操十分看重這個兒子,可惜此子幼年夭折,曹操很是惋惜,而曹植也很有才華,很聰明,曹操器重曹植也很可能是在曹植身上看到了曹衝的影子,所以見曹植而思曹衝,所以對曹植甚是寵愛。

    曹操去世後,曹丕繼承了曹操的王位。但是,曹丕非常不放心他那三個兄弟,怕他們一旦時機成熟奪了他的王位。二弟曹彰手握重兵,擁有十萬大軍,虎視眈眈。三弟曹植很有才華,一向被曹操器重。只有小弟曹熊,生性膽小怕事。聽說曹丕繼位,二弟曹彰歸順了曹丕。小弟曹因害怕而自殺。此時只有三弟曹植成為了曹丕的心腹之患,怎樣降服或治他於死地是個大問題。

    曹丕借曹植沒有即時前來為父王奔喪之固,可治他蔑視禮法,不為先主奔喪之罪。但後來又因念及兄弟情義給他一次機會,看他能否把握好。如果失敗,便治他死罪。故事是這樣的:曹丕限曹植在七步之內做詩一首,一定要有兄弟之情,但不能有兄弟二字。因為曹植很有才華,便馬上在七步之內做詩一首: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七步詩可以說做得非常完美,也確實打動了曹丕,讓曹丕無話可說,結果只好放了曹植。

    曹丕為什麼沒殺曹植,有些人會認為,曹丕被感動了唄!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四句詩,體現出了濃厚的兄弟情義和骨肉相殘之痛。同時,曹植也將了曹丕一軍。這四句詩的潛臺詞是——你要想清楚。

    試想一下,當時曹家的精英都在現場。如果沒有這四句詩,如果曹丕真的把曹植殺了,眾人也無可厚非,因為兄弟倆有仇,有積怨。但是,曹植的那首詩卻提醒了那些在場的精英和謀士,如果因為我的才華比他(曹丕)強,他就要殺我,那你們還有活路嗎?我可是他親兄弟啊,一個連親兄弟都敢殺的人,他是何其狠辣的人啊!而曹丕也聽懂了曹植的言外之意,所以才放過曹植。不是曹丕不想殺他,而是殺不了,他是為了戰略大局著想。

    曹植在七步之內成詩並且是脫口而出,而且內容十分深刻,把曹丕的內心描繪得淋漓盡致。曹植的這首七步詩不但救了他的性命,而且使他名垂青史,世人皆知。直到今天的人們也常使用曹植的“七步詩”來諷刺威逼利誘之人,更是具有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5 # 費玉山

    骨肉相殘何太急?

    同根本理宜扶持。

    一生詩酒難如願,

    生在皇家悔恨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到4米深的死水塘適合乾點啥,或者養什麼好?